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不是简单“写作”教学,它应当包含对学生进行听力培养、语言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等,这四步应是一个有机的结合,只这四步做好,学生的写作就不再是难事了。
关键词:作文 教学 能力 写作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131-01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作文教学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循序渐进的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有较大的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坏,跟教师平常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加以训练。
1 有效提取信息的途径—— 听力培养
作文教学中的“听”的能力训练很重要。有关资料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听在日常的言语实践中,运用得较多。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通过新闻事件、身边发生的事例,采用多媒体或班级讨论等形式,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让学生有意识的吸取信息,并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关注别人怎样组织语言,表达观点。
2 思辨能力提高的途径—— 语言训练
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改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所以语言训练本身也是一项极好的思维训练。语言的训练有助于观察力、注意力的锻炼。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如下进行训练。
2.1 长期坚持口头表达训练
王力说:“说话对写作有促进作用。”作文其实就是说话。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可通过一课、一故事、一评论的形式,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不仅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如教授《愚公移山》一文时,设置“辩论”的口语交际训练,以“愚公的做法是愚蠢还是聪明?”为辩论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与评议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其理解能力、思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2 增加时事话题讨论
近年来的考试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为此可以常常将报刊中的社会讨论热点拿到课堂上加以讨论,并让学生在讨论后整理成文。如讨论“城市精神、 科学家和明星、新时代下雷锋精神”等等。这种讨论看似与应试无关,占用了不少课堂时间,实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 积累作文材料的过程—— 阅读训练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文写的好坏,与学生是否有丰富的积累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必需广泛拓展渠道,增大学生阅读量。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积累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3.1 看有形的文章
(1)分发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还可以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2)扩展阅读课外语段,也是不错的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并注意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并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3)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应用文体,比如留言条、书信、短信、药品说明、影视剧等,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热爱语文、乐于作文的情感。
(4)通过多媒体激活。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语文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化提供了物质基础。用《人间四月天》的乐曲伴读《再别康桥》,展示湘江秋景,吟诵《沁园春雪》,播放科教片,分析《中国石拱桥》独特的造型结构,观看同名电影《祝福》,加深对祥林嫂悲剧性格的理解等,都是是简单而有效的手段。
3.2 看精彩的生活
有生命力的文章来源于生活,让人感动与深思。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中捕捉灵感,发展创新思维。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对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4 化思想为文字—— 写作训练
写作是一个化思想为文字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把脑海中的想法化成文字,这需要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努力。
首先,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利用电、光、声等现代技术,把形象和评议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作文兴趣。
其次,在作文教学上,不能一蹴而就,要分步前进,教会学生如何写作文。在教学过程中,题材上先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升起来。
方法上教授作文构文的方法,并进行系统的训练。如观察训练、仿写训练、口头作文训练和局面成文训练等。以仿写训练为例,根据“仿中有创”的原则,可以分为意译、改写、缩写、扩写、续写、模拟六种。
再次,密切联系课文与学生作文,让学生从范例中学习。王力说:“课文无非是例子。”以课文为范文,引导学生在作文时模仿范文,包括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
最后,作文训练方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一方面,抽出课堂时间写限时作文,提升学生临场作文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针对作文反映的问题及时做专项练习,如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同时坚持让学生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学生。
写作教学还体现在课后的作文修改和练笔中。(1)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2)把每次作文集结成册,并附评语,供学生们传阅和学习。(3)指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自学阅读和写作,养成读写兴趣、习惯和能力。
总之,只有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只有整合语文学习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弘扬仔细构思的精神,探索动笔活动的途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作文能力。
关键词:作文 教学 能力 写作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131-01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作文教学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循序渐进的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有较大的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坏,跟教师平常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加以训练。
1 有效提取信息的途径—— 听力培养
作文教学中的“听”的能力训练很重要。有关资料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听在日常的言语实践中,运用得较多。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通过新闻事件、身边发生的事例,采用多媒体或班级讨论等形式,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让学生有意识的吸取信息,并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关注别人怎样组织语言,表达观点。
2 思辨能力提高的途径—— 语言训练
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改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所以语言训练本身也是一项极好的思维训练。语言的训练有助于观察力、注意力的锻炼。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如下进行训练。
2.1 长期坚持口头表达训练
王力说:“说话对写作有促进作用。”作文其实就是说话。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可通过一课、一故事、一评论的形式,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不仅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如教授《愚公移山》一文时,设置“辩论”的口语交际训练,以“愚公的做法是愚蠢还是聪明?”为辩论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与评议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其理解能力、思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2 增加时事话题讨论
近年来的考试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为此可以常常将报刊中的社会讨论热点拿到课堂上加以讨论,并让学生在讨论后整理成文。如讨论“城市精神、 科学家和明星、新时代下雷锋精神”等等。这种讨论看似与应试无关,占用了不少课堂时间,实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 积累作文材料的过程—— 阅读训练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文写的好坏,与学生是否有丰富的积累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必需广泛拓展渠道,增大学生阅读量。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积累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3.1 看有形的文章
(1)分发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还可以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2)扩展阅读课外语段,也是不错的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并注意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并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3)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应用文体,比如留言条、书信、短信、药品说明、影视剧等,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热爱语文、乐于作文的情感。
(4)通过多媒体激活。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语文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化提供了物质基础。用《人间四月天》的乐曲伴读《再别康桥》,展示湘江秋景,吟诵《沁园春雪》,播放科教片,分析《中国石拱桥》独特的造型结构,观看同名电影《祝福》,加深对祥林嫂悲剧性格的理解等,都是是简单而有效的手段。
3.2 看精彩的生活
有生命力的文章来源于生活,让人感动与深思。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中捕捉灵感,发展创新思维。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对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4 化思想为文字—— 写作训练
写作是一个化思想为文字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把脑海中的想法化成文字,这需要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努力。
首先,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利用电、光、声等现代技术,把形象和评议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作文兴趣。
其次,在作文教学上,不能一蹴而就,要分步前进,教会学生如何写作文。在教学过程中,题材上先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升起来。
方法上教授作文构文的方法,并进行系统的训练。如观察训练、仿写训练、口头作文训练和局面成文训练等。以仿写训练为例,根据“仿中有创”的原则,可以分为意译、改写、缩写、扩写、续写、模拟六种。
再次,密切联系课文与学生作文,让学生从范例中学习。王力说:“课文无非是例子。”以课文为范文,引导学生在作文时模仿范文,包括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
最后,作文训练方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一方面,抽出课堂时间写限时作文,提升学生临场作文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针对作文反映的问题及时做专项练习,如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同时坚持让学生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学生。
写作教学还体现在课后的作文修改和练笔中。(1)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2)把每次作文集结成册,并附评语,供学生们传阅和学习。(3)指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自学阅读和写作,养成读写兴趣、习惯和能力。
总之,只有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只有整合语文学习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弘扬仔细构思的精神,探索动笔活动的途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