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你莫属》的传播学解读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k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广电总局各种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各大卫视节目重新洗牌,天津卫视求职节目《非你莫属》在严峻的电视环境下,“独”领风骚、不失风采。其每期节目大约65分钟,由12位企业创始人或高管组成的波士团对依次上台的4-5位求职者进行现场多对一的面试。自2010年10月31日首播以来,节目收视率节节攀高,2011年7月份在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收视率达1.21%。这档“职场真人秀”缘何受到观众青睐?传播学上,可从五方面作出分析。
  
  定位准确
  据《人民日报》报道,全国待业求职人群高达4000万,高校的不断扩招及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求职问题比肩婚恋问题成为又一社会热点问题。《非你莫属》的定位与以往电视节目有很大区别,传统的电视节目有娱乐节目、新闻节目、体育赛事、电视剧等。《非你莫属》是“新派求职节目”,这是电视节目的新领域,它融合吸收了其他电视节目的优点,又富有独具特色且面向时代的节目内容。“新派”无疑是最大亮点,而“求职”也扩展了其内涵。节目参与者以寻求工作的年轻人为主,他们大胆直言、气质各异、学历背景各具特色、工作经历各有千秋,言辞犀利、多元价值观的交锋,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尤其受到有相似求职需求人士的关注。
  成功策划和包装
  施拉姆和波特讲过受传者追求的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情景。他们认为庄严的主题如果运用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招聘应聘本来是一个严肃活动,但《非你莫属》借鉴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节目形式,节目由“自我介绍”“天生我有才”“谈钱不伤感情”三环节组成,节目形式新颖、策划精心。舞台设计、灯光设置、音乐效果以及摄像机位的安排合理,4小时左右的录制经后期制作合成精缩为大约65分钟。
  
  具有现实意义
  观众使用电视的四种基本类型有两种是“自我确认效用”和“环境监测效用”。电视节目中的人物、事件、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等等,可以为观众提供自我评价的参考。正如鲍尔在《固执的受众》一书中所指出,以往的问题是“讯息如何作用于受众”,而现在的问题是“受众如何使用讯息”。《非你莫属》观众在看完节目后会有:“如果我是当事人,我会怎么做?”“如果老板问我这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等诸如此类的思考。通过对自我的重新解读后得到一个客观的自我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此同时,《非你莫属》不仅使我们有一个清醒的自我确认,该节目还有一定的“环境监测效用”。通过观看《非你莫属》,观众可以获得与自己同专业或类似专业的相关信息,可以及时把握求职环境的变化。
  
  娱乐心理的满足
  传播学者D·麦奎尔认为电视节目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的生活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这种效用被称作“心绪转换效用”。“这里是大型互动职场真人秀《非你莫属》,欢迎节目主持人张绍刚”是每期《非你莫属》的第一句话。这一句话包含节目的两个看点。首先,“互动”。《非你莫属》的互动包含了老板和求职者的互动、老板和老板的互动,此外还有主持人与求职者的互动和主持人与老板们的互动。这些互动中,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唇枪舌剑、机智幽默、远见卓识。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加者在规定情景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广东卫视《生存大挑战》节目制片人阎纯则认为,“真人秀是用全程跟踪的电视纪实手法,按照预先精心制定的规则,如实记录和反映一些经过特别挑选的普通人,在特定环境和情景中的真实反映和表现的大型综合电视游戏节目。”显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难以对其有统一精确的概念界定。简言之,真人秀丢掉了虚拟的演员和剧本,用艺术的形式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真性情的文化盛宴。《非你莫属》一方面以“真人秀”形式用最直接、浅显的方式为大众提供欢乐,另一方面还弥补了娱乐节目所欠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
  
  受众“偷窥” 心理推动
  心理学家说,偷窥源于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是人人都具有的欲望。在东方国家,人们内敛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不愿将自身暴露于荧屏之上。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人们逐渐开放的观念以及竞争的白热化,人们变得不愿放弃任何获得“好工作”的机会。求职是隐私的一部分,现在电视节目把诸如此类的个人隐私搬到屏幕上,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偷窥欲。
  总之,《非你莫属》的成功是因其顺应了时代潮流,迎合受众的口味,具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的品质。为了其长期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节目应该建构一种定期与观众见面的“约会意识”。例如《新闻联播》,每天19点整,全国卫视一家亲的局面使观众耳熟能详。第二,在节目的“看点”上,不仅要关注观众收看节目的方便性来赢得受众收看的忠诚度,更要以传播内容的实用性来获得观众的情感忠诚度。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第三,大众传媒的娱乐性是其吸引观众的看点,但是观众对《非你莫属》的期待不仅只存在于娱乐层面,更多的是对专业性引导的希冀。因此,就要求传播者,认真审查报名者身份,做好“把关人”,将借此机会进行炒作的个人和团体拒之门外。
其他文献
日前,《2012年5月优酷指数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本月古装、现代、战争题材电视剧争相斗艳,榜单呈现多元化特点。《AA制生活》报告期内以6,418万次播放量位居榜首。另类古装剧《薛平贵与王宝钏》本月在电视与网络双双获得高关注度,自月初首播以来,迅速攀升至榜单第二。综艺节目在上月播放量环比涨幅14%的基础上,继续攀升了7个百分点。优酷自制节目则持续发力,继《晓说》之后,《我是传奇》、《大话奥
期刊
时代变化太快。  “七八年前,我们考虑的都是影片的口碑和艺术性,还有能否在电影节获奖。现在,导演不仅要考虑市场、观众、票房,还要参与影片宣传。”张杨的话,很好地概括了“青年导演”最近几年的变化。  “现在国内的市场很大,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特别是从去年开始,《观音山》《最爱》的成功,让我们这批人重新看到了希望。”王小帅对未来显得很有信心。  于是,这批曾因为在国内找不到资金,一度走上独立
期刊
《综艺》:《匹夫》好像不是你自己的原创剧本?  杨树鹏:《匹夫》对我来说最开始是一个“命题作文”。这部戏差不多一年前开机,但项目筹备之初我并没有直接参与。我是在开机之前两个月突然接到这部戏监制的电话,让我赶紧去救急。原来在全景完全搭建好(在涿州搭的内景、在山西搭的外景)、特殊道具到位的情况下,创作班底出了问题。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筹备已久的项目“流产”,这位监制跟我也是半师半友的关系,所以我就接手了。
期刊
在经历过成功和失败后,这批青年导演有了一定积淀,对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把握什么样的内容、用哪些东西去和当下观众的观影需求呼应,肯定都有考虑。我期待这些导演的电影成为当前内地电影的中坚力量。从制片人的角度讲,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和导演、用多大成本规模去拍电影,也与此相关。   到目前为止,青年导演执导的电影,还没有以单一类型取胜的。  比如一些惊悚片,有相应的投资公司和导演去拍,也有相对较好的票房,但品
期刊
作为电影发行人,我始终认为市场是检验影片最直接的方式。  就个人而言,我比较喜人风格明显的导演。作品鲜明的风格很容易让观众对新作产生代入感和预期,能让影片发行和宣传方向更明确,引发更多关注。比如,一提宁浩,观众就会想到“疯狂”系列,这也就能让《黄金大劫案》很受期待;而一提到王小帅,观众就会想到他的《十七岁的单车》《青红》之类追忆青春的文艺片,也让《我11》的文艺气息呼之欲出。  恒业电影此次与王小
期刊
戛纳电视节中国展台受瞩目  戛纳国际电视节4月3日在法国戛纳落幕。受欧债危机影响,本届戛纳国际电视节“门庭冷落”,不少参展商抱怨客流量不如往年,有的甚至打算提前撤展。但由10余家电视机构组成的“中国联合展台”却吸引了不少外国买家。  首次参展的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发布了今年的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同英国广播公司(BBC)合作摄制的《改变地球的一代人》《生命的奇迹》,将于2012年下半年摄制完成。由纪录频
期刊
这些“第六代”导演是否真的向商业片转型还要等看过他们的影片。本来在“第五代”式微的时候第六代应该趁势而起,就好像第五代在第四代如日中天的时候敢于横空出世一样,但是“第六代”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反而将其让给了很多北上的香港导演。可以说21世纪的头十年,是香港导演在内地不断探索发展、以致达到巅峰的十年。但是这十年中我们的“第六代”干吗去了?所以我有一个观点是“第六代错过了一整个时代”。至于现在能不能“回
期刊
今年四五月份一批“青年导演”的影片集中上映应该是一种巧合。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必然,是各电影公司为了应对香港电影越来越式微的一种策略,即将目光由香港导演转向大陆青年导演。但是电影市场的好坏终究应该是由内容决定的,而不是由什么类型、什么年龄的导演决定的。  五部片子里我比较看好宁浩的《黄金大劫案》,虽然没有看过,但宁浩已经成为一个品牌,知名度比《匹夫》的导演要高得多。“疯狂”系列带来的效应,还有黄渤、范
期刊
2012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申报公示的剧目共105部、3397集,较上月增加11部,277集。同意公示的剧目共66部、2187集,数量较上月的74部略有下降。   按题材划分,当代题材剧集依然占据绝大部分,为40部、1294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60.61%和59.17%,较上月略有下降。其中,当代军旅题材2部55集,当代都市题材27部873集,当代农村题材3部86集,当代青少题材1部50
期刊
这是一场“形势严峻”的战役。  边拍、边制、边播——历时100多天,20余人,平均每20天创作一集,采访“春晚”相关人士160多位,共32组人物故事,2400分钟的高清素材,250分钟节目时长。最终,这部五集的纪录片完成于大年初一下午6点,首播时间为当晚10点。  “这是一部有温度、有热度、有速度的大制作。”3月9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大型纪录片《春晚》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