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书如其人”对书者艺术创作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boy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来书法艺术作品的赏评过程中,赏析者如欲论其书皆兼论其书者生平。本文浅析“书如其人”这一概念所内含的书学思想,从书法艺术是书者心灵与情感的表达,是书者胸次与学养的体现,书法体现着书者的精神品质与气格,这三个方面来阐释与探讨“书如其人”中深刻的书法美学思想,并从三个主要方面来挖掘“书如其人”中美学思想对欲学书成家者有何启示。
  【关键词】书如其人;书法创作;美学;精神;情感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128-03
  【本文著录格式】冯臻.新论“书如其人”对书者艺术创作的影响[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128-130.
  从宋代起,许多书家就将书法看作表现其人的艺术门类。认为从观赏其书就可得知作者的人品学识、胸襟抱负与生活经历等。由于书法艺术以文字为表现对象,将形式与内容结合在一起,人们认为书法比其他艺术更能时刻表现人的精神风貌,故称作“书如其人”。“书如其人”的美学思想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书法特征与书者的为人作风大致相关,其中更包含着多角度与多方面的深刻意义。
  一、“书如其人”指书法艺术是书者心灵与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艺术创作前的创作动机还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乍现,都离不开心灵与情感这两大角色的参与,艺术是心灵的旨趣,创作时的最佳境界是创作者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与抒发。创作的动机归根结底是心灵对不同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李元博在《书法美学解析》中说:“只有通过心灵而且由心灵创造活动产生出来,艺术作品才能成为艺术作品。”艺术的创造亦离不开想象和对自然事物的创造性表现,对这种艺术家的创造性活动,黑格尔指出:“艺术是一个伟大心灵和伟大雄劲的想象,它以图画般的明确的感性去了解和创造观念和形象。”邓以蛰在1937年所撰写的《书法之欣赏》中说:“书法是性灵自由表现,摆脱一切拘束、凭借,保得天真,然后下笔,使其人俗也则书必俗,使其人去俗已尽则其书必韵。书者如也,至此乃可谓真如。”书法艺术的生命性无可厚非得体现在心灵与气韵的表达上。
  有人认为书法出于心,心即其物,书法创作来自于心灵的妙悟。实际上书法作为一门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必然离不开对“意境”的表现。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虞世南说:“故书道之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书法艺术要更具有表现力,不能永远在简单模仿自然事物,必须有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心理情绪的流露,从而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韩愈十分重视情感在书法创作中的意义,他曾以张旭为例说道:“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韩愈认为正是张旭这种情感与心灵随性情而出的艺术创作精神才成就出艺术作品不朽的价值,并赋予艺术作品极强烈的审美震撼力。苏轼所说:“天真烂漫是吾师。”大抵也是指书法创作离不开心灵的自由展现与情感的浪漫表达。包世臣说:“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 情感在书法作品中的显现可以是整体上,也可以在細枝末节中,因为书法的形质体现在字形结构、线条以及空间上的章法布白等,所以书写者不同的情感表达也是从书面特点就可以清晰观察出来的。进而通过书法作品就可以对书者创作时的心理环境以及情感体验有大致了解,使得后人更能清楚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创作灵感发源于何处。
  二、“书如其人”指书法艺术是书者胸次与学养的体现
  所谓“书如其人”必然会体现着书者的字外功夫、个性特点与人格魅力,以上这些要素的养成就要求书者要多下学养与胸次的字外功夫。宋人眼中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低是由胸次、学养的水平所决定的。苏轼是中国书法美学史上最先提倡学养重要性的书者,苏轼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他强调学养水平对书法艺术成就的影响,可见苏轼认为书者学养水准的优劣必然反映在其书作中。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并不仅是简单模仿而成的加工品,而是具有书写者独特的意志与创意。这种独特的意志力与胸襟抱负正是学书者在成年累月的学习与积累中所获得的。书法的学习从初步涉及到精通必定是需要功夫的锤炼和时间沉淀的,一个人的书作中可以体现此人在学书实践中所付出的心血与功夫,可以约摸出书者的年龄,甚至是学书时间的长短。使得后人只需通过眼睛的观察即可得知书者的笔下功夫如何,笔力是矫柔还是劲健,这些都是学养功夫在书者艺术作品中的体现,从而使得我们对其“人”用功的水平有大致了解,可见“书如其人”的含义必然包括对书者学养的体现。
  黄庭坚认为书法是胸次的写照,极为重视胸次在书法艺术学习中的作用,并指出书法作品气韵的雅与俗与其人胸次休戚相关,学养更是影响胸次的直接因素。黄庭坚《山谷题跋》曰:“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功也。”黄庭坚认为胸次不高则病韵,胸次不凡则脱俗,书法就是胸次的传神写照,文化修养是决定胸次的主要因素,学问修养又是胸襟坦荡的基础,胸次的呈现是书法作品具备“韵”的关键,没有“韵”味的书法作品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他在《论书》中说:“学字既成,且养于胸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以及“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致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书法艺术作品中胸次的体现可以是胸襟抱负,也可以是性格的洒脱表达,前者多显于书法创作的内容,后者多显于书法创作的风格与整体布局,尽管不同书者的书法艺术特点各异,但在表达某些性情与胸次抱负的方式上还是存在部分相似之处的,通过赏析书者作品中笔法、笔力的气势与活力,就可体会到书者胸次中所要表达的情怀与感慨。事实上,凡胸次高洁者,其书法整体气势也必然磅礴或雅致风趣,令人为之动容,使人感慨不已,正如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评说:“呜呼!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而不居庙堂宰天下,……惜哉!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三、“书如其人”指书法艺术体现着书者的精神品质与气格
  金学智在《中国书法美学》中认为:“‘书如其人’中人的内涵外延是书法美学重点研究的对象,书中的‘人’表现为人格、气质、功力。”书法艺术的精神内容体现着书写者对外在世界中思想与事物的选择。比如晚清篆刻家赵之谦所治印“为五斗米折腰”这类创作内容的选择就体现着创作者本人不屈的精神品格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选择。如苏轼所言:“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以启功先生作品为例:启功先生天性温和、谦恭幽默,给人以严谨、脱俗的感觉;曾以“职为人师,人之所敬,虚心向学,安身立命”十六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再看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流露出来的信息正和他的为人处世相对应,是那么的周正庄重、干净利落。
  书法艺术作品的创造,归根结底是源于书写者丰富的精神活动,书写者对外在事物的选择决定着书法作品所显现的外在形式,书法作品的风格深受书者创作时所具有的精神动因影响,作品即精神内容外在显现的客观存在。正因如此,后人才能够通过欣赏书者的创作作品进而得以分析出作者对精神气格的选择与认同。
  精神的显现相比于较为客观的胸次、学养等,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更带有主观情感和感性色彩。包括书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政治背景、生活遭遇等因素,这些都会对书者精神世界产生极为微妙的变化。对气质品格的选择以及平时精神世界所处的陶冶环境则在深刻影响着学书者的人格构成,并且这种影响也清晰反映在书者的书法创作中,更成为造就其书法艺术作品水平与价值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气格与精神品质的变化在书法艺术作品中的显现是极为清晰可见的。欧阳修在《六一题跋》中评说:“忠义出于天性,故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并指颜真卿“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象其笔画。”就是在称赞颜真卿书法作品中的基本点画与风格恰似其人品质,与其精神气质相似相通。
  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书者品格将直接决定书者艺术创作是否具有成功的可能性。朱良志在《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一文中说道:“创作第一流的艺术,须有第一流的人格。人格的建立不仅意味着创作主体的形成,而其本身就是艺术创作。”足以可见他认为精神气质与品格的选择对艺术水平成就高低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艺术水平不断锤炼上升的过程是离不开学习者精神世界不断陶冶的。在书法学习中,这种精神世界的创造,不仅仅是基于学书者在现实生活中某方面的成果与结局,还包含着书者本人更为广阔的理想追求与精神向往。如黑格尔《美学》说:“艺术的价值就在借助物质外在形式,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从此可见,精神世界必然是体现于书者的作品中的,当属“书如其人”思想范畴内。
  四、结语
  书法艺术的表达过程与成果从某种角度可以体现出书者其本人之学养、性灵、精神品质,还有一些与书者情感上相似与贯通的方面。在对待“书如其人”这个美学思想概念时,学习者应当多层次多角度对艺术家书法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鉴赏观察与推敲,不应仅是视察出其整体的书法风格和文体内容,主旨应更意在体悟书者在创作时的心灵变化、人格美、胸襟抱负以及可贵的精神思想品质。通过潜心深究“书如其人”思想所蕴含深层次的艺术价值,以期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尹旭.中国书法美学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79、124.
  [2]刘正成.书法艺术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42.
  [3]李元博.书法美学解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105.
  [4]甘中流.中国书法批评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273.
  [5]万应均.书法创作概论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23、70.
  [6]彭吉象.藝术学概论(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93.
  作者简介:冯臻(1971-),山西运城,山西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书法研究室主任,山西省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书写状元”,全国书法教育普及先进个人,山西运城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研究方向为书法。
其他文献
【摘要】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在具体的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和教师共同面临的难点就是词类活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果。基于此,笔者在论文中,结合一定的文言文,对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的词类活用推断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词类活用;推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古典钢琴曲因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被社会大众所喜爱。现代社会中影视作品的表达方式极为丰富。早期传统的场景、人物塑造、精美的服装和电视画面早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艺术审美的时代需求。因此,影视作品与古典钢琴曲的融合对提升影视作品的品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当代古典钢琴曲与影视作品的融合现状,分析古典钢琴曲对现代影视作品的美感提升的价值以及古典钢琴曲对现代影视作品的应用,为古典钢琴曲未来在
【摘要】承德避暑山庄是出于政治、外交等多种因素而建立的建筑群落,具有非常显著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在当今社会环境中进行传承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承德避暑山庄文化传承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先阐述了承德避暑山庄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明确了当前避暑山庄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从加强避暑山庄文化遗产保护、维持好避暑山庄建设与文化的平衡、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享受,推动日常生活逐渐审美化发展。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文化的反映,而这一现象则是现代社会飞快发展的产物,应全面把握发展变化趋势,把握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变化,进而丰富日常生活审美化内涵。有别于西方国家,我国日常生活审美化受到国内外文化的双重冲击,在这种情境下极大地促进了文艺学的发展。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科技助力云南文旅经济发展的“数字云南”和“IP战略”的实施、IP形象“云南云”的发布等,都为云南特色村镇寨文化传播践行导向信息流动和媒介平台应用的价值.然而,文化传播、文旅推广离不开文化自身的生态状况、文化主体的主体性内蕴,载体、媒介、受众和人们的精神想往.因此“赋能文旅”培育文化主体性价值自觉;理解、善用新媒介,注重文化传承、生产、创意,激发村镇寨原住民族群体、个体主动参与传播的热情;建立广泛的多元主体性连接,在大众传媒的基础上,去中心化、差异化传播彰显本土文化内涵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名珠,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凝聚着历代文人的才华和人生感悟,历经时代的发展,仍日久弥新。古诗词吟唱具有独特的魅力、感染力,能够将古诗词中的声韵之美、节奏之美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示。基于此,笔者以古诗词吟唱为研究切入点,对古诗词吟唱中展现出来的节奏和美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吟唱;节奏;美感  【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降A大调叙事曲》(Op.47)创作于他最高峰时期即巴黎时期,该曲主要通过三个不同的主题来表达爱情美好生活的故事。本文从该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特征以及演奏诠释三方面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诠释该作品。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曲式结构特征;演奏诠释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
【摘要】舞蹈作为一种具备灵魂艺术,将多种功能集中于一身的娱乐形式,凭借自身优势一直以来深受人们青睐。从本质层面分析,舞蹈呈现是一种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人们内心的思想情感,最终与观众产生共鸣。舞蹈技巧作为舞蹈表演核心元素,合理应用舞蹈技巧有助于增强舞台感染力,促使表演更具艺术魅力,所以在舞蹈表演中学会使用舞蹈技巧至关重要。本文阐述舞蹈技巧特征及其在舞蹈表演中应用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其实际应用存在的问
【摘要】《又唱浏阳河》是邓东源的优秀作品之一,在融合湖南传统民歌元素的同时,又推陈出新,独具主流音乐个性。作品中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俱进的时代精神使其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本文以《又唱浏阳河》为研究对象,在音乐学、和声、曲式及声乐演唱等学科的理论指导下,试图解析《又唱浏阳河》的作品内涵,以其创作背景、音乐本体和演唱处理为线索,对其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从而加强对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理论向导。  【关键词
【摘要】 为了能够让太谷秧歌的舞蹈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本文研究了太谷秧歌的舞蹈形态,主要从其文化渊源、舞蹈形态特点和审美价值几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太谷秧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很重要的继承和发展意义。  【关键词】太谷秧歌;舞蹈形态;特点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131-03  【本文著录格式】李易航.浅析太谷秧歌发展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