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效课堂实施中“导”与“学”关系的认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enaclair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有效地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是高效课堂操作技术层面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高效课堂能否高效实施的关键所在。由于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框定”了教师课堂的教学程式,而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的少说或者不说,要求学生要尽量地多说、多问。因此,有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担忧心理”——“怕说”“不敢说”“不敢多说”“不敢放开说”“不敢拓展说”。其实,教师的这种“担忧心理”,实在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一种歪曲认知。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没有教师和学生参与的课堂,不能叫课堂教学。正如《语文课标》所说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行进。”显然,这种教育理念应该适用于任何一门学科。况且,教师科学、合理、有效的指导是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以为,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实验的过程中,要解决教师的“担忧心理”,教师自己必须要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并处理好“导”与“学”的辩证关系,剔除自己课堂教学的“担忧心理”,从而在“规范”“框定”了的教学程式下,积极、大胆地探索,践行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从教学的灵魂深处,挖掘“高效课堂”理念的思想精髓,这才是我们一线教师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学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合理、科学、有效地“导”课呢?
  一、“导”要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既是传统教学实施的关键,更是高效课堂实施中的焦点所在。这一点做不好,高效课堂往往会流于形式。一堂课里,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和突破上,必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就要敢于“导”,善于“导”;深层次地“导”,拓展性地“导”。教师在“导”学中,尽力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对知识的认知与深化,教师的这种“导”的机制,恰好是“事业型教师”区别于“工作型教师”的本质所在,更是优秀教师教学艺术的关键所在。此所谓“会教的教门道,不会教的教热闹”。
  二、“导”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细枝末节。比如学生展示过程的书写、口语表达时的用语、板书时语言的逻辑层次等。用老百姓的话讲,教育是“细活”。怎样才能把教育这个“细活”做实、做细、做好、做出成效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导”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细枝末节,小到板书、交流、口语表达,大到解题思路、逻辑推理、做题过程、解答技巧。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细枝末节,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起来,那么,新课程所强调的“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模式”也就自然形成,这种关注学生“细枝末节”的“导”,也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最本真的体现。
  三、“导”要瞅准时机。教师的“导”,不能等待时机,而要瞅准并抓住时机,千万不能把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问题“堆积”“叠加”起来,做集中解答。这种做法,对学生而言,可谓“时过境迁,兴味索然”。学生有可能会不太关注教师的解答,高效课堂也就失去了彰显高效的最佳时机。“271高效课堂模式”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20﹪让学生自主学习,70﹪小组讨论,10﹪老师指导完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10﹪的时间,对学生的“导”,真正彰显教师的教学机智,力求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把握好课堂节凑,把“高效课堂”推向深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出成效,出色彩。
  四、“导”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教师在“导”的时候,要多加关心、照顾,多给予热情的鼓励、引导,让他们敢说,能说、会说,力求说好。“高效课堂”在实施中,并没有忽视“分层教学”的育人理念。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那些学习有障碍的学生,也有被老师赏识的渴望,教师如果能抓住时机予以“导”学,这些学生同样可以获得进步,在这种被赏识的教育激励下,一定会产生“奇迹”,一旦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一定会学有所获。
  五、“导”要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最大的人文关怀。正如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所说:“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给学生一定的文人关怀。理科教学尚且如此,文科教学更应特别关注。教师“导”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激情,爱学,好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要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性关怀。因为,当今教育理念认为,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应该是第一位的。所以,教师的“导”,不仅要突出知识的重、难点,更要拓展知识,凸显人文关怀,体现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这一教育理念,在学生获得相应知识的同时,深刻体验教师“人文关怀”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活’的根源就在于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有效地激发和诱导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这恰好体现了“高效课堂”中教师“导”的教学思想。总之,“导”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只有艺术地“导”好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才能高效地“学”好知识,掌握知识,体验知识,从而获得能力,提升素养。
其他文献
数学知识是思想方法的载体,而思想方法是知识的灵魂,揭示蕴含于内容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多边形是初中数学中内容相对较少,但研究比较深入的板块,也是初中数学中对对象进行一般性研究的为数不多的内容之一,这里不仅有优美的结论,而且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其思想方法的丰富与密集,是非常罕见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数学研究问
期刊
“玩”是学生的天性,哪怕是成人亦是如此。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是成正比的。学习兴趣浓,即便是再难的问题,他们也会持之以恒去完成;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便教师强行威逼,也无济无事。  让课堂富有趣味,需要教师洞察学生的内心,以一颗“童心”走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那么多的特级教师在一个陌生的班级上课却与学生们融成一片,为什么?正因为他们知道此时学
期刊
作为数学教师,为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都在寻找各种方法和策略,但更多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是认识和做法不同,而使效果也不完全一样。有的以慢求快,以稳扎稳打得到了“快”的效果,教得轻松,学得扎实;有的“以快求快”,紧张急躁。虽然教得辛苦,却事倍功半。实施成功教育,也需要一个“慢”,方能奏效。数学领域的“快”与“慢”,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愿望。只有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材的科学体系、学生的认识规律相适
期刊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有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的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本文就教学中怎样使提问更艺术化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提问 艺术 阅读教学 人才
期刊
翻开低年级的语文课本,我们都会被其中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插图所吸引。试想如果书中少了这些插图,那我们的语文课本该会多么枯燥乏味!那孩子们翻越它时,我们也不会看见他们那欣喜的表情。学拼音的课文,配有与字母形状相似或发音一样的图片,写景的文章,配有各色的风景图片,生动有趣的文章则有可爱的物体形象的图片,甚至连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都配有有趣的图片。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图片激发学
期刊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的重要结构变量,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指: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具体的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够制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进行计算,并具有选择适当的方法(心算、笔算、计算器)实施计算的经验;能依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
期刊
近年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要求教师必须有新的教育理念。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使之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学”转变为“我好学”,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热点问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孔子
期刊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成绩差的原因,除天赋外,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恰当以及个别教师教法欠妥,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学得非常轻松,减轻负担,跳出题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这一状况,我开展了以培养学习习惯为目标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调查表明,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知识有75%—80%是他们离
期刊
谈到教说明文,语文教师都说教起来枯燥无味,缺乏形象性,没有教头,弄不好就把这类文章当成自然常识来教学,从而失去了语文味。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都是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大自然的语言》等。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文具有很明显的语文工具性和实用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这表明了说明文在整个教学中与记叙文、议论文具有同样
期刊
如何培养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现结合我长期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真正体现。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才能敞开心扉,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