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幽放者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iv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鸥”是杜甫在诗歌中反复吟咏的独特意象。白鸥在品质、性情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引发了诗人的感想和共鸣。白鸥的“善”与“爱”是杜甫忧国忧民精神的自我写照,白鸥的闲而自得是杜甫追慕的超然情怀,杜甫辗转漂泊的一生也与白鸥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
  [关键词]杜甫 白鸥情结 文化君子
  
  白鸥的意象最早见于《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常以鸥盟、鸥社、鸥鹭忘机喻指隐居自乐,白鸥也就成为淡泊名利的江海隐士的象征。翻开杜诗,提到白鸥(包括白鸥类的水鸟)的有五十余首,不仅数量多,而且名篇佳句迭出。为什么杜甫这样一个拥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的人也有着深厚的白鸥情结呢?
  
  一、善与爱——白鸥的自我形象
  
  白鸥这种水鸟依水而生,性情温和,活泼可爱。它们总是一群群、一片片、一对对地出现,飞也好,落也罢,栖也好,总给人带来一片祥和与和谐,渗透着“善”的气息,散发着浓浓“爱”意。杜甫一生大部分都处于战乱之中,“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风烟四起,流血漂橹。只有自然界的小生灵。眼前的白鸥不会自相残杀,屠戮同胞,它们依然保持着自然界的最原始的“善”与“爱”。人世间所缺少的,这些小生灵却乐在其中。
  杜甫有诗《江村》,“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萧涤非说,“相亲。谓群鸥自相亲,相近,谓鸥与人接近,无相猜之意。”杜甫是一个慈爱家,就连这好猜疑的白鸥也愿与之接近。仇兆鳌注,“鸥燕二句,见物我忘机。”再如他的《客至》,其中写到“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的情景。可见诗人此时是寂寞的,一个“但”字就能够说明:不过鸥鸟却愿意接近他,这又是令人欣慰的。诗人还写到许多描写白鸥的优美诗句,如“归揖生衣卧,春鸥洗翅呼”(《寄韦有夏郎中》),它们在水中随意地拍打着翅膀,呼朋引伴地呼叫着:再如“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江涨》),鸥鸟随水而动,它们似乎没有任何忧愁和烦恼,轻轻摇摆,悠闲自在。白鸥之间互亲互爱,和谐相处,与人为善,虽不属一类,却能坦诚相待,相濡以沫。这也正是杜甫的自我形象。杜甫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导,他善待自己的同胞,热爱万物生灵、一草一木。“善”与“爱”是他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的源泉。
  
  二、闲而自得——白鸥的超然情怀
  
  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一心想“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后出塞五首》),可是他的一生却坎坷多艰,还未进入仕途就经历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杯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困厄侮辱,所以在诗的最后他写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白鸥一旦遭朋友背弃。就回翩然离去,诗人此时也决心像白鸥一样没于浩荡之中。乾元元年六月,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越发感到仕途的险恶,写了一首《独立》。“空外一蛰乌,河间双白鸥。飘摇搏击便,容易往来游。草露易多湿,蛛丝仍未收。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赵注说:“鸷鸟,比小人之娼疾者,白鸥,比君子之幽放者。鸷鸟放恣行搏击,白鸥可轻易往来乎。危之也。”杜甫居成都草堂之后。济世之心虽犹在,但名利之念淡泊了许多,加上居住的地方“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更产生了一种与鸥鹭的亲近之感。后来,在流寓东川和漂泊湖湘之时,他也写了一些描写白鸥的优美诗句,如“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遣意二首》),“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秋兴八首》之六)。当然这样的生活只是表面的安适惬意,兵祸连年,同僚妒忌,疾病缠身。居无定所。诗人心中仍充满愤怒和牢骚。
  大历二年,杜甫在夔州作了《自溃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白鸥翔空。往往排列有序,即杜甫所谓“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看到此情此景,诗人不由想起了大臣上朝的整齐有序,感慨万千。正因为他不能忘情世事,所以他终不如白鸥超然物外:正因为他时时为妻儿衣食而奔走权贵之门,所以他终究没有白鸥的飘逸闲暇。杜甫身在江湖,心恋魏阙,面对白鸥,他只能是“羡其闲而自得”。
  
  三、漂泊苍郁——白鸥的孤独心灵
  
  白鸥依水而生,居无定所,水无鸥走。它们四海为家,到处漂泊。这恰恰是杜甫的生活写照。杜甫二十岁就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漫游,他先游吴越,后游齐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壮游》),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天宝年间到长安,杜甫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由华州经泰州、同谷历尽千辛万苦到达成都,开始了他的“漂泊西南”的生活。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辗转于鄂、湘一带。
  公元756年,杜甫准备顺江而下,写下一首《去蜀》,其中有“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由此可见他对现实已有了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年事已高,回到朝廷的希望是完全没有了。虽然心有不甘,但“随白鸥”也是无可奈何,又不可避免的结局。也是在这一年,杜甫离开成都、舟下渝轴时,写下了著名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萧涤非注,“沙鸥,即景自况,不是悲伤而是愤慨。”天地如此辽阔,沙鸥于其中何其渺小?飘向何方,栖于何地?由此我们可以窥见诗人那种辗转漂泊、无处归宿的孤独心灵,尽感其苍郁悲凉之情。公元770年。贫病交加的杜甫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有着“民胞物与”的“善”与“爱”,也有“独往高蹈”的隐逸情怀。他是一只身在草泽、胸怀国家的白鸥,是中国文化君子的楷模。
其他文献
[摘要]韩剧今天之所以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观众的由衷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它在叙事模式、人物塑造等艺术手法上注意做到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这样既能迎合观众的传统欣赏口味,又能在传统中生发出符合现代要求新意味来一古今结合,交相辉映,共同创造美好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韩剧 “传统” 继承与创新 结构主义 索绪尔语言学    自从1997年韩剧《爱情是什么》在央视播出后,韩剧在中国
[摘要]凌子风执导的电影《狂》改编自李劫人的著名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小说和电影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从结构、艺术构思、人物性格、表现手法、人物命运等五个方面对电影《狂》中女主人公的人物设定进行了评论。  [关键词]死水微澜 狂 电影评论    这是一部1992年出品的伦理道德电影,由凌子风导演,许晴、尤勇主演。同年该片即获朝鲜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却一直遭中国广电局禁播,直到2004年7月14
[摘要]三十年前,话剧《于无声处》以势如破竹之力轰动全国,当时备受关注的是此剧主题,大无畏、勇敢地撕开了特定时代、特定人群郁积压抑如岩浆般滚沸的胸怀,无比清晰、有力地发出了畅快响亮的怒吼,是一代人一次痛痛快快的集体宣泄和绝境深处的灵魂重生。三十年后,《于无声处》在众目渴盼中再登舞台,除了对三十年时光流逝的唏嘘感慨,对旧时代的沉痛反思和对新时期发自肺腑的感恩外,占据脑海更多的是对其舞台艺术魅力的领略
摘要:韩国电影《海岸线》以某海岸线驻防部队为切入点,讲述一个个体如何引发一个集体、乃至周边人群失去秩序、走向崩溃的故事,揭示了大背景中的小人物的悲哀。  关键词:海岸线 秩序 角色 崩溃    《海岸线》在放映之初,就因韩国海军部的抗议而闹得沸沸扬扬。但诚如导演金基德所言,在拍摄之前他曾经向海、陆、空军部请求协助,影片就不是一部简单的针对军队、揭露军营腐败堕落的作品。当然他遭到了三方的拒绝。影片把
人们常说:“摄影是减法,绘画是加法。”多重曝光是多张画面叠加,重新构成一幅影像,是用相机功能做“加法”的一种摄影特技。笔者经历10多年多重曝光拍摄、创作实践和深入研究,总结出六种常用的多重曝光基本操作技法:虚实互融法、影调感光法、动静结合法、摇拍技艺法、异物叠加法、功能变换法。简称“多重融合六法”。  佳能相机常用的四种多重曝光合成照片的算法  1.加法——选择此选项,每一次单张曝光的照片会被叠加
[摘要]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生动的民间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西游记》中所塑造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托塔李天王等典型形象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在《西游记》中,民间文化中的文学、服饰、信仰……等多种文化形态都有充分的展现。根据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中,人物造型的设计得益于对民间文化的研究和借鉴,从而使几百年前小说中的神话人物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西游记》 神话 民间文
[摘要]一部优秀的电影并不仅仅是艺术上的成功,它也需要市场的成功导向,这正是基于商业与艺术相结合的电影特质。大卫·芬奇的成功也使人们对于现代电影认识的更进一步。良性的市场导向加上希区柯克所说“充满悬念非惊讶的情节”正是《搏击俱乐部》电影艺术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电影 市场 现代主义 导演    一、引言    1911年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认为电影是包括前六种传统艺术(时间艺术:音乐、诗
【摘要】电影《风声》、《秋喜》相继于国庆前后登陆全国各大影院,同比于这一时期的其他题材影片,谍战片首触电影银幕便旗开得胜,票房节节高升,观众热力追捧,媒体连篇报道,意欲将这一新的类型片的发展推向高潮。然则虽同为谍战片,《风声》与《秋喜》却避免了同一题材的同质化倾向,呈现给观众的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叙述结构和视听享受,因此,从思想内容、人物刻画以及视听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具有了比较的意义。  【关键词】谍战
[摘要]电影《烈火中永生》是革命斗争题材的典范作品,其从形象塑造上、精神品格、审美特征等多方面深刻地诠释了当时的“红色经典”电影创作理念。今天,以宏瞻电影创作史的阔度重观此片,对其有限的情节开掘进行分析、梳理可以为观照当时的电影创作观念提供一定的认识价值。  [关键词]有限 情节 开掘     《烈火中永生》是根据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改编、196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革命斗争题材
【摘要】按照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三结构”,人格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王家卫的终极版电影《东邪西毒》中人物悲剧产生的原因,过分地放纵本我和过分地压制超我,都会导致自我的坍塌;只有三者达到平衡,相互合作才能使心理状态达到平衡,从而达到真我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自我 本我 超我 真我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