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经济·艺术商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hrim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传统工艺元素的应用
  为了使动画角色在设计过程成中具有文化历史感和特殊的视觉效果,设计师们经常在创作过程中加入民间工艺元素。京剧脸谱、剪纸、皮影、国画、篆刻等都属于常见的艺术形式。如果取材这些民俗形式与现代的视觉方法结合,并在动画角色中表现出来,会让动画角色的辨识度大幅提升,提升整部作品的内涵。
  京剧脸谱作为传统符号元素,是京剧表演在的重要符号语言,它生动的塑造了人物的性格。例如黑脸包公的铁面无私,白脸曹操的奸诈阴险,红脸关公的忠厚仁义。在动画作品《大闹天宫》中的齐天大圣的角色,我们很明显的就能发现京剧脸谱在角色形象中的运用,“倒栽桃勾脸、绿桃叶眉、今底眼、雷公嘴”,不难发现,动画形象是脸谱的联想、变形与简化,保留原有的特征,经过简化更有利于动画制作。齐天大圣形象里的衣服也是经过精心琢磨设计,裤子的红色配以黑色的靴子,极具中国戏剧特征,使人物具备了戏剧感。衣带,围巾,衣服颜色的设计都可以看到民俗的色彩和衣饰。对比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中,用窄长的脸、夸张的中庭、向下的雷公嘴、硬朗的毛发重构孙悟空的脸部,这样就使孙悟空天生傲慢的性格完美保留了下来。
   皮影是民间美术元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民间称之为“灯影戏”或者“影子戏”,这是当时的人们用灯光和剪影制作的一种光影组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皮影元素的颜色、寓意、图案三者与动画角色的设计联系到一起,进一步展现角色的特征。皮影中的大部分角色是由十一个部分组成,包括头部、上下身体、左右手臂、手和腿。皮影人物的形象精致、细腻、小巧、灵活感,其可爱程度一点都不比现代动画影片里的动画形象差,以《葫芦娃》中七兄弟的人物形象为例,动画中的人物造型采用了皮影的形式和风格,有时为了突出皮影中人物的形象特征,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演时的动态神韵语言和卡通人物的特征一样生动。
  年画是每到节日或者新年时出现的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无论是造型艺术和视觉色彩艺术都深受人们喜爱,这也是每个家庭每年都要张贴的一种文化传统.例如,在《小门神》中的年画造型,首先会给我们一种非常喜庆和吉祥的氛围感。此外,从艺术造型设计上来看,画面中流畅的线条和复杂的装饰元素使人物的整体装饰感非常强烈,从颜色上看,红色、黄色、绿色等强烈的颜色和强烈的补色对比,使年画在我们心里留下了一笔强烈的色彩。
  2.传统符号元素的应用
  中国传统符号作为中华民族思想观念物化的承载元素,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与一些具象元素不同的是,符号元素是一种抽象的元素。传统符号形式寓意都有着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吉祥追求,例如“福禄寿喜财、龙凤、麒麟等纹样的吉祥符号”“孔子、老子、中国功夫等文化符号”“长城、天坛、灯笼等的形象符号”“黄色、红色等的色彩符号”“筷子、唐装、旗袍等的实用符号”等等,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生活,承载着中国文化思想和国人的精神追求,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衍生出来的。
  以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为例,把以虎头为主的饕餮纹运用在孙悟空的金色铠甲胸前和两肩处,这一元素被广泛运用在青铜器上,在袖甲和腿甲处则运用了传统的花纹植物图案,胸前的铠甲处采用了水纹符号。水纹符号是从龙的形态转化而来的,水纹符号的运用表现了龙图腾在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角色服饰图案设计华丽精致,更加突显出孙悟空战士风格的英雄形象,也将天堂战将尊贵的身份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主角之外,把以狼为主的饕餮纹运用在二郎神的服饰上,将动物纹样运用在四大天王和武将们的衣服上。使用这些符号表达了武将们的英勇善战、高大威猛等性格特点。将云纹符号运用在猪八戒的设计中,显现出猪八戒的憨厚、忠诚。此外,在江流儿母亲的角色设计中运用了植物纹样,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江流儿母亲淳朴、温婉、温柔、善良的性格特点。江流儿父亲的角色设计运用了几何纹和暗花纹,更好的衬托出父亲的大度、宽厚等特征。中国传统符号能够很好的表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且符号元素的借鉴与使用也更好的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我国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积累了豐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包括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习俗礼仪、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文学艺术、价值取向等。 在角色设计中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是民族性文化精神,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运用传统文化的角色设计应该以民族性文化为基础,将民族性文化融入角色中,通过动画传播的方式让观众认知传统文化。例如动画电影《花木兰》,是取决于北朝民歌《木兰辞》。援助主要体现了木兰的“忠、孝、节、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动画中的木兰在长辈的教诲之下,一直希望自己能能为家族带来荣耀,具有浓烈的女权主义思想,表现了角色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其他文献
文创产品应为消费者带来某些回忆、共鸣等用户体验,通过适当的设计手法使产品变得拟人化、表情化,能够把一件成本极低的产品改良成为附加值增加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消费品,而整个消费环节中消费者是极易被吸引和愿意买单的。因此,情感化产品会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带来很大的推动力,对中国产品对外出口结构和出口量、经济贸易增长带来深远的影响。  随着生活需求层次的提升,消费市场进入强调体验及文化的
期刊
1.情感可视化的概念  情感可视化,就其概念上的意义而言,它是通过艺术诉诸艺术创作者个人感情的表达方式,即通过存在的艺术作品来表达艺术创作者的情感内容[1]。其核心是从情感化设计中抽取出来的概念,情感化设计在许多设计门类中都有体现,对于情感的可视化也是情感化设计核心的要素。在设计中对于情感的可视化通常会用到象征、叙事、类比三种方式来表达。  2.装置艺术中情感可视化的传达方式  情感可视化是基于艺
期刊
吴冠中先生的艺术风格具有代表性,他以“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作为创作理念进行不断实践,摆脱了物象的束缚,重视艺术的本体,注重艺术语言和追求形式美的表现,将他的艺术扎根于中国土地并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通过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语言形式来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特有的意境和美感,逐渐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了现当代主流艺术探索的缩影。  一 吴冠中艺术风格的形成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
期刊
1插画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的平面设计领域,插画设计主要应用于绘画类的插画、摄影类的插画和立体式的插画形式。关于绘画类型的插画,主要为设计者通过绘画行为进而表现出对事物的内在感受与理解,是针对某种事物展开的艺术创作过程。要想更好的完成该类型的插画设计,就需要绘画者对事物的内涵领悟和外在表现形式相融合,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事物领悟力。摄影类型的插画主要被用作大型商业活动当中,所以需要这类插画
期刊
古往今来,陶瓷的装饰纹饰非常之多,从原始时期的手纹到秦汉的几何纹,花草纹,到后来宋代时期,人们已经学会制造专门的工具来绘制陶瓷纹样,不仅是图案丰富起来,连装饰的手法都多种多样起来。产生了专业的装饰技法,其中有刻花,画花,绣花,印花等,画花则为后来的绘瓷开创了新的纪元。宋代的陶瓷题材,大都很擅长用折枝花或是飞鸟虫鱼,绘画出的图案纹样秀丽多姿,线条自然流畅,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
期刊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新课改的实施对其更是予以了高度重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保证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实施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传统  当前的合唱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的教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
期刊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发明都是新的媒介,都是人的肢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或包装,而是承载着新的“讯息”。也就是说任何新技术都将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思维、观念,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这种影响必将带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电子网络媒介的诞生和发展对传统媒介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各种媒介自身的技术及模式也在不断地革新,这就使得大批传统媒介在新媒介的整合和自身的革新中不断消失和边缘化,
期刊
吉祥纹样刺绣是将吉祥纹样与刺绣技术融合起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不仅是传统文化内涵的直观体现,同时也是民间艺术装修文化的一种升华,具有极高的审美艺术价值。本文将以广西地区为例,对吉祥纹样刺绣及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阐述,以期推动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广西地区吉祥纹样刺绣具有内容丰富、图形精美、色彩艳丽、寓意独特的优势和特征,其所设计出的刺绣产品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现,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
期刊
对企业而言,区域市场潜力是进行地区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需要提高重视,即需要在了解所需投资地区区域市场潜力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投资或如何投资。在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餐饮业逐渐成为各企业投资的主要产业,所以评估與分析餐饮业区域市场潜力的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的进步与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分析与评估餐饮业区域市场潜力的基础上进行餐饮业投
期刊
引言: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代艺术家开始主动关注并探索城市公共空间,他们转变了以往艺术对象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认知模式和介入方式,拓展了意识形式和美学表达的范畴。当代艺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所和领地发生关系,“街道”不仅记录了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变化的轨迹,也见证了城市发展和公共文化的历史,突显了其中社群生活的特性与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飞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