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介样式的数字化转型

来源 :经济·艺术商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wa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发明都是新的媒介,都是人的肢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或包装,而是承载着新的“讯息”。也就是说任何新技术都将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思维、观念,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这种影响必将带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电子网络媒介的诞生和发展对传统媒介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各种媒介自身的技术及模式也在不断地革新,这就使得大批传统媒介在新媒介的整合和自身的革新中不断消失和边缘化,由此大批的媒介“遗留物”产生了。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引用《庄子·天地篇》中的一段故事来说明新媒介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还带来了思维模式和评价标准的重建。我在这里引用它想说明两方面内容。首先和文章原意相同--新媒介的诞生总是会对社会和文化进行重塑。虽然故事中的为圃者可以拒绝机械,可作为当代人,“有机事”的媒介就像我们的宿命一样让我们在劫难逃。这是一个媒介无限更新的时代,我们生活在被媒介拥抱的环境里,应用享受媒介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在媒介的演变过程中被媒介整合所淘汰的旧媒介的遗留物的分析,探讨在当代生活中媒介与信息发生的角色转变,在这种转变中找到当代媒介对于人的“机心的塑造方式”。引用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对原文的转述、翻译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理解转述的过程。麦克卢汉引用了庄子的故事把古汉语转译成了英文。《理解媒介》的译者何道宽直接找到庄子的原著把原文替换了回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庄子原著而不是经过拼音媒介文字滤过的《庄子·天地篇》。我很好奇把麦克卢汉转述的庄子故事翻译过来是什么样子,中国古代文字和拼音文字同样作为文字媒介但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我们很难想象把中国的古诗词译成英文会是个什么效果。不同媒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可以说明媒介的遗留物是其他媒介方式不可替代的一部分。这种唯一性是导致它们没有跟随旧媒介一起消失掉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可以说明在媒介整合的时代中似乎是纸质书进步成了电子书、杂志报刊进步成了搜索引擎,但实际上这种进步便是一种对传统媒介的彻底的终结。就像故事中的机械一样是对为圃者载道的终结,虽然瓮和机械都是工具,但它们所载的道或者载道的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
  媒介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遗留物给予关注,试图对当代媒介与文化的深层规律进行探讨,在“媒介遗孤”的“新生活”背后解读当代媒介文化概貌。这些媒介遗留物被分为样式、质感、解构、符号和内容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和解释。在媒介中只有那些媒介本身作为形式的部分才会成为遗留物被历史保存下来。这些在人类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媒介们依旧在他们已经缺席的年代里产生着影响——像素画、一次成像的lomo相机、文革宣传画图像等。这些影响是出现在“部落化”了的后现代情境下的必然结果。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是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的公式,他从媒介演化的角度去概括人类的历史。这个公式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整合化?——分割化——重新整合化。此前一切媒介尤其是西方的拼音文字和机械媒介是分裂切割、线性思维、偏重视觉、强调专门化的。这样的人是被分割肢解、残缺不全的人。电子媒介使人整合,回到整体思维的前印刷时代。在印刷时代开始被分裂的感官在部落里面重新整合在一起。媒介遗孤们作为被分割感官延伸的遗留部分也在这里获得了拼合的可能。它们可以轻易地脱离开原有的价值系统和意识形态的控制获得最大的自由。在需求层面集体记忆是人对媒介遗留物需要的主要方面。记忆是提供存在感的依据。我们在共同经历的事件的时候,这种对于存在过的认同感更加明确。媒介的广泛性把拥有同样记忆的群体范围不断变大,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会拥有同样的媒介的集体記忆。最后这些媒介孤儿们被无所不能的数字电子技术重新赋予了生命。“数字上帝”之手使媒介遗孤们在当代获得了“拟像”式的新生。
  基金课题:辽宁省教育厅2017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青年项目 《文化创新视野下大连产业微纪录片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017J057)
  大连工业大学教改立项《基于心性论观念架构的当代艺术美育理路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JGLX2018128)
其他文献
《斜阳》中的贵族性,一直是被人们多方探讨的一个论点,本文将会围绕文中的“贵族性”来对小说中的贵族精神是如何破灭的进行议论。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明治42年,作为津岛家的第六个儿子出生。老家在日本青森,父亲是青森非常有名的大地主,人称“金木殿下”。战前,太宰治受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影响,参加了左翼运动。进入东京大学后,一方面领着党的补助,另一方面又一直接受本家长兄给的援助。年轻的太宰治為自己的这种
期刊
文章共分为两大部分,通过对雕塑艺术品的种类及定义,以及实际案例的讲解对雕塑艺术衍生品的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更多人对雕塑艺术品有进一步的理解,进而为我国雕塑艺术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雕塑艺术衍生品的种类及定义  雕塑艺术衍生品是在雕塑作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具有显著艺术特色的商品,其是雕塑作者结合自身技能及思想创造出来的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受法律保护,具有极高的艺术附加值。现阶段,我国雕塑艺术
期刊
引言:在绘画作品中,抽象的观察和表现是有单独的位置的。在具象表现绘画中,画面也不能被现实描绘的物体所左右,绘画者应该具有使被描绘的物体服务于画面的能力。抽象的观察强调的就是绘画者能够通过观察现实想要描绘在作品中的物体,对物体进行提炼,抓住物体最本质的特征,并以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的观察方式,有助于绘画者脱离现实描绘物体的复杂的表面,更加拉近与物体的内在特质的距离。  大自然现实中的事物通
期刊
本文简要介绍了音乐基础理论的归属范畴与核心内涵,并论述了解读乐谱和调式分析对民族声乐作品艺术处理的实际作用,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音乐基础理论的核心内涵  音乐基础理论简称乐理,是音乐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音乐基础理论包含所有五线谱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如下:  其一,音律。按照音阶变化差异,可将音律划分为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纯律三种。其二,记谱法。整个五线谱是由有规律性的音
期刊
文创产品应为消费者带来某些回忆、共鸣等用户体验,通过适当的设计手法使产品变得拟人化、表情化,能够把一件成本极低的产品改良成为附加值增加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消费品,而整个消费环节中消费者是极易被吸引和愿意买单的。因此,情感化产品会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带来很大的推动力,对中国产品对外出口结构和出口量、经济贸易增长带来深远的影响。  随着生活需求层次的提升,消费市场进入强调体验及文化的
期刊
1.情感可视化的概念  情感可视化,就其概念上的意义而言,它是通过艺术诉诸艺术创作者个人感情的表达方式,即通过存在的艺术作品来表达艺术创作者的情感内容[1]。其核心是从情感化设计中抽取出来的概念,情感化设计在许多设计门类中都有体现,对于情感的可视化也是情感化设计核心的要素。在设计中对于情感的可视化通常会用到象征、叙事、类比三种方式来表达。  2.装置艺术中情感可视化的传达方式  情感可视化是基于艺
期刊
吴冠中先生的艺术风格具有代表性,他以“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作为创作理念进行不断实践,摆脱了物象的束缚,重视艺术的本体,注重艺术语言和追求形式美的表现,将他的艺术扎根于中国土地并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通过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语言形式来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特有的意境和美感,逐渐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了现当代主流艺术探索的缩影。  一 吴冠中艺术风格的形成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
期刊
1插画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的平面设计领域,插画设计主要应用于绘画类的插画、摄影类的插画和立体式的插画形式。关于绘画类型的插画,主要为设计者通过绘画行为进而表现出对事物的内在感受与理解,是针对某种事物展开的艺术创作过程。要想更好的完成该类型的插画设计,就需要绘画者对事物的内涵领悟和外在表现形式相融合,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事物领悟力。摄影类型的插画主要被用作大型商业活动当中,所以需要这类插画
期刊
古往今来,陶瓷的装饰纹饰非常之多,从原始时期的手纹到秦汉的几何纹,花草纹,到后来宋代时期,人们已经学会制造专门的工具来绘制陶瓷纹样,不仅是图案丰富起来,连装饰的手法都多种多样起来。产生了专业的装饰技法,其中有刻花,画花,绣花,印花等,画花则为后来的绘瓷开创了新的纪元。宋代的陶瓷题材,大都很擅长用折枝花或是飞鸟虫鱼,绘画出的图案纹样秀丽多姿,线条自然流畅,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
期刊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新课改的实施对其更是予以了高度重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保证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实施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传统  当前的合唱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的教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