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收取“拥抱费”
折射学前教育发展问题
12月8日,网友“浪漫红尘”在江苏扬州一知名网站发帖,质疑江都区商贸幼儿园以提供“拥抱”服务为由强收80元费用。10日,商贸幼儿园园长表示,网友的说法不太全面,这80元不是“拥抱费”,而是“精品教育费”,拥抱只是精品教育服务中的一项。而江都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该幼儿园的这项收费属乱收费。(2012年12月11日《扬子晚报》)
【点评】在谴责某些幼儿园见钱眼开和师德下滑的时候,还应该深究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且主要倾向于公立幼儿园,致使部分公立幼儿园仗着垄断优质教育资源的地位而心存“傲慢”——费用我想怎么收就怎么收,你爱来就来。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满足不同消费能力家庭的学前教育需求,实现优质教育基本均衡,让幼儿家长的选择多元化。
不要轻易对“家长护卫队”
持否定态度
12月20日,山东济南舜耕小学校门口,一支由学生家长组成的“护卫队”在校门口执勤,为放学回家的孩子们保驾护航。据了解,为了保障校园安全,该校专门成立了“家长护卫队”,每天都由家长轮流在校门口执勤,为校园安全筑起铜墙铁壁。此举被舆论评论为“无奈”“心酸”。(2012年12月21日 中国新闻网)
【点评】对于这则事件,很多评论都把矛头指向政府和学校,认为是二者失职才导致了这种“无奈”“心酸”的局面。诚然,在校园安全中,政府、学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该良性引导社会走向和谐,学校应该加大力度保障校园安全。但其中,家长也不能缺席,保障校园安全需要多方合力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该校的做法或许过于“出格”,但未尝不是家校合力的一种体现。所以,媒体不应轻易对此持否定态度,与其冷嘲热讽,不如正视问题,为校园安全多支招,营造良好的保障校园安全的舆论氛围。
“录音笔事件”背后是信任危机
两岁的儿子似乎在幼儿园受了委屈,为了“搜集证据”,孩子妈妈买了一支录音笔,放在孩子口袋里让他天天带去幼儿园。这个幼儿园的园长不无感慨地说:“自己从教20多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而此事被发到网上后,不少网友感慨:“难道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也要上演谍战剧了吗?”(2012年12月13日《燕赵都市报》)
【点评】这则“录音笔事件”凸显出的最大问题是信任危机,因此我们要认真反思两个问题:一是这种隔阂和不信任从何而来,二是家校关系如何才能变得和谐。近段时间舆论频传教师暴力事件导致了家长对老师的不信任,加上学校与家长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了家校关系紧张。学校要得到社会、家长的信任,除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实现开门办教育,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
“状元种地”折射出国内普通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混淆不清
29岁的小伙郭可江在河南范县甚至濮阳都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2004年,家境贫困的他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然而,郭可江的“闻名”还不止于此,大学毕业三年后,他放弃了在北京的优越工作,回乡种起了蔬菜,当上了农民,他的举动再次轰动一方。如今,他种地种出了名堂,成了远近闻名的年轻富翁。(2012年12月14日 深港在线)
【点评】这则新闻与以前的北大学子卖肉的新闻一样,原本不值得大肆渲染,在就业观念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选择何种职业和工作都应该得到尊重。但该事件却折射出目前国内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混淆不清的问题。在2012年两会上,曾有委员呼吁要厘清普通高校与职业高校的关系,因为二者的培养目标不一样,所付出的成本也不一样。状元种地、北大毕业生卖肉,是否有浪费国家培养成本之嫌?因此,该如何定位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法律硕士告母校是一堂好的法制课
2010级学生的新生奖学金是9000元,2011级学生却只有2000元。近日,中国政法大学78名2011级法律硕士生集体向法院提起诉讼,称校方招生简章中未公布奖学金具体政策的行为违法,并要求补发之前的奖学金。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以中国政法大学并非行政机关、不适用行政诉讼主体为由没有立案。校方回应称,学生们的奖学金降低是由于教育部拨款取消,并表示尊重学生的起诉权。(2012年12月14日《京华时报》)
【点评】首先,学生讨说法的精神值得肯定。“起诉的目的不是为钱……法律维权也是希望能够为推动高校财政依法公开贡献力量。”作为政法大学的学生,理应具备这样的法律精神。其次,学校表示尊重学生的起诉权,也体现了一所政法高校的胸怀,它至少证明打官司并不丢人,当被告也不丢人,这都是法制社会的正常现象。不管此事的结果如何,其中体现出来的法制精神值得肯定,它为社会上了一堂好的法制课。
折射学前教育发展问题
12月8日,网友“浪漫红尘”在江苏扬州一知名网站发帖,质疑江都区商贸幼儿园以提供“拥抱”服务为由强收80元费用。10日,商贸幼儿园园长表示,网友的说法不太全面,这80元不是“拥抱费”,而是“精品教育费”,拥抱只是精品教育服务中的一项。而江都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该幼儿园的这项收费属乱收费。(2012年12月11日《扬子晚报》)
【点评】在谴责某些幼儿园见钱眼开和师德下滑的时候,还应该深究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且主要倾向于公立幼儿园,致使部分公立幼儿园仗着垄断优质教育资源的地位而心存“傲慢”——费用我想怎么收就怎么收,你爱来就来。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满足不同消费能力家庭的学前教育需求,实现优质教育基本均衡,让幼儿家长的选择多元化。
不要轻易对“家长护卫队”
持否定态度
12月20日,山东济南舜耕小学校门口,一支由学生家长组成的“护卫队”在校门口执勤,为放学回家的孩子们保驾护航。据了解,为了保障校园安全,该校专门成立了“家长护卫队”,每天都由家长轮流在校门口执勤,为校园安全筑起铜墙铁壁。此举被舆论评论为“无奈”“心酸”。(2012年12月21日 中国新闻网)
【点评】对于这则事件,很多评论都把矛头指向政府和学校,认为是二者失职才导致了这种“无奈”“心酸”的局面。诚然,在校园安全中,政府、学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该良性引导社会走向和谐,学校应该加大力度保障校园安全。但其中,家长也不能缺席,保障校园安全需要多方合力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该校的做法或许过于“出格”,但未尝不是家校合力的一种体现。所以,媒体不应轻易对此持否定态度,与其冷嘲热讽,不如正视问题,为校园安全多支招,营造良好的保障校园安全的舆论氛围。
“录音笔事件”背后是信任危机
两岁的儿子似乎在幼儿园受了委屈,为了“搜集证据”,孩子妈妈买了一支录音笔,放在孩子口袋里让他天天带去幼儿园。这个幼儿园的园长不无感慨地说:“自己从教20多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而此事被发到网上后,不少网友感慨:“难道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也要上演谍战剧了吗?”(2012年12月13日《燕赵都市报》)
【点评】这则“录音笔事件”凸显出的最大问题是信任危机,因此我们要认真反思两个问题:一是这种隔阂和不信任从何而来,二是家校关系如何才能变得和谐。近段时间舆论频传教师暴力事件导致了家长对老师的不信任,加上学校与家长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了家校关系紧张。学校要得到社会、家长的信任,除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实现开门办教育,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
“状元种地”折射出国内普通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混淆不清
29岁的小伙郭可江在河南范县甚至濮阳都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2004年,家境贫困的他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然而,郭可江的“闻名”还不止于此,大学毕业三年后,他放弃了在北京的优越工作,回乡种起了蔬菜,当上了农民,他的举动再次轰动一方。如今,他种地种出了名堂,成了远近闻名的年轻富翁。(2012年12月14日 深港在线)
【点评】这则新闻与以前的北大学子卖肉的新闻一样,原本不值得大肆渲染,在就业观念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选择何种职业和工作都应该得到尊重。但该事件却折射出目前国内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混淆不清的问题。在2012年两会上,曾有委员呼吁要厘清普通高校与职业高校的关系,因为二者的培养目标不一样,所付出的成本也不一样。状元种地、北大毕业生卖肉,是否有浪费国家培养成本之嫌?因此,该如何定位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法律硕士告母校是一堂好的法制课
2010级学生的新生奖学金是9000元,2011级学生却只有2000元。近日,中国政法大学78名2011级法律硕士生集体向法院提起诉讼,称校方招生简章中未公布奖学金具体政策的行为违法,并要求补发之前的奖学金。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以中国政法大学并非行政机关、不适用行政诉讼主体为由没有立案。校方回应称,学生们的奖学金降低是由于教育部拨款取消,并表示尊重学生的起诉权。(2012年12月14日《京华时报》)
【点评】首先,学生讨说法的精神值得肯定。“起诉的目的不是为钱……法律维权也是希望能够为推动高校财政依法公开贡献力量。”作为政法大学的学生,理应具备这样的法律精神。其次,学校表示尊重学生的起诉权,也体现了一所政法高校的胸怀,它至少证明打官司并不丢人,当被告也不丢人,这都是法制社会的正常现象。不管此事的结果如何,其中体现出来的法制精神值得肯定,它为社会上了一堂好的法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