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捕虫网在稻飞虱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m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于2010~2013年研究低空捕虫网在稻飞虱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低空捕虫网对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3种稻田飞虱都有捕获效果,对迁入飞虱种群的捕集效果较差,对本地羽化的飞虱捕集效果较好,特别是对灰飞虱,低空网捕集量大,峰次多,虫峰较诱虫灯明显,且不受风雨、电源等因素影响,虫情信息可靠,虫种比较单纯,容易分种计数,网捕灰飞虱成虫峰与田间虫峰有明显相关,验证了灰飞虱从小麦田向秧田扩散的对应关系。低空网对灰飞虱预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迁入预警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低空捕虫网;稻飞虱;监测预警
  中图分类号S435.1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140-03
  稻田飞虱包括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等,均是水稻的主要害虫,稻田飞虱的监测预警是植保工作的重点内容。诱虫灯是迁飞性害虫预测预报的重要工具,诱虫灯种从普通白炽灯至全面普及虫情测报灯,在生产上起到了关键作用。空中网捕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在迁飞性害虫上国内外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多是高空捕虫网用于监测验证害虫的迁飞性及迁飞途径,但对于低空捕虫网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为此,笔者于2010~2013年研究了低空捕虫网在稻飛虱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灰飞虱的监测预警探索一条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低空捕虫网、佳多虫情测报灯。
  1.2试验地概况
  低空捕虫网和测报灯均安装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金北村,两者相距500 m左右,捕虫网直径为100 cm,距地面10 m,四周均为农田,夏熟作物主要为小麦、油菜,秋熟作物主要为水稻。
  1.3调查方法
  2010年捕虫网3月20日至5月20日、6月21日至10月20日每3 d观察一次; 5月21日至6月20日每日调查一次,记载飞虱种类和数量。佳多测报灯4月1日至9月30日逐日观察记载。
  根据2010年诱捕结果,2011~2013年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逐日收集网中灰飞虱虫量。
  田间系统调查按江苏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办法进行,温度、湿度、风向、气压和降雨等气象信息来源于通州区气象站。
  2结果与分析
  2.1捕虫网所捕飞虱种类及虫量
  2010年3~10月监测结果表明,捕虫网内前后共捕获飞虱5种,优势种群为灰飞虱,共1 840头,占总捕获量的77.90%,捕获褐飞虱326头,白背飞虱135头,长绿飞虱60头,伪褐飞虱1头。
  灰飞虱网捕峰期出现在6月10~20日,该时间段捕获灰飞虱1 651头(图1),占年捕获量的89.73%,峰日虫量为972头(6月11日),占年捕获量的52.82%,与小麦收割期相对应(麦收期为6月8~14日),该时期也是由麦田灰飞虱向秧田转移的关键期。
  盛夏期间,灰飞虱受水稻天敌和夏季高温抑制,稻田虫量处于较低水平,所以捕虫网中很少见虫,9月下旬以后水稻渐近成熟,食料条件不适于飞虱取食,田间虫量较小(图2),网捕灰飞虱数量也远低于前期麦收季节。2010年6月20日以后,在低空捕虫网中仅出现4次15头以下的小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26日(11头)、7月15日(13头)和10月5、6日(13和15头)。
  白背飞虱网捕高峰出现在7月17日(45头)和7月20日(22头),共捕获白背飞虱67头,占全年总捕获量的49.63%,6月下旬至7月中旬共捕获88头,占总捕获量的63.77%,该时期也是通州地区常年白背飞虱主要迁入期。7月20日以后至收获前3个月内仅捕获47头,未出现明显的虫峰(图3)。
  褐飞虱9月10日以前低空网中一直未有捕获,9月中旬后才开始见虫,至9月30日获虫64头,峰日虫量为21头(9月24日);10月1~20日捕获虫量为320头,占总捕获量的83.33%,峰期在10月16~20日,5 d共捕获虫量208头,占总捕获量的54.20%,峰日虫量为41头(10月18日),全年低空网共捕获384头。
  10月中旬以后水稻成熟,下旬开始收割,褐飞虱在水稻
  收割前网中出现虫峰,与灰飞虱相似,该时期也是褐飞虱往南方回迁期。
  2.2低空捕虫网与测报灯诱及田间系统调查的比较
  2.2.1
  低空捕虫网与佳多测报灯比较。2010年低空捕虫网所监测的灰飞虱成虫高峰明显,与测报灯下所诱虫峰相对应,或为同一天,或迟测报灯1~2 d(表1)。
  白背飞虱灯下诱虫1 517头,在7月上旬、7月17~22日、8月上旬、8月16~21日出现多个虫峰,峰期虫量分别为511、71、259、431头,但网中仅7月17~20日有明显虫峰,峰期虫量为77头,其余时段仅零星见虫;褐飞虱灯下共诱虫85头,在8月14~16日和9月21日分别出现2个虫峰,峰期虫量分别为46和20头,低空网中9月上旬以前未见虫,9月20~25日出现虫峰,峰期虫量为41头。低空捕虫网所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峰次少,与测报灯峰期仅是部分对应。
  2011~2013年因测报灯时好时坏,加之灰飞虱在本地发生量下降,灯下诱获量少未见虫峰,但网中仍能观测到成虫高峰。
  2.2.2
  低空网捕虫量与田间虫量的关系。2010~2013年4年监测结果显示,低空捕虫网中所捕获的灰飞虱虫量与麦田收割前加权平均亩虫量、秧田灰飞虱发生量密切相关,网中出现成虫高峰后1~2 d,秧田系统调查即出现一代灰飞虱成虫高峰,仅2010年6月11日 与2012年6月8日两期网中所见主峰,在秧田未有反映,原因可能是该2年灰飞虱发生期较晚,成虫高峰恰遇小麦收获期,田间扰动迫使灰飞虱外迁所致 (2013年5月28日网中主峰期,秧田尚未揭膜,田间无峰,亦可判定为外迁峰),而次峰则与田间虫峰明显对应。同时,低空网捕受风雨天气影响小,捕获灰飞虱峰次多、峰期明显,在发生量轻、虫量少的年份优势明显,可用于监测一代灰飞虱迁移高峰。   根据2010年低空网中网捕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结果,网捕峰期仅是部分与诱虫灯峰期符合,因而與田间虫量高峰也无法完全对应(褐飞虱仅在水稻收获前网捕虫较多)。因此,低空网不宜用于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迁入预警。
  2.3低空捕虫网虫峰与天气的关系
  由于灰飞虱网捕虫量大,峰次明显,与田间发生情况关系密切,故以其为例分析网捕虫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对照2010~2013年5月下旬到 6月中旬低空网捕获虫量与当日气温、湿度和20:00的气压、风向、风力,并未发现网捕灰飞虱虫量与它们的关系。虫峰出现日20:00气压并未一致表现为低压或高压控制期,表明网捕虫峰与上升或下降气流的动向无直接相关,只有2011年网捕高峰期处于高压控制阶段,该时期空中灰飞虱的大量活动可能与虫源自麦田外迁扩散有关。
  但降水对低空网中捕获虫量却有明显影响,4年中除麦田灰飞虱大发生的2011年外,其余3年低空网主高峰都出现在降雨前1~2 d,降雨的扰动促使灰飞虱成虫重新进行生存环境选择,所以低空中成灰飞虱活动量增加,捕虫网中随之出现高峰。2011年网捕峰期内无降水,其原因应与当年小麦田灰飞虱发生量特大、田间虫口拥挤度高、灰飞虱由麦田大量迁飞扩散、选择适生环境有关(图4)。
  3结论与讨论
  低空网捕集效果表明,其对3种稻田飞虱都有捕获效能,由于网设置高度低,所以对迁入飞虱种群的捕集效果较差,但对本地羽化的灰飞虱捕获效果较好,尤其是小麦收获前虫量大,低空网捕集量大,峰期明显。田间扰动和外迁习性是出现网捕高峰的主要原因,在主迁峰后出现的若干小高峰则可能与田间扩散和生境选择有关。
  相比虫情测报灯,低空网中灰飞虱虫峰明显,峰次多,不受风雨、电源等因素影响,虫情信息可靠,而且虫种少,多是飞虱和蚜虫类,虫体完整,容易分种计数。
  低空网对灰飞虱预测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白背飞虱在迁入量大的年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褐飞虱的迁入预警基本无参考作用。该研究也表明,在水稻收获前能诱获大量褐飞虱,如能在南方虫源地设置网捕并监测,对褐飞虱的异地、大尺度预警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低空网中灰飞虱虫峰与田间成虫峰密切相关,证明了灰飞虱从小麦田向秧田扩散的对应关系。无法对应的网中虫峰可能和灰飞虱向外地迁飞有关,但需要通过试验证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
  参考文献
  [1]
  刘万才,张跃进,马重富,等.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的研制与应用研究初报[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11):18-20.
  [2] 张跃进,张国彦,谈孝风,等.佳多虫情测报灯与黑光灯诱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比较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5(3):31-32.
  [3] 陈仕高.佳多虫情测报灯对水稻迁飞性害虫的诱集效应及其改进技术的探讨[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6(5):42-44.
  [4] 丁建云,王文瑶,余盛华,等.高空捕虫网在稻白背飞虱监测中的应用[J].植物保护,1997(5):28-30.
  [5] 刁春友,朱叶芹.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5,115.
  [6] 张爱民,刘向东,翟保平,等.温度对灰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8(6):82-87.
  [7] 邓望喜.褐飞虱及白背飞虱空中迁飞规律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1(2):3-12.
  [8] 沈君辉,尚金梅,刘光杰.中国的白背飞虱研究概况[J].中国水稻科学,2003(S1):12-27.
  [9] 程遐年,张孝羲,程极益.褐飞虱在中国东部秋季回迁的雷达观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3):24-32.
  [10] 程极益.褐飞虱迁飞的雷达观测与轨迹研究[J].环境遥感,1994(1):51-56.
  [11] 全国褐稻虱科研协作组.我国褐稻虱迁飞规律研究的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1981(2):54-61.
  [12] OTUKA A,MATSUMURA M,SANADAMORIMURA S,et al.The 2008 overseas mass migration of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Laodelphax striatellus,and subsequent outbreak of rice stripe disease in western Japan[J].Appl Entomol Zool,2010,45:259-266.
  [13] HU G,LU F,LU M H,et al.The influence of typhoon khanun on the return migration of Nilaparvata lugens(Sta°l) in Eastern China[J].PLoS ONE,2013,8(2):57277.
  [14] HU G,LU F,ZHAI B P,et al.Outbreaks of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Sta°l)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Immigration or local reproduction?[J].PLoS ONE,2014,9(2):8897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为生产富硒紫色马铃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新都区进行了大田试验,探究在紫色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时期喷施硒肥对其块茎硒、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喷施硒肥能提高紫色马铃薯块茎的硒含量,但不同品种适宜的喷施时期不一样,黑美人花期喷施更有效,紫云一号蕾期效果最好。各器官积累硒的能力有差异,块茎蕾期>花期,蕾期与花期无显著差异。苗期施用硒肥可以提高紫云一号薯肉的花青素单
期刊
摘要  [目的]筛选对葡萄瘿螨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杀虫剂对葡萄瘿螨的防控效果。[结果]施药后10 d,30%哒螨灵SC 3 000倍稀释液的防效最高,达到86.52%,其次是73%炔螨特EC 3 000倍稀释液和1.8%阿维菌素EC 2 000倍稀释液,防效分别为77.42%和75.55%;施药后20 d,30%哒螨灵SC 3 000倍稀释液、73%炔螨特EC 3 0
期刊
摘要  [目的]以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 PHRC1.001為发酵对象,优化该菌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分,并初步评价了该多糖的乳化性质。[方法]以多糖粗产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进行了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并通过发酵罐培养验证了优化培养基下的粗多糖产量。[结果]Klebsiella sp. PHRC1.001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培养基为:蔗糖 40 g/L,CaCl2
期刊
摘要[目的]提高粪便中犬弓首蛔虫卵的漂浮效果。[方法]对常用的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改良,对2份含犬弓首蛔虫卵的粪便进行漂浮和沉淀等处理。[结果]采用改良漂浮法2个粪便样本中虫卵的回收率分别为52.66%和38.90%,其回收效果较常规漂浮法有明显提高。[结论] 采用吸取表层漂浮液的方式回收漂浮液,对虫卵的回收效果良好。  关键词粪便;犬弓首蛔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改良  中图分类号S852.7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的]筛选对石榴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生防菌。[方法]从采自云南蒙自的石榴叶片中分离并获得5株内生拮抗菌,通过测定其对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的抑菌能力筛选出1株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Y2,对其进行抑菌谱测定及鉴定。[结果]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测定表明Y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试验结果为石榴枯萎病的
期刊
摘要[目的]明确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耕地杂草的最佳使用剂量。[方法]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研究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耕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 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200.0~400.0 g/hm2对非耕地杂草有明显的防除效果,茎叶喷雾处理15 d后对试验地杂草的株防效达87.53%~92.92%,35 d后平均
期刊
摘要  [目的]筛选槟榔椰子坚蚜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5种药剂对椰子坚蚜的防治效果。[结果]5种药剂中,10%顺式氯氰菊酯、22%氟啶虫胺腈和10%吡虫啉对椰子坚蚜的室内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15.28、30.00和3023 mg/L;10%顺式氯氰菊酯、22%氟啶虫胺腈和10%吡虫啉各浓度施药后10 d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22%氟啶虫胺腈施药后5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胡桃楸嫁接核桃技术。[方法]以插皮舌接方法嫁接4个品种核桃当年生枝条接穗,研究不同品种核桃的嫁接成活率和电导率。[结果] 辽核1号和麻核桃的成活率均高于香玲核桃和礼品1号,4个品种核桃嫁接成活率依次为麻核桃嫁接成活率>辽核1号嫁接成活率>香玲核桃嫁接成活率>礼品1号嫁接成活率。[结论]该研究为胡桃楸嫁接薄皮核桃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关键词胡桃楸;核桃;嫁接;插皮舌接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马罗匹坦注射液中磺丁倍他环糊精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分子排阻色谱法,以0.1 mol/L硝酸钾溶液-甲醇(65∶35)为流动相,采用分子排阻色谱法检测马罗匹注射液中磺丁倍他环糊精钠的含量。[结果] 磺丁倍他环糊精钠与相邻峰的分离度均大于3.0;在6~180 μg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n=8);在80%、100%、120% 3种添加水平下
期刊
摘要分析了玉屏县气候条件对油茶生长发育及油茶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屏县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油茶生产生长,但也适宜油茶病菌生长,如遇天气气候异常,可诱发病虫害发生发展,加上暴雨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时常发生,气象服务工作人员必须加强油茶生长生育期内各时段直通式气象服务,为油茶生产种植提供农事指导建议和灾害性天气防御技术及措施。  关键词玉屏;油茶;气候条件;影响;防御措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