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老师如何使用新课标教材的问题探究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bati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它们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教材、教学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一基本素质要求服务,以它为核心。新课程改革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新课标教材推广和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的疑惑和不适应。如何使用新课标教材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本文主要就中学历史老师如何使用新标课教材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历史;新课标;使用方法;探究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新课标教材应运而生。任何一个新事物的推广,都需要一定的过程,新课标也毫不例外。新的教育形势下,中学历史老师如何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如何合理有效使用新标课教材,是个亟待探讨并解决的问题。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历史新课程顺利实施,需要依靠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合理改革。
  一、新课标教材的特点
  新课改带来的最直观、最强烈的冲击就是全面一新的教材。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图文并茂,简洁生动,轻快活泼。发散式内容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洁浅显,易于学生掌握。
  2.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的合理调整。现行教材是由基本概念和规律高度抽象概括,满足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新课教材的“章”小,知识点较少,章节更新快,使学生在过程中带着新鲜感,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以学生为主体。教材的各种内容,紧紧围绕学生来开展进行。
  4.教材难度的降低。删减了部分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
  二、新课标教材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广,是对传统教材的巨大挑战,也让诸多老师产生不适应和困惑。主要体现在对教材体系、教材容量过大的不适应,且对新课标内容比较陌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新课标的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三、新课标教材使用问题探索
  1.充分了解和掌握新课标的特点。针对新课标特点,因地制宜针对性的改变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的素质。新课改,对老师的教学思路以及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首先应学习教育改革带来的新理念,同时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要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需教师不断的获取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
  3.转变教学思路和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材下,教师都喜欢提前备教案,然后按照所备教案进行表演式的上课,唱着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缺少学生的互动。但是对于新课标教材,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充分交流和探索使用教材的合理性和高效性,进行启发式、联想式教育,并更多的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活跃学习氛围。新课标历史教学本身的特点,也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视频、音频设备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在知识的更新、传播等方面,网络媒体具有巨大的优势。教学手段运用恰当与否也会极大的影响教学效果,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5.充分利用历史课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查找和利用有关历史课程的各种资源,融入到新标课堂教学。教学实践中多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和其他版本的教材,进行认真对比,找出有利于自己进行课堂教学的各种资料,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好的教学方式。
  6.处理好新旧教学方法、手段的关系,利用传统方式进行新课教学。新课标教材推出后,不少老师认为新课标就是完美的,也有一些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全盘否定,这是教学的两个极端,易使历史教学走进误区。传统教学手段和新课标并不矛盾,现代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各有优点,可以相互配合,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7.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当今时代,已经完全脱离了那种个人英雄主义,单打独斗已经让我们不能胜任工作需要,生存离不开团结合作,合作可以让我们用更短的时间、更高的效率来完成各种任务。学习也需要合作精神,共同研究,互相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过程、体验、感受,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团队精神,为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8.教学中注重集体备课、交流。充分的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标准的要求。通过集体备课,老师间相互交流、讨论教学方式方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总结
  新课标历史教学过程,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课标教材的合理优化使用。倡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温丽.新课标新教材要求下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讨.教育专区,2012-5-9.
  [2]张燕.初中历史课改调研报告.教育专区,2012-12-2.
  [3]qqy08v.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介绍.社会科学,2012-6-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中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生机理及有效处置措施.方法:时手术中出现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14例颅脑外伤病人术前的影像检查、术前及术中处理、预后等资料进
【摘 要】玻璃版画,也是版画印刷术的一部分。在中国的美术史上虽然占据不了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科学发展以及各种新的色彩画具的诞生,玻璃版画也就运应而生。它具有奇特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进行玻璃版画美术教学,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想象力,了解美、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  【关键词】玻璃版画;美术教学;历史起源;实践;想象力  一、玻璃版画的概念  什么是玻璃版画,顾名思义,玻璃版画,就是在玻璃板上
【摘 要】高校在计算机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水平。找准外语和计算机技术两门学科的结合点,让学生一面广泛接触国外前沿技术和原版教材,一面从国内就业现实出发,提高自己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是计算机双语教学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即围绕双语教学的当前发展、计算机双语教学现状、计算机双语课程学习等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专业英语  一、双语教学现状综述 
【摘 要】高校管理的目标是发挥学校的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与自由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管理者除了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外,还要思考和探究高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注重学校法制化、人性化和信息化。  【关键词】管理化;人性化;信息化  一、学校管理法制化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21世纪学校管理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新形势下做好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作为学生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院校应构建对困难学生就业帮扶的有效机制,全面促进困难学生顺利就业,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困难学生;帮扶工作;高职院校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困难学生就业的帮扶不仅关系到无数个家庭的生活幸福,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职院校教育的评价、关系到社
【摘 要】《J2EE系统开发》是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很多高校都开设了《J2EE系统开发》课程,但目前大多高校J2EE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脱离企业需求、教学大纲(实训大纲)不适应教学要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传统的教法不适应本课程教学等现状。本文通过将企业软件开发模式引入J2EE教学的思想,采用源自企业的结合教材进行改良的真实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综合应用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项
随着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不断深入应用,使用信息技术对项目中的质量管理信息进行集中的数据处理尤其重要。本文探讨了工程质量信息的数字化与集成,
【摘 要】《光电子技术》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教学是培养本科生的专业素养的重要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同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动态,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内容饱满,范围广泛,前沿内容始终在更替,这些客观条件都给《光电子技术》的讲述带来了困难。根据景德镇陶瓷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现从教学内容和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建筑业愈发繁荣,随之而来的是需要更多的建筑类人才作为支柱投入到建设中去,而其中高职学生可以学习专业、专一的技术,必有一部分人可以很好地胜任现代的社会要求。《建筑CAD》这门课程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本文就对《建筑CAD》课程的现状,以及改革方法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建筑CAD;现状;改革方法  《建筑CAD》作为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中极其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也应随社会的变化与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切实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需要的专业人员。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提出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课堂等教学改革措施,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在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其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就是人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