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学改革 创建精品课程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化学》既是一门传统课程,也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在本文中对《分析化學》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其日后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学改革;分析化学;精品课堂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化学分析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向现代分析科学的方向发展,在现阶段,《分析化学》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分析化学面对着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等这些领域中新的要求,既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需要面对新的挑战。对此,《分析化学》需要不断的进行革新,满足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
  1 革新教学内容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对《分析化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的对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进行探索。例如,该怎样讲述教学内容、怎样切入新的知识、学生必须要对哪些知识有所掌握、如何分布学时、如何安排教学等等。
  1.1 对学时的调整要适应,对授课的内容要精简。
  从2000年开始中国科技大学的学制就已经改成了四年制,《分析化学》课程以前是60学时,现在变成了36学时。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教学,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不仅要促进学生知识面的增长,素质的提高,还需要将学生的自学时间增加,学时被减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组经过不断的研究和讨论,最终合理的安排了《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将其中的难点、重点找出来。
  《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项基础课程,需要对和分析化学相关的基础方法和基本概念、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误差理论进行分析。在对水溶液各种化学平衡进行讨论的时候,应该对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系统的介绍,其中主要有重量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酸碱滴定法。除此之外,在分析化学课程中还包括对化学进行分析时常用的基本原理和定量分离法的应用,例如色谱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和沉淀分离法等。为了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得以保持,防止有一些章节在教材中多次的出现,教研组所坚持的原则是“少而精,精而新”,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重新的处理和审定教材内容,进而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提高。例如,四大平衡理论内容在现行分析化学教材中属于重点内容,在无机化学中的讨论就比较详细,不过还是有区别的,在“量”上无机化学进行了更精确的处理。教师在对这四大平衡理论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只要针对“量”上进行详细的处理就可以了,其它的内容较为过时,可以删除掉,进而调整章节的讲解次序。
  课程在调整以后的重点是: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配位滴定和平衡、酸碱平衡和滴定、氧化还原分析结果计算、定量分离方法基本原理、沉淀平衡及其形成理论。教学在改革之后的难点是: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混合离子的配位滴定、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和氧化还原滴定的结果计算。
  1.2 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使其具有先进性。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科的新方法和新理论进行及时的补充,有助于学生扩展视野,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教学内容保持先进性,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要进行更好的培养,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进行重点的解决:
  (1)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指导思想都被明确的情况下,对教学大纲进行新的制定,要具有一定的宽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2)教师对课程中基本思想的掌握一定要准确,教学内容的更新一定要及时,对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能够做出准确地反映。
  2 革新教学方法
  2.1 学生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将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压力,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注重灵活多样化,有助于增加课堂教学的活跃性,进而使学生的压力得到缓解。章节内容的不同特点也不同,教师在进行了教学方法的选择时,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像氢离子浓度的计算这样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所采用的方式可以是学生预习、教师讲解;而像沉淀平衡与沉形成理论等这样的内容,具有总结性和知识性,理解和掌握起来都并不难,可以采用的方式所以是“教师设问——学生自学——教师提问——小组讨论——就是讲解重点”。 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学生以此为线索进行学习,然后再针对所要讨论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如果分析化学所要讲解的内容和科研、社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引导学生借阅相关的参考书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大有所帮助,还可以将其学习分析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
  2.2 将时代的特点体现出来,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实现。
  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模式新的建立,可以对CAI课件进行制作。
  在分析化学的课堂上应用CAI课件,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表现手段也更具体,传统的教学太过于乏味、抽象,通过对CAI课件的应用,营造一个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与此同时,还将课时紧张的这个难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对化学教学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对多媒体教学加以利用,通过演示和模拟计算不同类型的滴定体系,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滴定的整个过程。通过基础实验、多媒体模拟、最终将基本概念总结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形成的认知是比较完整的。在讲解“色谱分离过程” 这一课时的时候,可以进行动画演示,将知识形象的展现出来,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除此之外,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一些结构图和图表制作成动画,不仅不用教师进行太多的讲解,所用的教学时间很少,而且所得到的教学效果还是极为显著的。
  2.3 创新观念,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有三个中心点,分别是教材、教室和教师,还有陈旧的教学内容,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师习惯性的使用“灌输式” 教学方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着知识,很少自己进行思考。所以,在革新教学观念的过程中,主要是从教学的手段、方法、内容和思想等几个方面入手。观念创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模式的建立要倾向于师生互动。具体步骤如下:   (1)对教学课堂的重视。第一堂课的效果对学生日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高度的重视第一堂课的讲解。第一堂课是绪论,需要对化学的发展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语言不仅简明,还要全面,这些东西也是学生们很有兴趣进行了解的,对其日后的发展和选择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对第一堂课进行讲解的时候,需要对分析化学的重要性进行重点的突出进行重点的突出,将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为其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课堂提问的重视。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一定要处理好,因此,適当的进行课堂提问是非常必要的。有些问题可以找个别同学进行回答,而有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进行思考,还有一些问题是为了给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引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提问,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3)对各章总结的重视。在讲解完每一章内容之后,教师需要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提供保障,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具有条理化、系统化的融合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3 革新考试方法
  3.1 大胆的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将考卷题目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以《高等化学试题库》为依据,按照章节的难易程度和分布,对考试题目进行随机的抽取,在试卷上这部分考题占60%;另一个则是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对考试题目进行编写,在试卷上这部分考题占40%,要适中的选择题目的难易程度。这考试完毕之后,阅卷的时候可以实行集体制,批改的尺度要统一。最后在学生的成绩卡中将考试成绩载入。
  对作业的考评要科学
  3.2 为了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更客观、规范,考评期末成绩应该统一使用“平时成绩和理论考试应结合”的方法。
  在学期的总成绩中,期中考试卷面成绩占70%,而平时的作业成绩则占30%。为了对学生平时的作业成绩进行合理的评价,需要助教每次都要登记作业的收交情况,清楚的记录学生补交和没交的情况。而且每次都要仔细的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出相应的成绩,为平均成绩的统计提供数据证明。如此一来,学生也会更认真的完成作业,而且通过作业成绩,可以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反映出来,这样的考核标准是比较客观和公正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进行有效的变革,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守国,邵学广,李龙泉.等.探索教学改革 创建精品课程——浅谈大学《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03):44-47.
  [2]石军,李建颖.深化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农科《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4,11(s1):36-38.
  [3]王玉枝.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促进“分析化学与实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2014,25(01):22-24.
  [4]张松柏,张智丽,胡霞,等.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广州化工,2013,41(21):144-146.
  作者单位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衡阳市421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在这种设计中,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学生而言,即需要预
期刊
摘 要  问题教学法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情境,激发学员紧紧围绕问题的解决,在教员的点拨引导下,利用科学的探究方法,选准探究的角度,展开学习、思考、探究、交流和合作,最后在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本文从“激发”、“引导”、“探究”几个方面上下功夫,阐述了问题教学法的应用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运用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 寻找
期刊
摘 要  小学生习作难题一直是小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俗话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享受读写乐趣,收获习作佳绩。  【关键词】习作难题;指导激趣;有效阅读  习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老师们工作中的一块顽石。写作文也是学生心目中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也是作文教学最头疼的时期。诗圣杜甫有云“读书破万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订性的因素。教师总是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情景中,对于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惊人之语”,教师该怎么办呢?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意外”,围绕预设目标,将课堂“意外”转化成教学中的资源,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成;思维火花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
期刊
摘 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必要手段,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优良途径。在新的语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调,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农村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不太积极,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多,自主学习少,教学效果不佳,最终后果是:学生厌学,家长不信任教师,社会不认可学校。那么,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教师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学生
期刊
摘 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响应新课改的新型教学模式。步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加,大多数农村学生由于相对的缺少教学资源,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会越来越吃力容易事倍功半。而生物学科因其严谨性和实践性十分适合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希望通过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当堂训练;农村初中;生物教学  所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强调的就是在教学
期刊
摘 要  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不仅是高校思想教育政治工作长期坚持并贯彻落实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新课改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位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责。高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关注后进生的心理成长,采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德育观,促进他们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后进生转化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
期刊
摘 要  如何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本论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标准的特点进行分析,在课程标准的动态性、规范性、灵活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课程标准  “课程是教学的科目,是教学的内容和进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落实到每门课程中,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近几年对课改的关注成为各大学教学质量关注中的焦点和
期刊
摘 要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吕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品德教学必须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有机结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强调: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