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东盟绚烂多姿的世界文化遗产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wu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盟有10个成员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民族、宗教文化各异,绚烂多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东盟共拥有27处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说,东盟国家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南
  长安名胜群
  长安名胜群是一处由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构成的山谷景观,这些遗迹展示了从事季节性狩猎和采集的原始居民适应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历程,名胜群还有寺庙、佛塔、稻田以及村庄和祠堂等各类人文景观。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顺化历史建筑群
  顺化历史建筑群位于越南顺化市,是越南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顺化是越南末代王朝的京都,顺化历史建筑群除顺化皇城外,著名的名胜古迹还有皇陵、天姥寺等数十座建筑。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胡朝时期的城堡
  胡朝时期的城堡遗址现存于越南清化省永禄县,是14世纪末期传到越南及东亚其他地区新儒家思想发扬光大的见证。胡朝时期的城堡遗迹区是独特的使用巨型石头建造的建筑工程,明显地反映出了越南文化和文明的一个历史阶段。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圣子修道院
  圣子修道院位于越南广南省维川县维富乡,它囊括了现存的占婆王国时期最古老最庞大的建筑群。其建筑和雕刻均为印度风格。圣子修道院是一处非同寻常的文化交流场所,生动说明了公元4世纪到13世纪印度教文化在越南边境地区的发展。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会安古镇
  会安古镇位于越南广南省,是15世纪到19世纪东南亚保存完好的传统贸易港,其建筑和街道样式受到本地和国外风格的影响,民族文化的相互结合共同孕育出这个独特的国际商港遗址。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缅甸
  蒲甘
  蒲甘位于缅甸中部,是一处欣赏佛教艺术和建筑的胜地。蒲甘王朝的历代君王在此大建佛塔,先后建造的佛塔达万余座,故蒲甘又被称为“万塔之城”。蒲甘佛塔以数量众多、保存完好、建筑价值高而举世闻名,与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尼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南亚三大佛教奇观。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骠国古城
  骠国古城位于缅甸中部,这些遗迹见证了骠国1000多年间的辉煌历史。骠国古城遗址的三处古城只有部分经过了考古勘探。遗迹包括宫殿城堡、墓葬、手工业作坊遗址以及巨大的砖砌佛塔、部分完整的城墙和排水设施,有的至今仍在使用。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菲律宾
  巴洛克式教堂群
  菲律宾的巴洛克式教堂群主要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巴奥阿伊、圣玛利亚、马尼拉,以及班乃岛的米亚高等地,从16世纪开始出现,这些教堂基本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建立的。教堂的大体风格顺延了巴洛克建筑风格,使用大量镀金图案,装饰奢侈的墙面以及刻面精美的柱子等,形成了菲律宾样式的基督教堂,是东方基督教文化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建筑杰作。
  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维甘历史古城
  维甘历史古城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修建于16世纪。维甘的历史建筑不仅反映出菲律宾其他地方的建筑风格,而且融入了中国和欧洲的建筑特色,是亚洲保存最完好的西班牙殖民城市,也是唯一一个在欧洲建筑和设计中,融入亚洲风格建筑并存留至今且被完好保存的城市特例。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中央的科迪勒拉山脉海拔700米至1500米的山峰上。几个世纪以来,伊富高部落人民完全靠肩扛手扶,用一块块岩石垒成一道道堤坝,直至成为现在被誉为“通往天堂的天梯”的稻米梯田。它是现今仍然存活的原始景观,当地居民沿用原始的农业方式耕种着千年水稻梯田,并承袭着古老的文化。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遺产名录。
  泰国
  素可泰历史城镇及相关历史城镇
  泰国的素可泰及相关历史文化城镇遗址位于泰北中部,这里矗立着许多引人注目的纪念性建筑,反映了泰国早期建筑的艺术风格。素可泰王国时期逐步形成的灿烂文明迅速吸收了各种文化成分,并结合当地的古老传统构成了现在的“素可泰风格”。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班清考古遗址
  班清遗址位于泰国的乌隆地区。班清被视为东南亚最重要的史前聚居地。考古发现班清遗址的居民于公元前2000年已经懂得使用青铜器具,青铜时代之后,班清经历了铁器时代,出土了为数不多的铁器。出土的陶器种类众多、风格独特。此外还有葬具及随葬品以及一些用象牙和骨头雕刻的人像,用玻璃和次等宝石制作的珠串等。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阿育他亚(大城)历史城及相关城镇
  阿育他亚又名大城,位于泰国中部、首都曼谷以北100千米的湄南河畔。阿育他亚拥有众多宏伟的古都建筑。它的遗迹——圣骨塔和大清真寺还依稀显露出它昔日的辉煌,可看出当时阿育他亚在绘画、文化、艺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以绘画艺术的成就最为显著。阿育他亚艺术流派展示了阿育他亚文明的智慧和创造力。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柬埔寨
  柏威夏寺
  柏威夏寺是吴哥王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宫建筑物之一。柏威夏寺原是一座印度教神庙,供奉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13世纪后,随着印度教在这一地区的衰败,柏威夏寺逐渐融合佛教元素,成为佛教寺庙。柏威夏寺有大量精美的石雕和佛像造型,建筑充分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宗教功能,寺内精致的石雕更是古代文明的瑰宝。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伊奢那补罗考古遗址的三波坡雷古寺庙区
  三波坡雷古高棉语意为“丛林中的寺庙”,是6世纪末至7世纪初的真腊王国的首都伊奢那补罗所在地。这一遗迹占地25平方公里,包含有一个带有防御工事的城市中心以及若干寺庙,其中十座呈八角形,是东南亚同类建筑物中的典型代表。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吴哥窟
  吴哥窟位于柬埔寨暹粒市北约5.5公里,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中祭坛和回廊两个基本的布局,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马来西亚
  马六甲海峡的历史名城:马六甲和乔治城
  马六甲海峡是打通东方和西方、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国际水道。地处海峡边上马六甲和乔治城(槟城)是两座著名的古城。马六甲从16世纪起,曾受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殖民统治,留下许多殖民时期的遗迹,至今依然保存完好。乔治城位于马来西亚的东北端,是槟城的首府和主要港口。乔治城以民居与商用建筑为特色,反映了自18世纪末期开始的英国统治时期的历史面貌。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玲珑谷地考古遗址
  玲珑谷地考古遗址位于马来西亚霹雳州,这一文化遗产坐落在玲珑谷地,被认为是人类发源地之一。1991年在玲珑谷地发现的“霹雳人”古人类遗骸距今已有1.1万年,证明马来西亚在一万多年前已经有人类居住。玲珑谷地遗址中既有露天遗址,也有洞穴遗址,还可以找到旧石器时代打造工具的场所以及早期技术的证据。
  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老挝
  川圹巨石缸遗址-石缸平原
  川圹巨石缸遗址-石缸平原又叫石缸阵,位于老挝川圹省首府丰沙湾市附近,得名于其上的2100多个巨型石缸,这些石缸是铁器时代的丧葬遗迹。除巨型石缸之外,这里还有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的石盘、墓葬品、墓碑、采石场等。
  201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占巴塞文化景观内的瓦普庙和相关古民居
  占巴塞文化景观内的瓦普庙和相关古民居这一遗产位于老挝西南部的占巴塞省。占巴塞省在普高山脉和湄公河之间,有众多的寺庙、水利设施、民居、采石场、遗址古迹以及一条通往吴哥的古道。瓦普庙西邻普高山脉东邻湄公河,是占巴塞平原上一处重要文化景观。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琅勃拉邦古城
  琅勃拉邦是老挝现存最古老的城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琅勃拉邦是老挝佛教中心,寺庙、佛塔林立,有679座有保存价值的古老建筑物,是19世纪至20世纪欧洲殖民者建造的传统建筑与老挝城市结构相融合的突出典范。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琅勃拉邦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印度尼西亚
  翁比林煤矿工业遗址
  翁比林煤矿工业遗址位于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翁比林煤矿遗产地是一个能够进行高效的深度采矿、加工、运输和出口煤炭的综合体系。煤矿作为一个露天矿进行开采的历史持续至2002年,其后只有地下矿继续运营。2011年以来,逐渐转型的翁比林煤矿建造了旅游和体育设施、苏门答腊吸毒者康复中心、摩托车公路赛场和动物园等,成为综合性的旅游景点。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桑吉兰早期人类化石遗址
  桑吉兰早期人类化石遗址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人类化石的分布面积约50平方公里。1937年9月,古人類学家孔尼华首次在此发现古人类化石,其后发现的人类化石标本达70多件,包括头骨、上颌骨残段、下颌骨残段以及单枚牙齿,其中S17号头骨标本为爪哇猿人化石中保存最好的原始人类头盖骨,由于大量珍贵化石的发现,为直立人阶段形态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大量信息。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普兰巴南寺庙群
  普兰巴南寺庙群位于印度尼西亚日惹城以东17公里处,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湿婆神建筑群。它是记录印度尼西亚人祖先灿烂文化的载体,也是世界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美丽和优雅闻名于世。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婆罗浮屠寺庙群
  婆罗浮屠寺庙群位于印度尼西亚的马吉冷婆罗浮屠村。“婆罗浮屠”来自梵语,意为“山丘上的佛寺”。其中,佛塔的三个部分代表着通往佛教大千世界的三个修炼境界,其浮雕的顺序按照佛教徒朝拜圣迹的右旋礼分布。婆罗浮屠完美结合了建筑艺术及佛教思想,是佛教建筑中的不朽杰作。尤其是其浮雕内容丰富,雕刻细腻,被誉为“石头上的史诗”。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巴厘文化景观·苏巴克灌溉系统
  巴厘文化景观·苏巴克灌溉系统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巴厘文化景观包括五块水稻梯田和它们的水神庙,占地19500公顷。这些梯田沿袭一种叫做“苏巴克”的古老的灌溉系统,由水稻梯田和水渠、水坝、印度教神庙等建筑物组成。其中,“苏巴克”灌溉系统至今仍正常运行,已成为巴厘著名人文旅游景观之一。
  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其他文献
在黔湘桂三省交界处,是崇山峻岭环抱的溪蛮之地。山岭中别有洞天的盆谷地带,被称为侗或峒。而侗族,即生活在山峒之间的民族。“阳光炼,溪水磨,大山托;无声变有声,有声变歌声。”千百年来,与世无争的侗族人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用歌唱的方式书写历史、粉墨生活。  “凡有鼓楼处,皆能唱侗歌”是侗乡图景的细水流长;“饭养身,歌养心”则是侗族精神的高山仰止。路遥马急的今天,歌师已然迟暮,但桑梓枌榆下,琵琶和马腿琴琴
期刊
民以食为天。  位于桂西南峰林谷地间的天等县,稻作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壮族先民们攀援呼啸、垦荒种稻,在等待秋天的漫长岁月里,壮族人不甘寂寞,他们将丰收踩成鼓点,把榔杵打入土地,在歌舞中赠予了秋天最浪漫的礼物——霜降节。  丰收后的等待  时值霜降,南方的暑气虽还未褪去,但透过车窗,前往天等县的田间地头上却已是一片澄黄。盘山而行,远处时有炊烟,烧焦的稻田像谢幕烟火,完成了秋天里最后的使命。  “
期刊
Sanmenhai is a cave in Poxin Village, Paoli Town, Fengshan County, Hech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t features a typical karst landform. There are three natural skylights in the cave, an
期刊
黔东南的崇山峻岭间,古老而神秘的侗族村寨隐居于此。山间有溪流穿寨而过,三五妇女临溪浣衣,棒槌敲打着青蓝色的侗布发出梆梆的声响,高低错落的梯田绿意盎然,牧牛人行走其间。木墙黑瓦的鼓楼、炊烟袅袅的吊脚楼鳞次栉比,禾仓、碾房、井亭、古桥在深山白云间错落有致,宛如一幅精细描摹的工笔画。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鼓楼、风雨桥
期刊
从宁明县城附近的码头搭乘游船顺流而下,当江水绕着喀斯特地貌的山崖绕了九道弯之后,江岸两边灰黄色的峭壁上开始密密麻麻地出现许多赭红色的崖画。站在游船上隔江望去,这历经千年的花山岩画依然鲜亮如初。  两千多年前,神秘的骆越古国诞生在左江流过的这片土地上,人们逐河流两岸原始群居,用各种形状的石器工具从大自然中谋生,自然的变幻莫测、生命的繁衍复杂、死亡的难以掌控、生存资源的匮乏催生了同样神秘的骆越祭祀仪式
期刊
巴洛克,在葡萄牙语中意为“畸形的珍珠”。  16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萌芽,告别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与桎梏,迎来了新古典主义的创新与浮夸。在大航海时代的浪潮下,西班牙人远赴重洋,在菲律宾马尼拉建起了第一座巴洛克式教堂。随着殖民运动的扩张,这些来自大洋彼岸的“畸形珍珠”不断堆砌,成就了又一个的“东方梵蒂冈”。  “石祖”教堂,圣奥古斯丁  巴洛克教堂本质上是17世纪罗马哥特式教堂建筑和资产阶级运动
期刊
席拉(Silat),马来西亚的传统武术,也被称为战斗的艺术。  1982年,首届世界席拉锦标赛在雅加达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的武林豪杰参与了这场争霸。而在此之前,席拉还未被视为一种体育竞技。历史上,罕有关于席拉的文字记载,但马来西亚的反帝独立史,本就是一部席拉武者的血泪史。  “在敌人杀死你之前,你先杀死他们。”——席拉虎形宗师苏米利  源于战争的防身术  马来西亚,位于马来半岛南部,东临中国海,
期刊
“我在寻找我的财富,你在寻找你的财富,我们都在寻找各自的财富,我们都一样,我们是兄弟。”这是巴瑶人向他们信奉的海灵诉说着最为虔诚的话语。面对无尽的苦难与悲惨的未来,巴瑶人早已习惯,乐观、友好、热情、坚韧的品性如他们眼前的那片碧海蓝天般透彻。他们盼望着回到大海的拥抱,即使,他们仍需承受着无解的贫穷。  漂泊,在大海之上  巴瑶人,我接触这个族群,是源于张秋煌先生的摄影作品集《海上巴瑶人》。一张张黑白
期刊
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于10月举行  7月28日,2021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宣布今年旅游展将于10月15~17日在桂林举行。本届旅游展以“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加强中国—东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增进文化旅游“互联互通”,促进“民心相通”,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文化和旅游交流平台,推动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文莱文
期刊
Seals are common tools in both ancient Asia and Europe. In ancient Europe, people used seals when sending letters for privacy or confidentiality concerns. The name or heraldry on the seal also shows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