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尸检教学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病理尸检用于病理学教学最能鲜明地贯穿“学以致用”的思想,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将病理尸检融于病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际病例中学习整体、全面、客观的分析与诊断疾病,寻找死亡原因,把课本上学习的疾病知识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学生收益显著。
  【关键词】 病理学;病理教学;尸检
  【中图分类号】:G257.3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107-02
  
  尸检即尸体解剖,是指对已经死亡的机体进行剖验以查明死亡原因的一种医学手段。尸检对于查明死因,确定诊断,尤其对于解决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而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具有其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尸体解剖分为三种:普通解剖,法医解剖和病理解剖,病理解剖又名病理尸检,仅限于医学院校教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机构的病理科或病理教研室施行,主要目的是阐述及研究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客观规律,是現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是最客观、迅速的疾病诊断方法之一。
  
  1 病理尸检的意义
  
  1.1 协助提高医疗水平:尸检主要运用病理学相关知识,通过检查尸体,观察生前的人体内部的变化和各器官病变,结合患者生前的临床表现,科学地分析推断,得出符合实际的病理诊断,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尸检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总结经验,保证和提高医疗水平。
  1.2 探索疾病及其发展规律:迄今为止经尸检阐明的病种已有数百种之多,如误认为心绞痛是心肌炎引起,经尸检研究才知是冠状动脉硬化血流阻滞而引起,为正确防治指明了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的改变,许多复杂疑难的疾病,甚至新病种如爱滋病、SARS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一些原有的旧病还会以新的形式出现,这些都需要不断通过尸检,结合临床和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才能有效防治。尸检资料对流行病学研究、死因统计和药物疗效评估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1.3 重要的医学教育手段:通过尸检和临床病理讨论会等形式,可以培养医学生和专业医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将尸检用于病理学教学能使学生从全身整体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自然规律,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1.4 协助法医查清死因,分清是非,解决法律纠纷;协助采取移植组织如皮肤、骨、眼球、血管、肝和肾等。
  
  2 病理尸检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尸检应用于病理教学,最能鲜明地贯穿“学以致用”的思想。
  2.1 病理尸检用于病理教学的方法与改革。病理尸检实际用于病理教学时可采取先后两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尸体解剖现场观摩和临床病理讨论。前者是在尸检过程中安排学生通过教学观望台或通过电视直视下观看尸体解剖的整个过程,学习对尸体全身脏器的检查方法。后者是通过临床病理讨论会的形式,在实习课堂针对每阶段教学内容安排1~2次。在课前提供病例相关资料包括病历摘要、大体标本、组织切片,尸检检查结果等资料。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提出相关疾病诊断,然后宣布尸检结果,并进行归纳总结。
  我校病理教研室是上海市卫生局指定的“医疗事故争议指定尸检机构”,承担本市三分之一的尸检工作,病例量大,我们以此为依托,开设尸体剖验实习课程,首先是组织学生观摩尸体或实践剖验过程,观看大体变化和部分诊断切片,可系统了解尸体剖验程序,同时结合解剖学、组织学、医学临床各学科、法医学和医疗事故相关条例等知识点进行分析。随后,我们引进尸体解剖同步转播系统,该系统通过尸体解剖室的数码摄像装置把传统的尸体解剖学和前沿性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验教师通过数码摄像头转动角度,监视解剖台的实时图象,把典型的病变图象通过闭路系统投射到各实验室的显示器上,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看清楚病变组织的特征。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重复播放,或者放大相关图象,使同学更好地领会教学内容,掌握重点和难点,有意识地把病变与临床联系起来。同时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解剖,这对学生以后学习外科手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尸体解剖同步转播系统显著提高了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我们利用病理实习课安排充足的尸检病例临床讨论会进行讨论,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踊跃参加,积极发言,热烈讨论,收效甚为显著。
  2.2 病理尸检用于病理教学的意义。病理尸检实际用于病理教学能使学生在实际检查中分辨疾病所在,找出死亡原因,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展开必要的讨论,由学生综合所有观察及资料对病例进行分析,教师通过提问将讨论引向深入,使学生了解到主观分析与客观实际在哪些方面不符,启发学生在诊断中自觉地重视临床表现的病理学基础,逐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疾病的认识。
  最尖端的医疗设备的诊断正确率也不及病理尸检。研究误诊,病理尸检是一个最重要的手段,是病理学做为临床与基础间的桥梁学科的重要体现。尸检既是处理医疗事件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又对疑难病例、非正常死亡病人、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人明确诊断至关重要。通过尸体检验可以了解临床诊断是否与病理诊断相符,明确疑、难、杂症诊断,有助于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病理尸检让学生在亲眼所见中了解到,即使是各种现代化诊断设备齐全的今天,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的符合率仍只有70%左右。一位病人被诊断为血管栓塞,但尸检却发现是肺动脉肉瘤;一位病人去世前经常发生昏迷,临床医生诊断死因为糖尿病性昏迷,但尸检结果却是死于脑膜炎……这些与实际死因不符的诊断,使学生充分了解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知识只有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有价值。在通过尸检观察和病例讨论这种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之间最容易拉开差距。有的同学尽管书读得不错,但在具体病例面前却往往束手无策,认为症状不典型,与书本上讲的不一样,好像是患者得错了病。而有的同学却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及各种临床资料,仔细分析尸检肉眼检查和各脏器形态学改变,从不典型的表现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出患者真正的疾病所在和死亡原因。病理尸检用于病理教学大大深化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从整体、全面、系统、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尸检教学能将知识、思考、实践三者密切联系起来,并自觉加以运用,从而收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陈世贤. 法医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志尚.病理尸检-技术与诊断(第5版)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郑小桃,杨智,林琼莲,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形态学实验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8(4):220-221
  [4] 林雪平,徐水凌.病理尸检渗透病理教学防范医疗纠纷[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18(3):36-37
  [5] 马时荣,严蕊琳. 医疗纠纷54 例病理尸检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1,14 (2):841
  收稿日期:2008-4-09
其他文献
南京师范大学秘书学是国内开办较早,在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全学位(学历)系列进行多层次秘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培养的、有良好的国内声誉和一定国际影响的教学和科研单位
技能教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技能竞赛是促进技能教学的重要抓手.在第四届“新华医疗杯”全国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大赛中,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 作者以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阐明了对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构思与目的,对实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大学生;综合能力;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Search for Teaching Reform of Zo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Aim to Improve Synthetic Abilit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大学生作为现阶段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强的群体,逐渐成为新媒体的主要用
【摘要】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凭证。笔者从检查教案发现的问题入手,对优化教案设计理念、教案设计形式、教案撰写过程、教案评价标准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目标重新设立的大背景下,优化大学英语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激活英语课堂的突破口。  【关键词】 优化;教师; 教案; 大学英语 
计算机辅助考试管理系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评教的有效工具,系统的研制结合了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的应用,这些思想始终贯彻在辅助考试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本文
【摘要】 针对目前大学初级阶段英语课程和教学的现状,笔者从教学实践中通过比较中美英语教学总结出一些经验,从下面这几本教材的角度为教材编写组提出一些建议:《英语阅读教程》,《新编英语教程》,《英语口语教程》,《英语中级听力》,并对这个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初级阶段英语课程;教材编写;教学方法    University of the primary stage
本文将针对跨学科复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会依托实际提出相关意见和看法,同时会结合我国现在各高校对于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利用学分制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伴随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契合,促使学生在学习校内科学文化知
作者简介:张冰(1959-),女,河北省蠡县人。教授,博士,主任医师。24年高校教龄。现为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中药学团队”带头人。先后获教育部“高等院校优秀骨干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劳动人事部、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