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版面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ang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在各类知识大量涌向眼帘的信息时代,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是传递信息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媒体的版面设计便成为主要的传播框架手段,逐渐在版面设计应用发展过程中,版面设计者发现,与版面的文字、图形等视觉元素相比,版面的色彩设计更能快捷地营造整体版面的情绪化气氛体现版面文字的意图,在版面中,色彩作为给人第一视觉印象的艺术魅力更为深远,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色彩不仅仅是一种美学符号,同时还是情感化的编辑语言,所以,版面色彩应用知识是版面设计者首先研究的课题。
  
  一、色彩的联想
  
  世界上任何东西,其形象和色彩都会影响我们的感情。某一种色彩或色调的出现,往往会引起人们对生活的美妙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是色彩视觉通过形象思维而产生的心理作用。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最普遍的视觉形式。人类感知客观事物离不开印象和经验,当人们看到某种色彩时,常常会联想到与此色彩相关联的其他事物。色彩的形式因素对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有着直接的作用。
  现以几种色彩为例,让我们分析其联想的意境。红色,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色相,不同的环境赋予人们不同的联想。在革命年代,红色常常被认为是斗争、光明、力量的象征;在民间,则使人联想到吉庆、幸福。绿色,给人静谧舒适等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花草树木、青山碧水、勃勃生机。黄色,是一种温和的暖色.轻快、明亮、富丽,它又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寺庙的建筑、服装也往往采用黄色。同是黄色,又能产生不同的感受。嫩黄色的东西,给人以天真、稚嫩的美感;而成熟谷物的橙黄色,则又意味着丰收与欢乐。蓝色,让人感受到的是深远、悠久、平静、理智、素雅、清爽,还暗含着冷淡、凄凉、冷酷。玫瑰红色具有爱情、友谊、美好的意义。粉红色具有飘逸、轻盈、娇嫩之感。总之,色彩包含有无穷无尽的色相和深浅、强弱的色阶,这些色相和色阶相互搭配、组合,形成各种各样的联想,产生趣味和魅力,如果将这些色彩的联想作用运用到版面的整体设计中去。一定会更好地体现版面文字的意义。
  
  二、色彩的情感
  
  近年来,报刊的彩色版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版面语言。使色彩在版面上有着丰富的感情内涵,那么我们如何把色彩语言运用于版面设计领域,来进行艺术创造呢?
  版面设计需要运用色彩联想表达情感。有人说色彩设计是运用理性思维,不需要加入自我情感。但我认为,任何艺术活动的主体都是人,没有丰富的情感投入。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是冷冰冰、干巴巴的。不错,版面设计是受稿件内容制约的,但稿件内容是唤起设计者情感的源泉。没有稿件内容的启发,情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对稿件内容,一见倾心,很感动、很冲动,产生在版面上表现的欲望,这是版面设计的先决条件。相反,假如你对稿件内容无任何心理触动,也无法在版面上设计色彩,就无法充分地体现编辑意图,更谈不上版面的情调、格调了。版面上没有了“情”,又怎能奢想会感染广大读者呢?一个版面设计者,既要有政治家的头脑,又要有诗人般的丰富情感。情感的丰富来源于对真善美的追求,来源于文学艺术的修养,来源于对情感的体验。常言道,“美在关系”。这里谈的“关系”是指版面色彩组织的构成关系。一个孤立的色块,很难说它美或丑,只有把它放在版面整体中,通过色与色之间的对比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版面色彩构成关系也是如此。
  
  三、色彩在版面设计中的应用
  
  应该说明,简洁清晰、应用准确的版面色彩更受读者欢迎。而色彩在版面中使用不当,又会人为地增加阅读的障碍,这就需要版面设计者认清并纠正版面色彩应用中的个别误区。
  突出主色调。色调指的是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它是由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综合运用形成的,其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就可以称为某种色调。从色彩的明度上来分,有明色调、暗色调、灰色调;从色彩的纯度上分,有清色调(纯色加白或黑)、浊色调(纯色加灰)。彩印报刊因为色彩鲜艳、表现力丰富而更受读者的欢迎。根据有关调研资料得知,大概有61%的读者表示愿意多花点钱买那种印刷质量更好、版面风格更令人喜爱的报纸,其中,彩印与否是读者判断印刷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彩印的普及一方面说明报纸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色彩对读者的巨大吸引力。在版面的诸多构成元素中,色彩是最直接、最迅速,也是最敏感的因素,它往往先于文字和图形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例如,彩色照片更真切地还原了多彩世界的原貌,色彩使新闻得到更好的传播。但国内一些报刊在色彩的运用中表现出随心所欲的倾向,过分强调色彩的丰富和刺激强度,因而出现了一些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误区。在第19届世界最佳报刊设计竞赛中获奖的报纸,通常把色彩用在报头、照片、图表、导读部分,而且通常是以浅调小面积色块的形式出现。标题中的关键词或数字会使用某种色彩加以突出,但还没有一家报纸使用全彩标题。版面上偶有线条是彩色,其目的也是为了与一般内容相区分,以色调而言,版面的色调通常有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还可以从色相上来分,如紫色、浅紫、深紫和灰紫就属于紫色调。在版面色彩设计中,我认为,色彩调和必须以一个主调为支配力量,要么是暖调,要么是冷调,在这个统一的前提下形成秩序性变化,不要平均对待各色,这样才会产生美感。目前,国内一些报刊在色彩使用上的随心所欲带来另一个问题:版面缺乏主调,没有重点。有一家报纸的头版冷暖中性色调同时出现,蓝、绿、红色调均分版面,“各自为阵”,没有主色调,版面因而也显得轻重不分。色彩调和应该遵循简洁的原则。美的简洁组合往往比复杂的配色更有效,版面设计毕竟与艺术创作有很大不同,复杂的配色效果只会加重读者的视觉负担。
  色彩以少胜多。电子彩印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色彩,它使报纸的版面变得鲜艳生动而富有活力。但色彩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与新闻的表现力成正比。法国《道义报》采用黑白版加一点专色(红色),简单的色调使它在泛滥的彩色报纸中显得朴素而独特,颜色搭配具有冲击力,被公认为优秀中文报纸代表的《中国青年报》,坚持黑白印刷,版面没有太多的装饰。大方、清晰、稳重。可见,色不在多,主要看效果。报刊彩印并不是简单地出于美感的需要。除了更真切地传递新闻信息外,彩印的目的还在于利用色彩所引起的心理反应简洁有力地传达编辑意图,例如彩色图表因为色彩的多样化而使信息的表达更清晰。简单地说,运用色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便捷而有效地获取他所需要的信息。有的报纸把尽可能多的色彩搬上版面,同一个版面上色相众多,一个标题 就是一种颜色,每一个框、线的颜色都不同。这种色彩运用方法过分强调了色彩的丰富性,仅仅把色彩作为装饰因素使用,而且使用频率过高。色彩的过多使用在客观上剥离了版面形式与文字内容的联系,造成了版面复杂混乱的视觉效果,对读者理解文字毫无帮助,反而可能带来副作用。读者阅读报纸既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不协调的细节都可能引起读者的不愉快,甚至可能妨碍读者对新闻的准确接受。版面多重色调的出现破坏了版面的秩序,也容易引起色彩的不协调感。版面主色调就是版面要强调的重点。没有层次、秩序混乱的版面会令读者无所适从。版面运用色彩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通过色相的对比来区分版面的层次,增加版面的活力,而主色调的作用在于通过简洁的配色形成协调的视觉效果并强化版面的层次。那么,广告也是版面的组成部分,广告的色调也应考虑与版面主色调的协调。
  注意以色彩衬托文字。人眼识别色彩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由于色的同化作用,色与色之间的对比强,色彩学称之为易见度。版面上的色彩通常与文字结合在一起,这就出现了文字与色彩的对比问题。对读者来说,重要的是文字,因此,版面色彩运用就必须注意文字的可识别性。红色的易见度也很高。橙、红两色是目前报纸上常用的色彩。黄—白、绿—红、绿—灰、青—红、紫—红、紫—黑、青—黑等几种搭配的易见度低,是应该避免使用的组合。我们在分析文字的易见度时,还要充分注意到色彩的前进后退性。当我们观察红、橙、黄、绿、青、蓝、紫、灰、白多色彩条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红、黄、橙、白四种颜色,因为这几种颜色明度高、纯度也高,给人一种前进的感觉,这就是颜色的前进感,一般情况下,前进色容易前突,不宜作背景。同时,我也认为最好不要在文字上加印色块,因为它会降低文字的易见度,如果字号不够大更应避免使用。文字的背景色应以不妨碍阅读文字为前提,所以有一定长度的小字号文字以柔和浅淡的色调作背景为宜,也避免使用蓝绿、蓝紫等暗色调。
  毫无疑问,版面色彩设计是版面的主要视觉语言,是当今报刊、书籍的基本面孔。传统的版式、无序的版面色彩已跟不上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而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要求报纸便于读者快速阅览、尽快获得信息。所以要求报纸的版式和色彩简洁明快,版面语言更具感召力、渗透力,以求完美地把信息快速便捷地传递给读者。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编校:杨彩霞
其他文献
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由视觉主导的时代,人们对于用图像来表达自我存在的愿望日渐强烈。DV影像因其制作费用便宜,设备操作便捷,技术工艺简单,造就了普通人进行视觉表达的无限可能。如今,越来越多的公民凭借他们对于DV的热情和艺术表达的渴望加入到DV制作的队伍中来,活跃于校园的青年学子DV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支。  从数量上考察,近年来校园DV制作呈飞速上升之势。笔者于2007年11月在百度视频上搜索到的相关视频
期刊
2007年11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台名为《中国骄傲》的晚会,这也是中央电视台连续第三年举办这样的公益晚会。在传媒业空前发达的现代社会,在数以百计的电视节目中,让人感动的节目亦时时有之,但像《中国骄傲》这样让人“情难自已、掌声如潮、泪如泉涌、久久感动”的节目却为数不多。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内涵?节目的制作有着怎样的独到之处?究竟是什么感动了观众的心呢?    一、互助
期刊
2006年,诗人赵丽华前几年的一些“诗歌”作品被放到网上后,在众多网站上被不少网友以嘲笑的心态仿写了大量的口语诗歌,有好事者取赵丽华名字的谐音,成立名曰“梨花教”的诗歌流派。  对此次事件,有褒有贬。但终因影响不好,批多赞少而淡出网络。  一年之后,赵丽华一改梨花体诗风,创作出了一组风格不同的新诗,如《海伦》等。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周晓风分析,这组新诗,增加了意象、借喻、音乐感等更多诗歌元素,口语少
期刊
美籍华裔学者孙隆基先生在其《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一书中,在论及“‘世纪末’的鲁迅”一章中,根据鲁迅在《破恶声论》中的相关论述,提出世纪末的鲁迅就急于从事对现代大众传媒的批判,这是鲁迅传媒批判思想“早熟”性的表现。  孙隆基先生据《破恶声论》一文在其著作中写道:他(指鲁迅)认为现代化“输入文明之利器”,尤其是大众传媒,制造了人的思想的齐一化……在鲁迅眼中,传统的纯朴民俗还可以通向灵性,理
期刊
对普通用户而言,Web2.0是一种不仅“可读”,而且“可写”和“可交互”的互联网。作为用户,对信息有完全的自我主动权,个体成为信息的生产制造者、管理者和传输者,实现了大众信息和个人信息在传播层面的完美结合。在Web2.0时代,生产能力强大的文化工业快速生产着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消费品,快餐化的影像消费成了当今时代重要的文化景观。随着以周星驰系列为代表的搞笑电影大行其道以来,“无厘头”成了影视作品吸引
期刊
近年来关于国民以及各类从业人员的素质修养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新闻记者的素质修养问题处于这个话语背景中,不过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更被社会重视从而引起较多理论研讨。指出这一点意在点明我们的论题与同类话题的“共在”关系。在笔者看来,这种“共在”关系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同类话题存在着关键词的通用和思维指向的一致化,而这种通用和一致化易使理论思路被无形发散,从而导致记者的素质修养成为一个可以无限添加的答题
期刊
2007年6月29日,《南方都市报》与《新快报》均推出了以“香港回归十周年”为主题的纪念回顾特刊。“香港回归十周年”作为受人关注的新闻事件,不仅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各类新闻媒体进行专题策划的重点内容。《南方都市报》在业界一直以其善于进行新闻策划的特长而著称,而《新快报》在2006年改版后,加强新闻策划,专题报道亦成为其销量上升的利器之一。比较这两家都市报对同一新闻热点所开展的策划报道,可以更
期刊
大众媒体在被赋予重要权利的同时也对公众承担了一定的义务,其中一项重要的义务就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等,是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府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的权利。①  知情权是平衡政府权力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法律构建,而非伦理构建。新闻
期刊
最近,重庆电视台卫星频道举办播出的群众参与的选拔类电视活动《第一次心动》,被国家广电总局严厉批评。它“严重偏离比赛宗旨,热衷制造噱头炒作活动,在评委选择、比赛环节、评委表现、歌曲内容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失误”,已经停播。  此次停播事件可以说是近年来电视圈内震动最大的一起案例,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個案例。    关于娱乐精神的基本阐释    娱乐精神,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对于广大电视人来说也并不陌生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新闻评论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作为意见性信息的传播系统,新闻评论的变化,是一个从报刊走向广播、电视及网络的“跨媒体延伸”和“多媒体生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种“量变”,也是一种“质变”。在今天,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政治的敏感性,似乎新闻评论中的民主在慢慢逝去。    新闻评论的不民主现象的表现    报纸中的不民主现象。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虽然从《今日谈》到《人民论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