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自然作为活教育的一种,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让幼儿感到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就是要让他们通过观察,探索与亲身体验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幼儿感受自然崇尚科学的兴趣。
【关键词】自然资源 社会 科学探索 观察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9-01
一、大自然成为课堂——保持孩子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一)室外观察
《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教学旨在使幼儿感受秋天的黄叶飘飞、秋虫鸣叫、动物觅食、硕果累累、云飞雨落等等季节现象,从而体验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神奇与曼妙,萌生对自然强烈的好奇与探究欲望。这样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单靠老师以图片、资料及介绍的方式很难达到,而自然就是一个活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课堂。我们带领孩子们来到室外,在幼儿园丰富的自然资源中进行探究。
在活动中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点,鼓励幼儿自己进行观察和探究。注重引导幼儿理解生物重要概念:如生物的基本需求、外形特征、栖息环境、行为等。鼓励幼儿通过深入思考来丰富经验,不干涉幼儿自己提问和探究的过程,使幼儿近距离观察的技能、描述所看到东西的技能、提问技能、调查技能、表征事物和想法的技能、讨论的技能等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社区探秘
幼儿园的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愿望,我们就带孩子们进入相对广阔的天地——社区进行各种探索活动。他们寻找幼儿园里没有的花草树木,果子叶片,或收藏或拓印。使用各种工具如铲子、透镜、尺子等对动植物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利用绘画工具和橡皮泥等记录和表现自己发现的动植物及各种有趣现象。
(三)田园之旅
我们还带领幼儿进行了“田园之旅”,旨在使幼儿在一个更大更远的环境中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科学探究。
回来后我们就这次田园之旅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交谈:这次活动你最喜欢什么?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次旅行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并拿出绘画和艺术材料,鼓励幼儿就这次旅行进行创作,简要记录幼儿的故事。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得主题教学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同时整个活动又具有浓浓的科学氛围,以主题为依托进行科学探究,使得活动具有长期性、持续性、连贯性。《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教学本身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因素,我们进行了系列的深挖与拓展。
二、特色区角——发展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一个具有浓厚科学氛围的环境
对于蔬菜,幼儿已经具备了大量的经验,特别是感官上的,以视觉、味觉居多,而且是经过处理加工过的蔬菜菜肴。但是幼儿关于蔬菜的经验大多是间接的,他们没有亲身接触过真实的蔬菜,没有参与过种植体验,而这些才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也是他们需要了解的,幼儿只有在和真实的蔬菜接触之后,才能真正的了解蔬菜,才会从心里爱上蔬菜,我们在中班开展的“蔬菜派”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给了幼儿一个与蔬菜“亲密接触”的机会。
(二)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用真实的情景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准备好了种植的环境与场所以及用来观察的工具和记录纸,我们就和孩子们开始尝试种植了,幼儿分成六组,每个小组讨论决定自己想种的蔬菜,种植前我们讨论了种子从哪里来?种植所需的环境及条件?想象一下自己的蔬菜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没有给予总结性的指导,只记录下幼儿的猜测。
孩子们对得到的种子进行了充分的观察记录后,就按照自己的猜想把它种在了盆子里,并摆在了自然角。我们还做了种子在无空气、无阳光、无水分下的种植实验,使幼儿亲身见证种子发芽生长所需的条件。
(三)促使幼兒有重点的探究活动
在“蔬菜派”这一主题活动中,种植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帮助幼儿体验种植的快乐;了解蔬菜从无到有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不同蔬菜之间的差异。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更多的是引导幼儿进行有重点的探究活动。在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生长所需的条件时,我们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通过系列实验,让幼儿在亲自的观察中得出接近正确的结论。正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所指出的那样:“儿童有他们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他们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发现知识、主动的探究实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有重点的区域探究时,时刻以此为指导。 三、家庭参与——促使幼儿关爱环境、珍惜生命、热爱科学
(一)分享家长的经验或专长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共同支持幼儿的科学学习。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合作方式是家庭成员进课堂。他们中有的人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或就从事着与之相关的工作;有的人喜欢郊游并搜集了大量关于自然资源的照片;有的人喜欢饲养动物;有的人喜欢种植等。
(二)配合班级教学,带领孩子进行有针对的、近距离的观察探究活动
我们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很多时候要受到人数和场地的诸多限制,使得探究活动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指导家庭配合班级教学,带领孩子进行有针对的、近距离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一对一的指导中获得最大的发展,不失为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关键词】自然资源 社会 科学探索 观察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9-01
一、大自然成为课堂——保持孩子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一)室外观察
《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教学旨在使幼儿感受秋天的黄叶飘飞、秋虫鸣叫、动物觅食、硕果累累、云飞雨落等等季节现象,从而体验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神奇与曼妙,萌生对自然强烈的好奇与探究欲望。这样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单靠老师以图片、资料及介绍的方式很难达到,而自然就是一个活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课堂。我们带领孩子们来到室外,在幼儿园丰富的自然资源中进行探究。
在活动中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点,鼓励幼儿自己进行观察和探究。注重引导幼儿理解生物重要概念:如生物的基本需求、外形特征、栖息环境、行为等。鼓励幼儿通过深入思考来丰富经验,不干涉幼儿自己提问和探究的过程,使幼儿近距离观察的技能、描述所看到东西的技能、提问技能、调查技能、表征事物和想法的技能、讨论的技能等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社区探秘
幼儿园的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愿望,我们就带孩子们进入相对广阔的天地——社区进行各种探索活动。他们寻找幼儿园里没有的花草树木,果子叶片,或收藏或拓印。使用各种工具如铲子、透镜、尺子等对动植物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利用绘画工具和橡皮泥等记录和表现自己发现的动植物及各种有趣现象。
(三)田园之旅
我们还带领幼儿进行了“田园之旅”,旨在使幼儿在一个更大更远的环境中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科学探究。
回来后我们就这次田园之旅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交谈:这次活动你最喜欢什么?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次旅行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并拿出绘画和艺术材料,鼓励幼儿就这次旅行进行创作,简要记录幼儿的故事。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得主题教学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同时整个活动又具有浓浓的科学氛围,以主题为依托进行科学探究,使得活动具有长期性、持续性、连贯性。《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教学本身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因素,我们进行了系列的深挖与拓展。
二、特色区角——发展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一个具有浓厚科学氛围的环境
对于蔬菜,幼儿已经具备了大量的经验,特别是感官上的,以视觉、味觉居多,而且是经过处理加工过的蔬菜菜肴。但是幼儿关于蔬菜的经验大多是间接的,他们没有亲身接触过真实的蔬菜,没有参与过种植体验,而这些才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也是他们需要了解的,幼儿只有在和真实的蔬菜接触之后,才能真正的了解蔬菜,才会从心里爱上蔬菜,我们在中班开展的“蔬菜派”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给了幼儿一个与蔬菜“亲密接触”的机会。
(二)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用真实的情景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准备好了种植的环境与场所以及用来观察的工具和记录纸,我们就和孩子们开始尝试种植了,幼儿分成六组,每个小组讨论决定自己想种的蔬菜,种植前我们讨论了种子从哪里来?种植所需的环境及条件?想象一下自己的蔬菜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没有给予总结性的指导,只记录下幼儿的猜测。
孩子们对得到的种子进行了充分的观察记录后,就按照自己的猜想把它种在了盆子里,并摆在了自然角。我们还做了种子在无空气、无阳光、无水分下的种植实验,使幼儿亲身见证种子发芽生长所需的条件。
(三)促使幼兒有重点的探究活动
在“蔬菜派”这一主题活动中,种植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帮助幼儿体验种植的快乐;了解蔬菜从无到有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不同蔬菜之间的差异。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更多的是引导幼儿进行有重点的探究活动。在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生长所需的条件时,我们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通过系列实验,让幼儿在亲自的观察中得出接近正确的结论。正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所指出的那样:“儿童有他们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他们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发现知识、主动的探究实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有重点的区域探究时,时刻以此为指导。 三、家庭参与——促使幼儿关爱环境、珍惜生命、热爱科学
(一)分享家长的经验或专长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共同支持幼儿的科学学习。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合作方式是家庭成员进课堂。他们中有的人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或就从事着与之相关的工作;有的人喜欢郊游并搜集了大量关于自然资源的照片;有的人喜欢饲养动物;有的人喜欢种植等。
(二)配合班级教学,带领孩子进行有针对的、近距离的观察探究活动
我们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很多时候要受到人数和场地的诸多限制,使得探究活动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指导家庭配合班级教学,带领孩子进行有针对的、近距离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一对一的指导中获得最大的发展,不失为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