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阅读中促进儿童的发展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6月19-21日。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成都市7所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重灾之后的四川成都迎来了学前教育界期盼已久的第一次盛会——第四届全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700多名幼教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以研讨早期阅读教育为中心。对阅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主要内容有各地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现场展示与研讨、专家专题报告、上海市幼儿园特级教师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现场展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方案设计颁奖典礼等。
  从全国各地幼儿园挑选出的27个早期阅读优秀教学活动展示。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机会。活动结束后。执教教师、专家、与会代表展开了互动式的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南京师范大学唐淑教授针对现场活动。提出教师在选材上应密切联系幼儿日常生活经验,而且要充分钻研教材,理解作品主要内涵。唐淑教授还针对现场四个活动过于偏重认知要求的情况。提出在活动中要注意目标的构成。培养幼儿多方面的素养,如自主阅读、专心听讲、清楚表达等。西北师范大学王冬兰副教授强调。教师应理解早期阅读的内涵,注意早期阅读活动与故事教学的区别,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理解画面,体会读物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华中师范大学王雯副教授提出,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外国作品和国内作品的关系。利用电子媒体和运用传统方法的关系,当今的早期阅读活动和传统的语言教学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幼儿自主阅读的关系。等等。华东师范大学张明红副教授在点评中指出。当前早期阅读活动存在不少误区。如:早期阅读活动目标设置不当。教师不善于挖掘材料的深层功能,早期阅读活动与看图讲述、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相混淆,教师在组织活动中存在低效或无效现象。表现为不能在关键时刻利用提问引导幼儿理解,等等。张明红副教授还介绍了SQ3R阅读法,即五步阅读法——浏览(Survey)、提问(Question)、精读(Rcad)、回忆(Re-cite)、复习(Review),给一线教师很大启发。
  此次的专家专题报告也十分精彩。来自美国的Linda Warfel教授作了“在早期阅读中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的报告。她结合图画书向大家展示了幼儿园教师运用图画书进行教育的经典步骤,同与会者分享了在阅读中如何关注词汇的策略。生动的例子和丰富的材料引发了参会教师更多的思考。周兢教授作了“我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新进展”的报告。报告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中国取向”,周兢教授主张从跨文化教育对话的视角来思考和探讨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中国特色问题,提出中国取向的三个关注点,一是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关注,二是对中国幼儿创造探索的关注,三是对中国批判思维的关注。第二部分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构建”,周兢教授指出,儿童早期阅读的核心经验是书面语言意识和行为的萌发与成长,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要遵循幼儿发展阶段中的由前阅读转向阅读、由前书写转向书写、由前识字转向识字的过程规律,并展示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汉语儿童早期阅读与汉字习得过程研究”的初步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内容组合”,周兢教授认为,教师在阅读教育内容组合的选择上应当遵循“四个多元”:多元内容、多元价值、多元形式和多元审美。她提出根据内容的不同。图书可划分为童话故事类、儿歌诗歌类、科学知识类、儿童散文类,并指出明确图书类型有助于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第四部分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数字资源”。周兢教授指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图书资源、环境资源和数字资源。其中数字资源具有拟真性、互动性、整合性等特点。周兢教授的报告不仅理念超前,观点鲜明,而且基于实践研究,能够启发与会者深入思考。大会还特别邀请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原上海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燕子姐姐”陈燕华作“给孩子讲故事的艺术”的专题讲座。“燕子姐姐”以现场讲故事的方式对故事材料的选择、故事基调的把握、人物性格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讲述故事中融入真情实感、巧妙地运用象声词和语气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声情并茂的阐述。并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讲述故事的意见和建议。参会代表们纷纷表示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大会特别邀请了上海市幼儿园特级教师徐则民、应彩云、蒋静作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现场展示。她们对早期阅读理念的理解和把握、独特的活动设计视角,以及在教学现场的机智幽默等给参会代表带来了惊喜,留下了深刻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灾后的四川有关部门给予本次会议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而会议也将为灾区孩子提供阅读帮助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会上,美国学乐教育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亿童教育有限公可等7家机构向汶川、青川、映秀等地的lO所灾后重建幼儿园捐赠了大量幼儿图书,参会代表也纷纷捐书捐款。将这次大会“把好书送到孩子手里”的宗旨付诸行动。
  最后大会进行了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方案设计颁奖典礼,向10名一等奖、2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35名入围奖的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
  本届研讨会是历届中筹备时间最长、参会人员最多、递交活动方案最多、点评专家面最广、会议内容最丰富、现场教学展示活动最多的一次,满载而归的与会者期待着下届研讨会的来临。
其他文献
一次,我准备了西瓜、橘子、西红柿、黄瓜、水蜜桃、树叶等物品,在大班开展了一个“什么东西有水”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分组探究这些物品里是否有水。活动小结时,一个小组的幼儿报告说“树叶里没有水”。我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只微微笑了笑,没有对此作任何引导。事后,听课的老师纷纷议论:教师当场怎么不回应呢?怎么可以让幼儿获得错误的知识呢?听了大家的议论,我也比较困惑。虽说幼儿关于“树叶没有水”的认识是不正确的,但“
爱需要智慧和行动  李凤真    我是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幼儿园教师。选择这份工作。实在是因为很爱孩子。每每想起他们可爱的笑脸、甜甜的稚语,我就会从心底里笑出声来。我心里满满的爱似乎要流淌出来。我相信。我一定会好好爱他们的。  可是,我发现我的爱竟然那么脆弱和动摇。九月的小班活动室里。哭声一片。看到孩子们眼里的泪水。我很难过,也很焦急,他们与父母分离的痛苦我感同身受,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去帮助他们。我每
幼儿艺术教育不宜分化,而宜以综合的形式进行,这已有共识。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涵盖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多个门类。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起伏的旋律恰似舞蹈动作的流动,给人以线条感;重叠复合的和声犹如错落有致的舞蹈动作、交织的线条、排列的色块,同具结构感和立体感;音乐的曲式结构与舞蹈的结构、画面的布局具有相似性;节奏要素使音乐、舞蹈、建筑、文学浑然一体,所以人们常说建筑是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先后出台多项法规,为学校教育惩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法理依据,同时,层出不穷的纪律问题也成为学校实施教育惩戒政策的直接动因。现以蔡培尔恩乐中学《行为管理守则》为例,通过分析其核心理念、运行逻辑、现实特色,探究其实践运作,希冀能为我国教育惩戒细则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关 键 词 英国;教育惩戒;教育政策;行为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
原方案选择对比鲜明的A、B音乐设计成韵律活动,适合小班幼儿感受音乐,积累审美经验。下面我结合方案来谈谈该韵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点。    一、把握音乐学科的特性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把握活动的音乐性,另一方面要运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学习策略。就原方案而言,感受音乐是小班幼儿学习韵律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听辨A、B两段音乐以及它们与小鸟、大象的匹配,或是A、B、C三段音乐与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10年了,它对推动我国幼儿教育尤其是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引领我国的幼儿教育不断发展内涵、提升质量。本文就《纲要》的精神,谈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纲要》是指引幼儿教育实践的灯塔    《纲要》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件。当初制定《纲要》的目的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
一项覆盖全国城乡的大型入户调查显示,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有所提升,这是新近发布的2008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深入推进教育公平》所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2007年9~11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应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上海等10个大城市,浙江绍兴、诸暨等地的7个小城镇以及湖南岳阳、临湘等地的8个农村地区共5049个样本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伴随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
许多刚入园的孩子一到进餐时间就会紧张、焦虑,于是原本已经平静下来的活动室里又会响起此起彼伏的哭闹声。组织孩子进餐的过程总是让教师感到身心疲惫,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得知孩子的食欲除了与生理因素有关,还与就餐情绪有关。那么,该怎样培养孩子积极的就餐情绪呢?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小动物餐厅    我们先和孩子谈论去餐厅吃饭的经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说着:“餐厅的
上学了:初识“教师”  1992年7月的一个午后,妈妈带我去北京东四派出所迁户口,并告诉我:“你就要去东四三条小学上学了。”我满心欢喜地期待着。8月底,妈妈交给我一朵小黄花,告诉我:“去学校那天找大黄花,妈妈就不陪你了。”妈妈当然不知道她无意中给我传达的讯息“妈妈离开,老师陪我”意味着什么,从权利的角度讲,是学生身份的取得,是亲权的收缩,是接受国民教育的开始,而承担这一神圣职责的就是我的老师!  
本期思维课堂的话题关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细节”,从日常的课堂对话、课堂评价和教材内容本身的思维价值出发,用优质的对话、评价触发学生的真实思考,使其思维“在场”;通过梳理教学逻辑思路,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两难”思维价值,引导学生走出非此即彼、简单判断是非对错的思维困境,促进主体思维发展;借助表现性评价实现课堂思维的“可视化”,为教与学提供指引,力求让学习真实发生;尝试厘清思维“生长”的过程,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