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社会对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关注也逐渐加深,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到地方的“中华好诗词”,无不透露着这个社会对传统诗词的热爱。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时,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进行漫谈。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词教学 趣味
一、以趣入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生活变得空前丰富。于是,学生将大量时间浪费在那些短视频、综艺节目上,这些信息能在短时间内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感觉到快乐。但是,学生在面对接下来的平淡生活时,曾经的短暂快乐与持续的平淡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感到无尽的空虚。
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语文诗词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诗词中那种穿越时空的永恒之美,从而让他们爱上诗词,养成读诗、背诗、品诗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利用与诗词相关的动人故事,通过语言的描绘、相关的美术作品等,将学生带入到诗词所处的时代背景,使其能更好地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笔者在进行杜甫《望岳》教学时,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将关于杜甫的轶闻讲述给学生:公元744年,唐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当时的杜甫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正在洛阳备考。这次见面,杜甫与李白相谈甚欢,并约定好,过段时间一起游玩梁宋,求仙访道。杜甫曾在《赠李白》中写道:“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这年夏天,俩人如约到了梁宋,并遇见了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这时候的高适过得也不好,于是三人一起踏上了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的旅程。三个人从夏天找到秋天,一个个蓬头垢面,这时候杜甫不干了,在另一首《赠李白》中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首诗简单来说就是:“大哥,我不干了,我先撤了。”笔者通过这个轶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诗词储备,还极大激发了学生对诗词的学习热情。
二、构建体系,构建诗词时空观
教师在带领学生领略诗词之美时,可将教材中诗词顺序重新进行整合,这样可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帮助学生发现诗词之间的联系。
例如,笔者在进行王维《使至塞上》教学时,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竹里馆》,并将两者进行对比:《使至塞上》是公元737年,即唐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从军赴凉州的途中所作;《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所作。前者表达了王维对大唐广袤疆土的赞美和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后者重点描绘了王维在晚年时的闲适生活及个人情趣。学生在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时候,可以通过想象将自身带入到诗词中,领略大唐盛世下广袤的边疆风景,感受隐居生活的闲适、安宁。
只有通过品读大量诗词,才能构建出自身思想穿越时空的能力,进而能在愈加浮躁的社会中寻得一份安宁、喜乐。教师可以不断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诗词时空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不喜欢诗词的问题。
三、拓展诗词,加强情境体验
饮食健康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我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想将自古以来所有诗词、曲赋、圣人之言全部装入教材中也不太现实。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学会以教材為本,以自身知识储备为基础,对学生的诗词储备量进行拓展,只有让学生读到更多诗词,才能让他们发现诗词的瑰丽、深邃。诗词学习就像在学生的脑中画了一个圆,圆圈内是学生的诗词储备,圆圈外是未知的诗词世界。教师只有不断增加学生“圈内”的诗词量,才能让他们接触到更大、更广阔的诗词世界。
例如,教师在进行陆游的相关诗词教学时,可以结合陆游与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进行拓展。陆游大约在二十岁的时候,与文静灵秀的唐婉结婚,两人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但是,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唐婉的才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遂令陆游休了唐婉。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陆游不得已休了发妻。多年以后,陆游在沈园中再见唐婉,此时的唐婉已嫁为人妇,唐婉在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后,亲手向陆游敬了一碗酒。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题罢,转身离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吃到”教材中的“主食”,还能品尝到各种不同风味的“精美小吃”,从而促进自身诗词品鉴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不断带领学生探索中国诗词世界的神秘森林,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精髓烙入学生的灵魂深处,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建国.以趣入境走进诗意——谈初中语文诗词教学[J].甘肃教育,2016(22):106-106.
[2]奚敏.以趣入境走进诗意——浅谈初中语文诗词教学[J].中学语文,2015(30):38
[3]陈利平.以趣入境走进诗意——初中语文诗词教学[J].新课程(中),2017(2):130-131.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中心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词教学 趣味
一、以趣入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生活变得空前丰富。于是,学生将大量时间浪费在那些短视频、综艺节目上,这些信息能在短时间内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感觉到快乐。但是,学生在面对接下来的平淡生活时,曾经的短暂快乐与持续的平淡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感到无尽的空虚。
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语文诗词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诗词中那种穿越时空的永恒之美,从而让他们爱上诗词,养成读诗、背诗、品诗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利用与诗词相关的动人故事,通过语言的描绘、相关的美术作品等,将学生带入到诗词所处的时代背景,使其能更好地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笔者在进行杜甫《望岳》教学时,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将关于杜甫的轶闻讲述给学生:公元744年,唐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当时的杜甫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正在洛阳备考。这次见面,杜甫与李白相谈甚欢,并约定好,过段时间一起游玩梁宋,求仙访道。杜甫曾在《赠李白》中写道:“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这年夏天,俩人如约到了梁宋,并遇见了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这时候的高适过得也不好,于是三人一起踏上了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的旅程。三个人从夏天找到秋天,一个个蓬头垢面,这时候杜甫不干了,在另一首《赠李白》中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首诗简单来说就是:“大哥,我不干了,我先撤了。”笔者通过这个轶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诗词储备,还极大激发了学生对诗词的学习热情。
二、构建体系,构建诗词时空观
教师在带领学生领略诗词之美时,可将教材中诗词顺序重新进行整合,这样可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帮助学生发现诗词之间的联系。
例如,笔者在进行王维《使至塞上》教学时,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竹里馆》,并将两者进行对比:《使至塞上》是公元737年,即唐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从军赴凉州的途中所作;《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所作。前者表达了王维对大唐广袤疆土的赞美和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后者重点描绘了王维在晚年时的闲适生活及个人情趣。学生在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时候,可以通过想象将自身带入到诗词中,领略大唐盛世下广袤的边疆风景,感受隐居生活的闲适、安宁。
只有通过品读大量诗词,才能构建出自身思想穿越时空的能力,进而能在愈加浮躁的社会中寻得一份安宁、喜乐。教师可以不断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诗词时空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不喜欢诗词的问题。
三、拓展诗词,加强情境体验
饮食健康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我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想将自古以来所有诗词、曲赋、圣人之言全部装入教材中也不太现实。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学会以教材為本,以自身知识储备为基础,对学生的诗词储备量进行拓展,只有让学生读到更多诗词,才能让他们发现诗词的瑰丽、深邃。诗词学习就像在学生的脑中画了一个圆,圆圈内是学生的诗词储备,圆圈外是未知的诗词世界。教师只有不断增加学生“圈内”的诗词量,才能让他们接触到更大、更广阔的诗词世界。
例如,教师在进行陆游的相关诗词教学时,可以结合陆游与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进行拓展。陆游大约在二十岁的时候,与文静灵秀的唐婉结婚,两人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但是,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唐婉的才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遂令陆游休了唐婉。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陆游不得已休了发妻。多年以后,陆游在沈园中再见唐婉,此时的唐婉已嫁为人妇,唐婉在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后,亲手向陆游敬了一碗酒。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题罢,转身离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吃到”教材中的“主食”,还能品尝到各种不同风味的“精美小吃”,从而促进自身诗词品鉴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不断带领学生探索中国诗词世界的神秘森林,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精髓烙入学生的灵魂深处,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建国.以趣入境走进诗意——谈初中语文诗词教学[J].甘肃教育,2016(22):106-106.
[2]奚敏.以趣入境走进诗意——浅谈初中语文诗词教学[J].中学语文,2015(30):38
[3]陈利平.以趣入境走进诗意——初中语文诗词教学[J].新课程(中),2017(2):130-131.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