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xuehai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教育是知识创新、应用和传播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
  在提倡创新的今天,如何快速的识别、区分、整合信息,这种实用性的阅读技能越来越显现出了它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掌握这种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
  一、合作探究,组合信息
  未来社会史一个竞争的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没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的精神,仅凭个人是很难做好一件事情的。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应该倡导合作学习,让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结合书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选择阅读的方向,合作学习,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组合、整理,获得心得体验与感悟。
  在五年级的上册中有一篇《慈母情怀》,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以《挚爱亲情》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阅读描写有关父爱、母爱的文章,并且抄录下来,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背影》、《我的母亲》、《一碗阳春面》……短短的一个星期,学生不仅搜集了许多的优秀的篇章,还推荐了很多好听的歌曲《懂你》、《烛光里的妈妈》……。通过合作阅读,学生们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更主要的是在自己动手合作的过程中,体验着、感受着、震撼着,不用老师的说教,也可以感悟到父母对孩子那片挚爱深情。
  二、宽松批改、民主评估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也可以是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只是一种宽松、民主的评价方式,既表现出了对学生学习的肯定与尊重,也把教师从繁重的课业批改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教学当中去。批改作业,本身就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深市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课程平等对话、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我把“批改”变为了“交流”,教师以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学习,并且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比较式的评估结果。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他们的个性特色的形成也有了极大的帮助。
  三、学会赏识、满足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需要。
  小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来源于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与荣誉感相通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师要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提示简明扼要的学习方法,并结合教学加以训练,必能潜移默化,做紧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个性。苏联教育家霍林姆斯基曾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老师每一个肯定的眼神, 每一句鼓励的话语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把学生当成一个自主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相信他们身上有着巨大的潜力,师生之间的感情会更加的融洽,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外阅读、拓展词汇
  《中国青年报》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小学生六百字左右的作文里,连续出现了“热死了”“烦死了”“开心死了”总共七十二个“死了”。对此儿童文学家秦文君评说:“现在儿童语言变得越来越贫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这种现象的根源何在呢?语言的匮乏,归根于阅读量的减少。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已被众多教师认同。在平常的教学中,血多积累作业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他们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只是进行简单地检查批阅。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很差,词汇的积累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记在纸上。所以教师要做恰当的引导。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词汇的分类整理。如:些人的可以分为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季节的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写物体的可以分为色、形、声、味。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外摘抄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选择出一些词汇,用小黑板或多媒体给学生演绎出来,加深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印象,以备课堂上提取。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知识的渠道之多,常常让我们自叹不如,学生知道的我们未必知道,学生的疑问我们未必能够准确的解答。但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还缺乏辨识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在我们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后,还要注意的是合理的引导学生在搜集、整合信息的时候能去粗求精,求同存异。当我们在教学里遇到困惑或不懂得问题时,能主动地和学生一起去寻找真理。总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小学语文的课堂焕发火力,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有效教学,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对“少教多学”课改理念渗透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摸索和研究,在多次尝试和研讨中,认为以下几点必须改观:  一、以学定教,教师要找准授课的起点  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殊不知这一僵化的教学思想不仅禁锢了广大教师的思维,也局限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创性,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要实
期刊
2011年,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中考语文命题培训,第一次接受这方面的专业系统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命题原则、结构处理、试卷设计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结合课堂教学,作了一些实践性思考。  一、结合考查对象和考查阶段,准确把握命题原则  (一)尊重教材。  当下,语文命题有一股风气值得警惕:脱离教材,盲目脱节。导致不少语文老师叫苦连连,被迫以少教漏教课内文章的方法来盲目拓展课外知识,增加课外阅读练习
期刊
有研究表明:“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之一是教师提问。”“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足见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四个维度——开放度、整合度、难易度、时效度。  一、增加课堂提问的开放度,促使学生多元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此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提问必须要有一定的开放度。因
期刊
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系统的预定目标,运用一定的思想、原则、方法及手段,对组织系统中的各种管理对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开展,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学校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就是校长,笔者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  校长要把自己的“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老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校长的理念要有前瞻性,只有站得
期刊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加工过,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也就是说,关注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记叙文写作中,这个细节怎么去设计?怎样做好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呢?  首先要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选择。生活的真实状态是琐碎和杂乱无序的,并不是任何素材都适合做细节描写的,只有对表达主题有用的内容才有必要做细节描写。总之,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细节描写是
期刊
语文素养的高低,关系着一个人的成败,提高语文素养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就是长久地、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活动;一句话,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育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活动的形式  (一)成语汇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积累,多运用成语。  要求:古今成语,可以用成语接龙的方式回答,也可以来一个成语竞赛。  示例:1、家喻户晓 晓风残月 月白风清……  2、形容人说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内容,这些内容特别注重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力。所以,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利用语文教材的优势,在教学中重视并挖掘审美内容。  基础性方面  语
期刊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成功的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志。它左右着语文审美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而朗读恰恰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将书面语言里所含有的意蕴表达出来,而且还揉入了读者自身的深刻感受。它对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雅情操,提高悟美、赏美、造美的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怎样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朗读教学,激发美感  教师范读。古人认为:“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
期刊
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同学生和家长打交道,而语言的沟通交流是最常见的交往方式。学生千差万别的,家长也各不相同,班主任在运用语言技巧进行沟通交流时,更应注重交流的艺术性,更应机动灵活,要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  一、因人、因时、因地、因事与学生沟通交流  (一)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如,家庭、性别、性格
期刊
明代著名布衣诗人谢榛在《四溟诗话》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一句话道出了写作开头的重要性。我们习惯上把文章的开头称之为“凤头”, 就是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即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笔者认为凤头应该具备以下共性:首先,开篇要点题,即简明扼要把你所想表达的主题揭示出来。其次,开篇要新颖,使用一些不新鲜的开头,即使不令人厌倦,也不会引起读者多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