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方面应当着眼于构建“大思政”格局,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的有效实现形式,努力提升思政教育整体水平。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保险专业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在简要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课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课程的有效途径,旨在为促进《保险学》课程思政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保险学》;课程思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深入落实“核心素质观”,大力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和创新,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机制,才能使思政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从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已经纳入到思政教育当中,而且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保险学》课程思政的整体性、效能性、全面性仍然不强,需要引起重视。因而,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及保险专业课程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的必要性,并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着眼于解决“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课程教学制约因素,运用系统思维、强化创新理念、突出方法创新,推动《保险学》“课程思政”实现更大突破,进而在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大思政”格局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课程的必要性
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保险学》课程教学体系,最大限度提升《保险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特别是对于推动《保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精神、综合素质方面能够实现更大的突破,如通过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险行业的突出特点,进而能够使学生牢固树立强烈的职业道德标准。
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有利于推动“三全育人”机制建设,特别是能够使《保险学》课程专业教师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如在开展《保险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道德水准、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能够使学生的素质显著提升,对于促进学生未来科学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保险学》课程思政的整体水平更高,进而在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取得更好成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保险学》教学内容,对于拓展《保险学》教学领域和范围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如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特别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提升,如大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与保险行业相关法律教育。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学》课程思政理念缺乏创新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思政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而且也得到了专业课程教师的重视,但《保险学》课程思政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个别《保险学》课程教师在开展《保险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和“核心素质观”,尽管对课程思政有一定的认识,但却没有做融合、渗透、互动这篇文章,个别教师还没有从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角度对《保险学》课程教学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有的教师则不注重强化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在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组织实施缺乏特色化,直接导致《保险学》课程思政的系统性不强,需要引起《保险学》课程教师的重视,通过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理念,推动《保险学》课程思政取得更大突破。
(二)《保险学》课程思政方法比较传统
从当前《保险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来看,也包括课程思政方法比较传统,还没有构建多元化、综合性、效能性的课程思政方法,直接导致《保险学》课程思政效果不佳。有的教师在存在方法比较简单的现象,如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两张皮”,《保险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够紧密,甚至存在一定的“说教”现象,缺乏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学习和研究,如在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方面不够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有的教师则不注重各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在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如不注重加強与思政专业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在创新《保险学》课程思政方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教师对此应当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保险学》课程思政载体相对较少
要想使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课程思政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一定要打造更多的《保险学》课程思政载体,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但个别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保险学》课程思政载体相对较少的问题,还没有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战略高度入手科学打造各类载体,如有的教师不注重突出《保险学》“理实一体化”的特点,在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强化学生知识拓展以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有的《保险学》课程教师不注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思政当中,在构建“互联网+《保险学》课程思政”体系方面不够到位,相应的沟通、交流、互动平台相对较少,必然会制约《保险学》课程思政的深入实施,思政教育的融合性、渗透性不强。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课程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保险学》课程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就是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渗透性和引导性,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教书”与“育人”有效结合。在开展《保险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着眼于促进“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有效落实,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倾力构建“协调育人”机制,推动《保险学》课程教学实现更大突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将《保险学》课程思政作为落实“核心素质观”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牢固树立“主线思维”,从“育人”的角度深入研究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课程的有效实现形式,如融入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形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等,既有利于丰富《保险学》课程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保险学》课程思政理念,也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融合能力,同时还要对如何更有效的开展《保险学》课程思政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
(二)优化《保险学》课程思政方法
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要想使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更有效的融入到《保险学》,一定要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方法,努力使其更具有实效性,同时也要发挥多元化方法的“叠加”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作为重中之重,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方法论”,结合《保险学》课程思政的实际情况,要大力推动“隐性教育”方法的有效开展,如将“生活化教育思想”融入到《保险学》课程思政当中,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保险学》课程思政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保险学》教学方法的融合性,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对分课堂”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团队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并落实到学习生活当中。要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纳入到《保险学》课程思政体系当中,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对“十四字”方针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生对“拼搏、创新、敬业、专注、踏实、耐心、严谨”认识更加到位,并在强化“知行合一”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打造《保險学》课程思政载体
应用型本科在推动《保险学》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当打造更多的载体,使其更具有趣味性、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强化“文化育人”机制建设,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保险学》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四史教育”的融合性,进而使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得到提升。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载体建设,如引导学生到社会上开展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并撰写调研报告和实践报告,使学生在调查与实践的过程中增加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对保险行业的认知与熟悉,最终才能真正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水平。打造《保险学》课程思政载体,还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保险学》课程思政当中,如为了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可以引导学生多学习与《保险学》课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学习笔记,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与互动,同时还要在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方面加大力度,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当大建立“三全育人”机制入手,大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努力使课程思政取得更大突破。因而,在开展《保险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及广大专业课程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课程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保险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采取多元化措施,重点在创新《保险学》课程思政理念、优化《保险学》课程思政方法、打造《保险学》课程思政载体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1]窦新宇,王玉娜.“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01):74-77.
[2]赖金茂.“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建设难点及其解决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4):149-152.
[3]杨骅骁.课程思政:在“授业解惑”中“传道”[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13(02):106-108.
[4]徐杰.对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6):49-50.
作者简介
王奥(1987.04—),女,吉林省白山市人,硕士研究生,长春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课题项目:吉林省高等教学会 2019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GJX2019D549)。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保险学》;课程思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深入落实“核心素质观”,大力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和创新,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机制,才能使思政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从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已经纳入到思政教育当中,而且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保险学》课程思政的整体性、效能性、全面性仍然不强,需要引起重视。因而,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及保险专业课程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的必要性,并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着眼于解决“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课程教学制约因素,运用系统思维、强化创新理念、突出方法创新,推动《保险学》“课程思政”实现更大突破,进而在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大思政”格局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课程的必要性
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保险学》课程教学体系,最大限度提升《保险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特别是对于推动《保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精神、综合素质方面能够实现更大的突破,如通过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险行业的突出特点,进而能够使学生牢固树立强烈的职业道德标准。
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有利于推动“三全育人”机制建设,特别是能够使《保险学》课程专业教师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如在开展《保险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道德水准、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能够使学生的素质显著提升,对于促进学生未来科学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保险学》课程思政的整体水平更高,进而在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取得更好成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保险学》教学内容,对于拓展《保险学》教学领域和范围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如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特别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提升,如大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与保险行业相关法律教育。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学》课程思政理念缺乏创新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思政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而且也得到了专业课程教师的重视,但《保险学》课程思政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个别《保险学》课程教师在开展《保险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和“核心素质观”,尽管对课程思政有一定的认识,但却没有做融合、渗透、互动这篇文章,个别教师还没有从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角度对《保险学》课程教学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有的教师则不注重强化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在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组织实施缺乏特色化,直接导致《保险学》课程思政的系统性不强,需要引起《保险学》课程教师的重视,通过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理念,推动《保险学》课程思政取得更大突破。
(二)《保险学》课程思政方法比较传统
从当前《保险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来看,也包括课程思政方法比较传统,还没有构建多元化、综合性、效能性的课程思政方法,直接导致《保险学》课程思政效果不佳。有的教师在存在方法比较简单的现象,如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两张皮”,《保险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够紧密,甚至存在一定的“说教”现象,缺乏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学习和研究,如在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方面不够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有的教师则不注重各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在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如不注重加強与思政专业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在创新《保险学》课程思政方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教师对此应当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保险学》课程思政载体相对较少
要想使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课程思政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一定要打造更多的《保险学》课程思政载体,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但个别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保险学》课程思政载体相对较少的问题,还没有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战略高度入手科学打造各类载体,如有的教师不注重突出《保险学》“理实一体化”的特点,在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强化学生知识拓展以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有的《保险学》课程教师不注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思政当中,在构建“互联网+《保险学》课程思政”体系方面不够到位,相应的沟通、交流、互动平台相对较少,必然会制约《保险学》课程思政的深入实施,思政教育的融合性、渗透性不强。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课程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保险学》课程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就是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渗透性和引导性,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教书”与“育人”有效结合。在开展《保险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着眼于促进“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有效落实,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倾力构建“协调育人”机制,推动《保险学》课程教学实现更大突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将《保险学》课程思政作为落实“核心素质观”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牢固树立“主线思维”,从“育人”的角度深入研究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课程的有效实现形式,如融入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形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等,既有利于丰富《保险学》课程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保险学》课程思政理念,也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融合能力,同时还要对如何更有效的开展《保险学》课程思政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
(二)优化《保险学》课程思政方法
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要想使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更有效的融入到《保险学》,一定要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方法,努力使其更具有实效性,同时也要发挥多元化方法的“叠加”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作为重中之重,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方法论”,结合《保险学》课程思政的实际情况,要大力推动“隐性教育”方法的有效开展,如将“生活化教育思想”融入到《保险学》课程思政当中,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保险学》课程思政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保险学》教学方法的融合性,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对分课堂”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团队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并落实到学习生活当中。要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纳入到《保险学》课程思政体系当中,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对“十四字”方针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生对“拼搏、创新、敬业、专注、踏实、耐心、严谨”认识更加到位,并在强化“知行合一”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打造《保險学》课程思政载体
应用型本科在推动《保险学》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当打造更多的载体,使其更具有趣味性、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强化“文化育人”机制建设,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保险学》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四史教育”的融合性,进而使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得到提升。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载体建设,如引导学生到社会上开展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并撰写调研报告和实践报告,使学生在调查与实践的过程中增加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对保险行业的认知与熟悉,最终才能真正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水平。打造《保险学》课程思政载体,还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保险学》课程思政当中,如为了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可以引导学生多学习与《保险学》课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学习笔记,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与互动,同时还要在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方面加大力度,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当大建立“三全育人”机制入手,大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努力使课程思政取得更大突破。因而,在开展《保险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及广大专业课程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将思政教育融入《保险学》课程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保险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采取多元化措施,重点在创新《保险学》课程思政理念、优化《保险学》课程思政方法、打造《保险学》课程思政载体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1]窦新宇,王玉娜.“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01):74-77.
[2]赖金茂.“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建设难点及其解决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4):149-152.
[3]杨骅骁.课程思政:在“授业解惑”中“传道”[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13(02):106-108.
[4]徐杰.对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6):49-50.
作者简介
王奥(1987.04—),女,吉林省白山市人,硕士研究生,长春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课题项目:吉林省高等教学会 2019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GJX2019D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