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抗日战争》教学反思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l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09-01
  
  在讲授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一课后,我感觉到不够完美,虽然新课标把“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作为重点,把“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作为难点,但是在完成了这两个重要课标之外,我还组织了一个探究活动,插入了一个非常具有历史使命感及现实意义的内容,题为“不忘国耻,理性爱国”。既抓住了历史事件的表象再现,又抓住了“以史为鉴”,学史的本质作用,挖掘其潜在深层的现实意义。
  我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了大量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最新信息。但这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高中历史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在讲授“日军的滔天罪行”一目时,教材处理如下:①过去的罪行,铁证如山,用幻灯片选择性地作以展示,让学生内心深处开始产生一种共呜——痛楚与悲怆;②再以幻灯片展示日军侵华遗留化学武器遗毒对中国人的伤害,直接过渡到课后第二个探究性学习主题,“学习延伸”分析侵略战争带来的长期危害。学生内心的感情已由痛楚、悲怆、心寒上升为憎恨、愤怒;③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26页的“学思之窗”文字图片,教师开始抛出自已准备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始步入思考的情感阶段。问题:日本人也是人,它也传习中国儒家文化,“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何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一到中国的土地上,人性就三泯灭而变成兽性了呢?学生面对这个问题就开始小声议论探讨,学生的感情由刚才的愤怒、仇恨开始被教师诱导至思考问题或现象背后本质的探讨,感情转而变得平缓;④学生有各色各样的回答,角度各不相同,层次水平各异,教师此时,用清晰敏锐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由课堂议论带入共同总结、精辟分析:受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日本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征——武士道精神,启发学生回忆在看过的影视剧中许多日本人在做错了事,造成巨大损失,无法挽回时,或战争中打了败仗后,是怎么做的?学生们很容易地总结出“以死谢罪,以死换取人们对他的原谅。”教师随及点明这就是武士道精神的重要特征,接着又发出反问: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爱惜的人会爱惜别人的生命吗?其结果勿容置疑。那么现实的因素影响又是什么呢?学生很容易从战争发生的原因去思考:灭亡中国,用屠杀来泯灭中国人的抵抗意志。学生的情感已开始被导向理性。
  这一个问题的两点自主互动探讨,辅之以教师的思路指导,课堂已完全有了极积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平等地师生知识对话,学生主动地参与课程资源整合,问题探讨,疑难思辨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趁学生的思维已开始了有理性的光芒之后,教师则点出罪行的背后是中国人的耻辱,是国耻,不能忘。师生再一次产生同仇敌忾、义愤填膺的情感共鸣。“日本帝国主义在近代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法医治的创伤,我们在记住这段罪行后,我们该怎么办?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在学生的情感思维稍作缓和休息片刻,教师及时地抛出这样一个既是课标设提及又非常具有现实“以史为鉴”意义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在理性的思路上再次向前推进。
  同学们又开始了课堂上的第二个小高潮议论探讨,有的认为要复仇,有的认为要发动局部战争向日本人示威,有的认为要静观其变等。看来学生们已经从国耻爱国教育的开始思考:今天活着的中国人如何正确审视60多年前的那场侵华战争?对这一个问题的剖析探论,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
  第一,过去为什么会挨打?
  第二,这样的战争对中国人是巨大的伤害,是否也给日本人带来了巨大伤害?
  第三,今日中国是否有必要再次发动战争进行复仇?复仇战争的结果又是什么?
  学生们各抒己见,异常热烈,有的学生回答既通俗又颇有见地,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要体现出来,师生归纳结论:我们不能盲目地民族复仇,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任何时期国家的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不同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爱国要有理性,我国目前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地处理中日关系。
  教师最后板书理性爱国的核心及途径方法:爱国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糊里糊涂的爱,不行;朴素感性的爱,不够;偏激盲动的爱,不可。理性爱国,是我们的神圣天职,历史使命,时代担当,也是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爱国先知国,
  爱国先爱岗,
  强国必先强人,
  理性爱国,贵在自觉。
  此时学生已完全受到理性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道德素养,并且已经上升到理性思维。既带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合理地盘活课堂教学,又有效地使学生形成能力且达到能力迁移。
  尾声的作业是:我们作为学生,勿忘国耻,理性爱国,具体应如何去做?给学生留下一个现实思维的空间,给目标实现画上圆满的句号。
  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是有现实意义的历史,只有树立“以人发展为本”观,才能够让师生都体验到一种生命的尊严,人的价值。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167-01    亲情是联系家庭的纽带与桥梁,是与家人之间最亲密、最真挚、最深厚的情感,亲情教育就是把亲情、友情教育融为一体的品德教育和情操教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026-01    一、当前美术课堂教学现状与矛盾  1、班额过大与课时之间的矛盾  开展教师全方位辅导难实现。首先班级人数过多(60人以上),不宜开展《美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形式。人数过多教师在组织能力和控制力上不易把握,60位学生就算每个学生只用一分钟与教师交流也远远超出了课堂的45分钟上课时间,这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052-0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实验改进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所以,强化实验实践,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一、实验改进与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1中“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这是一个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058-02    一、问题的提出    宁波市江东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创办于2005年春。学校地处城市东扩“桥头堡”,是新宁波市行政、商业、国际  会展、软件研发、高科技(博士)创业园区、CBD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了较多外国专家和“海归”人士。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及办学特色寄予深切关注和期待。尤其希望学校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079-01     自小学启蒙,到高中即将毕业,教过我的老师有几十位,他们都曾或多或少地占据过我的心灵,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我的启蒙老师。   我出生于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方圆几十里也就那么三四十户人家。几条曲曲折折坎坷不平的小山路把全村分散的几十幢小木屋联结在一起。我们村唯一的小学就坐落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078-01    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许多教师被选拔到领导岗位。她们大多有较高的文化专业素质,工作有热情有干劲,能处处以身作则,幼儿园的管理很有起色。但也有一些园长,虽然辛辛苦苦地工作,却没能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有时还会感到有人与自己“对着干”,使自己难以开展工作。她们常常为此而苦闷,感到当园长真难,产生这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095-01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开辟出现代教学技术的新天地,就一定能够迅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由  “苦学”变为“乐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兴趣    语文教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代青少年的“文化偶像”评选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当今青少年缺乏信仰。信仰的缺乏对青少年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评选结果暴露出的问题并试图探讨出青少年信仰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在分析树立青少年正确信仰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对如何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信仰观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角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文化偶像 信仰 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04-01    中国学生写作文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一直写到高中,大概写了八、九年之久,可是就其质量和水平来看,都令人非常不满意。而且95%学生对写文章都怀有畏惧心理。我们觉得很奇怪,用了八、九年的时间去学习写作,不仅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低下,而且学生越写越害怕?当我们不能从自身的教学中找原因时,我们不妨与外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学会关心”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爱心教育活动,取得了实效。  关键词:爱心 90后学生 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06-01    新时期,如何提升高中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是广大一线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德育多元化的时期,面对90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有保姆式的服务,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