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情况及对策分析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课堂传授是开展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通过课堂听课“得道、获业、明智”。但在现实中,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法,揭示大学生的逃课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逃课情况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13-01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呼和浩特市某大学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大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采取当场填答当场收回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20份,有效问卷319份,有效率为99%。
  1 大学逃课现状分析
  1.1 逃课现象比较普遍
  从上表看出,仅23.2%的学生没逃过课。这说明大学生逃课现象比较普遍。
  1.2 逃课目的不同
  从表2-1中看出,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因上网而逃课的学生最多占34.0%;11.1%的学生为了以后更好的就业或更好的发展,逃课去考研或考证;6.6%的学生认为课程具备自学的条件,可以节省时间去图书馆吸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15.4%的同学是因勤工俭学而逃课。还有一部分同学逃课是为了睡觉、谈恋爱、逛街、运动。
  1.3 逃课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逃课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成绩。据调查,理工科学生的逃课会更多的影响考试成绩,因为理工科需要的不仅是记忆,更多的是理解,所以逃课必然会影响学习成绩。
  2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
  2.1 客观因素
  (1)课程设置、课程考核存在不足
  大学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所占比例大,教学实践课较少,因此一些学生逃课去做兼职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学校课程考核不能真实考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由于考题不能有效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导致部分学生逃课去做其他事情。
  (2)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局限性
  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不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上课只是照本宣科,采取注入式教学,讲课内容枯燥乏味,使很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另外,由于高校教师的科研任务量大,使很多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上,这必然会对教学有所忽视。
  (3)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
  学校虽有校纪校规,但制度的执行却流于形式,另外,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学生逃课行为的发生。
  (4)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由于缺少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许多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一部分学生盲目考证、实习,以增加就业的筹码;一部分学生盲目考研,以回避就业压力,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
  2.2 主观因素
  (1)缺少学习目标、自制力不强
  进入大学,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出现迷茫和懒惰情绪,对于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受外界诱惑而选择逃课。
  (2)迫于就业及生活压力
  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就业,他们积极学习对就业有好处的课程,而与就业无关的课程,他们就会有厌学情绪。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因家庭贫困,迫使他们去打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当同上课冲突时,便会选择逃课。
  3 解决大学生逃课的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首先,教师的讲课方式应灵活多样,授课内容要联系实际,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其次,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对教师综合考评时,注重授课数量和质量的结合、专业科研和教学科研的结合。再次,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院校进修、深造,提高授课水平,增强课堂感染力,减少逃课现象。
  (2)完善课程设置及课程考核
  深化课程体制改革,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考试可采用开放式的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学习情况的结果,应结合学生的考勤和学习态度等,加大平时成绩及出勤的比例,减少逃课行为的发生。
  (3)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要贯彻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严抓学生考勤工作。明确规章制度,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公示和普及。一旦发现逃课次数累加过多者,坚决执行处理方案,绝不估息。
  (4)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就业教育
  首先,要具备专职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监管,进行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避免逃课行为。其次,将就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人生,使他们把精力运用到学习上来,并引导学生获取一些有用的的证书,防止学生因没有目标,盲目追求而导致的逃课现象。
  参考文献
  [1] 马雅菊.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10(8).
  [2] 韩雪荣,郭海英.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衡水学院学报,2010(6).
其他文献
摘要:鲁迅先生很怀念儿时的保姆阿长,在他的作品中,有好几篇都写到阿长。由此可见,阿长留给鲁迅的印象有多么深刻,鲁迅对阿长又怀有多么深厚的感情。阿长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权利,不识字,没文化。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一年工夫只能告假几天回家。她相信命运,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对生活并无更高的要求,阿长这个不幸的寡妇只求平平
期刊
十大开国元帅之一的刘伯承同志的故乡——重庆市开县,有着桔乡的美称。全县辖150余万人口,距县城30公里的地方,有一所办学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学校:它就是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校。这所学校原名“四川省开县第二中学校”,校名由郭沫若先生亲自题写,学校更名后现校名由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题写。学校1978年被原四川省万县地区行署首批确定为地区级重点中学,2001年成功创建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学校历经艰辛,克难攻坚
期刊
【摘要】本文从注意掌握气息的运用;用教师艺术的魅力激发孩子的音乐兴趣;按孔要严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竖笛教学水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竖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竖笛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学具,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合唱水平及学生识谱视唱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使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里的直接管理者,除了语言上的管理,班主任的非语言暗示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并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班主任的综合素质,怎样充分利用好非语言暗示使其达到最佳管理效果,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班主任 非语言暗示 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更新,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班主任的
期刊
【摘要】 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新增内容,无论是各省单独命题,还是全国的统一命题,都作为重点知识在高考中考查。本文具体分析近年来高考考查本模块知识的特点及复习对策。  【关键词】 高考 化学 复习方略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02-01  1 选修三在高考中的命题特点分析  1.1
期刊
【摘要】 沉浸式教学法起源于上个世纪的加拿大。近年来作为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沉浸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沉浸式教学方法与公共英语教学相结合分析,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授课理念。  【关键词】 沉浸式教学法 大学英语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05-01  【Abstract】Last c
期刊
【摘要】 对于数学知识的复习,应该从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出发,注重对作业的自我纠正,注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应用,当然驾驶的引导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基础 纠错 变化 新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04-01  中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社会的倾情关注,父母的殷切希望,学校上下求索,学生苦战题海,
期刊
摘要: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坛的奇葩,如何将这样一个充满艺术之美的文学世界带给中学生,不仅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价值诉求,也是中学语文教师当仁不让的使命。在浩如烟海的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以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宋代词坛占有一席之地。后人常以“苏辛”将他与苏轼并称,一方面是由于二人词风相近,另一方面也缘于二人坎坷的仕途之路有几分相似之处。世人对辛弃疾的认知更多开始于他的那首:“此去原知万事空,但悲
期刊
【摘要】 高中英语部分的语法一共涉及到了,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被动语态、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等等功14种。在历届的高考中,语法部分是必考内容,但是经常成为失分的重灾区。需要英语教师在授课方法上加以改进和突破。  【关键词】 英语 高考 语法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01-01  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年,带过
期刊
【摘要】 本文分析了充分认识体育中考内涵,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方法,包括:关注中考体育中对学生精神风貌的考核;侧重中考体育中对学生学生毅力的考核;加强对中考体育过程性的评价等三方面。本文拟通过对体育中考内涵的分析,让学生产生更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体育中考内涵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