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媒介促进高校青年亚文化良性发展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mi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从网络青年亚文化入手,通过了解其形成、传播途径,研究该文化的特征,从而了解青年亚文化与主流价值观的冲突与关系。新媒介作为青年亚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对它的发展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通过对新媒介的创新、建设和管理,有效搭建与学生沟通平台:辅导员团队博客,从而增强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和认同力,多方参与,构建良性互动机制,从而促进高校青年亚文化良性发展。
  关键词 新媒介 青年亚文化 辅导员团队博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Use New Media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ng College Subculture-Practice and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nselor Team Blog
  WANG Sha, YANG Hang, LIU Zhouping
  (College of Finance and Statistics,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79)
  Abstract Starting from a network of youth subcultures, by understanding its formation, transmission,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lict and youth subcultures and mainstream values. New media as the main carrier of the spread of youth subculture, its development plays a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 Through the new media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to build with students: counselor team blog, thereby enhancing the attractiveness and identity force mainstream cultural values, multi-stakeholder involvement, build positiv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thus promoting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ng college subculture.
  Key words new media; young subculture; counselor team blog
  新媒介作為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依靠本身强大的联络通信功能及覆盖全球的网络,已经成为当今青年亚文化传播发展的主要载体,对青年亚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青年亚文化离不开新媒介这个传播载体,要依存新媒介才能形成;另一方面,新媒介也在塑造、再现、建构,甚至催生青年亚文化的诞生。根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中国网民数达到5.38亿,其中18-24岁者有2000多万,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介对青年亚文化发展的影响力比此前几乎所有的媒介形式都要广泛、深刻、迅捷得多。
  1 以新媒介为载体的“青年亚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播特征及影响
  (1)借助网络媒介,青年亚文化逐步广泛覆盖当代青年群体。它从操作的便捷性、经济性、主体性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吸纳青年群体的加入,激发了社会不同阶层青年群体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青年亚文化由“小众”走向“大众”,它的实质就是将青年亚文化的话语权回归青年本体,尤其是将青年的媒介话语权交还给青年阶层。
  (2)青年群体通过谙熟地使用新媒介技术为自身赢得了更为自由的表达空间。网络具有非常强的游戏性、匿名性、虚拟性,网络中的交流没有那么多文化的禁忌和社会的规范,上网的人没有那么多顾虑,可以尽情地展现真实的自我,展示自己许多不那么理性的、不那么成熟的、甚至和社会的主流意识对抗的一些观念。
  (3)通过新媒介技术的多媒介、多兼容、多互动的诸种特性,实现了青年亚文化风格类型也迅速由单一向多元转向,文化风格的表达惯例,获得了更自如的、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使基于网络新媒介技术的青年亚文化类型层出不穷,此起彼伏。当今社会的高度发达和信息量的日益扩张,导致各种思潮的泛滥,折射在青年中便出现了光怪陆离、林林总总的群体,青年亚文化通过新媒介技术的多媒介、多兼容、多互动的诸种特性。
  (4)以互联网等新媒介为载体的青年亚文化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边缘性、颠覆性、批判性。青年大学生借助网络活动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发泄负面的情绪,甚至发布反动的言论。问题在于这种处于破坏、颠覆状态的亚文化容易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产生错觉,从而将全部媒体上的青年亚文化内容当作主流文化来接受,把亚文化宣扬的价值观念当作主流的健康的价值观念来吸收。
  2 以新媒介为载体的青年亚文化与主流价值观的主要冲突与关系
  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年的主要群体,对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发展传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年的精英群体将决定未来中国主流文化的走向。
  (1)以新媒介为载体的青年亚文化表现为突发多变性与主流价值观长期稳定的冲突。由于以新媒介为载体的青年亚文化在整个阶段都是由某个发起者或核心组织力导或实施,缺乏强烈的长期的目标指向、稳定价值和各方保障,导致其发展往往过分依赖于某个人或组织的发展、某个事件的进程或某种思潮的兴衰,当这个核心出现问题或产生偏差,或者又有更新的事件和思潮来袭时,这种文化也会相应地发生巨大的变化。   (2)以新媒介为载体的青年亚文化表现为个人主义和群体主义的价值冲突。在群体主义那里,群体责任先行,而在个人主义这里,则个人权利优先,“个性”的烙印十足。在这里,他们无须顾忌别人“怎么看”,只须考虑“我怎么想”。青年个体在新的话语世界创新与表达,并迅速获得回应,体现出非中心的、无政府的意识形态,与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相悖。
  (3)以新媒介为载体的青年亚文化表现为虚拟、边缘、批判性,与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真实、阳光向上的价值观相悖。青年亚文化群体从和网络结合的那一天开始便贴上了青年人特有的开放、激进、批判性、边缘性和颠覆性的标签。这种批判多体现在青春期中的人们对未来的迷茫、对社会的愤怒、对权力的反抗和对自身的否定。他们则向往自我境界,厌恶主流价值观中成年人的工作世界和责任、权威王国,无论他们的出身如何,家世谱系如何,青年人都会以差异、个体和自我的名义一有机会便展开对整体与权威的挑战,在现实或者想像的反抗与抵抗之中强化其反社会的诉求。
  青年亚文化在社会整体文化中,特别是和网络结合之后已经不再是边缘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開始逐步引领主流文化。
  3 新媒介对大学生青年亚文化引导作用的研究
  针对几类主要师生、生生常规网络互动平台在受众中的覆盖面、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成效等方面依据合理性、一般性、逻辑性、明确性、非诱导性原则设计问题,向在校学生发出问卷1300份,收回有效样本1159份,根据调查结果反映出现有平台在建设过程以及对青年亚文化引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挥的实际作用,为有效利用、管理、创新新媒介,对青年亚文化产生积极引导作用提出思路。
  (1)新媒介对教育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60%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网络操作技能,进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引导队伍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新媒介开展对“青年亚文化”引导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化。从平台上来看,52%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目前高校都有自己的 门户网站和事务性主题网站,但对其关注度并不够,缺乏吸引力、亲和力和引导能力,受大学生欢迎、喜爱的网站亟待建立。72%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贴近被教育者的生活、工作、学习,无法激发被教育者的兴趣,对于新媒介上出现的被教育者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思政教育者反而往往流于形式,处理方法有待改进和提高。
  (3)影响手段和引导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和改善。67%的学生认为,现有教育手段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由于师生的身份、地位的差异与限制,很难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青年亚文化表现在网络上独有的私密性、非中心的、无政府的状态,体现了其对主流意识的排斥,必须要引进更加能够被接受的、更加符合人性和心理预期的教育模式。
  (4)丰富教育的内容迫在眉睫。79%的学生认为,教育者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对新媒介的需求,建设一批受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平台。在教育网站平台开发和建设中,要在统筹兼顾传统途径和新兴媒介下,不断更新和改进网站的开发与建设,不断创新展示的内容,并加强对时事热点、社会焦点问题的评论与引导、加强与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心理咨询、在线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开辟受大学生喜欢的版块的设计和建设。
  4 利用辅导员团队博客,引导青年亚文化良性发展
  辅导员团队博客能够有效整合各方面力量,通过科学组合,达到优势互补、满足学生需求,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平台。
  (1)一支结构合理、思想过硬的团队是建设博客的基础。辅导员团队博客建设的博主都是经过选拔、邀约,各个方面有优秀表现或者突出贡献的个人,他们在日常现实生活可能就是他人敬佩、喜爱的对象,在特定环境下,由他们形成合力容易形成新的舆论中心,有利于实现对青年亚文化的解构和重塑,对青年亚文化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动力。
  (2)主动占领网络育人阵地,并优化阵地选择。辅导员团队博客在建博时,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博客能够在青年学生群体中获得足够的关注度,一方面保证哪里有大学生哪里就有辅导员团队博客,发动各方力量,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把握一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针选取学生聚集性较高且相对官方认同、权威的网络平台直接关乎博客的可信度与生命力,并且关系到博客是否能够更好地发挥博客的引导和教育功能。
  (3)“朋辈辅导”是有效手段。辅导员团队博客吸纳一批优秀的学生骨干加入,从很大程度上打破“师”“生”沟通瓶颈,团队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有争论的热点事件,依靠团队的力量可以真实、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对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理性的舆论引导,稳定大学生情绪,及时把握话语权,通过平等的“朋辈辅导”,无形中达到育人目的。还能利用大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并且恰当运用新兴媒体技术,将施教内容用最贴合大学生实际需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达。
  (4)创新辅导员团队博客内容建设,做大学生喜欢的博客。在内容建设上,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发挥集体智慧,建设具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博客,满足学生需求,获得青年学生的认可,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风气。辅导员团队博客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段改进、完善,并与其他思政教育方式积极配合,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引导整个高校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政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项(项目批准号12JDSZ306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肖荣春,舒闻界.新媒介传播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2012(23).
  [2] 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文艺艺研究,2010(812).
  [3] 任翔.青年亚文化与价值冲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6).
  [4] 李晗龙,高军.青年亚文化群体的特征及其类型分析.学术交流,2010.2(2).
  [5] 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文艺研究,2010.12.
  [6] 李晗龙.青年亚文化群体的特征及其类型分析.学术交流,2010.2.
  [7] 唐亚阳,张坤,王莎.加强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8] 杨航,王莎,刘周平.辅导员团队博客促进青年大学生亚文化健康发展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13.2.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科的发展建设综合系院师资力量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创新建设、教学设备以及实验室建设、科研水平建设等各方面。本文结合所在系院当前发展现状以及当前发展形势和背景,对化学化工学科的发展建设提出思考。  关键词 化学化工 学科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everal Discussions o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
期刊
摘 要 院系级教授委员会是实现教授治学的最佳平台,通过实例分析,我国目前院系级教授委员会在运行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教授委员会的治学功效,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学院可以从健全教授委员会制度、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加强教授自身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教授委员会的建设,真正实现教授治学。  关键词 教授治学 院系级教授委员会 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
期刊
摘 要 公示语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公示语的英译关系到一个地区,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本研究在搜集和分析武汉公示语英译案例的基础上,指出武汉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并且从模因论的角度提出了武汉市公示语英语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模因论 武汉公示语 英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ubl
期刊
摘 要 新时期随着科技的发达和网络的畅通,传统的大学课余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由于年轻人对网络的过多依赖,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不合理的课余生活,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进行指导,具有迫切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时期 大学生 课余生活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 在高职院成人教学与管理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潜意识中使用了“鲶鱼效应”与“鳄鱼法则”。高职院成教学生生源,学习目的、动机各异,文化基础总体较为薄弱,针对高职成教学生的特点,“鲶鱼效应”在成教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中应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鲶鱼效应 鳄鱼法则 成人教育 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Catfish" or "Crocodile"?  ——
期刊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大五人格特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度不高,但情绪衰竭相对较高,其次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最轻;外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与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情绪衰竭和职业倦怠总体呈显著正相关,严谨性与非人性化和职业倦怠总体呈显著负相关;大五人格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但预测度不大。  关键词 中学教师 职业倦怠 大五人格 关系分析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日趋发展,高校大学生成了网络世界的主要活跃群体,随着高等院校成为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之带来的一些问题也亟需我们探讨与解决。例如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本文从所在院校的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存在的网络诈骗问题,研究学校安全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研究防范网络诈骗的对策方法,提出高校安全教育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大学生网
期刊
摘 要 为完善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管理体系,借鉴SWOT分析法,对其当前新生入学教育的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剖析,以认清当前存在的优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笔者从宏观的院级部门的调控管理,中观的学生管理部门的核心管理,微观的学生组织的协助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三级管理”体系的理念。  关键词 SWOT 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改变了只注重传统教育的片面模式,逐步推行以大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育教学理念,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经过各高校十几年来的广泛摸索,至今素质教育的成果日益凸显。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素质教育 影响  People-oriented to Fly Youthful Dreams  ——On the Impact of College Quality Educ
期刊
摘 要 高校图书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科学知识资源,馆内人文、理工学科气息浓厚,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承载着校园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责任。知识服务体系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它主要包括知识资源、服务交流平台、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价值。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知识服务体系 发展现状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