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服务于生活,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影响深远。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及创新思维能力,是值得每位教者深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基础知识积累、思维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以趣促学、激发思维,直观感受、转化思维,巧妙设疑、发展思维,培养自主、创造思维等方面,引导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乐趣;思维能力
数学家考特曾说过:“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在教学中老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广大学生而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向学生机械地灌输没有形成体系的知识,不如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学习思维方式和创新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和积累,大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一、以趣促学,激发思维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获取新知的内生动力。课前老师预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板书、课堂练习题等,都应该充分考虑怎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形象,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为此我尝试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学习九九乘法表,如果我们只是要求学生简单、反复地背诵、记忆,即使短时间内记住了,但也极易记错或遗忘。所以,我采取玩“拍手游戏”的方式,先由教师与学生示范,教师先拍手对学生说:“九九乘法表呀,一一?”,然后学生和老师拍手说:“得一”;接着学生拍手问老师:“二三?”,老师拍手回答说:“得六”……如此一问一答,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九九乘法表口诀,教师也达到了快乐教学的目的,何乐为不为呢?
又如,在讲解“元、角、分”知识的时候,我設计了“小猪佩奇零食店”的游戏。请一个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小猪佩奇,大家当顾客,拿着分配的学具(纸币)到零食店买东西。这一游戏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兴趣,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游戏中来。于是,我带领学生一起去逛“零食店”,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购买、结算,个个都能顺利地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开心极了。寓游戏于教学,寓教学于游戏,师生乐此不疲。
二、直观感受,转化思维
众所周知,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总是对自己所见、所闻、所摸、所嗅的事物感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借助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且学生们感兴趣的素材为教学服务,顺势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与具体相联系、相结合、相转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感知和体验数学,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所给出的都是些什么图形以及各种图形的特点,而是先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去摸、去看、去感觉,接着指引学生说说各种图形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根据学生所想、所述来进行总结,使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等;再鼓励学生善于利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寻找生活中相关图形,让他们在五官感受的过程中逐步熟记各种数学图形及其特点。实践活动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不仅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巧妙设疑,发展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来到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诚如其所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和运用教材中蕴含的知识,透过多维度的“排兵布阵”,巧妙设疑,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才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
当学生“无疑”时,教师则“须教有疑”,提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一进入课堂我就出示相同加数的连加法:2 2 2,5 5 5 5,题目出来后,请几个学生上台计算这两题,看需要用多长时间,而我也与学生一起作答,让台下的学生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答题完毕,教师的速度远远快于学生,很多学生问:“为什么呢?”这时教师就顺势卖个关子:“同学们,不管你们给出多少个加数相加,只要加数相同,老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地给出答案,你们信不信?”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呀”!此时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高度集中,为顺利完成新课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自主,创造思维
“手上会做”“脑中会想”“嘴上会说”是我一直以来对学生培养的教学目标。双手、思维和嘴巴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学中,我们如能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懂得分析、学会比较,让学生手、脑、口都参与教学实践,并学会进行抽象、概括、推理,这样获取的新知学生会记得更牢,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及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厘米、米、千米”时,我先让学生动脑——预估实物的长度,然后动手——分小组测量、记录,再动口——说一说课桌、书本、文具各自有多长,哪个长、哪个短。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无一例外地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锻炼提升了思维,在发散思维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并在汇报交流中将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挂在嘴边,牢记于心。
正如加里宁所说:“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数学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实用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影响深远,对他们的思维养成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施明华.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构建情境实现优质教学[J].教育新理念,2014(17).
[2]徐仁香.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教学课程改革[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2.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乐趣;思维能力
数学家考特曾说过:“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在教学中老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广大学生而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向学生机械地灌输没有形成体系的知识,不如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学习思维方式和创新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和积累,大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一、以趣促学,激发思维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获取新知的内生动力。课前老师预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板书、课堂练习题等,都应该充分考虑怎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形象,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为此我尝试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学习九九乘法表,如果我们只是要求学生简单、反复地背诵、记忆,即使短时间内记住了,但也极易记错或遗忘。所以,我采取玩“拍手游戏”的方式,先由教师与学生示范,教师先拍手对学生说:“九九乘法表呀,一一?”,然后学生和老师拍手说:“得一”;接着学生拍手问老师:“二三?”,老师拍手回答说:“得六”……如此一问一答,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九九乘法表口诀,教师也达到了快乐教学的目的,何乐为不为呢?
又如,在讲解“元、角、分”知识的时候,我設计了“小猪佩奇零食店”的游戏。请一个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小猪佩奇,大家当顾客,拿着分配的学具(纸币)到零食店买东西。这一游戏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兴趣,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游戏中来。于是,我带领学生一起去逛“零食店”,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购买、结算,个个都能顺利地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开心极了。寓游戏于教学,寓教学于游戏,师生乐此不疲。
二、直观感受,转化思维
众所周知,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总是对自己所见、所闻、所摸、所嗅的事物感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借助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且学生们感兴趣的素材为教学服务,顺势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与具体相联系、相结合、相转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感知和体验数学,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所给出的都是些什么图形以及各种图形的特点,而是先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去摸、去看、去感觉,接着指引学生说说各种图形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根据学生所想、所述来进行总结,使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等;再鼓励学生善于利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寻找生活中相关图形,让他们在五官感受的过程中逐步熟记各种数学图形及其特点。实践活动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不仅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巧妙设疑,发展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来到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诚如其所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和运用教材中蕴含的知识,透过多维度的“排兵布阵”,巧妙设疑,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才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
当学生“无疑”时,教师则“须教有疑”,提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一进入课堂我就出示相同加数的连加法:2 2 2,5 5 5 5,题目出来后,请几个学生上台计算这两题,看需要用多长时间,而我也与学生一起作答,让台下的学生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答题完毕,教师的速度远远快于学生,很多学生问:“为什么呢?”这时教师就顺势卖个关子:“同学们,不管你们给出多少个加数相加,只要加数相同,老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地给出答案,你们信不信?”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呀”!此时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高度集中,为顺利完成新课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自主,创造思维
“手上会做”“脑中会想”“嘴上会说”是我一直以来对学生培养的教学目标。双手、思维和嘴巴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学中,我们如能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懂得分析、学会比较,让学生手、脑、口都参与教学实践,并学会进行抽象、概括、推理,这样获取的新知学生会记得更牢,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及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厘米、米、千米”时,我先让学生动脑——预估实物的长度,然后动手——分小组测量、记录,再动口——说一说课桌、书本、文具各自有多长,哪个长、哪个短。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无一例外地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锻炼提升了思维,在发散思维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并在汇报交流中将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挂在嘴边,牢记于心。
正如加里宁所说:“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数学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实用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影响深远,对他们的思维养成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施明华.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构建情境实现优质教学[J].教育新理念,2014(17).
[2]徐仁香.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教学课程改革[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