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朝秦暮楚”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北方方言从华北的大本营出发,大举北上(东北、西北)南下(西南、中南)的同时,南方方言却在节节败退。
  南方方言区主要在江南、华南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这么一点点地盘,也不容易守住。西晋末年以前,江南一带是清一色的吴语区,建业(后改名建康,即今南京)更是吴语重镇,可是后来呢?南京也好,镇江也好,当涂也好,都变成北方官话区了。因为王室南移,偏安江左了呀!别看这些北方士族和流民是避难来的,到了南方,依然“倒驴不倒架”,不但不跟南方人学南方话,还看不起南方人。士族之间必须说洛阳话,就像当年俄国贵族见了面必须说法语一样,谁不说谁没面子。东晋宰相王导为了笼络南方士族,常常说一点吴语,竞被北方士族耻笑,说王导的本事也就是会学鸟叫。
  南方人原本可以抗议的,但一来“民告官”总是告不赢,二来北方人也太多。建康不说,京口(镇江)和姑孰(当涂)也变成了北方移民的“侨州”,分别改叫“南徐州”和“南豫州”。你想,這南京变成了洛阳,镇江和当涂变成了苏北和河南,那江南还是江南吗?所以现在的宁(南京)、镇(镇江)方言,和苏(苏州)、锡(无锡)、常(常州)的吴侬软语竞“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吴语也不是没有“反攻倒算”过,比如它也曾北上,侵入江北的南通、启东、海门、靖江、如东五县,但那是后话,也是特例。通例则是南方人也好,南方话也好,都往更南边跑。吴语也一样,先是从吴地的苏州、无锡和越地的绍兴、诸暨这几个中心往浙江南部跑,最后干脆跑到福建,成为闽语的渊源之一。吴语一跑到福建就安全了,不像在江南时那样老是被别人同化,所以吴语的原始特征没有保留在吴语里,反倒保留在闽语中。
  闽语也往南跑,不过是跳跃式的。比如闽南话,先是“流窜”到潮汕地区,然后又沿着粤东海岸往前跳,有的跳到台湾,有的一路跳过广东,一跳跳到海南岛去了。如今海南岛一大片地方,说的居然是闽南话,而两个闽南语方言区之间,竞隔着一大片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
  客家方言也跑了好几次。客家方言在两宋之际定型以后,又从赣南、闽西出发往别处走。南方一百多个县都有客家人,也都有客家方言岛。吴楚分界之处被赣语一刀插进,湘语则被挤到了一个小角落里。面对北方官话的咄咄逼人之势,南方本来就招架不住,哪经得起这么折腾?结果弄得跟藩镇割据似的。
  就连北方官话随着移民南下,也都各自“走失”,有的融入闽粤,有的变成客赣。
  这就是南北之别了:北方方言是扩散的,南方方言则是“流窜”的。扩散的结果是相互融合,“流窜”的结果则是各自为政。所以,就外来语与原住民土语的关系而言,北方有点像水和面,南方有点像水和油。水和面弄到一起,开始也一塌糊涂,但揉着揉着,也就不分彼此了;而水和油兑起来,你就是再搅和,那油珠子还在水面上漂着。难怪南方有那么多孤苦伶仃的方言岛。比如南宁市区讲粤语,郊区却讲平话(宋朝时平南军讲的山东话)。苏南的溧水县也很有趣。吴语和官话的分界线从这个县穿过,结果溧水人就喜欢听两种戏,一种是吴语系统的锡剧,一种是官话系统的黄梅戏,对越剧则不感兴趣。海南岛南端的崖县更好玩,一个小小的崖城镇,居然讲三种话——闽南语系统的海南话、粤语系统的迈话和北方方言系统的军话。福建境内,则有浦城县北的吴方言、南平市镇的土官话、长乐琴江的旗下话、武平中山的軍家话,真是五花八门。
  不过,说南方话是水和油,还只是横向地看,纵向地看则像鸡尾酒,一层一层的。比如闽南话中,不少字都有三种读音,一种是秦汉音,一种是南朝音,一种是唐宋音。这三种读音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都存在于闽南话当中,结果就是:“石头”的“石”不等于“石砚”的“石”,它们也都不等于“石破天惊”的“石”;“草席”的“席”不等于“筵席”的“席”,它们也都不等于“席卷全球”的“席”。福州话也是,“高悬”的“悬”不等于“悬落”的“悬”,它们也都不等于“悬空”的“悬”。这就有点像日语,一个当用汉字,好几种读音,谁能记得住、弄得清?难怪北方人一听闽南语就头疼,觉得与其学闽南话,不如学一门外语。
  北方话就像饺子馅,虽然也有多种成分,可全混在一起,分不出来;南方话却像千层饼,一层一层,清清楚楚。北方融合,南方分层。
  当然,北语也有层次,南语也有融合,层次是历史分析的结果,融合成一体则是直接的现实。北方话也不是不搞“串联”,它也满世界乱跑,甚至有“跑丢”了的。香港电影刚进来那几年,听剧中人一口一个“老公”,大家都觉得新鲜,跟着学。其实这是北京话,元代就有,元曲《酷寒亭》里就说:“我老公不在家,我和你永远做夫妻,可不受用?”《竹坞听琴》里也说:“我教你弹琴,正要清心养性,倒教你引老公不成?”然而现在人们却把它当香港话来学,这可真是“出口转内销”了。
  方言就是这样“趋炎附势”又“朝秦暮楚”。过去是北方的,现在变成南方的了;过去是人家的,现在变成咱们的了。因此,我们还得和它算一算老账,揭一揭它的老底,看看它是怎么变成现在这副样子的。
其他文献
上了年纪,许多东西还来不及转身就走了,也有许多东西还来不及转身就来了,比如白头发,比如老花眼,比如腿脚笨重。最有体会的是,夜里想一觉睡到大天亮,可是尿憋不住了,只好半夜起身。偷偷朝外面一看,天还暗着,却没有半点睡意了,只好坐等天亮。  坐等天亮还不算什么,有的人到了这个年纪就坐等死去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不晓得自己要做啥了。其实,天亮天黑是天的事,干什么却是你自己的事。我上了厕所回来睡不着,就干脆
期刊
漫画大师丰子恺青年时热衷于写生。一次,为了买个花瓶供写生用,丰子恺来到了瓷器店。他挑了好久,还是没有找到中意的。正在失望之际,他忽然看到柜台底下有一个积满灰尘的花瓶,感觉很入画,就向店主询问价钱。店主说:“这花瓶破了,会漏水,没用了,所以才搁在那里。”说完,从架子上取下一个金边彩绘的细瓷花瓶递给丰子恺,道:“这个才好看,你买这个吧。”丰子恺看了看,连连摇头:“不要这个,我就要那个破的。漏水不要紧,
期刊
经常有人说:阅读改变人生。阅读究竟能改变人生的什么?在我看來,主要不是改变人生的外在境况。阅读给予你的不一定是外在的成功,而且我认为,以外在的成功为目的去阅读的人,动机首先就不纯,所以他是读不好、读不懂的,最后他会失望、会放弃。  阅读改变的是人生的境界和格调  那么阅读改变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改变的是人生的境界和格调。哪怕你在外在世界中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仍然做着原来做的事,意义也不一样了。比如说作
期刊
恭王府  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经历了清王朝由鼎盛到衰亡的过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因此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是人们熟知的人物和珅的私邸。和珅见这块地四周环水,遥接西山,又离“皇上家”不远,就以高价买下,建造了大名鼎鼎的“和第”。  和珅被赐死后,这个宅子被嘉庆帝赐给了“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磷,他就成了这所宅第的第二位主人。同治初年
期刊
司汤达原名亨利·贝尔,取“司汤达”这个笔名,为的是纪念他在佛罗伦萨和一位美丽的德国姑娘玛丽·司汤达的邂逅。1817年,他完成了游记《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后,首次在标题下署了“司汤达”这个名字,名字下面还附加了一行补充说明:法国骑兵军官。  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菜门斯。“马克·吐温”是密西西比河上的测量员常喊的两个词,指的是测出的水深,在这个深度船只就能安全通过。马克·吐温起这样一个
期刊
解决问题或化解问题,是两种终结问题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找到问题外在的解决方法。比如你有一个大鼻子,让你觉得很难堪,外在的解决方法就是掏钱去做整形手术。  而还有一个简单、无痛、免费的方法,就是去接纳它。问题在外在世界仍然存在,但内在改变了,这个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平静和快乐是人们通过解决问题想达到的两个目标。但是,人经常认为只有从外在终止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却很少意识到外在的解决方法不是
期刊
长寿的老人大多有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他们中有的人把这种养生之道以自己或他人所写的诗句表达出来,读来颇有意味。  一  延安有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用这样一首诗来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在里面藏。  只要你能跳过去,  不是神仙也寿长。  他还说:  酒无不成礼仪,  色无路静人稀。  财无不成世界,  气无反被人欺。  我觉得这两首诗颇有几分哲理。“酒色财气”这四个字概括了
期刊
白石老人画花鸟草虫最为成功。他掌握了文人画的笔墨技巧,又融合了民间艺术的特点,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出了各种形神兼备的花鸟草虫画,给人以关的感受。  白石老人的画有“三绝”——虾、蟹、鸡。2017年为农历鸡年,本文介绍了齐白石小鸡和大鸡的创作方法,并分析了其艺术特色,作者胡佩衡为白石老人生前的挚友。  小鸡  白石老人在家鄉自幼天天喂牛养鸡,对鸡的生活特别熟悉,30岁以前画鸡就已经很生动了,60岁以后
期刊
刘绍勇,号少墉,1945年生干北京,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西政协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书画国医大学教授。  1.中锋  中锋又称正锋,执笔较端正,笔锋平铺纸上,保持在线条的中间,画出的线条圆浑、匀整、厚重、含蓄而又具有弹性,是书画中最重要的笔法。中锋常用来勾花卉轮廓、叶脉以及禽鸟的眼、
期刊
“我完全没有基础啊,能学画吗?”  “我都这个年纪了,还能学画吗?”可是,什么是基础呢?  绘画,是一种生活之美。  你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基础。  你活過的每一天,都是你的底气。让美走进生话细微处,让美扎根生活闲暇处。  您可将您的临摹作品寄到《老年博览》编辑部或拍照发至《老年博览》官方微信公众号,就有机会获赠礼品。  (全年共十二期,临摹作品达八期就可参与此活动。)  栀子花  绘画要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