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点”而动全篇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q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设计中,适时地运用支点突破,统筹全篇,能够优化课堂。本文通过研究教学设计中支点的案例,主要来寻求教学设计中牵“一点”而动全篇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支点;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43-2
  “教学支点”,是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目标,确立的文本与阅读教学之间的“突破点”。教师将这一“突破点”串起整堂课,使教学环节围绕重点环环相扣,达到教学目的。这个“突破口”,就叫做教学支点。
  好的教学支点一定是教师研读教材后的提炼,它可以统率整堂课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文本、深度思考,可以激发学生民主参与、发散思维,可以撬起整个语文课堂。
  一、牵一“字”而动全篇
  一篇文章成百上千字,能从这么多字数中提炼出一个“字”或一个“词”来统领全文,直奔中心,是需要教师的功底的。找准找好支点,那么整个课堂也能沸腾起来。如苏教版第9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篇课文,篇幅长达3页,字数将近千字,著名的于永正先生在教学设计中,只用了两个课时,通过三个教学环节——第一,读课文,思考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再读课文,让学生读出一个“字”——“让”;第三,深读课文,读出“礼让、忍让、谦让、宽让”,将课文环环相扣起来,整个教学自然流畅。这个“让”字,体现了人物品质,又把这几个故事紧紧相连,于老师牵一“让”而动全篇,在文本深处走了个来回。简单高效的课堂,深藏于教师的功力。借鉴于老师的支点教学,以苏教版三年级课文《哪吒闹海》一文为例,我们在研读文本后,也可以牵出一“闹”字,从“为什么闹”,“闹怎样”,“闹结果”三个环节将课堂串联起来,一个“闹”字,可以热闹课堂,闹活课堂。
  同样,关键词也可以成为理解语言的突破口。如在《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中,有一个词是“自夸”。我们可以从“自夸”入手,研读文本,解读教材,由“自夸”一词,引发萧伯纳的“自省”:“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對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从而引出“自信”,小老师内心深处的真正的“自信”。这便是牵“一词”而动全篇。
  那么,“字词”从哪里来?我认为可以从题目中来。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和窗户,素来都有“画龙点睛”之说,从标题中找“字词”是支点突破的一大途径之一。字词也可以从文章中找,更有智慧的是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来概括和提炼,找到一个好的字词。牵一“字词”而动全篇,需要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
  二、牵一“句”而动全篇
  有时候,单靠一个“字词”是撬不动课堂的,这时候,可能支点是个句子。
  1.中心句为支点,牵一“句”而动全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都有中心句,中心句不但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中心,而且还是作者写作手法的妙笔,更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支点。如《詹天佑》一文中,学生能顺利找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中心句,全篇从中心句着手,解读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就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每篇课文的“中心句”能让整篇文章主题明确,脉络清晰,牵“中心句”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更加有条理,有利于我们课堂的有效和高效。
  2.过渡句为支点,牵一“句”而动全篇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如课文《秦兵马俑》中有一句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它既总结了上文,又开启下文,像一座桥梁。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牵出这句“过渡句”,从“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两方面开始学习,自然衔接,学生对课文的结构也更加清晰、明了,更轻松地把握文本。
  3.内涵句为支点,牵一“句”而动全篇
  何为内涵句,即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解读文本,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这是两棵怎样的树呢?为什么“我”会舍不得这两棵树呢?“我”和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由这句句子,引申出很多的问题,进而由树及人,试着用“我舍不得这两棵树……”续写这样的句型来表达。通过这句句子的运用,引发学生深入文本,深度思考,理解表达的时候掌握了课文内容和中心,学习了表达方式,完成了教学目标。
  4.疑问句为支点,牵一“句”而动全篇
  疑能得教益,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开启学生学习的大门。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置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扎入文本阅读。如《爱因斯坦的小女孩》一文中,“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不会穿的人,怎么能是最‘最伟大的人’呢?”这句话出现在了课文里,那么我们可以抓住它,从而设置问题:“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一问句正好也与课后练习题“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相契合。教师在教学时牵出这一“问句”,组织教学,一定也能沸腾课堂。
  三、牵一“段”而动全篇
  老师需要有一双慧眼,在文本中,找到支点,统领全文。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能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从头到尾逐段教”的局面。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除了“字词句”,抓住课文的关键段落,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有些课文的结尾出人意料,有些课文结尾意味深长,有些课文结尾暗含主旨……这时候,我们不妨可以从最后一段着手,以“结尾段”而动全篇。在苏教版课文第十二册《烟台的海》中,文章以“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这一段结尾。如何理解这一段话呢?为什么说是一幅画?怎样理解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是一部威武雄壮的活剧呢?通过朗读最后一段,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欣赏烟台的海的四季美,去探究烟台人民的生活,去完成课文的教学。
  一些别具匠心的段落也可以撬动语文课堂。如《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文中写了很多事情,唯独把谷子当作狗尾巴草割掉的时候,文章中以说话句独立成段,这是为什么呢?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说话段的意义,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粮食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珍贵的食物,而面对作者萧红浪费粮食的行为,祖父还是笑着和她对话,这是满满的爱和宽容。通过这一对话段的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走进祖父的园子,走进萧红的童年。
  进入中高年级之后,课文篇幅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多。如果教师能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找到一个支点,牵“一点”而动全篇,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一定是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其他文献
摘 要: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只有班主任、家庭明确分工,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交流;有效;教育理念;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81-1  真正教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教育内容的选取应考虑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既要符合中、小学教育规律,又要体现时代特征。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已经脱离了社会的需要,对课程去旧添新,进行必要的整合来顺应时代需求成为了必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评价语言的方式来体现的。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充满魅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化解学生心中的矛盾,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使课堂洋溢生命的气息,焕发生命的活力,从
摘要:本文对本校初中三年级学生在数学期中考试中,“看上去都懂,做起来不会”的现象进行了调查,得出了“教师未进行有效指导”的結论,并对此问题作出了反思,最终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答题能力;同课异构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96-2一、背景  5月,初三数学期中考试刚结束,从初三数学组传来同一个声音:“题目才稍微灵活一点,学生就
摘要:隨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来说,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增强高中地理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以进一步加强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本文就着重探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这一教学理念成为当前新课程研究的主流。下面笔者结合本人开设的一节区级公开课来谈谈如何在课堂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17-1  2017年5月11日,本人开设了一节
摘要:科学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等多方面内容,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拓展学生实验。而项目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将某一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解决作为任务进行相关研究、分析、协作、实证。安排学生进行基于项目学习的拓展实验设计与实施,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探索与创新学习活动,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师要用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来看待学生,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摘 要: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活跃,社会大环境异彩纷呈,班主任事无巨细,一抓到底,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神经高度紧张。实际上,班主任应该做好收放工作,抓大事放小事,用好班干部,实现班主任有效指导下的学生自治。  关键词:班级管理;适度管理;学生自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81-1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
摘 要:烟无常形,教无定法。本文紧密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解读了初中化学“15/20/10”模式教学的结构和具体操作方法,期盼与教育同行共同商榷。  关键词:自学互动;交流质疑;检测反馈;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36-1  减负增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实现减负增效除了政府部门从行政上督促以外,还需要每一个教师在提
摘要:近年来,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词汇,核心素养注重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同时它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必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从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两个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夯实文化底蕴,发展科学精神,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