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哮喘联合用药及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60例重症哮喘的治疗,观察实施效果。结果:正确的使用呼吸机提高重症哮喘的救治率,降低其并发症,经治疗胸闷、喘憋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紫绀消失等症状减少或消失,心悸及活动能力都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措施进行处理,以尽早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异常,对危重型则更应严密观察和监护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键词: 重症哮喘;联合用药;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082-01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重度以上哮喘发作属临床危重状态,若处理不当,死亡率极高。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重症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60例重症哮喘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24~68岁,平均39岁。大量出汗、紧张、烦躁、焦虑、口唇紫绀,呼吸>30次/min,心率>100次/min以上,哮喘发作均持续超过24h。实验室检查50例血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9 /L。
1.2 方法
1.2.1 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药物。其主要作用是舒张支气管。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依据起效时间分为短效和长效。首选用药方式是吸入法。在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重复吸入足量的快速起效的β2受体激动剂是首选和相对最安全的缓解症状的治疗,第1h内每20min用一次,同时联合应用激素、其他气管扩张剂如茶碱、抗胆碱类药物等,可迅速缓解哮喘症状。若治疗1~3h后症状仍未缓解或加重,则应收入院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时要注意禁忌与β2受体抑制剂(如治疗青光眼的药物)联合应用。茶碱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心律紊乱、血压下降),严重者可抽搐或死亡,所以在用药过程中要监测血液中茶碱的浓度,肝、肾、心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慎用。抗胆碱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口干或口苦感。
1.2.2 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是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应用方式有吸入、口服、静脉滴注。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应用时先静脉用药,5天后改为口服,然后序贯改为吸入。这样做可避免全身大剂量应用的副作用。激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应用时可造成口咽不适,口咽炎、声音嘶哑或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喷药后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通常在停药4~7天后自然恢复。
1.2.3 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有利于增加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常见的联合用药主要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激素。
1.2.4 指导吸入性药物的正确吸入方法: 吸入性药物有气雾剂、干粉剂、水溶剂三种,正确指导患者应用方式,不能配合者可配备吸药器。
1.2.5 他药物的应用:若合并感染,则根据痰菌及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祛痰药等。护理上应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治疗药物按时应用。
1.2.6 机械通气:建立人工气道,插管口径要≥8mm,减少呼气阻力,便于吸引。吸气峰压及平台压要尽可能降低,减少气胸及皮下气肿等气压伤和循环影响。呼吸频率可维持在12次/分左右,以保证有足够的呼出时间。防止呼吸性碱中毒,以避免心律紊乱,CO2过度下降引起抽搐,使支气管痉挛进一步加剧。患者气道分泌物粘稠,应激性高,保持气道的湿化和加温非常重要。在机构气道参数调节中,吸/呼比希望能维持在1:(2~3),它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气道可使呼气流速降低,呼气时间延长;呼吸困难促使呼吸频率加快,吸气时间缩短;每分钟通气量的改变,使潮气量变化,吸气时出现相应变化;减少气道峰压,要求吸气时间延长。
2 结果
正确的使用呼吸机提高重症哮喘的救治率,降低其并发症,经治疗胸闷、喘憋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紫绀消失等症状减少或消失,心悸及活动能力都有明显改善。
3 讨论
重度支气管哮喘是指哮喘发作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多数的重症哮喘患者经吸氧、抗炎、解痉平喘、补液、纠正酸中毒、抗感染及并发症、基础性疾病的治疗后,病情能得到缓解。重症哮喘患者经上述治疗不能缓解的原因有:外源性过敏原持续侵袭,如灰塵、刺激性气体、药物过敏等[2];哮喘药物治疗不规范;哮喘发作时由于张口呼吸、大量出汗等导致严重脱水,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堵塞小气道;因缺氧、紧张、恐惧导致体能消耗增加;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肺不张等。
重症哮喘诊断标准包括:休息时气短、端坐呼吸、讲话断续或不能讲话、大汗淋漓、精神焦虑、烦躁,甚至嗜睡或意识模糊;呼吸频率>30次/分、心率>120次/分、常有奇脉,且脉压>25mmHg(3.33kPa),常有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甚至胸腹矛盾运动,肺部可闻及弥漫响亮哮鸣音,危重者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PEF和FEV1分别低于预计值的30%和50%,或者PEF低于100L/min,FEV1低于1L/min;血气分析pH降低以及PCO2>45mmHg(6kPa),PO2<60mmHg(8kPa)。
近年来,无创通气技术治疗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在临床得到应用,通常使用压力支持模式。无创通气通常试用于严重呼吸困难,但又没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的患者,它的优点是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不受损害,可减少因气管插管造成的黏膜损伤、院内感染,医疗费用相对较低,易为患者接受等,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减少病死率。但对于出现呼吸抑制、神志不清或昏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当首选有创通气,以免延误抢救时机。近年来,采用"肺保护策略",即通过加用低水平PEEP和采用小潮气量通气方式允许PCO2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升高的方法,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3]。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 毛争春,李颖编译.哮喘药物治疗的成就及对策[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分册[J].2000,21(5):263.
[3] 朱蕾,钮善福.机械通气[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4-155.
关键词: 重症哮喘;联合用药;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082-01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重度以上哮喘发作属临床危重状态,若处理不当,死亡率极高。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重症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60例重症哮喘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24~68岁,平均39岁。大量出汗、紧张、烦躁、焦虑、口唇紫绀,呼吸>30次/min,心率>100次/min以上,哮喘发作均持续超过24h。实验室检查50例血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9 /L。
1.2 方法
1.2.1 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药物。其主要作用是舒张支气管。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依据起效时间分为短效和长效。首选用药方式是吸入法。在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重复吸入足量的快速起效的β2受体激动剂是首选和相对最安全的缓解症状的治疗,第1h内每20min用一次,同时联合应用激素、其他气管扩张剂如茶碱、抗胆碱类药物等,可迅速缓解哮喘症状。若治疗1~3h后症状仍未缓解或加重,则应收入院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时要注意禁忌与β2受体抑制剂(如治疗青光眼的药物)联合应用。茶碱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心律紊乱、血压下降),严重者可抽搐或死亡,所以在用药过程中要监测血液中茶碱的浓度,肝、肾、心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慎用。抗胆碱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口干或口苦感。
1.2.2 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是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应用方式有吸入、口服、静脉滴注。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应用时先静脉用药,5天后改为口服,然后序贯改为吸入。这样做可避免全身大剂量应用的副作用。激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应用时可造成口咽不适,口咽炎、声音嘶哑或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喷药后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通常在停药4~7天后自然恢复。
1.2.3 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有利于增加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常见的联合用药主要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激素。
1.2.4 指导吸入性药物的正确吸入方法: 吸入性药物有气雾剂、干粉剂、水溶剂三种,正确指导患者应用方式,不能配合者可配备吸药器。
1.2.5 他药物的应用:若合并感染,则根据痰菌及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祛痰药等。护理上应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治疗药物按时应用。
1.2.6 机械通气:建立人工气道,插管口径要≥8mm,减少呼气阻力,便于吸引。吸气峰压及平台压要尽可能降低,减少气胸及皮下气肿等气压伤和循环影响。呼吸频率可维持在12次/分左右,以保证有足够的呼出时间。防止呼吸性碱中毒,以避免心律紊乱,CO2过度下降引起抽搐,使支气管痉挛进一步加剧。患者气道分泌物粘稠,应激性高,保持气道的湿化和加温非常重要。在机构气道参数调节中,吸/呼比希望能维持在1:(2~3),它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气道可使呼气流速降低,呼气时间延长;呼吸困难促使呼吸频率加快,吸气时间缩短;每分钟通气量的改变,使潮气量变化,吸气时出现相应变化;减少气道峰压,要求吸气时间延长。
2 结果
正确的使用呼吸机提高重症哮喘的救治率,降低其并发症,经治疗胸闷、喘憋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紫绀消失等症状减少或消失,心悸及活动能力都有明显改善。
3 讨论
重度支气管哮喘是指哮喘发作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多数的重症哮喘患者经吸氧、抗炎、解痉平喘、补液、纠正酸中毒、抗感染及并发症、基础性疾病的治疗后,病情能得到缓解。重症哮喘患者经上述治疗不能缓解的原因有:外源性过敏原持续侵袭,如灰塵、刺激性气体、药物过敏等[2];哮喘药物治疗不规范;哮喘发作时由于张口呼吸、大量出汗等导致严重脱水,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堵塞小气道;因缺氧、紧张、恐惧导致体能消耗增加;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肺不张等。
重症哮喘诊断标准包括:休息时气短、端坐呼吸、讲话断续或不能讲话、大汗淋漓、精神焦虑、烦躁,甚至嗜睡或意识模糊;呼吸频率>30次/分、心率>120次/分、常有奇脉,且脉压>25mmHg(3.33kPa),常有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甚至胸腹矛盾运动,肺部可闻及弥漫响亮哮鸣音,危重者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PEF和FEV1分别低于预计值的30%和50%,或者PEF低于100L/min,FEV1低于1L/min;血气分析pH降低以及PCO2>45mmHg(6kPa),PO2<60mmHg(8kPa)。
近年来,无创通气技术治疗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在临床得到应用,通常使用压力支持模式。无创通气通常试用于严重呼吸困难,但又没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的患者,它的优点是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不受损害,可减少因气管插管造成的黏膜损伤、院内感染,医疗费用相对较低,易为患者接受等,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减少病死率。但对于出现呼吸抑制、神志不清或昏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当首选有创通气,以免延误抢救时机。近年来,采用"肺保护策略",即通过加用低水平PEEP和采用小潮气量通气方式允许PCO2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升高的方法,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3]。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 毛争春,李颖编译.哮喘药物治疗的成就及对策[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分册[J].2000,21(5):263.
[3] 朱蕾,钮善福.机械通气[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