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革命,是中华民族最喜欢的颜色。“中国红”既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事物,又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师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师生兴趣能力出发,以“中国红”为研究主题,展开系统研究和实践,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通过搜集事物、查找资料、经典阅读、主题活动、课外拓展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教育,从而加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中国红” 微课程 课程开发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就是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学习中,传承中华文化的血脉,培养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还指出:“应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很丰富,在编排上也注重专题的整合。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还是不容乐观。
教师开发基于语文学科的“中国红”微课程,旨在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要求,在丰富的活动中,促进学生传承文化,提升语文能力。
一、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语文能力为导向确定微课程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师生兴趣等确定了“中国红”微课程目标。
第一,以“中国红”为研究主题,从课本出发,搜集、整合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微课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以“中国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能力中的长处,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培养教师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意识,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为教师专业成长开辟新的途径。
第三,在探索“中国红”特色主题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实践、评价中,提炼具有特色的操作策略。
二、以“中国红”贯穿微课程内容
“中国红”特指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国旗、红领巾、红灯笼等一样的红色。在本文中,“中国红”既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事物、红色节日,又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以“中国红”为切入点和研究主题,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师生兴趣能力出发,展开系统研究和实践,对融入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红”因子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以下是“中国红”微课程设计整体框架表。
三、学生自主、学科跨界。落实微课程实施
1.红红火火过大年
我们围绕中国人民最喜欢的一个红色节日——春节,设计了一系列微课程活动:包饺子,设计饺子形象,贴“福”字,挂灯笼,画年画,看红色电影……
在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氛围中,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活动,不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红色节日,而且了解了红色节日的意义,继承了节日传统,提高了语文能力,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
2.吟诵创编红色歌谣
《中国红》是苏教版的一首儿童诗歌。在教学中,通过文本第一小节内容引领,让学生们看图学编小诗,仿照“……是红的,……是红的,……是红的,……也是红的。”这个句式说一说。
学生们看着图片走进了生活,感受了红的魅力,发现了红的美好。
3.队旗伴着党旗飘
一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少年先锋队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是模糊的,很多学生甚至都弄不清二者的区别。
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这一天,通过听讲座、看动漫、集体讨论等方式,辅导少先队员们学习少先队章程等,让学生知道少先队基本知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在七一建党日来临之际,通过看视频、听故事等方式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
一年级的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队旗、党旗,知道了少先队和共产党的一些基本知识,激发了他们爱国爱党的感情。
4.寻找身边的红色人物
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红色事物易感知,红色节日易体验,但爱国主义的红色思想却很难去体会和继承。根据这一现状,绘本便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们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现状人手,设计了“忠义之邦忠义人——江阴忠义人物绘本故事”的微课程。
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调查、走访等形式,探寻江阴忠义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创编绘本。在绘本创编完成后,学生借助绘本,讲述巨赞、徐霞客等江阴忠义人物的故事。最后,学生利用午间阅读、放假休息时间,向其他班级的同学以及家人、朋友讲述忠义人物绘本故事。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江阴的红色人物,感知了他们的红色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绘本创编能力、讲述故事能力等。
四、实施多元评价方式
我们树立“评价即促进”观念,以评价促进学生品格养成,能力提升;树立“评价即研究”观念,以评价促进“中国红”微课程方案的不断完善。在微课程实施和评价环节,我们要求进行立体多元评价。
1.评价主体的多元
微课程实施及评价环节,除了教师作为评价者评价学生外,我们积极倡导学生作为评价者,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并鼓励学生尝试评价教师、评价课程。同时,我们邀请家长积极参与课程评价。
2.评价时机的多元
“中国红”微课程的评价,分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活动结束后的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着重考虑如何对学生个体、集体进行评价,即时调整课程实施,并且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即时回应最初确定的微课程目标,获得大量反馈信息后,思考是否要修改和完善最初的设计方案。
活动结束后,由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学生某项或多项品格是否有所提升,某项或多项能力是否有所发展进行多元评价。
五、展示豐富的活动成果
1.书面展示
课文《中国红》拓展写诗,学生们画出了心中红色的事物,写出了属于他们的红色小诗,在班级进行展示、分享。
2.比赛展示
我们以《中国诗词大会》为灵感,以“中国红”为主题,开展了飞花令比赛。
3.活动展示
“忠义之邦忠义人——江阴忠义人物绘本故事”微课程活动之后,我们把学生的作品制作成了绘本,作为校本教材在校内展示。通过绘本展示、故事讲述,传扬红色的忠义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事关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播下了一颗“中国红”的种子,这是一颗继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更是一颗发扬传统文化的种子,用我们勤劳智慧的双手默默无声地滋润它,呵护它,让“中国红”的种子在中华民族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中国红” 微课程 课程开发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就是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学习中,传承中华文化的血脉,培养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还指出:“应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很丰富,在编排上也注重专题的整合。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还是不容乐观。
教师开发基于语文学科的“中国红”微课程,旨在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要求,在丰富的活动中,促进学生传承文化,提升语文能力。
一、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语文能力为导向确定微课程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师生兴趣等确定了“中国红”微课程目标。
第一,以“中国红”为研究主题,从课本出发,搜集、整合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微课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以“中国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能力中的长处,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培养教师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意识,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为教师专业成长开辟新的途径。
第三,在探索“中国红”特色主题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实践、评价中,提炼具有特色的操作策略。
二、以“中国红”贯穿微课程内容
“中国红”特指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国旗、红领巾、红灯笼等一样的红色。在本文中,“中国红”既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事物、红色节日,又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以“中国红”为切入点和研究主题,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师生兴趣能力出发,展开系统研究和实践,对融入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红”因子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以下是“中国红”微课程设计整体框架表。
三、学生自主、学科跨界。落实微课程实施
1.红红火火过大年
我们围绕中国人民最喜欢的一个红色节日——春节,设计了一系列微课程活动:包饺子,设计饺子形象,贴“福”字,挂灯笼,画年画,看红色电影……
在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氛围中,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活动,不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红色节日,而且了解了红色节日的意义,继承了节日传统,提高了语文能力,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
2.吟诵创编红色歌谣
《中国红》是苏教版的一首儿童诗歌。在教学中,通过文本第一小节内容引领,让学生们看图学编小诗,仿照“……是红的,……是红的,……是红的,……也是红的。”这个句式说一说。
学生们看着图片走进了生活,感受了红的魅力,发现了红的美好。
3.队旗伴着党旗飘
一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少年先锋队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是模糊的,很多学生甚至都弄不清二者的区别。
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这一天,通过听讲座、看动漫、集体讨论等方式,辅导少先队员们学习少先队章程等,让学生知道少先队基本知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在七一建党日来临之际,通过看视频、听故事等方式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
一年级的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队旗、党旗,知道了少先队和共产党的一些基本知识,激发了他们爱国爱党的感情。
4.寻找身边的红色人物
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红色事物易感知,红色节日易体验,但爱国主义的红色思想却很难去体会和继承。根据这一现状,绘本便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们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现状人手,设计了“忠义之邦忠义人——江阴忠义人物绘本故事”的微课程。
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调查、走访等形式,探寻江阴忠义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创编绘本。在绘本创编完成后,学生借助绘本,讲述巨赞、徐霞客等江阴忠义人物的故事。最后,学生利用午间阅读、放假休息时间,向其他班级的同学以及家人、朋友讲述忠义人物绘本故事。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江阴的红色人物,感知了他们的红色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绘本创编能力、讲述故事能力等。
四、实施多元评价方式
我们树立“评价即促进”观念,以评价促进学生品格养成,能力提升;树立“评价即研究”观念,以评价促进“中国红”微课程方案的不断完善。在微课程实施和评价环节,我们要求进行立体多元评价。
1.评价主体的多元
微课程实施及评价环节,除了教师作为评价者评价学生外,我们积极倡导学生作为评价者,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并鼓励学生尝试评价教师、评价课程。同时,我们邀请家长积极参与课程评价。
2.评价时机的多元
“中国红”微课程的评价,分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活动结束后的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着重考虑如何对学生个体、集体进行评价,即时调整课程实施,并且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即时回应最初确定的微课程目标,获得大量反馈信息后,思考是否要修改和完善最初的设计方案。
活动结束后,由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学生某项或多项品格是否有所提升,某项或多项能力是否有所发展进行多元评价。
五、展示豐富的活动成果
1.书面展示
课文《中国红》拓展写诗,学生们画出了心中红色的事物,写出了属于他们的红色小诗,在班级进行展示、分享。
2.比赛展示
我们以《中国诗词大会》为灵感,以“中国红”为主题,开展了飞花令比赛。
3.活动展示
“忠义之邦忠义人——江阴忠义人物绘本故事”微课程活动之后,我们把学生的作品制作成了绘本,作为校本教材在校内展示。通过绘本展示、故事讲述,传扬红色的忠义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事关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播下了一颗“中国红”的种子,这是一颗继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更是一颗发扬传统文化的种子,用我们勤劳智慧的双手默默无声地滋润它,呵护它,让“中国红”的种子在中华民族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