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红种”,留住“红根”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革命,是中华民族最喜欢的颜色。“中国红”既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事物,又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师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师生兴趣能力出发,以“中国红”为研究主题,展开系统研究和实践,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通过搜集事物、查找资料、经典阅读、主题活动、课外拓展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教育,从而加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中国红” 微课程 课程开发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就是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学习中,传承中华文化的血脉,培养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还指出:“应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很丰富,在编排上也注重专题的整合。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还是不容乐观。
  教师开发基于语文学科的“中国红”微课程,旨在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要求,在丰富的活动中,促进学生传承文化,提升语文能力。
  一、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语文能力为导向确定微课程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师生兴趣等确定了“中国红”微课程目标。
  第一,以“中国红”为研究主题,从课本出发,搜集、整合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微课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以“中国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能力中的长处,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培养教师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意识,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为教师专业成长开辟新的途径。
  第三,在探索“中国红”特色主题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实践、评价中,提炼具有特色的操作策略。
  二、以“中国红”贯穿微课程内容
  “中国红”特指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国旗、红领巾、红灯笼等一样的红色。在本文中,“中国红”既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事物、红色节日,又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以“中国红”为切入点和研究主题,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师生兴趣能力出发,展开系统研究和实践,对融入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红”因子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以下是“中国红”微课程设计整体框架表。
  三、学生自主、学科跨界。落实微课程实施
  1.红红火火过大年
  我们围绕中国人民最喜欢的一个红色节日——春节,设计了一系列微课程活动:包饺子,设计饺子形象,贴“福”字,挂灯笼,画年画,看红色电影……
  在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氛围中,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活动,不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红色节日,而且了解了红色节日的意义,继承了节日传统,提高了语文能力,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
  2.吟诵创编红色歌谣
  《中国红》是苏教版的一首儿童诗歌。在教学中,通过文本第一小节内容引领,让学生们看图学编小诗,仿照“……是红的,……是红的,……是红的,……也是红的。”这个句式说一说。
  学生们看着图片走进了生活,感受了红的魅力,发现了红的美好。
  3.队旗伴着党旗飘
  一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少年先锋队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是模糊的,很多学生甚至都弄不清二者的区别。
  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这一天,通过听讲座、看动漫、集体讨论等方式,辅导少先队员们学习少先队章程等,让学生知道少先队基本知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在七一建党日来临之际,通过看视频、听故事等方式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
  一年级的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队旗、党旗,知道了少先队和共产党的一些基本知识,激发了他们爱国爱党的感情。
  4.寻找身边的红色人物
  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红色事物易感知,红色节日易体验,但爱国主义的红色思想却很难去体会和继承。根据这一现状,绘本便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们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现状人手,设计了“忠义之邦忠义人——江阴忠义人物绘本故事”的微课程。
  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调查、走访等形式,探寻江阴忠义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创编绘本。在绘本创编完成后,学生借助绘本,讲述巨赞、徐霞客等江阴忠义人物的故事。最后,学生利用午间阅读、放假休息时间,向其他班级的同学以及家人、朋友讲述忠义人物绘本故事。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江阴的红色人物,感知了他们的红色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绘本创编能力、讲述故事能力等。
  四、实施多元评价方式
  我们树立“评价即促进”观念,以评价促进学生品格养成,能力提升;树立“评价即研究”观念,以评价促进“中国红”微课程方案的不断完善。在微课程实施和评价环节,我们要求进行立体多元评价。
  1.评价主体的多元
  微课程实施及评价环节,除了教师作为评价者评价学生外,我们积极倡导学生作为评价者,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并鼓励学生尝试评价教师、评价课程。同时,我们邀请家长积极参与课程评价。
  2.评价时机的多元
  “中国红”微课程的评价,分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活动结束后的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着重考虑如何对学生个体、集体进行评价,即时调整课程实施,并且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即时回应最初确定的微课程目标,获得大量反馈信息后,思考是否要修改和完善最初的设计方案。
  活动结束后,由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学生某项或多项品格是否有所提升,某项或多项能力是否有所发展进行多元评价。
  五、展示豐富的活动成果
  1.书面展示
  课文《中国红》拓展写诗,学生们画出了心中红色的事物,写出了属于他们的红色小诗,在班级进行展示、分享。
  2.比赛展示
  我们以《中国诗词大会》为灵感,以“中国红”为主题,开展了飞花令比赛。
  3.活动展示
  “忠义之邦忠义人——江阴忠义人物绘本故事”微课程活动之后,我们把学生的作品制作成了绘本,作为校本教材在校内展示。通过绘本展示、故事讲述,传扬红色的忠义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事关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播下了一颗“中国红”的种子,这是一颗继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更是一颗发扬传统文化的种子,用我们勤劳智慧的双手默默无声地滋润它,呵护它,让“中国红”的种子在中华民族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的心田。
其他文献
“数感”一词出自于英语“Number Sense”,可翻译成数感、数觉或数意识。它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到的六大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几个阶段的内容中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重要的辅助作用,做好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领航杯”优课评比一等奖的教学课例,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 信息技术 有效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已经被广大英语教师认可并应用到
【关键词】思维 活动 素养  教学是开“窗”,而不是围墙。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让学习真实发生。我从课后思考题人手,努力从下面的三个方面来体现对《钟表与星期》一课的理解。  一、转换角度——开智慧之“窗”  创新来自打破、重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本课开始,我以有悖于常规结果的算术引入,8 5=1,6 6=0,2-4=10,这样的算式对吗?学生在怀疑、思考、顿悟中突破认知疆域,打开认知视野,帮助
[摘要]孔子云“诗言志”。传统上,作文教学与评改通常依据课本习作安排,以写作者自我为中心,从写作者自我出发,指导学生写什么,如何写,所谓“我手写我心”。而本文则在作者个人课题研究及课堂实践的基础上,依托接受美学及“读者意识”相关理论,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习作1、2”的习作评改环节进行全新的策略探讨,具体策略包括:颁奖引领,确立文章拟题的读者视角;换位思考,强化现场感、交流感,深化读者意识;视角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与发展,关于心理活动课的模式与类型的研究与实践也越来越丰富。探究式心理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体验为主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探究活动,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因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  借鉴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推动情感目标的达成,本文以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dreams Period 4 Checkout time的教学为例,探讨通过教材开发、资源整合、课堂活动设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教材 网络资源 活动设计 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摘要】画图策略的价值,不仅可以体现为由“不会”到“会”的转变中,也可以体现在由“自己懂”到“别人都听懂”的提升中。如此,画图将不再可有可无。几道变式,从易到难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策略的体验,学生独立应用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理解,体验成功,感悟策略的价值。  【关键词】顺应环境 理解儿童 解决问题的策略 示意图  东京有这么一个人,木村先生,他的餐厅招牌菜是“木村先生的苹果汤”。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一、活——做一个“活泼泼”的读书人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而知识的获得与阅读是分不开的。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指出:“书读百遍,其义
自2012年,江苏省便开始使用最新新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与牛津小学英语相比,之前的part A、B、C、D、E、F、G等板块换成了按照活动板块的结构和形式的设计,每个单元由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letter time(三年级上册)、sound time(三年级下册)、culture time(从五年级上册开始)、grammar time(从六年级上册开始
“生本教育”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方式。而其中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观深深地触动了我。这些感触促使我阅读了有关“生本教育”的系列文章,对“先做后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生本教育操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会让我们品味课堂上师生和谐相融、智慧互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