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读者意识 优化作文评改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云“诗言志”。传统上,作文教学与评改通常依据课本习作安排,以写作者自我为中心,从写作者自我出发,指导学生写什么,如何写,所谓“我手写我心”。而本文则在作者个人课题研究及课堂实践的基础上,依托接受美学及“读者意识”相关理论,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习作1、2”的习作评改环节进行全新的策略探讨,具体策略包括:颁奖引领,确立文章拟题的读者视角;换位思考,强化现场感、交流感,深化读者意识;视角选择,斟酌最佳叙事人称,满足读者期待。
  [关键词]读者意识 作文评改
  郑桂华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所谓读者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心里始终有“写给谁看”的意识,并根据读者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内容、运用恰当的形式,也就是让写作服务于交际的需要。为了达成这样的状态,教师在编制作文题、从事写作教学以及进行作文评价的时候,都应向学生做适当的强调。因此教者在进行作文题的编制时,就大胆进行了创新,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春游建议”和“推荐雏鹰争章同学”进行整合,提炼核心任务——向别人推荐校花和校草,这就从写作任务层面规定了本次习作的实用交流性质,从而强化了习作的中心——立足于读者。
  本文试图以评改环节为例,探讨读者意识导向的习作评改的相关策略。
  一、颁奖引领。确立读者视角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讲评的第一环节是立足于读者,优化习作标题。本环节设置为“最佳标题”颁奖。
  所谓“最佳标题”,往往着眼于标题的独创性、艺术性以及与正文的关系,而基于读者意识的“最佳”的评判标准,却是标题拟定中是否考虑到读者因素,即读者意识在文章标题中的呈现程度。
  教师选择几类标题,例如,“我是校花的最佳选择”“我是樱花小学的形象大使”“我是樱花,请选我”……让学生比较、讨论。最终由学生投票,授予最佳标题奖,并从读者接受的角度,陈述授奖理由,同时以此为指导,修改不够吸引人的标题。这样,从写作指导环节到讲评环节的颁奖理由陈述,进一步激发了作者表达过程中的读者意识。
  通过颁奖这种讲评激励机制来激发读者意识,不仅是对获奖者本身的促进,更是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让其借鉴学习。这是让学生自己来教育自己,这种榜样是基于学生的,也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师将权利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互评互议,自我反思,取长补短,自我修改,自我提升,更好地达成了习作“互相交流”这一被弱化了的功能。
  二、换位思考。深化读者意识
  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写作理论,还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强调的都是写作主体应该如何做。《周易》中的“修辞立其诚”如此,韩愈的“不平则鸣”如此,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如此,“我手写我心”也是如此。强调写作主体本身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语言本质上作为一种工具,其功能存在于言说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之中。人们一般认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德国兴起的接受美学思潮对文学接受的影响,对作文教学中关注读者意识的维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例如,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曾说:“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出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的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接受美学虽然有片面强调读者接受活动之嫌,但毫无疑问,它为文艺理论研究和写作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在写作的语境中关注读者因素,是语文教学中实现语言工具性的重要途径;而学会换位思考,则是写作训练和讲评中唤醒作者、读者意识的重要环节。
  通常,要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相对较难。在本次习作任务中,由于任务比较明确,文本的接受者或是校长,或是校友、来宾等,那么评改环节分组进行角色换位,选择典型作文,让作者亲历校长或校友角色,体验读者期待,在对自己文本的接受中,感受期待落空,从而进行文本修改。
  当然,模拟想象读者的亲历体验,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正如潘桂林教授在《“文学场”之魂》中所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指向特定的群体,并揣测其特定文化境遇中的文化修养、接受能力、心理期待、审美趣味”,最大限度地进入拟想读者的角色。
  需要澄清一下的是,所谓的读者因素的考虑,不应该包含学生作文的评判者——教师。因为一旦手握评分大权的教师因素在写作中出现并强化,学生写作就会呈现目的上的功利化、内容上的程式化、情感上的拘谨化。因此,本案例选择的是强调任务型、交流性的写作专题进行整合,在作文指导环节就特别设置了“换位思考”程序:明确作文读者对象,揣摩读者身份性格,推测读者接受期待。
  三、选择视角,满足读者期待
  叙述角度的选择对于读者意识导向的习作修改同样意义重大。
  首先,是叙述时态的选择。当代叙事学研究认为,叙事的时间性包含这样几个重要因素:次序(order),叙述者或人物可以描写过去(闪回、倒叙)或未来的事件……频率(frequency),一个事件可以被描写一次(单次叙述)或數次(重复叙述)。基于读者意识的评改,必然涉及叙事时态和叙事频率的选择。以课堂交流的活动方式,把全体学生置于读者的位置,选择不同叙事时态的典型文段,请学生根据读者对象类型,指出改进理由。例如,读者对象是一位离校多年的校友,相关文本表达中就适合采用过去时态,以期获得更多的情感共鸣;而如果读者对象为校长,则适宜更多采用将来时态,以展望的角度满足读者阅读期待。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作为学生作文评判者的“异化的读者”身份消隐了,成了交流活动的单纯组织者。
  其次,本环节还从语气、语调的运用层面强化学生读者意识。在作文修改的可操作性的前提下,让学生以读者身份朗读作文语段,体验文中的语气语调并进行交流评价,从而实现学生从作者到读者的角色转换,充分体验读者接受心理,从而在互动交流中实现对作文相应语段的语气、语调的斟酌取舍,从而强化读者意识,充分实现作文语言的交流功能。
其他文献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新课标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计算下来,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识字成为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但识字效率不高,学生识字能力不强,仍然是识字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一、学生识字“学与教”的现状  从学生学习行为看,学生在生字学习上效果不佳,主要受学生的心理发展制约,体现在三个方面:
2015年,江苏省兴化市小学语文二级名师工作室成立。来自全市八所学校的十位青年骨干教师,他们怀着一颗成长之心而来,聚集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旗帜下,研究儿童,推敲课堂。工作室领衔人吴小健老师,先后被评为泰州市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一直潜心于小学阅读教学和儿童阅读的研究,曾获省级赛课一等奖,数十篇文章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教学》等报刊。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工作室开始启程。近一
【情景呈现】  板块一:  师:(出示: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这句话中有一些表示颜色的词,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师:这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当中,你最想读哪一个词?为什么?  生:我最想读蓝湛湛,天空很蓝很蓝,很漂亮。  师:是啊,看,(图片)晴朗的天空很蓝很蓝,这就叫——  生(齐):蓝湛湛。  板块二:  师:这三个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
【关键词】寓言教学 文体意识 语用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后人将其解释为“寄寓之言”。其语言简明而生动,颇受学生喜爱。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莫过于引导学生围绕寓言的寓意展开分析讨论,最后以归纳出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来收尾。然而寓言教学本身,仅将重点置于品味寓言寓意中,是远远不够的。  从文体的角度而言,寓言向来言简意赅、篇幅短小,其语言生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异常鲜明,常借助
2014年5月,我参加了宁波市小学科学高级研修班培训,并在第三次培训中展示了一堂公开课,执教课例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在星空中(一)》。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星座。本课学习的重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分析与思考】  学生
【摘要】如何让学生产生质疑,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促进知识的形成与思维的发展,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去质疑:1. 质疑,教师要肯于承受;2.质疑,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3. 质疑,教师要巧于引导;4.质疑,教师要着眼于发展。  【关键词】质疑思维发展  要上好一堂好课,必须要上活一堂课,而课堂氛围的活跃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此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表述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并加以正确应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按设计方案去实施教学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很多时候可能因意外情况要作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一
“数感”一词出自于英语“Number Sense”,可翻译成数感、数觉或数意识。它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到的六大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几个阶段的内容中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重要的辅助作用,做好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领航杯”优课评比一等奖的教学课例,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 信息技术 有效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已经被广大英语教师认可并应用到
【关键词】思维 活动 素养  教学是开“窗”,而不是围墙。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让学习真实发生。我从课后思考题人手,努力从下面的三个方面来体现对《钟表与星期》一课的理解。  一、转换角度——开智慧之“窗”  创新来自打破、重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本课开始,我以有悖于常规结果的算术引入,8 5=1,6 6=0,2-4=10,这样的算式对吗?学生在怀疑、思考、顿悟中突破认知疆域,打开认知视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