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在体育课的三点尝试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jeffk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育”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方式。而其中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观深深地触动了我。这些感触促使我阅读了有关“生本教育”的系列文章,对“先做后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生本教育操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会让我们品味课堂上师生和谐相融、智慧互动的成功和喜悦。联系自己所教的体育学科和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准备取其精华,灵活运用生本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1.先做后学,自主掌握基本技术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课堂”就是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而在教学的范畴里,教师应当大胆放手,让学生尽量先做,使他们的头脑充实了,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教师通过观察、分析,点拨总结方法和要领,这样学生理解得更透,掌握得更牢固。
  根据我对“生本教育”的理解,在课堂上我尝试着用一些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教立定跳远时,先让学生分组去做,一边做一边互相讨论动作的方法和要领,然后各组将自己总结的方法和要领说出来并进行表演,学生在总结时大都能说出“预摆、起跳、腾空、落”等基本要领并积极进行表演,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示范,再适时地将自己做这个动作的感受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细节,这样学生们都迫不及待要求分组去练习了。再次练习过程中,“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和要领很快就被学生掌握了,与“教师先示范讲解,再练习,总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先自己尝试然后学习理论知识,更加适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学起来更积极、更轻松,对动作技术的掌握也更准确、更牢固。
  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不断成长、学习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是自己神采飞扬地讲,取消了学生们探索的过程,实际上就等于截断了他们学习能力的获得途径,这样的课堂并不是属于学生们自己的乐园。因此,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求知欲,让体育课堂也成为他们展示的舞台。
  2.小组合作,全面依靠学生
  学生在语数英等学科的课堂上已经形成了小组合作的习惯,如何将这种习惯引到体育课上来,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互帮互学,团结协作?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每节课让学生分成几小组站立,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都有一个组长,组里的大小事情都由组长负责,老师可以巡回指点。那么每组里的调皮学生都会为了能参加活动而努力遵守纪律。这样,从组织形式上已经给了某些学生一定的约束,为了玩得开心,不得不遵守纪律,在小组中团结协作。
  而我又把体育项目中很多本身具有合作性质的活动引入课堂中,把在活动中培养合作能力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不同年龄阶段的活动内容都体现了这一点:如低年级的双人摇绳跳、中年级的踢毽子团队赛、高年级的跳大摇绳、拓展训练,以及广播操比赛、集体舞比赛、拔河比赛、30人31足协作跑等比赛,重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合作之美。
  “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很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在体育课堂上巧妙地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评价激励,愉快体验运动魅力
  (1)体验运动的“合作之美”。在每一节课后,我会根据学生的组织纪律、学习、练习情况、开心程度评出一到多个优秀小组,被评为优秀的小组,在下一节课里会得到自主选择学习或练习甚至是玩耍项目的奖励。
  (2)享受运动的“成功之美”。把体育课的评价与“校园小明星”特色评选活动结合起来,单独设立了“体育小明星”“拼搏小明星”“合作明星团队”等席位,让那些平时坚持锻炼、勇于拼搏、乐于合作的学生走上“星光大道”,享受运动的成功之美,同时也营造了“我运动我光荣”的氛围。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对学生及时准确的评价就是让学生们感受到快乐的源泉和直接途径,也更能激发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教师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生本教育”的教育观提倡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所以我们所说的生本智慧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体育课堂亦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互动合作的方法,做到少教多学,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们才会学得愉快,从而每一节课都是欢乐而高质的。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其他文献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并加以正确应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按设计方案去实施教学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很多时候可能因意外情况要作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一
“数感”一词出自于英语“Number Sense”,可翻译成数感、数觉或数意识。它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到的六大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几个阶段的内容中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重要的辅助作用,做好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领航杯”优课评比一等奖的教学课例,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 信息技术 有效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已经被广大英语教师认可并应用到
【关键词】思维 活动 素养  教学是开“窗”,而不是围墙。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让学习真实发生。我从课后思考题人手,努力从下面的三个方面来体现对《钟表与星期》一课的理解。  一、转换角度——开智慧之“窗”  创新来自打破、重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本课开始,我以有悖于常规结果的算术引入,8 5=1,6 6=0,2-4=10,这样的算式对吗?学生在怀疑、思考、顿悟中突破认知疆域,打开认知视野,帮助
[摘要]孔子云“诗言志”。传统上,作文教学与评改通常依据课本习作安排,以写作者自我为中心,从写作者自我出发,指导学生写什么,如何写,所谓“我手写我心”。而本文则在作者个人课题研究及课堂实践的基础上,依托接受美学及“读者意识”相关理论,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习作1、2”的习作评改环节进行全新的策略探讨,具体策略包括:颁奖引领,确立文章拟题的读者视角;换位思考,强化现场感、交流感,深化读者意识;视角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与发展,关于心理活动课的模式与类型的研究与实践也越来越丰富。探究式心理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体验为主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探究活动,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因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  借鉴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推动情感目标的达成,本文以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dreams Period 4 Checkout time的教学为例,探讨通过教材开发、资源整合、课堂活动设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教材 网络资源 活动设计 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摘要】画图策略的价值,不仅可以体现为由“不会”到“会”的转变中,也可以体现在由“自己懂”到“别人都听懂”的提升中。如此,画图将不再可有可无。几道变式,从易到难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策略的体验,学生独立应用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理解,体验成功,感悟策略的价值。  【关键词】顺应环境 理解儿童 解决问题的策略 示意图  东京有这么一个人,木村先生,他的餐厅招牌菜是“木村先生的苹果汤”。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一、活——做一个“活泼泼”的读书人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而知识的获得与阅读是分不开的。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指出:“书读百遍,其义
自2012年,江苏省便开始使用最新新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与牛津小学英语相比,之前的part A、B、C、D、E、F、G等板块换成了按照活动板块的结构和形式的设计,每个单元由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letter time(三年级上册)、sound time(三年级下册)、culture time(从五年级上册开始)、grammar time(从六年级上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