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欧风,很年轻
现在,似乎随便找人聊家装就能听到一番关于北欧风的高论,什么高纬度地区阳光夹角低,又爱大开窗所以入室光线好,什么北欧设计是战后物资匮乏才催生的民主设计,这种很有深度的见解早不是家装设计师的专属。更别提各种北欧设计师品牌,个个都在国内迎来了第二次山寨销售高峰。
但实际上,快要统治家装业的北欧风诞生不过几十年。
通常说的北欧风其实是指北欧五国,即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它们都从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而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诞生于19世纪,那时并没有北欧风。直到1951年,北欧五国第一次组团出现在一次伦敦家具展览会上,这个组合以强烈的人文风格和强调功能与使用而一炮打响,从此横行欧洲大陆,上一次这种量级的突袭还是在维京海盗时期,不过显然没这次愉快。
光要亮,色要艳
经常有人分不清北欧风和日式风—— 这就对了。
去年丹麦设计博物馆125周年庆典的主题就是“learning from japan”,可以解释成“我们不模仿,我们只学习,日本风格给了我们灵感”。明明已经掌握了话语权却依然保持谦虚和开放性,这也是年轻的北欧风讨人喜欢的一点。
在家装时想区分北欧和日式并不难,二者最明显的不同在于色彩饱和度。
日式配色最大特点就是:明度高,饱和度低,这很接近去年最流行的“舒压色”,比如少女们最爱的和果子。所以日式家具以低饱和度的浅原木、浅黄、浅蓝为主,整体风格相当清浅柔和。但北欧风恰好相反,要黄就要柠檬黄,要蓝非得亮蓝色,这种高饱和度,高明度让北欧风看上去性格分明。因此,当有人说北欧风冷淡,你大可跳出来说他在以偏概全。记住,只看到半岛风土的黑白灰大地色就认为这是典型北欧风是不对的,60年代的Marimekko(诞生于1951年的芬兰品牌)和40年代Josef Frank(瑞典设计师)的花红柳绿完全反其道而行,但同样也是北欧经典。
落实到家装上面,一个容易上手的色调搭配是“主体黑白棕+细节红黄绿”,尤其是亮红色和柠檬黄是北欧风的精髓,所有搜得到的设计师款灯具基本都有这两种颜色可选,实在拿不定主意就去买世纪中期现代主义(MCM)大师雅各布森的AJ落地灯、丹麦设计师保罗·汉宁森的PH吊灯吧,颜色齐全且百搭。此外,加一点MCM风格的复古色家具来中和下过分明亮的北欧风也是明智之选。
总之,在配色这方面,段位高一点的可以玩点红绿撞色,但最简单又好看的北欧风配色办法还是大件全部用基础色,在细节处加一点亮色,尤其是一大片白色加一点红色元素,空间设计感瞬间提升。
线条犀利起来
据说,“design”这个词在1940年才第一次传入瑞典语系,相应的瑞典语翻译成“form- giving”,即“形状的塑造者”。而1950年代的那批北欧国宝级大师也无愧于这个称号,许多剑走偏锋的造型至今都堪称炫技。比如冰刀上的PK9椅,坐上去感觉随时可以滑出去,又比如Harry Bertoia的钻石椅,波形网状的椅面有种让人眩晕的魔力。
北欧风凌冽鲜明的风格源自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扎堆出现的设计大师,那是个“大师成群结队而来的时代”。上面说的Harry Bertoia和MCM大师伊姆斯夫妇是朋友,伊姆斯夫妇又和沙里宁特别好,生个儿子都要叫伊姆斯沙里宁—— 所以说北欧风和MCM风格有些像也有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大师虽然很多都是技艺超群的木匠出身,但并没有在“匠人精神”的神坛上居功自傲,而是都积极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并想方设法让人人都能买得起好设计,像是红木太金贵就改成榉木,钢管短缺就换点别的上,新型工艺有多少上多少。更值得称道的是,大师们不仅是最好的艺术家,也是最好的产品经理。因此,许多产品源源不断地被从流水线送入世界各地,成为畅销全球的爆款。这种手工业和大生产之间不仅没有互相削弱反而相互促进几乎就是一个奇迹。
回到家装上,强调线条感虽是北欧风的标志之一,但同样不宜多用。大件家具仍首选基础款的基本色,小件的椅子、灯、花瓶和其他装饰物,可以选择一两件线条犀利的设计师产品。如冰刀椅。另外,讲究线条的几何图案也是北欧风的必备元素之一,至于几何图案如何和北欧风搭上关系,笔者猜测可能是在平面上营造线条感简单易行,不过更高大上的说法是“和北欧民族的浪漫主义基因有关”。其中比较经典的是前文提到的Marimekko和Josef Frank的作品。
不拘一格选材料
说北欧风崇尚自然、只喜欢自然材料,这不客观。北欧风对家具设计最大的贡献,除了“形状塑造者”,还搞出了一堆乱七八糟脑洞大开的新型材料,这点和MCM风格对科学的狂热不同,北欧大师对材质的选择很有“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的随性。比如一直在原木面前抬不起头的胶合板,其实人家是纯正的北欧血统,二战时还做过滑翔机机壳。就连至今仍是总裁办公室标配的伊姆斯躺椅,下面弯曲的底座、椅背都是胶合板,毕竟它在20世纪40年代算是高级材料。
此外还有各种钢管的、帆布的、皮革的、铝合金的、有机玻璃的、塑料的等等,大师们逮着什么用什么,就没有什么不敢往上招呼的。比如乔布斯最喜欢的柯布西耶设计的皮革钢管沙发,这款把冰硬的不锈钢和柔韧的真皮撮合到一起的设计是北欧风里程碑式的设计。另外,在自家搭配时,如果想来点求新求异的亮眼单品,一条以假乱真的白色人工羊皮毛随便往椅子上一搭,高冷的北欧风简直手到擒来。需注意的是,以假乱真强调的是毛发质感,而非形状,弄一团喜羊羊的皮毛会吓到小朋友的。
最后还想介绍的一种材质是黄铜,尤其是黄铜吊灯和黄铜花瓶、花盆这种小型配饰,能够轻松营造出“业主装修得很走心”的假象。特别是花盆,因为植物也是北欧风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一旦有了高颜值的黄铜花盆,里面种或不种花花草草都装饰感十足。
其实,任何一种家居最终都是意逾于形,北欧风也是,它并没有一定之规。如果能触及精髓,甚至可以打破风格的框架,用北欧家具搭配出新中式,用新中式家具搭配出日式,用日式家具搭配出美式都是极好的。
现在,似乎随便找人聊家装就能听到一番关于北欧风的高论,什么高纬度地区阳光夹角低,又爱大开窗所以入室光线好,什么北欧设计是战后物资匮乏才催生的民主设计,这种很有深度的见解早不是家装设计师的专属。更别提各种北欧设计师品牌,个个都在国内迎来了第二次山寨销售高峰。
但实际上,快要统治家装业的北欧风诞生不过几十年。
通常说的北欧风其实是指北欧五国,即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它们都从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而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诞生于19世纪,那时并没有北欧风。直到1951年,北欧五国第一次组团出现在一次伦敦家具展览会上,这个组合以强烈的人文风格和强调功能与使用而一炮打响,从此横行欧洲大陆,上一次这种量级的突袭还是在维京海盗时期,不过显然没这次愉快。
光要亮,色要艳
经常有人分不清北欧风和日式风—— 这就对了。
去年丹麦设计博物馆125周年庆典的主题就是“learning from japan”,可以解释成“我们不模仿,我们只学习,日本风格给了我们灵感”。明明已经掌握了话语权却依然保持谦虚和开放性,这也是年轻的北欧风讨人喜欢的一点。
在家装时想区分北欧和日式并不难,二者最明显的不同在于色彩饱和度。
日式配色最大特点就是:明度高,饱和度低,这很接近去年最流行的“舒压色”,比如少女们最爱的和果子。所以日式家具以低饱和度的浅原木、浅黄、浅蓝为主,整体风格相当清浅柔和。但北欧风恰好相反,要黄就要柠檬黄,要蓝非得亮蓝色,这种高饱和度,高明度让北欧风看上去性格分明。因此,当有人说北欧风冷淡,你大可跳出来说他在以偏概全。记住,只看到半岛风土的黑白灰大地色就认为这是典型北欧风是不对的,60年代的Marimekko(诞生于1951年的芬兰品牌)和40年代Josef Frank(瑞典设计师)的花红柳绿完全反其道而行,但同样也是北欧经典。
落实到家装上面,一个容易上手的色调搭配是“主体黑白棕+细节红黄绿”,尤其是亮红色和柠檬黄是北欧风的精髓,所有搜得到的设计师款灯具基本都有这两种颜色可选,实在拿不定主意就去买世纪中期现代主义(MCM)大师雅各布森的AJ落地灯、丹麦设计师保罗·汉宁森的PH吊灯吧,颜色齐全且百搭。此外,加一点MCM风格的复古色家具来中和下过分明亮的北欧风也是明智之选。
总之,在配色这方面,段位高一点的可以玩点红绿撞色,但最简单又好看的北欧风配色办法还是大件全部用基础色,在细节处加一点亮色,尤其是一大片白色加一点红色元素,空间设计感瞬间提升。
线条犀利起来
据说,“design”这个词在1940年才第一次传入瑞典语系,相应的瑞典语翻译成“form- giving”,即“形状的塑造者”。而1950年代的那批北欧国宝级大师也无愧于这个称号,许多剑走偏锋的造型至今都堪称炫技。比如冰刀上的PK9椅,坐上去感觉随时可以滑出去,又比如Harry Bertoia的钻石椅,波形网状的椅面有种让人眩晕的魔力。
北欧风凌冽鲜明的风格源自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扎堆出现的设计大师,那是个“大师成群结队而来的时代”。上面说的Harry Bertoia和MCM大师伊姆斯夫妇是朋友,伊姆斯夫妇又和沙里宁特别好,生个儿子都要叫伊姆斯沙里宁—— 所以说北欧风和MCM风格有些像也有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大师虽然很多都是技艺超群的木匠出身,但并没有在“匠人精神”的神坛上居功自傲,而是都积极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并想方设法让人人都能买得起好设计,像是红木太金贵就改成榉木,钢管短缺就换点别的上,新型工艺有多少上多少。更值得称道的是,大师们不仅是最好的艺术家,也是最好的产品经理。因此,许多产品源源不断地被从流水线送入世界各地,成为畅销全球的爆款。这种手工业和大生产之间不仅没有互相削弱反而相互促进几乎就是一个奇迹。
回到家装上,强调线条感虽是北欧风的标志之一,但同样不宜多用。大件家具仍首选基础款的基本色,小件的椅子、灯、花瓶和其他装饰物,可以选择一两件线条犀利的设计师产品。如冰刀椅。另外,讲究线条的几何图案也是北欧风的必备元素之一,至于几何图案如何和北欧风搭上关系,笔者猜测可能是在平面上营造线条感简单易行,不过更高大上的说法是“和北欧民族的浪漫主义基因有关”。其中比较经典的是前文提到的Marimekko和Josef Frank的作品。
不拘一格选材料
说北欧风崇尚自然、只喜欢自然材料,这不客观。北欧风对家具设计最大的贡献,除了“形状塑造者”,还搞出了一堆乱七八糟脑洞大开的新型材料,这点和MCM风格对科学的狂热不同,北欧大师对材质的选择很有“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的随性。比如一直在原木面前抬不起头的胶合板,其实人家是纯正的北欧血统,二战时还做过滑翔机机壳。就连至今仍是总裁办公室标配的伊姆斯躺椅,下面弯曲的底座、椅背都是胶合板,毕竟它在20世纪40年代算是高级材料。
此外还有各种钢管的、帆布的、皮革的、铝合金的、有机玻璃的、塑料的等等,大师们逮着什么用什么,就没有什么不敢往上招呼的。比如乔布斯最喜欢的柯布西耶设计的皮革钢管沙发,这款把冰硬的不锈钢和柔韧的真皮撮合到一起的设计是北欧风里程碑式的设计。另外,在自家搭配时,如果想来点求新求异的亮眼单品,一条以假乱真的白色人工羊皮毛随便往椅子上一搭,高冷的北欧风简直手到擒来。需注意的是,以假乱真强调的是毛发质感,而非形状,弄一团喜羊羊的皮毛会吓到小朋友的。
最后还想介绍的一种材质是黄铜,尤其是黄铜吊灯和黄铜花瓶、花盆这种小型配饰,能够轻松营造出“业主装修得很走心”的假象。特别是花盆,因为植物也是北欧风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一旦有了高颜值的黄铜花盆,里面种或不种花花草草都装饰感十足。
其实,任何一种家居最终都是意逾于形,北欧风也是,它并没有一定之规。如果能触及精髓,甚至可以打破风格的框架,用北欧家具搭配出新中式,用新中式家具搭配出日式,用日式家具搭配出美式都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