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体育文化差异看中国足球文化的本位回归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m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足球运动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其所适合自身的运行发展模式是不同的。优秀的足球硬件设施、竞赛制度以及优秀的足球比赛战术可以吸收和学习,但是根植于不同社会和国家的文化环境下的足球理念、足球氛围以及足球文化体系确是不能强行生拉硬搬的。足球文化只有在结合了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足球文化才能生根发芽,结出具有当地色彩的硕果。而中国的足球文化由于并没有很好的根植于中国社会所特有的制度条件,因此足球文化体系十分不健全,直接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足球水平的发展。本文了解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体育文化的发展历史,总结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体育文化的文化特征和差异;从内在把握文化、体育文化、足球文化的相互关系,分析中国足球文化的问题所在,总结出适合中国足球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路径。
  关键词:体育文化;中国足球;本地回归
  一、中国足球文化的发展历程
  随着近代的鸦片战争的发生,西方的足球逐渐开始传入中国,逐渐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慢慢生长起来。最开始的时候,由于国家政治层面的因素,这一段时间由西方商人和传教士影响带到中国的足球运动没能马上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形成较大的影响。清朝的洋务运动开始之后,封建社会中很多的旧思想在当时广为盛行的“中体西用”的思潮所影响和取代,民族仇恨的社会氛围慢慢得到了较好的缓和。此时的洋务运动不仅仅在硬件设施上进行了改良,如新式的学校和军队,而且在吸收西方文明方面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其中足球运动的学习在此时的教会性质的学校中逐渐出现并开展起来。
  当时间来到了“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放,特别是在思想和政治上,这也就在客观上进一步为足球运动的开展形成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五四”运动时期,足球开始从学校和军队中逐渐向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扩散。与此同时,与足球运动相关的规则和制度也逐渐被带到中国,慢慢被国人所接受。另一方面,足球运动的在当时确实是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掣肘,这是客观社会环境所导致的。
  经过了大概十年左右的平稳发展期之后,在 1992 年,中国足球迎来了改革的时代。在北京的红山口举行一次在中国足球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位置的一次足球会议——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其中关于球队训练、竞赛机制的改革、体育体制的转变这三个方面成为了最需完成的任务;在足球发展的道路选择上,会议提出了要毫不动摇地向足球的职业化方向前进。
  二、日本足球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十多年以前的日本足球水平和中国队几乎无法相提并论,在世界范围内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可是由于日本在九十年代初开始了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经过二十多年到现在,已经可以称之为“跨越式”的进步。而中国足球在这段时间里的表现则恰恰相反,成绩也是一落千丈。在日本足球进行职业化以来,已经在亚洲最高足球赛事——亚洲杯上进行了四次卫冕;另外在亚洲地区俱乐部层面的赛事中,日本足球更是前后收获了 13 项冠军!其中,在 2010 年的亚运会中,日本足球队更是获得了男子足球和女子足球的两块金牌。随后,在 U17 年龄段的世界少年足球赛中,日本青少年足球队更是将阿根廷和法国队斩落马下,第一次进入到世界少年醉足球赛的 8 强。此外,在 2011 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也同样获得优异成绩,男子足球对获得了冠军,女子足球队获得了大学生运动会的亚军。应该说,2011 年是日本足球全面开花结果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的女足世界杯上,日本足球战胜了世界杯冠军的两次得主美国队,第一次获得女足世界杯的冠军荣誉。在这一年的国际足联的世界国家队排名中,悄然达到了 15 位,这可以说是世界准一流强队的排名了。
  此外,在男子足球世界杯这样国际上超一流赛事上的成绩,日本队的表现更是十分卓越。自从 1998 年的法国世界杯开始,日本足球连续五届杀进世界杯决赛阶段,其中两次从小组赛中出线,进入八分之一淘汰赛。在 2002 年,日本与韩国一起举办了韩日世界杯。在最近的 2014 年巴西世界杯亚洲区预算赛中,日本国家队更是以小组赛第一的身份提前一轮晋级到 2014 年的巴西世界杯之中。在日本足球这些优异表现的背后,是日本这个国家整体足球系统的全面崛起,不仅仅是我们经常在世界舞台上看到的日本国家队,还有日本的少年队、青年队以及职业联赛中的各个俱乐部队。应该说,日本已经在亚洲处于超一流水平,在世界范围也基本是步入了强队之列。日本在足球领域取得的这些成绩的原因,则是与这个国家长时间积累、酝酿、建设的国家足球文化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中国足球文化的本位回归路径
  从思想观念上着眼,整合创造足球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和风格的足球精神文化; 首先是要改变人们对于足球这项运动的认识偏差,正确意识到足球对于活动参与主体人的教育作用;然后是要注重将足球活动更好的扎根于大众的生活之中,内化为人们健康生活和快乐生活的一部分,从内心产生对足球共同价值的认可,才会形成真正的全民参与的大众足球;最后是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充分融合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足球精神文化。此外,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中也是存在着很多优秀的精神财富可以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例如被称为“亚洲足球先生”、“世界五大球王”的李惠堂,还有容志行先生留给我们的“志行风格”等都是我们中国足球自身非常宝贵、值得珍惜和发扬得足球精神文化。
  从制度层面着手,以职业联赛管理体制和后备人才培养为重点,构建完善的中国足球制度文化体系; 首先一点是在足球职业化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由于存在制度供给上的分歧,严重束缚了足球俱乐部在市场上的经营活动,因此为了职业联赛的经营和发展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活力,政府和市场主体不仅应该从制度上更加明晰自身角色,行使职责内的权利,此外还要建立起双方平等意义上的协调机制;其次由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在监管机制方面不完善,因此为了保证联赛可以健康的发展,职业联赛的管理部门要制定严格、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最后是在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上,一方面是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另一方面是校园足球的普及, 两个方面都应该给予更多资金的投入和支持,而足协管理部门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完善的规章和制度来为足球运动的大众化普及、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改善足球硬件设施,增加资金投入,构建中国足球器物文化; 足球运动的发展,资金的投入和硬件设施的改善是基础和前提。首先就目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场地的现状来说,职业俱乐部应该加大在资金和球场专业化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体育场地的建设力度,特别是各类学校和居民社区的场地建设,为更多学生和社会群众参与足球运动提供最基本的条件设施。此外,政府部门应该在法律条文中清晰规定,利用很多已有场地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深度发掘社会中现有场地设施的利用率。 因此,加大資金和政策投入,改善足球的基础设施,构建中国足球器物文化,是中国足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1] 郑彭年.日本西方文化摄取史[M].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2] 王金林.汉唐文化与日本古代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3] 龚波.日本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与日本足球的成功对中国足球改革的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4):310-315.
  [4] 刘博,赵伟.足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和现象[J].体育世界,2007(4):80-81 .
其他文献
摘 要:古代汉语文学的历史发展是我国社会演变进程中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本文重点从古代汉语的起源、演变流程和文化定位三个方面综述了古汉语文学历史发展中的探究性问题,旨在进行专业学习之余能够提出、探究并解决相关的学科问题。  关键词:古汉语;文学;历史发展;研究  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是从有了记录语言的文字开始的,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自从有了文字以后,我们才得以
期刊
1. Brief Introduction  In economics, inflation is a significant and visual concept. It is a sustained increase in the general price level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 an economy over a period of time. Inf
期刊
摘 要:分布在我国各地的一大批三线城市都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社会体育行业,在经济实力、全民体育意识和政府宏观政策的三方压力下,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从三线城市实现社会体育全面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角度分析社会体育建设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三线城市;社体;建设;发展  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志。影响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宏观因素主要是中国社
期刊
摘 要:本论文辨析了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的“语言游戏”问题,指出语言在应用中展示出多样性——“意义即用法”,并浅析了这一思想与其前期“图像论”思想的关联。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语言游戏;意义即用法  在人类探索“语言”的漫漫征途中,有一位语言研究大师的功劳不容小觑,这就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一般认为,他的思想有前后期之分:《逻辑哲学论》与《哲学研究》为代表的两种截然不同
期刊
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中如是说:谪居黄州“他真正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本文关注的正是此时的苏轼。  一百三十天的囚禁走出后的苏轼,大死边缘走过后的心悸折磨着这位而立之年的才子,但苏轼仍不忘寻求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救赎,长存于内心的超然旷达的胸怀气度,使苏轼在常人难耐的苦境和困境中自得其乐。一面是与家人早出晚归开垦荒地,一面是自在闲逸拥抱自然,面对滚滚东去
期刊
摘 要: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实践家。本文专门研究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其思想精髓及基本观点,并分析这些观点对我国当前农村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农村;幼儿教育;现代价值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个体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中的奠基作用已为国内外许多教育研究和实践所证实。陶行知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教人要从小教
期刊
摘 要: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东西方价值取向的不同。对于一部电影而言,翻译作为一个桥梁,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能共享它成为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在电影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电影翻译;文化差异  中国电影翻译产业已经走过了五十余年的辉煌历程。电影翻译工作者为广大观众朋友们翻译了许多优质的译制片。观众们通过这些电影,了解了国外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俗,同时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许多经典的
期刊
对名校我一直关注,于是我捧读了这本书。正如书名,《伊顿公学的经典法则》不像是一本完整的故事书,更像是由若干篇文章构成的10个小断章,有如法律法规的条款。作者杨立军将伊顿公学的教育理念和伊顿人的人生智慧归纳为10种核心精神,依序展开为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幽默、使命感。  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书中所说的十个道
期刊
一、多元文化主义的概念  多元文化主义一般指的是在一个组织机构内,人们所持有的一种理念,也有一些国家采用了多元文化这样一种政策:即承认、保留、正面评价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文化,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多元文化主义提倡在社会内各种不同的文化和宗教群体享有平等的地位,无主从之分。  广义地看,这个概念通常用来描述一个社会或者国家,由于移民而导致的文化族群的多重性。這一现象可能引发对民族特征稳定性的焦虑,也会引起
期刊
摘 要:每一种文化都确立了一种世界观,即一种观察现实的独一无二的视角,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和信仰,而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复杂的跨国性、跨文化的经济活动。国际商务谈判这种属于不同思维方式、感情方式及行为方式的谈判比单一的文化环境下的谈判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因此,为了培养敏锐的沟通技巧,谈判者必须学会通过某种与自己文化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始终注意彼此间的文化共性和差异,才会更好地理解别人,并进一步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