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提高素质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0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从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作业和练习三个方面论述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诱思探究”。
  【关键词】诱思探究诱导 圈套 融会贯通迁移
  
  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就“诱思探究”教学法在化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淡一下自己的看法。所谓的“诱思探究”就是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研究的兴趣,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诱思探究”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实验方面:实现实验的诱思探究法应做到:
  
  1.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应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起到示范作用,要对已学过的一些实验技能适时强化复习。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教师应提…具体的观察点,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使学生看的是操作的技巧和方法而不是看热闹,这样每做一步实验,学生的心维才会紧紧地跟上,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2.学生做,教师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可以从实验中得到锻炼,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必趣,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态度和科学分析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教师则在一旁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因而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般来说,照方抓药式的学生实验能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的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和锻炼。例如:讲完硝酸的性质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怎样制取硝酸铜,有哪些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并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最佳实验方案。并且提供相关的实验仪器让学生去实验做。通过这种环节后,学生学过的知识不仅不容易忘记,而且能得到巩固和加强。
  3.教师讲,学生想。教师引导总结实验的有关现象,联系学过的知识,诱导学生由现象推出结论,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解决了新知识。学生则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忆、再现旧知识,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加以巩固,且专心思考教师是怎样利用旧知识推新结论的。
  4.教师变,学生练。知识必须能够迁移,方可上升为能力,能力的提高,则是教学过程中高层次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白磷在水中加热和白磷、红磷在铜片上加热对比,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却开始燃烧,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去观察、去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二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一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例如:复习实验时,制二氧化碳,一般采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否用碳酸钙与硫酸或碳酸钠与硝酸或碳酸钙与硝酸,若不能是什么原因,若能实验装置应做怎样的改动?
  5.教师诱,学生学。教师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诱导学生的思维。教师诱导的关键是一些有针对性、阶梯性的简明扼要的问题,使学生能拾级而上,因此探究法中诱导学生的问题设计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学设计中应重点推敲的地方之一。学生则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中,步步前进,逐渐深入,最终依照教师应用知识的类似手段,独立得出结论,甚只创造性地得出结论,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应用,月,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学习的新动力。
  
  二、课堂教学方面:实现课堂教学的诱思探究法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诱达思的目的。教师要做到:
  
  1.精心备课。备课并不全是备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要注重备学生的学情,要注重备学法指导,在课堂上,教师应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随时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和理解,怎样去观察和思考,怎样利用规律,着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独立获取信息、处理解决信息的学习习惯。
  2.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具有探索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埘前人的成果、实验结论持质疑态度。例如:在讲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时,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燃烧的定义,然后再回忆部分金属在氯气、氮气中反应的现象,然后总结出燃烧定义的内涵和外延
  3.严格遵守规律。课堂情境教学设计要严格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否则就提不高教学质量。这是课堂情境创设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教材,要扣住知识的逻辑顺序,把握其潜在的智力因素;一头是学生,要抓住他们的心态,掌握其思维脉搏。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适合已有智能水平,又能促进其发展的认知方案。
  4.科学设计层次。教学工作要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各有所获,并逐步走向整体优化,能否科学设计层次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此,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①中间与两头,抓两头带中问。②深与浅,因材施教是一条基本的教学原则,但上课时一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产生优生不突出,后进生无转化的现象。要做到深有限度,浅有分寸。讲解有针对性,提问有阶梯性,要求有差异性。③多与少。这里所说的多与少丰要是指一堂课中教师讲解体现在优生层次上的时间应占多少。各层次练习的数量和时间分配如何等等
  5.妥善处理“三点”。所谓“三点”是指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弱点,常称“三点”教学,它们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处理不当,会使学生思维受阻,注意力唤散,常常影响师生双边活动的和谐配合。突出重点:教学的重点并不等于教材的重点,前者还应该考虑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具体情况而定。讲授开始,教师明确告诉学生要解决的重点及其意义和艮远影响。以引起,学生特别注意。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情感,以潜移默化学生,使之也怀有很高的热情学好它,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分散难点:把难点分散在若干个阶段去解决,或者分解成几个较易理解的问题逐一解决。也可以题示意,反衬烘托,进行化解,还可具体化与形象化,即化无形为有形,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成众所周知的事实作出浅显的比喻。
  6.及时进行调节。课堂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因此要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保持旺盛,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面对意外情况。教师的反应要敏捷,要善于观察和猜测学生的思维动向,估计这些思维的利弊,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教学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成教学的和谐。
  
  三、作业、练习方面:
  
  作业和练习是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理解程度的一种方式,要实现在作业和练习中的诱恩探究法则是这三个环节中最难的一个方面,为什么呢?因为教师不在学生身边。那么如何实现呢?
  1.要精选试题,试题既要体现重视基础,又要体现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要有一定的梯度又要有适当的难度。例如:讲了原电池原理以后,让学生练习写出:①锌、碳在硫酸铁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电极反虚式②镁、铝在硫酸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③镁、铝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2.既要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讲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水的电离及溶液的PH以后。可以这样训练学生:①0.1mol/l的盐酸溶液和0.1mol/l的醋酸溶液氢离子浓度分别为多少?②PH为1的盐酸和PH为1的醋酸两种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多少?等体积的两种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产生氧气的体积关系如何?若将等体积的这两种溶液同时稀释100倍,它们的PH值又是如何变化的,这样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深度揭示某一知识,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深刻的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3.要通过典型习题的练习,不仅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练习之后去整理知识。使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条理化、网络化。
  总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创造性,教师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实验教学要有探索性,布置的作业和练习既要反应基础又要有新颖性,这样教师才能使自己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探究的目的。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群体也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追求自由平等的九零后新生步入大学校门,这就需要辅导员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人文关怀,设身处地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推进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  【关键词】人文关怀 爱 诚信 细心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概括来说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
【摘 要】结合一线教学的实际感受从师生、实验、习题、课程资源、社会实践及评价六个方面的困惑出发,针对困惑进行思考,目的是让教师自己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尽快成长,取得有效教学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课程改革 新课标 教育观念 教育方式 困惑 思考    物理新课程标准实行已有五年了,在这五年中,本人一赢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一直处在不断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初中物理新教材过程中,努力用新的教学理念在自己
《生命生命》,读了作者杏林子写的这篇课文,深感震撼,文中写了“飞蛾求生”、“砖缝里的香瓜子”、“自听心跳”三个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与珍惜之情,读着这样一篇有深刻内涵的课文,我一直都在思索怎么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的内在,去领悟生命的顽强,去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深刻体验,我在想,我自己被震撼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像我一样受到震撼呢?我左思右想,这样引导效果差,那样引导不理想,总觉得不
【摘要】不列颠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引起了马克思的注意,他写了两篇文章,即《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来研究相关问题。在这两篇文章中,马克思以历史的眼光提出了不列颠在印度的“双重使命”的问题,一方面,不列颠人在印度进行残暴的统治,给印度造成了灾难;另一方面,在这种破坏性作用的背后,有一种积极因素在里面,客观上推动了印度社会的进步和与世界的融合。  【关键词】不列颠;印度;殖民;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面对电子产品的日新月日的变化,网络也逐渐进入百姓的家庭,同时也不断地运用到幼儿教育教学中。网络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容易给教育者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基于这些情况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利用网络电化教学所存在利与弊。  【关键词】网络环境 电化教学 利与弊    网络环境是指基于互联网应用的硬件资源和软件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技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关系,用产生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好充分的准备,为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作好铺垫。由此支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就很大程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内容提要:面对知识经济化、教育信息化、人才市场化的发展大势。授给学生知识已并非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引导学生自主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与方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想适应课改的要求,就必须改变观念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教师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 专业素质 教育观 创新能力    教师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任何一堂课的演绎都展示出教师素质的内涵
【关键词】农村教育;民主管理;学校教育管理;差异性    “学校教育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对于农村中小学而言,更是如此。  农村和城市中小学之间的差异性,使农村中小学和城市的中小学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解决农村和城市中小学之间的差异性,按照现在的教育大纲。一些教育专家和学者提出许多比较有针对性和创意性的教育观点,是我们必须践行好,落实好的。
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清代的教育家颜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苟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是点拨者,是鼓舞者,是激励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某一特定过程或特定结果,以正确鼓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恰当地表扬、赞许,可以强化学生
中國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千百年来,这句话一直被教育者当作经曲教育方法奉行着,但是细细思量,这种教育方法仍存在着它的局限性,因为不管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它们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就是“授”,彰显的仍然是教师的主宰地位,学生仍就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只不过是接受的内容不一样,一种是不劳而获的“鱼”,一种是能谋求自我发展的“渔”技罢了。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确立了“以人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