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人民出好书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1日早上9点,几十位读者早早就等在北京图书大厦门口。这天,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邓小平文集(1949-1974)》正式与北京读者见面。“之前就看到新闻,说文集中有很多邓小平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我想早点看到。”拿着新上架的书,读者赵鑫笑着说,自己专程从朝阳区三元桥附近的家中赶来,希望成为最早的读者。
  时逢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人民出版社又一次及时为读者带来优质图书,赢得了口碑和赞誉。面对成绩,人民出版社“掌门人”黄书元只是笑笑,用带着浓浓安徽舒城官话的口音说:“人民出版社的目标,就是为人民出好书。”
  “怀着感恩之情做出版”
  1921年,人民出版社创立于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至今已93年。相比这家近百年的老社,年近60的黄书元,还算得上年轻。尽管他执掌人民社只有十余年,但他与出版的缘分已有三十余年。
  作为优秀毕业生,黄书元毕业时主动选择了图书出版行业。
  毕业短短几年时间,黄书元就成为了安徽教育出版社的副社长、社长,主持推出了《宗白华文集》《朱光潜文集》《胡适全集》《李鸿章文集》等“皖籍名人书系”。
  自此,黄书元成了获奖专业户,获得国家图书奖三次、中国图书奖两次、“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安徽省十佳出版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直到他升任安徽出版局副局长时,安徽教育出版社家底已达到数亿人民币。
  2002年,这位多重荣誉加身的出版人,正式执掌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是国内唯一一家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党和国家的文件文献、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的出版等任务。多年来,人民出版社树立了出版业的权威地位,却也多少显得有些面孔“古板”。
  如何为人民出好书?黄书元有自己的看法,书的内容要权威、质量过硬,不容一丝差错。同时,要被人民喜爱。
  在这样的理念下,一本本耳目一新的领导人文集出现在读者面前,人民出版社一直刷新着读者的称赞和期待。
  2009年9月2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正式在全国公开发行。退休后一直低调的前总理朱镕基,以出书的方式再次走到了公众面前。同一天,首次印刷25万册的该书再次加印。
  2013年12月9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长春同志的新书,是李长春同志卸任后的首部著作,引发读者购买热潮。
  2014年8月21日正式面世的《邓小平文集(1949-1974)》,刚一出版就受到读者追捧。
  所有这些,黄书元归结为一句话,怀着感恩之情做出版。
  比如出版《邓小平文集(1949-1974)》,黄书元说:“像全国人民一样,我社广大职工深切感受到邓小平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巨大发展变化,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道路。邓小平同志曾于1990年10月为人民出版社重建四十周年题词‘人民出版社四十年’,给我社员工以巨大鼓舞,我社也把邓小平同志为我社题词的图片作为我社的形象展示和珍贵纪念品赠送给重要作者以及读者朋友。”
  正因如此,为做好该书的出版工作,人民出版社专门成立了项目工作组,组织起数十位编辑、校对人员,分设3个编辑校对组进行审稿。各个组都进行了三轮审读,最后把所有的审读意见报文献研究室研究后确定。
  对于该书的印制,人民出版社安排了3家印刷厂,对承印工厂提出了4个“统一”的要求,即“统一管理、统一纸张、统一油墨、统一机器”。开印时,选派资深编辑、校对、美编和色彩管理人员等亲临现场,在机器旁检查样书质量并签字确认。
  正是以这样一种满怀感激的心情做出版,人民社的好书越来越多。2011年,全国除教材外,发行上百万册的图书有48种,人民社有6种;《朱镕基答记者问》发行130多万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发行近25000套,堪称马恩经典著作发行史上的奇迹。2011年《七个“怎么看”》发行总量近400万册,创出了“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的新高。2012年6月出版的《辩证看 务实办》两个多月发行量即已接近300万册,发行总量很值得期待。
  好书自然带来好效益。黄书元介绍说,人民社的出书品种,从2002年的200多种,增长到今天的1300多种;销售码洋实现了从2002年的1亿元,到2011年的10亿元。
  黄书元,这位屡获国家级大奖的资深出版人,在“执掌”人民出版社的10余年间,让人民社驶上了快车道。
  重大历史时刻为读者送上权威出版物
  由学习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自今年6月23日出版发行以来,不到两个月时间,发行量已突破1000万册。这是近20年来时政类图书发行的最高纪录。
  每次重大历史时刻,人民社都参与其中。这要从人民出版社的历史说起,创办于党的“一大”的人民社,从诞生起,就与党的历史发展紧紧相连。每一次大会的文件出版,每一位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文稿面世,背后都有人民社的努力。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涵盖了一部中国共产党出版史。这部出版史的主角,无疑是人民出版社。
  2012年11月14日,十八大闭幕的当天晚上,人民出版社所在的楼层,灯火通明。与历届党代会闭幕后一样,人民社承担着第一时间出版大会文件和辅导读物的使命。为保障十八大报告单行本《十八大文件汇编》《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等一批十八大出版物优质高效出版,并以最快速度和读者见面,人民出版社科学谋划、周密部署,做好了一切准备。
  这时候的黄书元显得尤其慎重,“在这项党和国家交办的重大政治任务面前,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继承人民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沉甸甸的责任下,黄书元带领全社,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一年,就提前谋划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制订了“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规划”。通过优化选题、遴选优秀作者等办法,最后确定了约70种图书作为迎接党的十八大的重点图书,品种数量与规模均居全国各出版社之首。   这些图书既有最新修订的马列经典著作,又有系统总结研究过去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学术著作,既有全面反映各行业建设辉煌成就的系列丛书,又有围绕相关主题进行论述的专题作品与通俗读物。品种丰富,题材多样,亮点特色纷呈。
  比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和《列宁选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版本,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理论工作者的欢迎。为了给读者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译文更准确、资料更翔实的基础文本,中央编译局依据“马工程”相关最新成果对两部选集做了重要修订。已陆续出版中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版全部采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新译文和新注释,在保持原有四卷本结构的基础上,对篇目作适当调整。《列宁选集》第三版修订版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引文全部换成新译文,修改、完善了相关注释和索引。两部选集还都撰写了新的出版说明和各卷说明。
  黄书元认为,反映十六大以来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建设,是人民出版社迎接十八大主题出版的重点之一。这方面的相关图书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丛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研究》《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研究》《十年辉煌——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纪实》《和谐方舟》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丛书》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李君如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王伟光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肖贵清著)、等,丛书分别对“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套制度”进行深度解读和理论阐释,回顾了过去十年中国政治建设的经验与成绩。该丛书入选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迎接十八大重点图书,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反映包括宣传思想工作在内的文化建设主题,有《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力量中国——文化工作者谈文化》《给力中国——省部级领导谈文化》《思想中国——〈学习活页文选〉十年精粹》《脚踏着祖国的大地——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纪实》《中华平民英雄(2002-2012)》等。《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全面阐述我党建党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在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在科学执政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思想中国——<学习活页文选>十年精粹》汇集了过去十年《学习活页文选》刊载的权威理论文章,优中选精,是十年党的思想理论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脚踏着祖国的大地——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
  为更好地展示十六大以来各行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人民出版社特别策划了《难忘的辉煌》大型丛书,该丛书由中组部、卫生部、教育部、农业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近二十个中央主要部委组织编写,分别结合本行业的工作实际,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领域的巨大变化,通过各行业的辉煌成就多视角展示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为吸引更多的群众主动了解过去十年的成就,满怀信心地迎接十八大,人民出版社还特别推出了多种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包括《辩证看 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国家大势》《大决策——中国共产党两次全国代表大会细节探综》《中华平民英雄(2002-2012)》《执政中国》等。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辩证看 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 2012》在延续以往的鲜明风格基础上,继续创新,紧紧围绕热点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进行论述,坚持用辩证全面的方法认识问题,用科学务实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读者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真相,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读者的眼睛雪亮。该书上市不到2个月,发行已超过300多万册。《中华平民英雄(2002-2012)》汇集了过去十年里特别是近年涌现的一批在平凡生活中产生的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包括“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卫士”高铁成等,全书图文并茂,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是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一个缩影与真实写照。
  积极策划外向型图书,“向世界介绍当代中国”也是一个重点。英文版《中国和平崛起与发展》《中国十年》是专门针对外国读者撰写的图书,分别由著名学者、党史专家郑必坚、柳建辉先生担任主编,两书分别讲述中国和平崛起的提出与实践、十六大以来十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和事件,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针对性强。两书均被国务院新闻办选为“对外介绍十年成就”的重点图书。
  在每一个重要时刻,人民出版社都不遗余力地为党和人民献上一批好书。
  “出版人要做引领者、推动者、践行者”
  “我们出版工作者要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推动者、践行者。”作为“战斗”一线几十年的老出版人,黄书元对出版工作思考颇深。
  对于出版单位的主要任务,黄书元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在思想文化宣传领域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出版物具有精神属性、意识形态属性,所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出版工作者的天职。这项工作做得如何,是评价一个出版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
  黄书元经过多年工作实践,归纳了三个方面的经验,以更好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以强烈的出版使命与社会责任感,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推出一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出版精品。我们要改进出版形式、途径,多出版适合于不同读者阅读的优秀作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讴歌先进英模人物,为全社会树立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榜样。”
  其次,要重点策划出版一批深入研究、系统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书。“要重点围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策划出版一批阐释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理论创新的学术著作。”
  另外,还要着力做好面向青少年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版工作。“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出版人有责任、有义务推出更多更好并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于青少年心中,并外化于日常行动之中,引导青少年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黄书元认为,作为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性、理论性、公益性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理应更好地发挥出版主阵地、主力军、排头兵的作用,大力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领社会舆论,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人民出版社更是责无旁贷。我社每年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全社重大主题出版项目,并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使此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提前谋划,抓好落实。从社领导、编辑部主任到普通编辑,每年年初做好年度规划,拟定好选题计划报告,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年度的项目规划,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督促、检查重点项目的完成情况。”
  “优化选题,严把质量。经社编委会认真研究、讨论,从各编辑部初报的数百个相关选题中遴选出近百个选题,作为当年度的重点选题,严格控制选题质量。”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近年来,人民出版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规划出版了领袖先驱文库系列、理论研究系列、通俗理论普及系列、人民英模系列、两院院士传记系列、人物画传系列六大类数百种相关重点图书。
  人民社还出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纲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数百种重点图书。目前正在出版过程中的还有《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与当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挂图》等数十种重点选题。
  “作为一名出版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推动者,更要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黄书元的话,掷地有声,值得深思。
其他文献
编者按: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发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迅速展开,中国思想界迎来“解冻的日子”。35年过去了,重读这段记述历史的文字,回望暖意与春寒的交锋,仍会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一篇文章,会有这么大的震撼力,这么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特别是在没有中央发出通知要各报必须转载的情况下,大家能够如此地齐声呼应,一唱百
即使是在充满奇思妙想的少儿类图书中,《赶象人》也显得十分特殊,由于罕见的丰富性和多重性,以至于很难用惯常的题材分类对它进行概括。少儿读物,最常见的失误就是低估读者的智力、知识与能力。我们常常感慨如今的孩子见多识广,他们生活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论想象,他们是看星球大战长大的一代;论激烈,电子游戏中令人目不暇接的对抗赛也是小菜一碟;论离奇,有什么能比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更让人着迷?离奇故事、紧张情节都
一  先师严群(1907-1985),字孟群,号不党(取“君子群而不党”之义),福建侯官人,是严几道先生(复)的侄孙。先生幼时即甚受几道先生钟爱,认为可成大器。七岁即开始人私塾读《四书》、《五经》。人中学后,因阅读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著作,受其影响,遂立志终身致力于哲学研究。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继人燕大研究院深造,于1934年获硕士学位。次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就读。先
当代学者谈论经济史,总会提到郭沫若的名字。郭沫若在1930年写成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开山之作。可那是现代人的看法。当时另有一个学者名气比他大得多,开始这方面工作也更早,他就是陶希圣。  郭湛波的《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写于1935年,他认为,“中国近日用新的科学方法——唯物史观,来研究中国社会史,成绩最著,影响最大,就算陶希圣先生了”。又过了十余年,顾颉刚在抗
编者按  今年11月7日,是《中国青年报》复刊35周年,在这里,我们刊出毛浩先生的讲演稿,一方面回顾中青报35年的历史足迹,另一方面,对如何办好全媒体时代的纸媒引以思考。  各位新同事: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做个交流。我是1984年到报社的,那个时候——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中青报最辉煌的黄金时代,我有幸躬逢其盛。后来又历经报社20多年的变迁,作为一个次老报人——川总、春龙他们是复刊后的第一
在《无土时代》中,赵本夫以匪夷所思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都市生活中的现代神话:  在木城这个已经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里,一夜之间竟长出了361块麦田。茁壮的麦苗迎风飘拂,拔节生长,扬花抽穗。当金灿灿的麦穗压弯了头时,新麦的香味溢满了木城,全城的人看到身边的麦田个个都欣喜若狂,像过节一样。同样也是一夜之间,人们纷纷拥向麦田,这城里稀罕的麦子就被人们抢收得精光。  这个神话无疑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思和理想
编者按:自本期始,我刊将开设“哈佛随笔”专栏。由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现为哈佛大学英语系高级研究学者的郭英剑教授记述哈佛大学中“人与书”的故事。  2013年1月18日中午12点半,国航CA981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将我带向美国波士顿。我此次行程的目的是到哈佛大学英语系做高级研究学者。  众所周知,哈佛是美国的顶尖高校。于我个人而言,无论是在我所从事的美国文学、比较文学等领域,还是我近几
从十七八岁离开家乡进入大学,除去短暂的一年青岛之行,几十年来,几乎全部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大学。起初是在河北大学求学;后来在河南大学深造读研,并毕业后留校工作;而后又到上海交通大学,继续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出版工作。可以说,我的前半生与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学是人文荟萃的地方,又是科学人文知识的集散地。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批发市场”,“商品”(知识)天天有出有入,按照各自的供求,有序地流动着,从
(《文化的附加值》,李少君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定价:25元)  少君先生是一位诗人,这一点人所共知——在一个“文学”日益边缘化(更不用说位居“文学”边缘的“诗歌”了)的时代里,他坚守着对于诗歌的忠诚与热爱,对此,我只能感到自愧不如。对于少君先生来说,诗歌,乃是他的“心学”:“我一直认为诗歌对我来说是个人日常宗教,诗歌可修心安心,且是个人行为,并不妨碍他人,也非强制,故有益世事人
鲁迅曾经盛赞秦汉时期的文化风格:“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毫不拘忌”,“魄力究竟雄大”。当时民族精神的“豁达闳大之风”对社会生活有全面深刻的影响。对于当时的艺术作品,鲁迅也有“惟汉代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肯定性评价。应当说,以富于进取性为基本特征的“闳放”、“雄大”的文化气象,是秦汉时期最突出的历史特征。  从生态环境史的视角考察,社会进步、经济繁荣都是在生态环境的舞台上完成的。秦汉人的生存空间,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