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坏与年龄无关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耕身 舆论公开指责“坏人变老”,或“老人集体变坏”,会是让老人群体多么寒心的傲慢与偏见?今天的老人们,不仅处于人生暮年,行为能力下降,加之话语权的窄小、社会保障的不充分,已经不得不处于社会最弱势人群的地位,怎想到还要承受这种公然的污名呢?老人并非不可批评,坏人也的确会变老,但对那种用以偏概全的观点来发动对于老人群体的规模化声讨,并由此派生出的对老人生存状态的隔膜,以及进而形成全社会对老人“避之惟恐不及”的氛围,我们必须警惕。
  刘洪波 这个社会正在步入老年化,也正在进入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厌老文化”时代。于是,这些“改革开放”刚开始时正处青春时节的人,伴随和参与中国这一轮现代化进程,经历了其间的制度兴革和观念更迭,最终被定义为“可笑而不可理喻”。人们都乐于发现和讲述“中国大妈”的段子,描述她们与“正常人”的冲突,人们都愿意表现与她们格格不入的趣味、观念。从媒体上看,中国大妈没有做对过什么。她们确凿做对了的事情应该只有一件,就是生下现在来取笑她们的男男女女,一边哄笑一边映衬出“我们不是大妈”的自豪。
  梦晞 老人与年轻人本无矛盾,是老人里的坏人在里面搅局。出了老人公交猝死这件事后,郑州不是有3名年过八旬的老人举着牌子倡议“老年人要给年轻人让座”吗?他们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每天早出晚归,非常累,有的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容易,而大部分老人都退休,相对轻松,主张老年人乘车尽量不要赶在高峰期,更不要在这时与年轻人争座。不要只盯着表现不好的老人,还有很多老人是讲道理的。
  环球 老年人成长的年代,或比今天艰苦,或比现在激烈。因当下某个老人做错了某件事而嘲弄哺育了今天年轻人、为这个国家进步做尽脏活累活的那一代人,这决非中国年轻一代的骄傲。对老年人除了给予集体的尊重,我们还应宽容他们做错事的那些“深层原因”,体谅导致他们有今天看来不文明习惯的那些经历。
其他文献
回放  “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新学期伊始,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学生翻看自己的语文教材时发现,这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八股文将是他们接下去要学习的内容。除此之外,新教材选编的八股文还包括明朝初期王鏊的殿试之作《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和曾国藩的《与诸弟书》。  八股文作为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应试文体,被批了好多年
期刊
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或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的何种问题),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其具体题型有网络跟帖、谈看法、发表评论等。  例1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对此网上众说纷纭。下面是某网站“微博”中网友的留言。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微博”中留下对此事的看法。要求:语言准确,观点鲜明,60字左右。  @网友A:中国人至今
期刊
说理性的文章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了,可避免冗长之赘,在空间上可突出主体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于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也有利于阅卷者在快速阅卷中把握你审题的准确度,按等计分。靓,即要精彩,精彩的开头,最突出
期刊
散文,按其表达方式说,有以叙事为主的散文,有以议论为主的散文,有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但无论哪种方式的散文,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达意。但从应试的角度看,由于题目的限制,多年来还没有过纯粹通过写景来演绎题目的散文出现,所以,即使有考生写散文,也是通过叙事来抒情,或通过议论来抒情。叙事散文不是记叙文,因为它不需要连贯的情节,议论散文也不是议论文,因为它不必有完整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形散神不散”才是它的
期刊
考场作文不仅是限时作文,而且还是限内容作文,因此我们在保证充足的写作时间的同时,还要保证在它规定的范围内起舞。在这两个条件的约束下,学生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引用这一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不仅来得快,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文章的含金量。此话的确不假,好的引用的确能够让考场作文光芒四射,文采飞扬。然而,不恰当或不科学的引用却会给文章带来灾难,下面我就考场作文的引用偏差作一点具体的分析。  一、滥引作文原材料。  当
期刊
材 料  小和尚拿着一碗米问师傅:这碗米有多大价值?师父说:要看在谁的手里,要看怎么弄——添点水放到锅里煮一煮,成为一碗米饭,这是一块钱的价值;放在水里泡一泡,用四五个粽叶包一下,是三四块钱的价值;在米里加点酒曲,成为一壶酒,是二三十块钱的价值。  简 析  一碗米,因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产生的价值差距,在于眼光和识见的高下。材料可析出“眼光/坚持”“方法/选择”“价值/创造”等关键词。关键词侧重不一
期刊
9月9日在郑州发生了一起老人猝死于公交车上的事件。据一名乘客回忆,这位老人让一个小伙子给他让座,小伙子不肯,两人在争执中发生了辱骂,老人还动手打了小伙子四个耳光,不过小伙子并未还手。在旁观乘客的劝说下,小伙子提前下车。结果没过多久老人就猝死了,据老人亲属说,老人有心脏病。  这事发生后,很多人认为这个老人为老不尊,死了活该。联想到前不久“武汉一小伙公交车上未让座 遭多名老人暴打”事件后一面倒的对老
期刊
回放  7月18日下午,合肥21路公交车司机俞修平师傅驾车行驶在曙光新村公交站时,确定没有乘客下车后,关门驶向下一个站台。公交车在驶离车站三四百米进入快车道后,一七旬老人称坐过了站,要求俞师傅打开门下车。俞师傅向老人解释了公交公司的规定,老人不听。在公交车等红灯时,老人突然举起拐杖,朝俞师傅的头部连续打了过去,俞师傅右半边脸当时就红肿了起来。此时,车内数名乘客过来劝说老人,老人才停手。车到南薰门桥
期刊
9月4日,武汉。5位老人喝酒后一起上车准备回家,其中一人没有站稳,不小心靠到年轻人身上,惹得年轻人不高兴,并出言不逊骂了几句,双方因此起了冲突。几个老人一拥而上,有的抓着年轻人的手,使他动弹不得,有的趁机对着年轻人的头猛击,其中身穿黑白条纹衫的爹爹一口气打了四五拳,后被人拉开。警方介入后,老人们表达了歉意,年轻人也表示自己太过冲动。经调解,5位老人赔偿了1000元医疗费。
期刊
Melisa 在他们长身体的时候,却正好遇到“三年困难时期”,食品短缺和饥饿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物质观念的形成。哪怕到了物资充裕的时期,记忆中的“匮乏恐慌”还是会使他们试图占有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源,为了物质不惜大打出手甚至铤而走险……精神层面的匮乏则更甚。在物质长期匮乏的背景下,人生唯一目的几乎就是生存下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叶克飞 如扰人广场舞、公交抢座之类的老人恶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