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x198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国文学作品是指除中国文学作品以外的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世界文学源远流长,绚丽多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多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各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外文学作品的差异。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一、以西方历史为线索,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大多都因时而著,记录了某个特定时期发生的事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西方历史为线索,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了解历史对文化的影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将他们快速带入作品所描绘的场景中去。教师可以给他们介绍一下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例如,从14世纪到19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作品也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特点。14世纪到17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资产阶级兴起,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希望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文艺复兴”。受此影响,这个时期孕育了一大批经典的文学作品,包括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这些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斗争性,肯定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认为人有改变现实世界的能力,向统治中世纪的神权政治发出了挑战。其中,《十日谈》一书就提倡男女平等,提倡把人的聪明、才智和思想感情从神的禁锢和封建枷锁中解放出来,强烈反对禁欲主义,热情地歌颂现实生活。这部巨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描写了人的世俗生活,深刻地刻画了活灵活现的“人”,不再着笔于那些梦幻般的虚无飘渺的“神”。以西方历史为线索,教师就能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剖析作品,理解作品。
  二、以语文教材为依据,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活动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拓展延伸,设计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例如,讲完了《诗经》,可以设计一个“探究中外文学作品的差异”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比较阅读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与我国的《诗经》。这两部作品都是历史上非常经典的诗集,都展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社会风貌。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会发现《诗经》以抒情诗为主,采用的是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在情感表达方面比较含蓄细腻;《荷马史诗》完全是叙事诗,通过叙述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的故事来表达希腊人崇尚自由的感情,在情感表达方面就相对奔放直接。此外,《诗经》里的主题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荷马史诗》里的作品主要是歌颂刚强勇武的战斗英雄,赞美忠贞不渝的爱情。又如,讲完了《孔雀东南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两部作品虽然体裁不同,但是都歌颂了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揭露了封建家长的自私、狭隘、专制和无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最后,他们化为双飞鸟,在死后得以团圆,是喜剧收尾。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和朱丽叶双双殉情,故事就结束了,是悲剧收尾。”通过比较,学生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總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采样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从外国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感受到不同国家的人对真善美的渴望,进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GS[20191GHBZI08
  (作者单位:甘肃省文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有关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热点内容.解答这类问题,需要灵活运用几何体的性质,射影定理,球的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等知识.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探讨一下解答有关几何体外接球问題的方法.  例1.已知正三棱锥P—ABC的4个顶点在球O的球面上且PA= ,AB=2.求球O的半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正三棱锥的定义与性质以及正三棱锥外接球半径的求法. 一般地,若正棱锥底面外接圆的半径为r,
期刊
思乡是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一类主题。因此,想在这一题材上写出新意,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心归去》同样是以“思乡”为主题的作品,但是在创作时,作者多次使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从两地的环境、文化、自己对两地的情感等角度人手,写出了“异乡”与“故乡”的不同,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一、环境的对比  在作品中,作者对异乡的环境作了详细的描写:“我在圣·纳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房子前面是
期刊
英语写作是检测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运用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教师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读写结合、技巧提升、多元评价等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任何高质量的写作都是以丰富的阅读为基础的。阅读课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的表层理解上,
期刊
老子曾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阅读也是如此。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不“浅尝辄止”,而是深入文本呢?笔者认为,我们要适时开展文本细读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就援引例子,谈谈如何开展文本细读教学。  第一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内容。  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之前,教师要先带领他们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内容,对文本
期刊
一九八七年九月,我应安格尔和聂华苓之邀,到爱荷华去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认识了他们夫妇,成了好朋友。  安格尔是爱荷华人。他是爱荷华城的骄傲。爱荷华的第一国家银行是本城最大的银行,和“写作计划”的关系很密切(“国际写作计划”作家的存款都在第一银行开户),每一届“国际写作计划”,第一银行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招待酒会。第一银行的墙壁上挂了一些美国伟人的照片或图像。酒会那天,银行特意把安格尔的巨
期刊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在这一章节中,太史公以生动凝练的语言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刘邦、张良、项羽、樊哙、范增等。在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作者对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借助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矛盾来展示他们的性格,推动腈节的发展,让一场复杂紧张的政治斗爭变得更加激烈。  一、张良与刘邦之间的矛盾  在《鸿门宴》中,刘邦是汉军的最高统帅,也是汉军命运的掌控者,而张良
期刊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平视”,并带领他们深入研读,以“问”促学,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  一、引导学生“平视”文本,揭去文本的“固化”标签  如今,很多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鉴赏”,而不是“分析”。“鉴赏”固然重要,但是教师若一味地以“鉴赏”为目的来开展教学活动,就容易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固化”的印象,导致他们以“仰
期刊
“下水文”是教师根据作文的命题或要求亲自动笔写成并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文章,也就是教师写的范文。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借助“下水文”开展写作教学。  一、利用“下水文
期刊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很久以前,我就明白了,姥爷有一个上帝,姥姥则另有一个上帝。  
期刊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是韩愈在《调张籍》中对李白和杜甫诗文的称赞,其实,韩愈也是写文章的好手。他的散文摒弃了六朝以来浮华的文风,吸收了先秦以来散文创作的有益经验,形成了气势雄浑、说理精辟的独特文风,成为唐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细读韩愈的文章,我们会发现他非常擅长使用对比的手法。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多重对比,纵横交错  我们来看韩愈的《师说》。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