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彰显语文教学本质的课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vis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鞋匠的儿子》这堂课是姜树华老师在第四届“教育家论坛”暨首届“两岸三地有效教学如皋高层论坛”研讨活动中的一节展示课。我以为,这是“活动单导学”模式成功运用的一个典型课例。“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学生依据“活动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有价值的问题引领之下小组合作,碰撞思维;然后进行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在取舍、选择、甄别、评价的过程中感悟体验,生成建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启发、唤醒、纠偏、提升,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鞋匠的儿子》一课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之下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
  【片段一】“品读人物”教学片段
  活动一:品读人物
  1. 自由朗读林肯在参议院的演说,体会林肯是个怎样的人,在书旁写上恰当的词语。
  2. 组内交流。
  ① 交流感受,将相关词语写在白板上。
  ② 组内选定一个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进行研读,再结合演说内容品品,读读。
  ③ 确定展示方式(如:谈感受、多形式朗读等),准备展示。
  3. 各组展示。
  (根据活动一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准备展示,教师巡视并适时参与)
  师:我们先浏览一下各组的研读成果,然后交流。
  (生环视各组白板上的词语)
  生:我们组用“不卑不亢”来形容林肯。(读)“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但并没有感到自己身份卑微。他身为总统,居然可以为别人做鞋子,大家可能会意想不到。
  生:请大家看第一组的白板,我们组研究的是“尊重父亲的林肯”。“等到大家的笑声停下来……”大家都知道,鞋匠的工种是最卑微的,是社会底层的工作,而他却觉得他的父亲做鞋匠是一种艺术,更能体现他尊重父亲。我从三个“永远”读出他对父亲的感情是特别深的。
  师:我真想再听你读读,怎么个深法?
  (生朗读得一般)
  生:他的朗读没有读出那种悲伤感,因为林肯的父亲已经过世了,我来试试。(生读)
  生:我觉得他的朗读没有演讲的感觉,演讲和朗读是两码事,我再来试试。(生读)
  师:这就叫不同的体会读出不同的精彩。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师:好,你们组接着讲。
  生:艺术是一种令人享受的东西。林肯说他的父亲做鞋子是一种艺术,说明他认为做鞋子是种享受。(读文句)
  生:他说得很好,但我觉得读得不够味。(生补读)
  生:我还想说说,林肯是一个总统,但是他却不摆总统的架子,想和参议员成为一种朋友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林肯是追求平等的!我想起《简·爱》中的一句话:人与人是平等的,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全场掌声)
  生:刚才几组讲的内容我觉得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林肯“追求平等”的思想。
  师:你在综合概括了!
  【片段二】“角色演说”教学片段
  活动二:情境演说
  1. 组内推选林肯、参议员角色。
  2. 尝试演说,组内点评。(注意演说时的语气、神情、手势……)
  3. 全班展示。
  师:多具魅力的演说啊!让我们来体验体验,走进活动二。(组内交流充分,组员间悉心指点)
  师:哪组来试一试?(各组均跃跃欲试)那这样,就请你们两个来试一试。但其他组不要遗憾,可以把我们各组的想法在他们身上体现,对他们说说表演期待。
  生:我认为参议员是个傲慢的人,所以他说话时那个傲慢的语气很重要。
  生:林肯说“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时,应该要拍一下胸脯。(伴手势)
  生:我认为林肯在演讲时提到父亲应该是很悲伤的。(生范读“我非常感激……”)
  生:我希望做演讲的那名同学一定要把林肯的平易近人感读出来。
  生:我认为林肯要读出一种大气来。(生示范读)
  生:我认为参议员要读出那种傲慢蔑视的语气。要这样读:“林肯先生,我希望你记住,你……”
  生:我觉得读这句话时要强调“你”,那位参议员不是称总统为“您”的。
  师:你再试一试!(生读得特别投入,台下掌声)
  师:好了,林肯先生,您可以上台了,同学们寄予了厚望啊!
  (出示参议院演说的场面图,演讲席;总统在音乐声中缓缓入席;进行演讲,演说非常精彩)
  师:此时此刻,请问这位参议员:“现在,你想对总统说点什么吗?”
  生(参议员):林肯先生,您的大恩大德、宽宏大量感召了我,我非常愿意做您的部下,为您效劳!
  生(林肯):刚刚那位先生提到愿意做我的部下。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我们是共同为美联邦效劳的!(台下掌声热烈)
  【评析】我用三个“彰显”对这堂课作一个简单的概括:彰显教学的本质,彰显学科的特点,彰显教师的智慧。
  一、 彰显教学的本质
  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定性是什么?是“学”不是“教”。这堂课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自主、自觉、自愿、自发、自然的学习状态,教师则最大限度地给予了学生亲历学习的时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自主学习”时,他们紧扣目标,潜心会文,独立思考,读读写写。“小组交流”时,他们各抒己见,互为补充,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特别是课堂上的“成果展示”环节最是亮点,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一个小组的成员同时站起,有时是一个学生独立展示,但只要有一名学生大声发言,其余的学生就会很有秩序地坐下,开始专注地倾听。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发表意见时紧扣小组的研读点或神采飞扬、激情四溢地阐发自己的观点,或辅以动作、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的片段,课堂热而不闹,动而不乱,真正成了学生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洋溢着蓬勃的活力和生命的光彩。
  二、 彰显学科的特点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偏离语文特质的现象越来越多,各种非语文的活动名目繁多,屡见不鲜。《鞋匠的儿子》这堂课虽也颇具强烈的动感,但这种“动”是为学习语言而“动”。一是“读”占鳌头。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这堂课中,各种形式的“读”贯串始终,有鸦雀无声的默读,有正确流利的朗读,也有字正腔圆的演读,学生在“活动单”的指引之下潜心会文,品味文本的内容,感悟人物的形象。尤为可贵的是,教者能根据语体特点指导朗读,让学生悄然明白“演讲”这种特殊的语言样式的基本特点。二是咬文嚼字。这种优秀的语文传统在本堂课也有充分的体现,学生通过对“永远”“忠告”“艺术”等关键词语的深度品读,咀嚼玩味,感悟语言的精妙,领会文本的内涵,触摸人物的灵魂。三是语言实践。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是学习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本堂课的“检测反馈”环节,教者让学生在插图旁写上一两句话来赞扬林肯,学生分别以黑奴的身份、父亲的身份、参议员的身份、普通公民的身份对林肯进行评价,角度不同,语言不同,但相同的是都亲历了语言实践的过程。
  三、 彰显教师的智慧
  “活动单导学”模式改变了师生的存在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存在,快乐地存在,占据了更多的时空,教师则“智慧地存在”。姜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智慧表现:一是有效参与。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时,姜老师的做法是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动态,观察指导,甚至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充分地掌握学情,为后面的全班展示交流作铺垫。二是静静等待。“等半拍”是姜老师对待学生发言的常用方法。在学生卡壳时,他不急于“接话”;学生出现了错误也不急于纠正;对学生评价更多的是延时进行。我想,让学生自我纠偏、自我完善应该是其目的所在,这大概就是所谓“慢”的艺术。三是精当提炼。有时候,学生从活动中得出的结论、形成的认识、作出的表达不一定十分正确或准确,这时候就要教师作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这堂课中,学生在归纳林肯的特点时,开始都集中在“孝顺”“宽容”“感恩”“不卑不亢”这些词语上。后来,一个学生提到了“追求平等”,于是,教者乘势而下,板书“鞋匠=参议员=总统”,这就是提炼。林肯身上的闪光点固然很多,但他身上最为核心的人性光辉是追求平等!四是寻找代言。教师要坚持少讲,但有些话又不得不讲。怎么办?姜老师就寻找“代言”。学生表演时,教者不提要求,而是让学生提建议。这是第一处。将要完课时,用奥巴马对林肯的评价替代小结,收缩全文,这是第二处。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
其他文献
【人物名片】  柳袁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2002年起任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协会员,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他推行以“本真、唯美、超然”为特征的“诗性教育”,倾力打造语文“审美课堂”,主张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努力构建“激活、共鸣、浸润”的作文教学模式。他坚持文道结合,亲自撰写并带领老师开发了二十余本语文校本教材和读物,让乡土文
期刊
作文是学生与教师普遍头疼的话题。学生怕写作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无话可说,不知道怎么说,老师不知道怎么教,怎么改。作文真的这么难吗?应该不是!从直观体验来说,人的表达的学习经历了两个过程:一是语言学习,二是文字学习;前者是口头表达,后者是书面表达,从本质上说两者性质一致。前者学习是从无到有,后者学习是从有到书面落实,是转换,从逻辑推演来说,前者理应比后者困难
期刊
近日,笔者有幸领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和王崧舟的教学风采。巧合的是,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在教学中借助板书“口”,形象地给学生指点学习方法,直接指向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真切切地获得提高。  一、妙用“口”,在“忽悠”中渗透阅读方法  下面是薛法根教学《九色鹿》片段。  师:《九色鹿》源自一个佛经故事,画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墙壁上。这是一组连环画,有九幅图。我们读到的这个故事
期刊
《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第十册)是现代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的一篇游记散文。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我发现了几个精彩的片段,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片段1】  出示:你们知道冰心奶奶吗?选择一个方面,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吧。  1.作者生平;2.作品风格;3.主要作品。  生1:冰心,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  生2:我读过冰心奶奶的《小橘灯》《再寄小读者》。  生3:冰心奶奶热爱儿童,她说
期刊
教学目标:品味文学作品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并让学生学会用肖像细节来凸显人物特点。  专家点评:人物细节描写有肖像细节、语言细节、行为细节、心理细节等,本案例抓住肖像细节,采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断其一指”策略,指向明确,目标集中。这正是高效课堂的标志之一。  课堂呈现: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文章是怎么刻画金岳霖的肖像的?请大家找一找相关语句,并且咀嚼一下这些语句写出了金岳霖先
期刊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何挖掘这些宝藏,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在教学《沉香救母》(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0、11课)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关键词语想象  小学语文教
期刊
一、 真实的文本解读,需要告别“一字情结”  在我们的意识中,一个作品一层结构,一个作品一个主题。于是,我们在走进作品的大门,看到第一层风景之后,便不由得停下脚步。像马朝虎的《水》,教师一般也就带着学生只读到作者在文章中明确写出的东西:“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是学生一读就知的东西,无需教师进行引导。当然,也有教师会在此基础上稍作延伸:有水的日子那么“乐”,缺水的日子那么“苦”,作者以“乐
期刊
第一次听到“生态课堂”这个名词,是在几年以前。我觉得,生态课堂应该就是叶澜教授所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课堂,它“低能耗,高效率”,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它充满着人文情怀,闪耀着智慧光芒,洋溢着成长气息。在自己的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绿色”“生态”的气息,让自己的课堂成为洋溢着生命绿色的课堂,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的事业目标。  紧扣生活,构建开放的绿色生态课堂。开放,从内
期刊
在这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季节,我们随南通教育代表团支教来到了四川广汉这座新型的、有着特殊意义的学校。姜树华老师执教的《窃读记》,不仅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工具性与人文性交辉,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构建“学”的课堂,行走于“言”“意”之中。由重教师的教,讲究精致、精美,行云流水,严谨有序,到重视学生的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倡导学生的自学、自悟、自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借助活动单,迈开“让
期刊
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上,崔峦会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如何根治阅读教学这一根深蒂固的弊病?特级教师姜树华用自己的研究行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