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考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引起广泛关注。高校新建校区由于历史积淀不足、文化氛围薄弱,导致校园文化不能有效发挥其陶冶、导向、规范的德育功能。本文从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着手,分析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校区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方法,旨在促进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提高新校区德育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高校 新校区 校园文化 德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56-03
  
  200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2%,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为了满足扩招后的师生教学、科研的需求,也为了不断提升高校的教育、管理、服务的水平,很多高校都开始拓展办学空间,兴建新的校区。然而,两校区甚至是多校区办学的模式也为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重大挑战,尤其是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已成为高校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校园文化作为学生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思想道德、行为方式,已成为了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央财经大学(以下简称“中财”)沙河校区为例,从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出发,探讨目前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校区文化建设的对策,以提升校园文化的德育成效。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德育功能
  现有文献对校园文化内涵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其一,是美育范畴,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学生的课外活动。其二,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三,认为校园文化仅包括学校的思想、意识、观念、习惯及情感领域。其四,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组织文化综合体[1]。
  综合以上定义,可将校园文化理解为:以社会环境为背景,在社会主流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相互作用下,由学校全体成员在一定的校园环境下为发挥学校职能而开展的各种活动中所取得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心理趋向以及规章制度、校风校貌、学校精神和学校形象等。
  校园文化与德育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从德育角度来讲,德育目标统领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德育目的决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德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从校园文化的角度来讲,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从校园文化与德育的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出,校园文化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具有重要德育功能,细分来讲,校园文化具有陶冶、导向、规范三种德育功能[2]。
  二、新校区文化发挥德育功能存在的问题
  对于新建校区来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是促进新校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新建校区由于歷史积淀不足、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导致校园文化不能充分发挥陶冶功能、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影响了文化育人的效果。
  (一)新校区的校园文化不能有效发挥陶冶功能
  校园文化的陶冶功能是指,校园文化环境对师生道德情操方面的感染、熏陶作用。校园文化从物质环境以及人际环境两个方面来熏陶校师生。物质环境包括学校里的建筑、设施以及校园环境,精巧的校园布局、整洁的校园、别致的景观设计等能使置身于环境中的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校园人际关系环境是由校园文化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作用而形成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场环境”[3],在人际环境里,学生通过与老师的言语交流、行为感染、思想碰撞,学习大学精神、学术思想、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低年级的学生通过与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的交流,了解学校的校风、学校的历史文化、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但是,和中财沙河新校区一样,很多新校区都是分期建设,也多是在初期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最基础建设完成之时便仓促入住。这就导致,在校内环境上,校园内已启用区域绿化不足,未建设区域大面积荒芜空置;在基础设施上,体育馆、图书馆等必要文化设施尚不完备,无法满足师生基本的文化需求;在周边环境上,四周荒芜一片,配套设施不全,交通、治安状况较差。物质环境不尽如人意,给师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不便,无法起到陶冶育人的效果。
  与此同时,新校区由于地理位置、功能设计的原因,文化主体即老师与学生、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隔,无法形成良好有效的人际陶冶环境[4]。沙河校区地处郊区,交通不便,任课教师下课后便匆匆乘班车离开,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辅导员也是下班后便离开校区,学生鲜有时间和机会与教师交流沟通,大学精神、学术思想不能有效地传播。此外,新校区多是低年级的学生入住,低年级的学生与高年级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交流较少,很难从高年级学长处获得生活学习上的帮助、指导,学校的优良传统、历史文化及主流价值观不能有效传承 。
  (二)新校区的校园文化不能有效发挥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它对师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作用。校园文化通过物质环境、校园文化活动,使包含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学校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的价值观。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外在标志,使身置其中的人领悟这所大学所代表的价值、精神和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达到引导校园人的目的。而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作为一种实践,满足了学生的求知需要、娱乐需要、情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素质,是实现价值观内化的很好的方式,是校园文化发挥导向功能的过程。
  但是,新校区物质文化的导向作用明显不足。很多建设物设计仅以美观取胜,而没有结合本校特色赋予其文化意蕴;校区标示文化不足,已建成的楼宇、道路都尚未命名,仅以简单的编号称呼,校区内难寻象征大学精神的校训、标志性雕塑。
  同时,新校区的一些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也不尽如人意。首先,文化活动“重数量,轻质量;重文艺,轻学术”,团学组织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缺乏系统规划和过程监督,只追求活动的数量、种类,开展活动也多是文体娱乐类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业、科研相结合,能够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促进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高质量活动较少。其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缺乏围绕主旋律、围绕核心价值观、围绕学术科研的精神指导,很多团学组织“为搞活动而告活动,为拉外联而搞活动”,这类活动不仅能发挥好的文化导向作用,甚至可能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最后,新校区许多课余时间举行的活动,由于没有老师现场指导、监督,活动或止于形式,或在开展过程中偏离主题,都不能达到活动教育人、引导人的目的。
  (三)新校区的校园文化不能有效发挥规范作用
  校园文化通过一个学校的精神层面的“软约束”以及规章制度的“硬约束”对师生发挥规范作用。校园精神的规范作用是群体价值体系、道德标准、思维方式对个体的直接影响,个体直接受群体氛围和舆论的影响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规章制度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对师生品德行为具有直接规范作用。
  但是,在部分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忽略了精神文化的约束作用,对学校的精神凝炼不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没有对学校共有的价值观、道德标准进行深入的宣传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软约束”等于无约束。
  同时,在规章制度约束力层面。新校区的很多管理体制与制度简单照搬老校区的模式,未能根据新校区的新情况进行调整,难以被师生认可并遵守。另一方面,由于惯性思维和工作习惯,在同一领域,一些根据新校区实际情况制定的规章制度与老校区的规章制度并行使用,造成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了新校区里制度的约束力。
  三、基于德育功能新校区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开放性与主导性共存的原则
  校园文化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还必须与外部的世界、社会的其他文化不停地进行着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流,在普遍联系的世界里,校园文化具有相对的开放性的特征。也正因为这样,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在不断汲取社会的主流文化和其他的亚文化的营养和精华中发展、进化和完善。同时,从文化的德育功能出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坚决抵制那违背党的教育方针的错误思潮和文化倾向。
  (二)支持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学校领导层面应大力支持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活动,在政策层面、资金层面予以保障。同时,应及时对校园文化活动予以引导及监督,根据德育目标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指导和纠偏。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围绕主旋律,将休闲娱乐、审美提升、知识积累、道德培养、政治追求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传承与创新并济的原则
  虽然新校区与老校区的地理位置、功能定位不同,但是所有的校區都是学校的组成部分,每个校区文化具有同源性,本质上都是这个学校的共同理想、价值取向,所以新校区文化建设的第一步便是传承或移植老校区已有的优秀的文化载体。同时文化具有动态发展的特性,新校区的文化建设应更加体现时代特征,同时根据新校区的特性在文化建设上加以创新。
  四、加强新校区文化建设提升其德育功能的建议
  物质环境、人际关系对师生具有陶冶作用,物质环境、文化活动对师生具有导向作用,而精神文化、规章制度对校园人具有规范作用,所以要提升新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就要坚持“开放性与主导性共存、支持与引导相结合、传承与创新并济”三原则,从校园文化的物质环境、文化主体、制度保障三方面着手,加强新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其德育功能。
  (一)优化校园物质环境,突显物质环境的精神内涵
  良好的物质环境通过优美宁静的校园环境、功能齐备的建筑设施来陶冶师生情操,通过领悟物质环境所代表的精神内涵来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优化校园物质环境,要“加强规划,突出重点,立足眼前”。首先要做好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战略规划。虽然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一步到位的规划无法形成,但是应面向未来制定符合本校发展战略、体现本校育人理念的特色战略规划,根据时代特征,校区实际情况,制定新校区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进度。同时,建立新校区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切实有效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如期实现。
  其次,在物质环境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精神内涵的重点,精神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物质环境是为精神内涵而服务的。所以在校园物质环境设计、建设要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宣扬学校自由民主、积极上进的优良校风,体现本校的育人特色。
  最后,在围绕精神文化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应立足眼前加强新校区的物质环境建设。新校区的文化建设必然有着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但是应充分已有条件推进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加强新校区的校园环境的美化;对已建成的道路、楼宇的进行命名;根据新校区的环境特色,建立新校区特有的文化景点,例如中财“创业先锋班”在沙河校区建立的“创业咖啡屋”,巧妙利用教学楼的景观设计开辟了“欣逸斋”茶室;新校区还可以充分发动校友的力量,通过校友捐资在沙河校区设立各种学校的象征性的雕塑。同时,将老校区好的文化载体移植到新的校区,在新校区建立“校史馆”对新校区的学生进行校史教育,将老校区颇有特色和文化意蕴的“陶艺吧”复制到沙河校区。
  (二)促进文化主体融合,构建“全员育人”的德育格局
  要充分发挥人际环境的导向功能,就必须全力促进文化主体间的融合。虽然,造成文化主体——学生与老师之间、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联系阻隔的地理原因客观存在,但是在新校区文化建设过程中,仍可以通过物质上的保障、精神上的激励、机制上的约束,发动全体教职工以及高年级学生参与新校区文化建设,加强与新校区学生的交流,给予其帮助与指导。
  首先,学校可以就近买地建设教职工住宅区,或以较优惠价格出售给教职工或作为学校公租房供教职工周转,也可与当地政府加强合作建设面向本校教职工的经济适用房,这样不仅可解决教职工的生活问题,也为位老师就近教学、就近辅导提供可能,增加了新校区里的教师工“人气”,进而有效地保证师生之间的文化传承。
  其次,搭建新老校区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通道。通过学校交流会、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助理、团学组织建设延伸等机制实现低年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的交流沟通;有意识地在新校区引入高质量讲座,打造文化品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对于好的讲座、活动进行实时转播或者录播,实现两校区资源共享。
  最后,通过机制的设计,有效约束、激励教职工参与到育人工作中,积极参与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从而使校园文化发挥良好的导向功能。以中财的“全员育人”考评机制为例,两年一评,对教学单位、管理部门、服务部门的育人工作进行考评。在这种考评机制的约束、引导下,全员育人成为共识。 2010年,1000名专业教师在授课之外积极担任新校区学生的学术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的指导老师,218名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的综合导师;130名管理干部积极担任新生的“成长导师”,经常到新校区与所带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在全员育人机制下,全体教职工都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有效地加强了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在此过程中,思想观念、价值体系、道德水准得到有效传承,极大地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
  (三)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发挥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
  要提升新校区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一方面,凝练学校的主流价值观,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新校区的制度建设,规范师生行为。而校园制度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思想,适应时代要求,从学生思想和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制定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规范,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本主义校园制度环境。
  首先,建立健全新校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在遵守老校区已有的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等一脉相承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特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想、生活特点,结合新校区的特殊情况,及早制定或完善新校区的管理制度、服务办法,建立起新校区安保安防、公寓管理、宣传管理、后勤保障等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达到“一切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局面。
  其次,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组织机构。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要保证制度真正发挥规范功能,就必须有一个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组织,在充分落实校区各管理部门职责的同时,应积极发动学生的力量,例如成立学生生活区管委会、学生治保委员会,与管理部门配合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最后,将学生纳入到校园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来,师生共同参与制度的制定。制度本质意义在于制度文化能够内化为师生的行为准则,要想制度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让学生体验制度的制定、执行和遵守的全部过程,真正领悟制度对人的重要作用,从而认真遵守各项制度。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完善的物质环境建设,有效促进文化主体的融合与交流,同时注重校园价值观与道德观的精炼及传播、规章制度的完善,全面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有效提升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使校园文化能够感染、熏陶校园人的道德情操,引导校园人的价值取向,规范校园人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刘德宇.高校文化发展论[D]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2]徐振鲁.大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内涵探析[J] .北京大學教育评论,2007(3).
  [3]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韩延明,张宏高.我国大学新校区文化建设的检视与沉思[J].江苏高教,2010(1).
  
  Research On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New College Campus Based on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Campus Culture
  ——Cased on the Shahe Campus of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IU Ting
  Abstract: Recent years,as the important way of the moral education,the campus culture is arous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campus culture of new college campus can not functioning the cultivation function, the guidance function and the standard function because of the short history. The article is trying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of the new campus culture, and to propose the principles and the measures based on its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instruction; new campus; the campus culture;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77-01     进入21世纪后,英语高考进行了新一轮改革,教学明确了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而且交际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4年教育部推出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新举措。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国家考试中心同时颁布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 《对考试大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中介语石化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分析了中介语石化的两个主要致因即:动机的缺乏与母语负迁移。语言负迁移是造成中介语中许多错误的根源,有效地避免语言负迁移是打破石化的有用工具;学习者的内在因素是引起石化的直接原因,积极的学习动机能成为打破石化的力量。拥有了“力量”和“工具”,中介语的石化将被大大削弱。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 因素 动机 母言负迁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列举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开放性题目的特点,以一次高中英语优质课观摩活动为基础,分析开放性题目设计和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根据设计原则和设计类型来进行有效的开放性题目的设计。  关键词:英语阅读 教学 开放性 设计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104-02     随着新课程的广泛推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被英语教师运用到
期刊
摘要:莫扎特弦乐四重奏音乐风格的形成是受到许多文化因素影响的,本文从旋律的特征、节奏的改变、结构的简缩和力度与强度的幅度等几方面来分析莫扎特对歌剧所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古典主义 弦乐四重奏 风格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05-01     一、莫扎特的简介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钢琴演奏家、维也纳古典主义
期刊
摘要:由于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继续教育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不断完善着教师个人能力。和大自然一样,教育也有着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其中重要的要素—— 教师在整个教育这个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快教师专业化步伐,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显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教师教育 教育生态学 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18-01     知识,不应该是单一知识点的堆砌,而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学科之间不应该是完全相隔开的,而应该是互相关联的兄弟姐妹。“提倡学科综合”是《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本理念。正确认识新型的音乐教学体制,是正确实施音乐中学科综合的基础。缺乏或没有这种正确的认识,不仅在教学中有可能“穿新鞋、走老路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我们所要追求是“参与、互动、共鸣”的课堂,一堂音乐课轻松愉快,让学生陶醉,乐在其中,在这个基础上,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上良好的学习常规。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堂务必在聆听、感受、表演、歌唱、创编、律动、评价、合作交流、课堂问答等几个板快中建立常规,并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序的氛围中真正的喜欢音乐,享受美感,陶冶
期刊
摘 要:我国戏曲艺术丰富多彩,剧种多达360多种,而且历史悠久,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它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承载了民族文化的音乐戏剧。所以我们应重视欣赏京剧,因为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京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京剧汇集和融化了各地方剧种的艺术精华,博采众长,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我们了解京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其他戏曲的欣赏,因为只有对照比较才能了解地方剧种通俗易懂和丰富
期刊
摘要:文章从培养好的演奏状态、及将演奏状态与练习状态相结合两个方面叙述了如何建立良的小提琴演奏状态的方法。  关键词:心态练习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33-01     一、培养好的演奏状态  (一)心理因素的培养  笔者发现在演奏小提琴时所拥有的某种心理状态会直接反映在持弓的右手上,不自然不顺畅的运弓会使琴声发虚严重影响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50-01     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层阵地,在基层文化普及、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科技知识,弘扬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实现以上目标?作为一名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