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与《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的组合装置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71518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p78《空气占据空间》和六年级科学下册p32《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目的就是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的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产生了新的物质。
  三、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在教材上安排的实验为3个小实验: 一是让学生用嘴吹,有气泡产生;二是让学生向瓶内吹气,使水流出来;三是杯底塞入纸团。
  不足之处有:
  一是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吹,不够卫生。二是学生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现象不明显。三是操作时很容易把纸团掉入水中,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
  六年级下册p32《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在教材上也有3个小实验:一是在玻璃杯里倒入小苏打和白醋,观察现象。二是往杯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会熄灭。三是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熄灭。
  它的不足之处:是三个实验是单独完成的,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受环境和操作 的影响,造成实验的失败,效果也不很明显。
  四、我的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一:魔法空瓶
  用魔法空瓶游戏代替玻璃杯、纸团,节约用纸,实验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二:气球变大
  排出的空气使气球变大替代学生用嘴吹冒气泡的实验,很卫生且能够清楚的看到排出的空气去哪儿了,形象直观。
  创新三:彩色喷泉
  用推打气筒活塞代替用嘴吹气实验形成水流喷泉,安全可靠更加卫生,而且具有观赏性。
  创新四:用同一装置,可以完成 六年级下册p32《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化学变化的实验过程。在观察反应瓶里的两种物质混合产生现象的同时也通过玻璃杯里高矮蜡烛火焰熄灭的顺序验证了产生的气体比空气重而且不支持燃烧;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五、实验所需器材:
  量杯、水、矿泉水瓶3个、橡胶管、打气筒、红墨水、吸管、方座支架、气球、喷头、开关、小苏打、白醋、装有两只蜡烛的烧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空烧杯等。
  六、实验过程(边操作边完成记录表)
  先组装试验装置
  (一)第一个小实验:《魔法空瓶》我能使杯里的水位自由变化。
  首先将少量红墨水滴入水中。将瓶口朝下放入水中,观察现象(水不能进入装满空气的瓶里,量杯水位上升)
  其次排出空气同时慢慢将空瓶放入水中,观察现象(水进入瓶里,水位不变)。
  最后将瓶子轻轻提起,观察现象(杯里水位下降,瓶里装有水),慢慢注入空气,观察现象(注入空气,瓶里水位下降,杯里水位上升)。
  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二)气球变大
  第一步:在空瓶里装满水,打开水流开关,观察现象(水流停止),
  第二步:打开气球开关,观察现象(水流进瓶中,气球慢慢的胀大)。关上气球开关。
  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三)彩色喷泉。
  首先,打开喷头开关和气筒开关。
  然后,推动气筒活塞,观察现象(欣赏彩色喷泉)
  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完成了第一个物理变化的实验,清理装置里的水,开始做第二个化学变化的实验)
  (四)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在瓶里装入适量的小苏打,盖上瓶盖。在瓶里装入适量的白醋。
  2.点燃烧杯中的高矮蜡烛,打开气管开关并放入烧杯中。
  3.打开白醋开关,观察瓶里产生的现象,同时观察烧杯里现象(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出“嘶嘶”的声音并产生大量的气体,蜡烛火焰由低到高熄灭,气体不支持燃烧)。
  4.将气管放入装有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我们也可以表述为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化学反应。
  (记录表)
  我们现在来看看实验记录表的情况:物理变化的实验证明了空气占据了空间;化学变化的实验得出“产生了新物质”的结论。
  七、我的设计说明:
  首先,我这个实验装置取材简单,均来源于生活,学生家里随处可见,很容易组装。能长期使用和反复使用。实验效果明显,实验现象形象、直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观赏性。
  其次,这个实验装置完成了一个物理变化:三年级上册的《空气占据空间》和一个化学变化:六年级下册的《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两个实验,整个过程经历了四个现象:“魔法空瓶”、“气球变大”、“彩色喷泉”、“蜡烛的熄灭”。两个化学反应:“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改进后的实验,变看不见摸不着的为看得见摸得着,这样的实验学生越“玩”越爱“玩”,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变厌学为乐学,增强了趣味性。
  最后,这节课是我在反复实验中逐步改造成型的,对教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创新,围绕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改进实验器材,其目的就是要达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可以大胆的发挥想象和大胆的动手操作。但是这个实验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导。
其他文献
农村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面窄所以能认识的字十分有限,再加上他们记忆所学的字都是靠数笔顺笔画来记忆的,记忆有限严重制约了他们的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上如果老师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收效可想而知。我通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究发现只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且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和识字的质量,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一、利用拼音,读准字音,打好基础  现行的
期刊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程,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  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
期刊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讨论、交流等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
期刊
现在的孩子,个个聪明伶俐,机灵、大胆、活泼。由于他们见得多,思维敏捷,心里充满着神奇的幻想。因此平时很随便,自由自在不大听话。因此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提出问题,他们不经考虑就举手,常常是答非所问,偏离主题;要不就是因为不注意听,没有听清问题,造成回答的与问题没有关联;或者是别人没有说完,他就抢着回答;要不就是别的同学回答他不听,一门心思争着发言,从不考虑别人的回答。而大多数是他们自己有时都不知道要说
期刊
随着现代技术不断的应用于课堂教学,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等媒体的介入,更是使现代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越性,恰当地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活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充分认识运用教学媒体的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多媒体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中,实现教育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的技能目标是: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词以上。上述要求与当前英语教学的现在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各方面
期刊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读读孩子们的作文,总觉得感受不到那纯朴的童真,真诚的童情。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无话可说;不会观察,觉得无事可写,没有注意积累身边的教材,更没有一套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感觉作文很难。我认为在作文指导时要还给学生一片芳草地,让学生在这片芳草地快乐、自由地描绘多彩的童心世界。据此,在习作指导中,我进行以下的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作
期刊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随着新课改走进语文课堂的“小练笔”,改变了往常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的局面。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虽然篇幅小,但是形式活、“出炉”快,显而易见。
期刊
英语教学因缺乏必要的的语言环境,语言的抽象性使得英语学习即枯燥又乏味。而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英语教学领域的新天地。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可交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因此,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多媒体的运用,有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每当走进教室,看到干净的地板,整洁的讲台……听到与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寒暄时,家长最后总不忘说的话:谢谢你,邓老师,我孩子变化真的很大!我就感到很满足,有这样的评价,要得益于学校进行的“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研究,开展的“五自”实践活动。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只有学会自我教育的人才可成为真正的人。然而,在当今社会,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现行的生育政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