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这一能力要突出民族性,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充分体现民族特点。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养育了数百代中华儿女。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学习、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个人的成长、民族的发展无疑十分必要。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我校以“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优势办特色”为办学理念,以“文风熏染,博学儒雅”为办学特色,以国学经典文化打造特色,确定了国学启蒙教育实施目标,即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学校师生沐浴经典阳光,积淀文化底蕴,形成相对宽厚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素养。
一、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塑造。为此,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注重挖掘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突出传统文化气息,让每个空间、每面墙壁都能充分体现我们的办学理念。教学楼外墙悬挂“文风熏染、博学儒雅”八个大字,这是我校办学特色的总纲;校园内布置相关国学经典图文,如校门内侧挂巨幅《弟子规》,先人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风雨操场方柱上,张贴精选中华经典诗文,令人置身唐风宋雨;文化长廊布置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精彩人物事件,《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故事,演绎历史前尘往事……整个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
我们还注重动态环境的营造。学校宣传栏专门开设国学知识专栏;教室环境体现班级特色,展示学生活动成果;阅览室大量充实经典文化图书,开辟古诗文特色专栏;校园广播古诗文歌曲等,营造了人文、书香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处处弥漫着经典的气息,洋溢着国学的墨香。
走进城东校园,大气沉静,博文约礼、笃学厚德的环境文化熏陶着每一位师生。
二、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学科结合开展国学教育
(一)国学教育从开发校本课程起步
为加强学生的人文熏陶,我校立足于五千年中华文化沃土,上溯至中华文明源头的经典诗文,选取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编写了《古诗词读本》《国学宝典》《诗韵乐谱》等校本教材,分年级、学科引导学生感受经典的文化、情感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丰厚人文素养。
(二)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经典的接触必须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而语文是与之结合的主要学科。我们每星期开设经典阅读课,诵读、书写经典诗文。按必背篇目和推荐篇目,分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经典诗文,进行有效整合,将经典格言运用到课堂教学和学生写作中,丰厚了文化底蕴。此外,我们还编印了《经典育新苗,国学润人生》,展示学校开展这一校本课程所取得的成果。
(三)国学教育与艺术学科有机结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的一首诗就是一幅绝佳的画。依据古诗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悟其意,绘其景,将古诗文诵读与学生绘画有机结合,诗文配画,画配诗文,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课上借助《诗韵乐谱》,通过竖笛演奏古诗文歌曲,课本剧、歌舞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汇报演出中,同学们对《咏鹅》《村居》《明日歌》《悯农》《读唐诗》等古诗文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演绎,并从中感受到了诗词吟唱的魅力。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内化传统美德教育内涵
传统文化是德育之根。伴随着国学教育的落实,我们进一步深化,从规范养成和习惯入手,进行礼仪、感恩、孝道的教育,让孩子知是非、明善恶,使优秀成为习惯,培养儒雅少年。
(一)以《弟子规》为载体,促进养成教育
《弟子規》是中国古代社会学童的行为规范,也是现代社会做人的准则。我们以《弟子规》为载体,充分利用晨读、经典阅读课、大课间、放学时段让学生吟唱《弟子规》;品德课、班队课等引导学生理解《弟子规》的内涵;与少先队主题活动相结合,促使学生将《弟子规》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与养成教育相结合,设计德育作业
国学教育最终目的就是陶冶学生情操。为此,我们将把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忠、孝、仁、义、悌、礼、廉、耻、信、爱”十项美德作为学生学习践行的内容,设计制作《传承中华美德,记录心灵成长》的德育作业,并分年级、分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践行。小册子伴随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记录了孩子们学习、感悟、内化和践行的过程。德育作业鼓励学生搜索资料,自主探索,体验实践,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
(三)与节日相结合,推进文化传承
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传承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每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文化。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特色传统节日活动,挖掘教育重点,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让文化自信常驻城东少年的心间。
(四)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落实德行实践
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开展系列的国学经典引领下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受、体悟和践行有关品性美德,重在实践,避免了简单的说教。
四、以家庭教育为阵地,推进传统美德教育进程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最佳合作伙伴。我们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沟通、交流,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帮助,让家长参与诵读,与孩子一同学习国学。如开展国学经典讲座、亲子诵读、每天一个美德故事、“书香家庭”评比等,让家长感受子女成长的每一个脚印,使我们的教育效果更佳。
遨游经典诗书,传承中华美德;践行文化积淀,记录心灵成长。如今,我校学生受文风熏染,儒雅之风正在形成。我们仿佛看到一群群好少年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出校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师生书古韵,共同谱新篇。我们深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份量,它意味着责任,发展与担当。“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我们将坚定地行走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之路上,让国学经典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基!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养育了数百代中华儿女。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学习、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个人的成长、民族的发展无疑十分必要。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我校以“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优势办特色”为办学理念,以“文风熏染,博学儒雅”为办学特色,以国学经典文化打造特色,确定了国学启蒙教育实施目标,即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学校师生沐浴经典阳光,积淀文化底蕴,形成相对宽厚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素养。
一、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塑造。为此,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注重挖掘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突出传统文化气息,让每个空间、每面墙壁都能充分体现我们的办学理念。教学楼外墙悬挂“文风熏染、博学儒雅”八个大字,这是我校办学特色的总纲;校园内布置相关国学经典图文,如校门内侧挂巨幅《弟子规》,先人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风雨操场方柱上,张贴精选中华经典诗文,令人置身唐风宋雨;文化长廊布置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精彩人物事件,《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故事,演绎历史前尘往事……整个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
我们还注重动态环境的营造。学校宣传栏专门开设国学知识专栏;教室环境体现班级特色,展示学生活动成果;阅览室大量充实经典文化图书,开辟古诗文特色专栏;校园广播古诗文歌曲等,营造了人文、书香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处处弥漫着经典的气息,洋溢着国学的墨香。
走进城东校园,大气沉静,博文约礼、笃学厚德的环境文化熏陶着每一位师生。
二、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学科结合开展国学教育
(一)国学教育从开发校本课程起步
为加强学生的人文熏陶,我校立足于五千年中华文化沃土,上溯至中华文明源头的经典诗文,选取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编写了《古诗词读本》《国学宝典》《诗韵乐谱》等校本教材,分年级、学科引导学生感受经典的文化、情感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丰厚人文素养。
(二)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经典的接触必须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而语文是与之结合的主要学科。我们每星期开设经典阅读课,诵读、书写经典诗文。按必背篇目和推荐篇目,分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经典诗文,进行有效整合,将经典格言运用到课堂教学和学生写作中,丰厚了文化底蕴。此外,我们还编印了《经典育新苗,国学润人生》,展示学校开展这一校本课程所取得的成果。
(三)国学教育与艺术学科有机结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的一首诗就是一幅绝佳的画。依据古诗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悟其意,绘其景,将古诗文诵读与学生绘画有机结合,诗文配画,画配诗文,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课上借助《诗韵乐谱》,通过竖笛演奏古诗文歌曲,课本剧、歌舞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汇报演出中,同学们对《咏鹅》《村居》《明日歌》《悯农》《读唐诗》等古诗文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演绎,并从中感受到了诗词吟唱的魅力。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内化传统美德教育内涵
传统文化是德育之根。伴随着国学教育的落实,我们进一步深化,从规范养成和习惯入手,进行礼仪、感恩、孝道的教育,让孩子知是非、明善恶,使优秀成为习惯,培养儒雅少年。
(一)以《弟子规》为载体,促进养成教育
《弟子規》是中国古代社会学童的行为规范,也是现代社会做人的准则。我们以《弟子规》为载体,充分利用晨读、经典阅读课、大课间、放学时段让学生吟唱《弟子规》;品德课、班队课等引导学生理解《弟子规》的内涵;与少先队主题活动相结合,促使学生将《弟子规》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与养成教育相结合,设计德育作业
国学教育最终目的就是陶冶学生情操。为此,我们将把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忠、孝、仁、义、悌、礼、廉、耻、信、爱”十项美德作为学生学习践行的内容,设计制作《传承中华美德,记录心灵成长》的德育作业,并分年级、分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践行。小册子伴随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记录了孩子们学习、感悟、内化和践行的过程。德育作业鼓励学生搜索资料,自主探索,体验实践,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
(三)与节日相结合,推进文化传承
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传承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每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文化。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特色传统节日活动,挖掘教育重点,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让文化自信常驻城东少年的心间。
(四)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落实德行实践
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开展系列的国学经典引领下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受、体悟和践行有关品性美德,重在实践,避免了简单的说教。
四、以家庭教育为阵地,推进传统美德教育进程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最佳合作伙伴。我们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沟通、交流,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帮助,让家长参与诵读,与孩子一同学习国学。如开展国学经典讲座、亲子诵读、每天一个美德故事、“书香家庭”评比等,让家长感受子女成长的每一个脚印,使我们的教育效果更佳。
遨游经典诗书,传承中华美德;践行文化积淀,记录心灵成长。如今,我校学生受文风熏染,儒雅之风正在形成。我们仿佛看到一群群好少年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出校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师生书古韵,共同谱新篇。我们深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份量,它意味着责任,发展与担当。“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我们将坚定地行走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之路上,让国学经典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