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社会已经悄然崛起并且迅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被网络包围着,可是人们对这种新型的社会形态缺乏足够的认识。
成年人对网络的吸引力都很难抗拒,更别说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们。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在网络世界中,青少年们产生了许多问题,言行低俗,不负责任;浏览色情网站;上网无节制,沉溺于聊天或网络游戏;越过道德底线滑向犯罪深渊;有时还会人格冲突甚至人格分裂等。
而教师此时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以身作则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教师积极个性人格的表现及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师的认同加以模仿,并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品德。教师对待网络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提供典范。总的来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大概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以满满的爱心呼唤学生的情感
“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愛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孟子讲究“仁爱”治天下,对学生何尝又不是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全国模范班主任任小艾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民主和人道的时代,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仁爱产生仁爱”的效果。如此饱受关爱的学生还会在网络社会中言行低俗,不负责任吗?
二、以优良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这就需要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一般人的交往都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效,何况教师还是在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传道”呢!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接触中,受到感染和启示。“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所提倡的,今天辩证地看也不失为传统美德。教师身上若具有这些品质,对学生和谐地与人相处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学生个性都特别突出,而这种突出的个性,多是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表现,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中和、去协调、去感染。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已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如此一来,学生面对网络社会中良莠不齐的信息有了自己的判断,不会造成偏听偏信,以讹传讹的不良后果。
三、以得体的举止潜移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
得体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内在美的外化,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因为“身教甚于言传”。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学生们连老师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表现出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许多学生在坐、立、行、课前准备、卫生习惯等方面做得很差,许多教师也是天天强调,但就是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自己在这些方面就不太注意,常有粉笔头乱扔,随地吐痰,写字潦草,上课两手叉腰,手机随叫随接,甚至言语不检点等不良习惯,尤其是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观看不良视频等等,对学生不仅没有形成正面的积极影响,反而造成负面的消极影响。 其实教师得体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而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以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学识越渊博,身心越健康,教师人格魅力就越大,教師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越好。性格是人格中的核心因素,最能折射教师的人格是否完美。
教师的性格在认识、态度和感情三个方面直接影响学生。其主要表现是:教师理想的性格有利于创造和维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的态度以及对学校的态度。可以说,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是教师性格的函数。在感情方面,教师性格好,学生喜欢教师,学习积极性就高。所以,教师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只有与良好的性格特征相结合,才能密切师生关系,达到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及时见效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还包括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师的作风和意志等心理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期望、注意、关心等都属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积极热忱的态度能够使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喜欢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只有学生喜欢教师,才有高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喜欢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学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以生作则,身正为师,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更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在网络社会中,不可能断其源头,不让学生接触网络,这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收掉学生的手机电脑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学校、社会和家庭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成年人对网络的吸引力都很难抗拒,更别说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们。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在网络世界中,青少年们产生了许多问题,言行低俗,不负责任;浏览色情网站;上网无节制,沉溺于聊天或网络游戏;越过道德底线滑向犯罪深渊;有时还会人格冲突甚至人格分裂等。
而教师此时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以身作则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教师积极个性人格的表现及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师的认同加以模仿,并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品德。教师对待网络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提供典范。总的来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大概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以满满的爱心呼唤学生的情感
“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愛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孟子讲究“仁爱”治天下,对学生何尝又不是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全国模范班主任任小艾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民主和人道的时代,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仁爱产生仁爱”的效果。如此饱受关爱的学生还会在网络社会中言行低俗,不负责任吗?
二、以优良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这就需要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一般人的交往都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效,何况教师还是在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传道”呢!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接触中,受到感染和启示。“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所提倡的,今天辩证地看也不失为传统美德。教师身上若具有这些品质,对学生和谐地与人相处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学生个性都特别突出,而这种突出的个性,多是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表现,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中和、去协调、去感染。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已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如此一来,学生面对网络社会中良莠不齐的信息有了自己的判断,不会造成偏听偏信,以讹传讹的不良后果。
三、以得体的举止潜移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
得体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内在美的外化,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因为“身教甚于言传”。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学生们连老师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表现出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许多学生在坐、立、行、课前准备、卫生习惯等方面做得很差,许多教师也是天天强调,但就是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自己在这些方面就不太注意,常有粉笔头乱扔,随地吐痰,写字潦草,上课两手叉腰,手机随叫随接,甚至言语不检点等不良习惯,尤其是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观看不良视频等等,对学生不仅没有形成正面的积极影响,反而造成负面的消极影响。 其实教师得体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而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以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学识越渊博,身心越健康,教师人格魅力就越大,教師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越好。性格是人格中的核心因素,最能折射教师的人格是否完美。
教师的性格在认识、态度和感情三个方面直接影响学生。其主要表现是:教师理想的性格有利于创造和维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的态度以及对学校的态度。可以说,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是教师性格的函数。在感情方面,教师性格好,学生喜欢教师,学习积极性就高。所以,教师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只有与良好的性格特征相结合,才能密切师生关系,达到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及时见效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还包括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师的作风和意志等心理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期望、注意、关心等都属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积极热忱的态度能够使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喜欢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只有学生喜欢教师,才有高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喜欢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学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以生作则,身正为师,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更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在网络社会中,不可能断其源头,不让学生接触网络,这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收掉学生的手机电脑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学校、社会和家庭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