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美术教学作为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实现小学高年级美术有效教学,抓住高年级学生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情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成为小学美术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美术学习现状出发,从学生兴趣、创造能力、持续进步三个方面提出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改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下,应试教育理念和手段也多少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美术知识、技能、技巧方面的积累和提高,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创造能力方面的培养,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改进教学策略和手段,有效发挥美育充实人的精神情感方面的作用,对于美术教学实践的完善和新课改下美术教学任务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不是被动的学习机器,而是有自己想法的学习主体。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接受美术作品的熏陶、提升视觉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就应该首先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作用、乐趣等能够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的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趣味的情境往往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氛围中、调动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生活体验,从而为美术学习做好情感、态度上的铺垫。
以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美术中的比例》教学为例,教师设计本课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近大远小的现象,让学生初步懂得设计比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考虑到学生年龄尚小,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原理和规律的认识兴趣较小,为了激发学生对原理和规律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从生活中的物品出发,创设美术观赏的情境,让学生欣赏贝壳上的螺旋线、人体、国旗和五角星的设计、看起来舒服典雅的花瓶,学生的兴趣被逐步激发,随后教师再一步步地揭示这些物品之所以看上去比较美、给人舒适愉悦感的原因,从而引出教学主题。
二、注重交流,提升美术创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高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能够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并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一定的鉴赏和思考。总的来说,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的形成便是来自于学生发挥能动性对美术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特点,从而真正与学生发挥美术创造能力的过程相并而行,为学生的构建行为给予有效的指导、作出良好的示范。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注重以交流鼓励学生发问、以和谐轻松的氛围促进学生的美术探究。
以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色彩的明度》教学为例,教师以探究发现的形式呈现新知。教师要求学生把红、绿、蓝各自与清水以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探究一个色相的明度会发生如何变化。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完成分组实验、观察、讨论、总结等步骤,教师应该积极介入其中每个环节,用交流启发学生提出疑问,将探究引向课堂主题,培养学生主题方面的创造能力。比如,学生得到不同深浅的红、绿、蓝颜色,师:“这种深浅变化就是颜色上的明度不同,大家可以再看看这些不同明度的蓝色,感受一下是不是越暗越重的蓝色给人越沉重的感觉,而越浅越淡的蓝色又让人感到舒缓宁静?”由此从引导学生直观明度深入到帮助学生理解明度的意义和作用。
三、完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然而,在目前的美術课堂教学中,存在美术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缺乏创新、评价以结果为导向、评价内容过于模式化等问题,教学评价不仅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鼓励,没有发挥应有的教学价值,更甚者,学生努力理解和创作的过程以及所产生的成果未得到应有的肯定,学生好不容易对美术学科产生的探索兴趣在教师模式化、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评价下被浇灭。
以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参观券的设计》教学为例,教师在出示设计好的参观券帮助学生指认参观券的过程中,应该用好判定性评价,让学生形成关于参观券构成的正确理念;而在学生开始自行设计参观券的时候,教师要运用好启发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激励,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高段美术有效教学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在以后要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玉景. 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2]白燕.小学高年级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16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改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下,应试教育理念和手段也多少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美术知识、技能、技巧方面的积累和提高,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创造能力方面的培养,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改进教学策略和手段,有效发挥美育充实人的精神情感方面的作用,对于美术教学实践的完善和新课改下美术教学任务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不是被动的学习机器,而是有自己想法的学习主体。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接受美术作品的熏陶、提升视觉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就应该首先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作用、乐趣等能够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的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趣味的情境往往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氛围中、调动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生活体验,从而为美术学习做好情感、态度上的铺垫。
以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美术中的比例》教学为例,教师设计本课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近大远小的现象,让学生初步懂得设计比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考虑到学生年龄尚小,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原理和规律的认识兴趣较小,为了激发学生对原理和规律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从生活中的物品出发,创设美术观赏的情境,让学生欣赏贝壳上的螺旋线、人体、国旗和五角星的设计、看起来舒服典雅的花瓶,学生的兴趣被逐步激发,随后教师再一步步地揭示这些物品之所以看上去比较美、给人舒适愉悦感的原因,从而引出教学主题。
二、注重交流,提升美术创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高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能够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并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一定的鉴赏和思考。总的来说,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的形成便是来自于学生发挥能动性对美术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特点,从而真正与学生发挥美术创造能力的过程相并而行,为学生的构建行为给予有效的指导、作出良好的示范。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注重以交流鼓励学生发问、以和谐轻松的氛围促进学生的美术探究。
以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色彩的明度》教学为例,教师以探究发现的形式呈现新知。教师要求学生把红、绿、蓝各自与清水以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探究一个色相的明度会发生如何变化。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完成分组实验、观察、讨论、总结等步骤,教师应该积极介入其中每个环节,用交流启发学生提出疑问,将探究引向课堂主题,培养学生主题方面的创造能力。比如,学生得到不同深浅的红、绿、蓝颜色,师:“这种深浅变化就是颜色上的明度不同,大家可以再看看这些不同明度的蓝色,感受一下是不是越暗越重的蓝色给人越沉重的感觉,而越浅越淡的蓝色又让人感到舒缓宁静?”由此从引导学生直观明度深入到帮助学生理解明度的意义和作用。
三、完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然而,在目前的美術课堂教学中,存在美术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缺乏创新、评价以结果为导向、评价内容过于模式化等问题,教学评价不仅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鼓励,没有发挥应有的教学价值,更甚者,学生努力理解和创作的过程以及所产生的成果未得到应有的肯定,学生好不容易对美术学科产生的探索兴趣在教师模式化、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评价下被浇灭。
以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参观券的设计》教学为例,教师在出示设计好的参观券帮助学生指认参观券的过程中,应该用好判定性评价,让学生形成关于参观券构成的正确理念;而在学生开始自行设计参观券的时候,教师要运用好启发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激励,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高段美术有效教学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在以后要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玉景. 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2]白燕.小学高年级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