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将爱国思想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之中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兼具普及历史知识、传播爱国思想等多种功能。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爱国主义教育逐渐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主线。因此,教师应该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本文将对如何更好地将爱国思想融入历史课堂教学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思想的必要性
  爱国思想体现的是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对其祖国的热爱、尊重和支持。爱国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行为。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人不但会从情感上热爱自己的国家,而且也会通过实际行动捍卫自己国家的尊严、利益,并积极为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此时积极向其开展爱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历史课堂是教师开展爱国教育的主阵地,将爱国思想融入历史教学中,一方面能够使爱国教育变得更为生动、直观,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思想的方法
  1.讲述灿烂的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文学、政治、教育、军事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当代中学生应该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入的了解,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讲解历史上我国所取得的一系列优秀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在讲解世界史的时候,教师可将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四大文明古国进行对比,罗列出各国取得的优秀成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国名前都带有“古”字,而中国却没有?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就能意识到中国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虽历经苦难,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顽强的意志共同渡过了难关,延续了祖国的文明。这既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使学生意识到作为中学生,必须肩负起捍卫祖国尊严及主权的责任,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讲述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促使学生牢记历史、奋发图强。
  中国近代史是中学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一部抗争史,又是一段屈辱史,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
  自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的铁蹄侵入中华大地,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之清王朝的腐朽顽固,近代中国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历史。在对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地向学生描述近代中国所经历的苦难,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导致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备受压迫的原因,了解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不懈努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各抒己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产生共鸣,并对“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产生更深的领悟,体会到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随时报效祖国。
  3.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爱国情怀。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然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所学的历史知识,也为了使历史教学更加丰富、生动,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去感悟历史留下的印记,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设有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纪念馆,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来帮助学生感悟历史。例如,每年7月7日,教师可组织学生前往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参观,使学生通过观看大量的图文资料来感受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以及中华儿女的不懈抗争,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前往名胜古迹参观游览,使学生体会到古代人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艺,以及华夏文明的灿烂与伟大。
  总之,热爱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将爱国思想充分融入历史教学,既能使学生为祖国的灿烂文明感到自豪和骄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能使学生从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中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建设祖国、捍卫国家尊严的神圣职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助其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从而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是在学习了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对物理学的进一步研究,知识内容相对比较复杂,难度也相对较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直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让学生失去自我,让学生越来越抵触物理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创新自己在课堂中所用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的形式推动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引领高中物理课堂走向高效。  1 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抽象、
所谓前概念,就是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由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知识的负迁移和旧概念的局限以及由词语带来的误解进行不恰当类比而产生的与科学概念相似或相悖的理解认知,对中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影响.  1前概念的来源  前概念的来源是多样的,主要源于日常生活经验、对概念认识不全面以及旧知识的影响.例如,有些同学从生活现象中观察到温度高时会有地面上的水会蒸发,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在温度高时才会有蒸发
材料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试题,此种题型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已学知识从历史材料中发现、汲取、整理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的学科能力.特别是实
众所周知,海上的帆船是依靠风驱动的,虽然我们对各个海区的季风情况已比较熟悉,但有时因受制于目的地的位置,帆船不得不面对逆风的情况,下面我们就从受力的角度剖析一下帆船为什么可以逆风而行。  [TP12GW160。TIF,Y#]  先来看一种比较简单的力学解释,如图1,风从船的右前方吹来,调整帆面MN,使其与风向成一个较小的锐角,风对帆的作用力可分解为沿着帆面的F1和垂直帆面的F2,其中F2又可分解为
近年来,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得到了持续发展,各种新理念、新模式在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中,学讲模式是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与优化,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笔者在政治教学中以学讲模式为抓手,紧扣关键节点,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政治教学深入开展。  一、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标准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
从17世纪开始,笛卡尔就将以太引入科学,认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必须通过以太传递。19世纪,科学家们逐步发现光是一种波,而生活中的波大多需要传播介质。受经典力学思想影响,于是他们便假想是以太这种物质在光的传播中起到了介质的作用。以太的假设代表了传统的观点: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一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当参照系改变,光速也改变。以太这个“绝对静止系”就是“以太系”。其他惯性系的观察者所测量到的光速,应该是“
一、形象思维的作用简介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与感受体验连接在一起的。形象思维通过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创造和描述形象,这里所说的的形象包括艺术形象和科学形象。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不管在哪种地方,形象思维都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例如,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如果他离开了形象思维,那么他得到的信息就可能是间接的,这就有可能让他在激烈而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
1 问题的提出  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相关公式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姑且称为“牛顿运动定律法”,其和动能定理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也是被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法宝中的二个法宝(还有一个法宝是“动量守恒定律”,现人教版高中阶段已不作重点要求),可见其在动力学中的重要性。在长期的一线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二者的内容都比较熟悉,对于单个定律或定理的理解也很到位,尤其是必修一上完后学生对于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理论严谨的实践性科学.调查表明,学生普遍感觉物理枯燥、乏味、难学.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这不仅需要理解教材,安排内容,更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科学而又具有艺术性的语言是表达物理教学本质的重要手段.所谓科学性,就是语言要准确无误、合乎逻辑,这是每一个物理教师讲课时必须达到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