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调查事故的时候,民警曾经询问过很多被撞伤的老年人:“这么走、这么骑,不怕被撞到吗?”老人们最普遍的回答是:“我觉得他不敢撞我。”
在最近发生的几个重大交通事故中,老年人死亡的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为何老人出行所遭受的交通事故伤害比例远远超过了人口比例?是老年人自己交通法规意识过于淡漠,还是如今的交通环境对他们而言过度险恶?
老人出行的死伤都出在哪儿?
北京市交管局事故处拥有北京全市所有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统计资料,但在检索系统中,并没有一项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工作人员为此人工检索了一遍,翻查出全部与老年人有关的事故材料。
根据这份统计,在不考虑事故责任的情况下,去年199名老年人分别是在如下事故中丧生的:
行人事故:86人;自行车(包括电动车):58人;电动及燃油驱动的机动三轮车:26人;各类摩托车:18人;汽车:2人;乘车人:9人。
事故处民警告诉记者,开车的老年人因事故而丧生的为数很少,他们更多的是作为弱势群体出现在交通事故当中。“当然,作为弱势群体,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事故中不承担责任。”事实上,具体查看这些统计,在事故中需要承担主要责任或同等责任的受害者,比例相当巨大,即使是作为行人和骑车人等标准的“弱势”,定责文书中也经常出现“横穿马路”、“闯红灯”、“逆行”之类的描述。
在海淀交通支队公主坟大队辖区内,去年一年内,造成人员受伤和较大财产损失,不能以简易程序双方私了,而必须经由“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一共有52起,其中涉及老人的有18起,占总数34%。这个比例与多数城区交通大队相比,处于中等水平。
在北京去年涉及老人的致死事故中,包括电动车在内的自行车、三轮车事故共死亡84人,超过总数的四成。
多位一线交警告诉记者,近些年,电动三轮车、老年代步车日益大行其道。老人们买车的原因有时很令人唏嘘:岁数大了、子女不在身边,想去早市、超市买个东西,连个帮着拎东西的人都没有。用电三轮、老年代步车,恰好能解决所有的需求:驾驶不费力,能装足够的货,平时还能带着老伴出门走走。需要照顾孙辈的,早晚高峰还能开着车接送孩子。
也正是因为大批老年人这样的需求,使得他们在交通事故中受害的时间也相对固定。公主坟交通大队事故组组长蔡连营说,涉及老人的事故主要发生在三个时段:7点到8点和晚上4点到6点的早晚高峰,以及上午9点到10点的平峰时段。早晚高峰是去接送孩子或散步,上午则是去买东西。
老人步行:“觉得他不敢撞我”
蔡连营警长每隔几天就得去处理一起与老人有关的事故,遇到对定责问题不理解的老人或他们的家人,还得从头给他们普法。“老人反应能力差,交通法规意识差,很多人把自己的安危完全寄托在别的司机身上。可是实话实说,如今在路上开车的好多司机,真的配不上您以性命相托的信任。”蔡连营说。
记者查看了一段去年8月18日上午,拍摄于恩济东街北口的监控画面。上午约9点半,一位老人在一名年轻女子的陪伴下走进了路口中间的左转车辆待转区。她步履蹒跚地进入路口,站在两条左转待转车道的中间。这里,距离身边的人行横道只有五六米远。此时,路口显然正亮着左转信号灯,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内,11辆车或正常驶过,或短暂停车避让行人。
她们在画面中出现的第19秒,第12辆左转车——一辆白色面包车出现了。司机直挺挺驾车撞了上去,老人和陪伴她的女子瞬间被顶了出去,当场倒地不起。就在此后两个红绿灯周期内,又有几十名闯红灯横穿马路的行人闯入了镜头,其中老年人至少占到三成以上。
蔡连营警长说,在调查事故的时候,民警曾经询问过很多被撞伤的老年人:“这么走、这么骑,不怕被撞到吗?”老人们最普遍的回答是:“我觉得他不敢撞我。”
在恩济东街的这起事故中,被严重撞伤的老人已经80多岁了,蔡连营警长说,虽然老人自己闯红灯、未走人行横道,但司机的责任也一样跑不掉。“我一万个相信司机们真的不敢撞,但这不意味着撞不上。”
老人驾车:没有让行意识
老年人驾驶电动三轮车、老年代步车一旦出事,会让一个一辈子老实本分的人自身受伤之外,再招惹官司。
5月初,公主坟交通队刚为一起发生在3月9日的交通事故正式定责。在西八里庄附近一个小区外,出租车司机王某正在由南向北正常行驶,当他避过一辆正待转弯的车辆,视线恰好被遮挡的瞬间,左前方斜刺里突然窜出一辆电三轮。这时迎面驾车而来的61岁的胡老太突然左转。王某拼命向右侧打轮,还是没有完全避过,将胡老太撞翻在地。
由于该车被鉴定为摩托车,胡老太被认定为无照驾驶。这起事故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转变成了机动车之间的事故,胡老太属于“无照驾驶未登记车辆,并且转弯未避让直行车”,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司机王某认定为次要责任。“我们给胡老太开具了行政拘留的处罚书,当然她现在还在医院,加上年纪大了,最后是否实际执行,还需要再斟酌。”
更麻烦的是,胡老太必须承担事故中的主要责任,如果医药费突破了交强险承保范围的10万元,她还得自行支付。
多位一线交警根据日常处理的类似事故,总结了骑电动车、驾驶老年代步车的老人最大的安全隐患:没有让行意识。交警们分析说,从老人闯红灯过马路的表现上就能看出他们的出行风格:不会主动让行,只要面前没车,能向前走一米就走一米,直到面前的车道上车流密集,不得不停步为止。如果这样的风格用在骑电动车或驾驶老年代步车等速度较快的车辆上,给自己帶来的危险可想而知。
欣荣恒运心理咨询公司咨询师胡海波认为,当下60岁至80岁之间的老人,青年时代赶上了近代中国和平时期秩序最为混乱的年代,很多人是在非常没有秩序感的情况下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可能不对他们在晚年时被迫进入需要强烈规则意识的汽车时代产生消极影响。
他表示,除了规则意识之外,许多老年人对于交通工具的直观感受依然还停留在自行车时代,虽然每天都多少会与汽车打交道,可是对速度的判断、对车辆行驶规则,都用以前深深刻入骨髓的自行车时代来衡量。
胡海波说,单纯依靠社区或交警的宣传工作,已经很难改变老年人早已成型且已经日趋固执的观念,若是没有相应的较为严格的管理手段,老人的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于其人口比例的事情,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北京晚报》 2015.5.18 安然/文)
在最近发生的几个重大交通事故中,老年人死亡的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为何老人出行所遭受的交通事故伤害比例远远超过了人口比例?是老年人自己交通法规意识过于淡漠,还是如今的交通环境对他们而言过度险恶?
老人出行的死伤都出在哪儿?
北京市交管局事故处拥有北京全市所有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统计资料,但在检索系统中,并没有一项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工作人员为此人工检索了一遍,翻查出全部与老年人有关的事故材料。
根据这份统计,在不考虑事故责任的情况下,去年199名老年人分别是在如下事故中丧生的:
行人事故:86人;自行车(包括电动车):58人;电动及燃油驱动的机动三轮车:26人;各类摩托车:18人;汽车:2人;乘车人:9人。
事故处民警告诉记者,开车的老年人因事故而丧生的为数很少,他们更多的是作为弱势群体出现在交通事故当中。“当然,作为弱势群体,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事故中不承担责任。”事实上,具体查看这些统计,在事故中需要承担主要责任或同等责任的受害者,比例相当巨大,即使是作为行人和骑车人等标准的“弱势”,定责文书中也经常出现“横穿马路”、“闯红灯”、“逆行”之类的描述。
在海淀交通支队公主坟大队辖区内,去年一年内,造成人员受伤和较大财产损失,不能以简易程序双方私了,而必须经由“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一共有52起,其中涉及老人的有18起,占总数34%。这个比例与多数城区交通大队相比,处于中等水平。
在北京去年涉及老人的致死事故中,包括电动车在内的自行车、三轮车事故共死亡84人,超过总数的四成。
多位一线交警告诉记者,近些年,电动三轮车、老年代步车日益大行其道。老人们买车的原因有时很令人唏嘘:岁数大了、子女不在身边,想去早市、超市买个东西,连个帮着拎东西的人都没有。用电三轮、老年代步车,恰好能解决所有的需求:驾驶不费力,能装足够的货,平时还能带着老伴出门走走。需要照顾孙辈的,早晚高峰还能开着车接送孩子。
也正是因为大批老年人这样的需求,使得他们在交通事故中受害的时间也相对固定。公主坟交通大队事故组组长蔡连营说,涉及老人的事故主要发生在三个时段:7点到8点和晚上4点到6点的早晚高峰,以及上午9点到10点的平峰时段。早晚高峰是去接送孩子或散步,上午则是去买东西。
老人步行:“觉得他不敢撞我”
蔡连营警长每隔几天就得去处理一起与老人有关的事故,遇到对定责问题不理解的老人或他们的家人,还得从头给他们普法。“老人反应能力差,交通法规意识差,很多人把自己的安危完全寄托在别的司机身上。可是实话实说,如今在路上开车的好多司机,真的配不上您以性命相托的信任。”蔡连营说。
记者查看了一段去年8月18日上午,拍摄于恩济东街北口的监控画面。上午约9点半,一位老人在一名年轻女子的陪伴下走进了路口中间的左转车辆待转区。她步履蹒跚地进入路口,站在两条左转待转车道的中间。这里,距离身边的人行横道只有五六米远。此时,路口显然正亮着左转信号灯,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内,11辆车或正常驶过,或短暂停车避让行人。
她们在画面中出现的第19秒,第12辆左转车——一辆白色面包车出现了。司机直挺挺驾车撞了上去,老人和陪伴她的女子瞬间被顶了出去,当场倒地不起。就在此后两个红绿灯周期内,又有几十名闯红灯横穿马路的行人闯入了镜头,其中老年人至少占到三成以上。
蔡连营警长说,在调查事故的时候,民警曾经询问过很多被撞伤的老年人:“这么走、这么骑,不怕被撞到吗?”老人们最普遍的回答是:“我觉得他不敢撞我。”
在恩济东街的这起事故中,被严重撞伤的老人已经80多岁了,蔡连营警长说,虽然老人自己闯红灯、未走人行横道,但司机的责任也一样跑不掉。“我一万个相信司机们真的不敢撞,但这不意味着撞不上。”
老人驾车:没有让行意识
老年人驾驶电动三轮车、老年代步车一旦出事,会让一个一辈子老实本分的人自身受伤之外,再招惹官司。
5月初,公主坟交通队刚为一起发生在3月9日的交通事故正式定责。在西八里庄附近一个小区外,出租车司机王某正在由南向北正常行驶,当他避过一辆正待转弯的车辆,视线恰好被遮挡的瞬间,左前方斜刺里突然窜出一辆电三轮。这时迎面驾车而来的61岁的胡老太突然左转。王某拼命向右侧打轮,还是没有完全避过,将胡老太撞翻在地。
由于该车被鉴定为摩托车,胡老太被认定为无照驾驶。这起事故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转变成了机动车之间的事故,胡老太属于“无照驾驶未登记车辆,并且转弯未避让直行车”,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司机王某认定为次要责任。“我们给胡老太开具了行政拘留的处罚书,当然她现在还在医院,加上年纪大了,最后是否实际执行,还需要再斟酌。”
更麻烦的是,胡老太必须承担事故中的主要责任,如果医药费突破了交强险承保范围的10万元,她还得自行支付。
多位一线交警根据日常处理的类似事故,总结了骑电动车、驾驶老年代步车的老人最大的安全隐患:没有让行意识。交警们分析说,从老人闯红灯过马路的表现上就能看出他们的出行风格:不会主动让行,只要面前没车,能向前走一米就走一米,直到面前的车道上车流密集,不得不停步为止。如果这样的风格用在骑电动车或驾驶老年代步车等速度较快的车辆上,给自己帶来的危险可想而知。
欣荣恒运心理咨询公司咨询师胡海波认为,当下60岁至80岁之间的老人,青年时代赶上了近代中国和平时期秩序最为混乱的年代,很多人是在非常没有秩序感的情况下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可能不对他们在晚年时被迫进入需要强烈规则意识的汽车时代产生消极影响。
他表示,除了规则意识之外,许多老年人对于交通工具的直观感受依然还停留在自行车时代,虽然每天都多少会与汽车打交道,可是对速度的判断、对车辆行驶规则,都用以前深深刻入骨髓的自行车时代来衡量。
胡海波说,单纯依靠社区或交警的宣传工作,已经很难改变老年人早已成型且已经日趋固执的观念,若是没有相应的较为严格的管理手段,老人的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于其人口比例的事情,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北京晚报》 2015.5.18 安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