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解“文”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a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文言文词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单一的字词引出一类字词的详细讲解,让学生感受字义的文化内涵与变迁过程,帮助学生将只知其一的机械识记转为在深入理解词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文言文学习,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文言字词是重难点,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但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与学生所接触到的口语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显得深奥难懂,学习兴趣因之有所下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汉字表意的特性,发掘文言字词中的词源趣味,为学生呈现文言字词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沉淀下来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轻松掌握字词的意义变化,为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一、从构形入手追本溯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汉字的解读不能只停留在表层。文言文涉及的词汇与现代文比起来更多也更为复杂,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往往将学习重点放在对文言词汇的识记与古今词汇对译上,文言字词中包蕴的丰富人文内涵没有得到深入的解读。这种机械识记、对译,严重损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识记与对译的枯燥将原本文质兼美的文言经典变得索然无味,这对文言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阻碍。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认为教师应以文言文本为主,抓住关键的文言字词,追本溯源,为学生深入解读文言字词的发展过程,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学生真正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大有助益。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本身的构形就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对文言文本中的重点字词追本溯源,对字词进行深入解读与教学联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文言文中的“习”与现代汉语的“习”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含义是有差异的。从词源上讲,“习”在甲骨文中上方是羽毛,表示鸟的翅膀,下方是太阳,意为鸟儿在太阳下练习飞翔,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以“羽”的一半代表简化后的字,例如,“习,数飞也。”(《说文·习部》)“习”的本义即鸟反复练习飞翔。之后从这一本义中引申出反复练习、复习的引申义,比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习”,为复习、温习之意,之后的“习惯、习武”等词语均由此引申而来。就初中文言文而言,涉及的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若教师能在教学中从汉字的构形入手对文言字词追本溯源,从词源的角度为学生呈现一个完整的汉字演化过程,将会极大提升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主动而形象地掌握字词的本义与各个引申义,这种学习效果远胜于机械识记字词的方法。
  二、从词源入手展现文化内涵
  汉字的产生与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在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表意图形到甲骨文,从金文、小篆一直到楷书,汉字烙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文言文中的字词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而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若在文言字词的教学中,教师能将字词中的文化内涵展示给学生,将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与使用现代汉语。
  例如,“兵”在甲骨文中上方是“斤”,意为短斧;下方是“廾”,意为双手,“兵”的意思即为双手持斤。“兵,械也。”(《说文·廾部》)“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现代汉语中仍使用的成语“短兵相接”中的“兵”用的即为本义。在后来的演变中,“兵”又被引申为“拿着武器的人”,也就是士兵、军队,因武器与士兵是战争的主体,“兵”也有战争、军事之意。“可汗大点兵”中的“兵”为“士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将此句一带而过,可抓住这个“兵”字讲解其来源与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兴趣,使文言教学事半功倍。 另如“肖、消、销、稍、梢”同一词源,都有“微小”这一义项,“肖”本义为细小、微小,“消”为变小,“销,铄金也。”(《说文·金部》)“销”与“消”意义较为接近。“梢”意为树梢,相对于树干,也有微小、变小之意。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对文言字词进行拓展讲解,整合相关知识,系统梳理,为学生呈现一个完整的字词演变过程,通过对字词的细致分析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文言知识,学习的兴趣也随之提高。
  三、从典故入手讲解文化内涵
  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看似简单,实则有历史积淀,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赋予了文言字词深厚的文化含义,有些词语至今仍活跃于现代汉语中。教师在文言教学中不应轻易放过这类词语,应以此为契机,向学生传达这类字词拥有的文化趣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探究兴趣。例如,“杏林”代称中医界,从字面上看,杏树林如何与中医有所关联呢,这需要教师从历史典故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杏林”的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还须注意提醒学生将“杏林”与“杏坛”区分开来,借助于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学生应能较为准确地区分这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对于这类包含历史典故的文言词语,教师首先应拥有扎实的文言知识,发掘词语中的历史故事并能将其中的文化趣味传达给学生。比如“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教材的解释止于“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教师可借此更进一步,讲解“足下”是怎样变为敬称词语的,这与介子推和公子重耳有关,成为晋文公的重耳念及介子推的扶助情义与兄弟之情,将介子推死前抱的树砍下做成木屐,时常感叹“悲乎,足下”,“足下”因之演变为尊称之词。对这类词语包含的典故进行讲解,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并且比较全面,学生如若掌握,便能举一反三,在其他的文言篇章中也能准确理解文章之意,这将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在文言文中,有许多的词语、典故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名言警句和俗语成语,诸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这些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典故大多出自文言文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认识正在学习的文言文与当下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不是脱离现代生活的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它们不是过时了的毫无生命力的文字,而是拥有厚重历史底蕴并且至今仍焕发无尽生命力的文质兼美的文化载体,应以对字词的追本溯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体会文言文所传达的意境与主题,消除对文言文学习的抗拒情绪,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诗词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怎样才能让《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在初中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吟诵中体验古诗情趣、在想象中悟得古诗的妙趣、在比较中探究古诗理趣,从而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神秘而奇妙的世界。  一、在吟诵中体验古诗的情趣  在古诗教学课上教师要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要为学生
期刊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锋利。”这个比喻深刻地揭示了讨论给人们思想的深度、广度以及高度带来的影响。目前,小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重要的课堂活动形式,它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实施环节。  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一些低效、无序、形式化的小组讨论,徒有“温度”没有“深度”,看似热闹一片,却是“虚假繁荣”。
期刊
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和“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尝试利用畅言教学系统,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一、利用畅言教学系统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畅言教学系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将网络资源和本地资源嵌入到电子课本当中,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资源的融合,从而
期刊
教育的功能从“为了获取知识”向“为了获取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态度”发生了转变,极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相应学生学习方式也要跟着大幅转变,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维模式,变“一言堂,满堂灌”的主角为学生的配角,为学生打下手,服务学生,逐步引领学生走上自主探究的学习之路。  一、放手——让学生享有探究的权利  1.留出空白,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
期刊
如何让孩子们喜欢读书、爱上语文,能够在书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这几年的观摩以及自己的实践,今天以《草房子》为例,谈谈我是如何组织读书汇报活动的。  一、 选书  初中9年级人教版的《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纯美小说之一《草房子》。金色的麦地、古朴的房子、苦味的艾叶、寂静的池塘……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残疾的秃鹤、不幸的杜小康、执着的秦大奶奶、
期刊
探究式教学是指改变传统语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初中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式教学拥有现代化教学的特点,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并且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背影》是苏教版8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回忆性散文,作者是朱自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在特定环境下的几个细节描写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
期刊
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以收获,可是,从各方面的教学反馈来看,不少学生收获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以为,这当中最核心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乃至自己的发展定位不准。本文拟以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教学为例,谈谈初中师生的共同成长,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不少初中语文教师选择的是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梳理出文中交代了哪些与春节有关的民俗,然后点出其
期刊
一、背景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从初一到初二,语文教师无不倾心尽力,在学生作文的训练与指导上下足了功夫。从形式自由的随笔到相对严谨的命题作文,从篇幅短小的片段摹写到完整的全文写作,多数教师在叙事、写人、描景、状物、抒情、议理乃至谋篇布局上都已经给予了学生详尽而充分的指导,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到了初三,究竟如何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成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相对记叙文和说明文而言要比较困难。很多学生不能跟着作者的思路稳步前行,读到一点艰涩的就觉得茫然无望,匆匆放弃。新课标对议论文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这里的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经过思考和判断之后,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解读。从这个教学目标可以看到,议论文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口才和写作
期刊
在探讨如何提高语文预习有效性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基本的语文预习方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进而提高语文预习的效率。一般说来,语文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语文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  读书的方法根据分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很多种。根据阅读的速度不同,可以将阅读分为快读和慢读;根据读书是否发出声音可以将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熟悉的阅读方式,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文体如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