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8356341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相对记叙文和说明文而言要比较困难。很多学生不能跟着作者的思路稳步前行,读到一点艰涩的就觉得茫然无望,匆匆放弃。新课标对议论文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这里的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经过思考和判断之后,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解读。从这个教学目标可以看到,议论文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口才和写作能力。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议论文的三个要素上,进行生硬地灌输和解读,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把握议论文知识,不给学生感受议论文思想的机会,显得很简单粗暴。笔者认为,教师要优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必要的情感场,扣动学生的心弦。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思考。
  一、优化课堂导入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议论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议论文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切入载体,选择较为新鲜的课堂导入语,引导学生积极走进文本,感受议论文特有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论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篇文章充满兴趣,我特意利用了两幅油画进行课堂导入。我先通过屏幕显示两幅著名的油画作品,一幅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另一幅是中国的画家罗中立画的《父亲》。这两幅画都是美的代表,但风格却截然不同,如何评判美,鉴赏美,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体验来进行赏析。我的课堂导入就从这里开始:大家想一想,在这两幅油画中,到底哪一个人物更美?说说为什么?学生仔细品鉴两幅画,立刻有了自己的感受。学生甲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蒙娜丽莎更美,在这幅画中,这个女人那么娴静安详,眼神清澈淡雅,温暖,柔和。尤其是她嘴角的微笑,充满了神秘和含蓄之美,这种美不论经历了多少岁月沧桑,都始终不改,成为人们心中最美的女神。在罗中立的《父亲》这幅油画中,这个老男人脸上饱经沧桑,眼神黯淡,似乎没有了光泽,失去了希望,被生活折磨得不成样子,和美是挂不上钩的。
  学生甲的意见很快引起了一部分学生的争论。这部分学生认为,《父亲》这幅画中的老男人最美。这是个饱经岁月沧桑的农民,画作中展示出了他深深的皱纹、干裂的嘴唇,还有一双被磨出了老茧的手,这双缠着布的手是干枯的,毫无生机的。单纯地看,从这个老农民身上感受不到美,只有卑微的丑,但在他身上却体现出了中国农民的勤劳和贫困。正是这种贫困和对生活的麻木,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人们心底里最深的痛。这幅画是通过对丑的描绘,让人们看到了当时中国农民的现状,这种现状让人揪心,让人深思。正是因为如此,这幅画才显得具有美感,充满了现实意义。
  根据学生的解读,我适当引入导语:大家解读得非常有意思,《蒙娜丽莎的微笑》里,她的优雅和神秘是美的,《父亲》里,那个一脸沧桑手指干枯毫无美感的农民,他虽然外表丑陋,但这幅画反映出当代农民的现状,因而也是美的,那么,到底什么是美呢?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英国哲学家培根是怎么说的。
  通过以上导入,学生能够在两幅对比鲜明的油画感染下,很快进入文本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两幅油画的对比评析,学生既能够欣赏油画,增强鉴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通过理性的分析、判断和思考,借助富有逻辑的推理与议论文进行了有效接轨,从而让学生顺利进入了议论文的学习中来。
  二、优化教学语言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的最好办法,就是从教师的教学语言入手,进行有效的课堂优化。议论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不同于记叙文和说明文,不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因而,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变幻的语调,激昂的情绪,进行艺术性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内心,从而让学生对议论文充满想要解读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成功》这一课时,这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经典作品。文中列出了成功的几个要素:天资,勤奋,机遇。文章举了一些事例,但这些事例对当代的中学生来说,却并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学生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为此我在进行教学之初,就讲了这样的故事:在晋朝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家境非常贫困,但却非常爱读书学习,白天要干活,到了晚上就开始苦读,夏天的夜晚没有煤油灯,就会捉来萤火虫,放在绢袋子里进行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了多年之后,他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无独有偶,在晋代还有一个人,名字叫孙康,他的家境也同样贫寒,在寒夜借助雪光读书,积累了一身的学问,成为饱学之士。战国时期有一个人,他叫苏秦,昼夜苦读诗书,为了防止晚上打瞌睡,他就拿锥来刺自己的大腿,终于积累了很多谋略,实现了合纵的心愿。这些事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不管家境如何贫寒,只要你有一颗勤奋读书的苦心,就不会没有收获,成功就不会太远。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对于人生来说,要想取得成功,就要锲而不舍地撒下勤奋的汗水。
  以上教学,教师将议论文课文中的内容串联起来,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让学生能够对其中的故事有所熟悉,同时指出了这些事例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让作者的观点直观呈现出来,学生更乐于接受。
  三、优化朗读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朗读训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阅读方法。尤其对于议论文来说,教师要结合文章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朗读练习,优化朗读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提高议论文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例如,在教学《白求恩》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对文中的“共产主义精神”有深刻的理解,特意设计了叠读和对读的朗读方法,选取了两组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出了一点力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枕,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一开始我先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对读,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像“极端热忱”、“没有一个不”、“无不”这样的句式,让学生进行重点朗读,由此让学生感悟白求恩大夫的高大形象,并可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感情;接下来,我先进行范读,而后采用一半先读,另一半对读的方法,让学生的情感与议论文中人物的精神和文本的内涵有了共鸣,从而深入理解白求恩精神的伟大意义,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初中议论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三个要素,从优化课堂导入、优化教学语言、优化朗读方法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作家丁立梅曾经说过,“感谢生命中那些相遇,在我人生的底色上,抹上一朵粉红,于向晚的风里,微微生香。”近日阅读日本作家栗良平的小说《一碗阳春面》,就有这种微微生香、怦然心动的感觉,真的印证了那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掩卷沉思,不由让人心神荡漾。  这是一个时隔久远但依然感人至深的故事:  大年夜,开在北海道的一家夫妻面馆,正要打烊的时候接待了母子三人,他们只要了一碗阳春面,老板夫妇
期刊
“于家园子依江滨,巧石回廊结构新;竹木已残鱼鸟尽,一池春水绿怜人。风寒江上草萋迷,闲踏春泥过涧西;一树冬青青不改,映门犹自照青溪”。 清代诗人王士祯,在其《瓜洲于园二首》中曾这样描写于园。  诗人以 “巧石、残竹、尽鸟、春水、寒风、萋草、冬青、闲踏……”,透露出在扬州期间充实恬静、稍带抑郁的心情。作为官员和文人的他,驰骋于宦海和诗坛之间,纵情于山光水色,抒写人生感怀。  一处风景,描述一段往事,荡
期刊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诗词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怎样才能让《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在初中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吟诵中体验古诗情趣、在想象中悟得古诗的妙趣、在比较中探究古诗理趣,从而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神秘而奇妙的世界。  一、在吟诵中体验古诗的情趣  在古诗教学课上教师要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要为学生
期刊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锋利。”这个比喻深刻地揭示了讨论给人们思想的深度、广度以及高度带来的影响。目前,小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重要的课堂活动形式,它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实施环节。  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一些低效、无序、形式化的小组讨论,徒有“温度”没有“深度”,看似热闹一片,却是“虚假繁荣”。
期刊
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和“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尝试利用畅言教学系统,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一、利用畅言教学系统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畅言教学系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将网络资源和本地资源嵌入到电子课本当中,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资源的融合,从而
期刊
教育的功能从“为了获取知识”向“为了获取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态度”发生了转变,极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相应学生学习方式也要跟着大幅转变,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维模式,变“一言堂,满堂灌”的主角为学生的配角,为学生打下手,服务学生,逐步引领学生走上自主探究的学习之路。  一、放手——让学生享有探究的权利  1.留出空白,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
期刊
如何让孩子们喜欢读书、爱上语文,能够在书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这几年的观摩以及自己的实践,今天以《草房子》为例,谈谈我是如何组织读书汇报活动的。  一、 选书  初中9年级人教版的《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纯美小说之一《草房子》。金色的麦地、古朴的房子、苦味的艾叶、寂静的池塘……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残疾的秃鹤、不幸的杜小康、执着的秦大奶奶、
期刊
探究式教学是指改变传统语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初中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式教学拥有现代化教学的特点,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并且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背影》是苏教版8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回忆性散文,作者是朱自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在特定环境下的几个细节描写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
期刊
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以收获,可是,从各方面的教学反馈来看,不少学生收获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以为,这当中最核心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乃至自己的发展定位不准。本文拟以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教学为例,谈谈初中师生的共同成长,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不少初中语文教师选择的是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梳理出文中交代了哪些与春节有关的民俗,然后点出其
期刊
一、背景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从初一到初二,语文教师无不倾心尽力,在学生作文的训练与指导上下足了功夫。从形式自由的随笔到相对严谨的命题作文,从篇幅短小的片段摹写到完整的全文写作,多数教师在叙事、写人、描景、状物、抒情、议理乃至谋篇布局上都已经给予了学生详尽而充分的指导,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到了初三,究竟如何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成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