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艺术课中电影综合表现的策略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艺术鉴赏课教学中,电影鉴赏是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电影欣赏,让学生感受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高中生鉴赏电影的审美能力同时,希望也能为广大高中艺术教师提供电影鉴赏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探索高中生;艺术课鉴赏;电影综合表现;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J805-4;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81-02
  一、电影主题的审美感受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课标》指出:“中学艺术课程以艺术审美为核心,通过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融汇,以及与人文、科学、技术等学习领域相关课程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艺术通感、迁移思维和整合素养的形成。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真实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易具有广泛的观赏性。
  主题是一部电影的主要观点,是编剧和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主题是电影的中心思想,它使所有其它的电影元素一类型、角色、叙述、风格一都围绕着它。主题的本質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主题有:广泛的人类问题、人生哲学、宗教和伦理问题、历史问题、国家和国民特征以及社会问题等.即由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的认识,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在欣赏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时,辛德勒在救赎,他所做的一切,不求报答,不求闻名于后世,只求于心无愧。他没有公开地反抗纳粹,没有走到街上散发传单,但他做了更伟大的事业,因为他,1200个犹太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犹太人敲掉自己的银质假牙,送给辛德勒一枚戒指,上面用希伯来语刻着铭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
  二、电影色彩的审美感受
  色彩使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感到艺术与生活的接近。电影中色彩要做到和谐,就是以和谐的色彩使用、色彩造型、色彩布局创造电影的色彩美。色彩要配合得恰当匀称。具体到色彩运用上,即把庞杂纷乱的色彩块组织简化,不异军突起,不为局部抛弃主题,不为突出某种颜色而忘记周围物体的光色对它的影响,而要使色块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在统一、变化、丰富中求得和谐的审美效果。例如: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主色调是“黑”“白”两色,它的光泽是黑暗无光的,其灰暗的色调,有着两层含义:一是隐喻着受害者的遭遇与集体境况,在当年那暗无天日的日子里,遭受着法西斯的迫害。二是体现着新世纪观众对这一段悲惨历史的记忆也是黑白的。黑白与彩色的相交的最令人难忘的细节。
  三、电影音乐的审美感受
  电影音乐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画内音现实性音乐与画外音功能性音乐。画内音现实性音乐指音乐的音源来自屏幕的画面之中包括在电影生活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音乐。二是画外音功能性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没有声音的来源,一般是由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着重表现画面中所没有或不能表现的剧中主要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画外音往往以音乐这个表现元素为屏幕中的画面铺垫。例如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画面是从天而降的黑色灰,影片开始镜头掠过浓烟滚滚的天空,来到挖掘尸体现场,许多犹太人被迫从已经掩埋的坑中挖出快要腐烂的尸体。人们不时跌倒在尸体坑里,挖出的尸体一层层的堆放巨大的火柴堆。纳粹军官歇斯底里的叫喊与漫天飞舞的火灰碎片交织成骇人听闻的场面令人发指。
  四、电影景别的审美感受
  电影的景别,是一个电影镜头和画面的视觉形式的表述语言,表面上是造型元素,实际是一个故事的表述手法。景别最根本的含义在于表达画面所包含的范围。大体上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电影中的景别是影片视觉效果、导演语言风格的外在形式之一决定影片的风格、叙事风格和导演风格。对于《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印象最最深刻的,还是它在人物特写镜头巧妙处理。它既可通过眼睛的顾盼、眉梢的颤动以及各种细微的动作和情绪的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灵,也可把原来不易看清或容易忽视的细小东西加以突出,赋予生命,或借此刻画人物、烘托气氛,或用来介绍人物、时间、地点的特征。
  五、电影蒙太奇的审美感受
  电影蒙太奇是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是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是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艺术的表现手段上,影片采用了隐喻,对比,平行,交替等多种蒙太奇方法使其更加有声有色。例如,我们通过辛德勒的视线,看到一个身穿鲜红衣服的小女孩悄悄从被送往集中营的队伍中逃出,重新返回家中,躲藏在床下。她的衣服作为整部影片中唯一的色彩,既反映了主人公对其的特殊关注,又成为了隐喻蒙太奇手法的经典运用:即导演在她身上寄予了某种暗示,一种对鲜活生命的礼赞;而当辛德勒再一次看到这片红色时,死去的女孩已经淹埋在重重尸骸当中,唯一象征着生命的色彩的流逝,使辛德勒也使所有的观众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六、结语
  电影以其综合性的特点给、学生以智慧,能培养学生的想象与思考,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本质,了解人生的真谛。学生通过欣赏电影,可以获得美感,从而热爱影片中的人物,感受影片中的情感,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美的情操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尹鸿影评时评尹鸿编著2002.1.
  [2]百年经典电影尹鸿编著2002.10.
  [3]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作者:李恒基/杨远婴2006.11.
其他文献
与冯骥才先生的第二次亲密接触,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不久。地震发生以后的第六天,冯先生立即带领民进中央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有关人员赶赴灾区。我有幸与调研组同行,目睹了冯先生的睿智眼光与工作作风。当时交通非常不便,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才赶到北川。站在山岗上,看着已经成为废墟的县城,冯骥才先生酝酿了全面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的计划。  汶川大地震对羌族这个民族的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羌族是我国56个民
期刊
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对诗意的理解只要求大体掌握即可,不要求做到逐字逐句都能翻译。然而,一直以来,不少教师教学古诗都将指导学生读懂每句诗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是教学的一个误区。新课标强调小学各学段的古诗教学都要引导学生想象,体验诗的情感。因此,各学段的古诗教学,都应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上来。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
期刊
古诗是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浓郁的感情,深邃悠远的意境,含蓄凝练的语言,有利于熏陶学生的文化思想,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艺术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应高度重视古诗词教学,返璞归真教古诗。要培养学生的爱诗之心、读诗之趣、品诗之能,使其在多彩的古诗世界里,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拓宽视野,丰富情感,继承经典。  一、知人论世,临其境  古诗的
期刊
一、课前分析  1. 基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分析。  基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需要先打破“表内除法”中一些潜在的规则,重新建立“有余数除法”的心智结构。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两个认知冲突。第一个认知冲突是平均分概念与分物分不完的冲突。学生自从学习表内除法、认识平均分以来,所接触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刚好能够分完的。因此,他们已经牢牢树立了这么一个观念:凡是能用除法表示的问题都是平均分的并且能够
期刊
“文包诗”是一种新兴文体,它介于文与诗之间,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短文中,短文既简单明了地交代了古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又对古诗内容与情境作了深入浅出的诠释和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这样的文本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古诗阅读的难度。但是“文包诗”是文还是诗呢?教学中究竟是以文为主,还是以诗为主?它作为一种文体,如何教出其体裁特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语用”意识呢?笔者曾三次设计教学《
期刊
时至今日,教研中这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教师精益求精,效果始料未及;设计几近完美,推进百转千回……诸多尴尬或多或少反映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现实起点无法对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可见,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对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期刊
【编者按】“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的机会。”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文中简称《课标》)对习作教学提出的一个要求,如何根据这一要求,不断“创新写作形式,改进指导方式”,进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本专辑的五篇文章介绍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可供读者参考。  当下,小学生作文的形式普遍单一且指导不力。笔者尝试用多个绘本来打开学生思路,尽最大可能不在形式上限制学生
期刊
【摘要】目前中外合作项目并不能受到考生与家长的青睐,与普招相比处于弱势的地位。课题小组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英海本专业、旅游管理的学生分层的进行了学风、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4QN
期刊
【摘要】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人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就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就会遭到失败。语文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预先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充分准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编者按】新形势下,一线教师越发明晰学生的认知对于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展开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全面展开前,教师应选用何种方式分析学生学情、测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本期话题将围绕“评测学习起点,制订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最近几年,随着课堂观测的兴起,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前的学情评测。大家普遍认识到只有熟悉学生学情,了解学力水平,才能合情预设学习目标,科学排定学习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