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拉尔夫·艾立森小说文化异质性的有机契合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qia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拉尔夫·艾立森作为美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是黑人文学传统的承前启后者。到目前为止,把艾立森的小说置于非洲传统文化和欧美文化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研究的论著目前尚属空白。本课题以探讨解读拉尔夫·艾立森小说中的非洲文化传统因素为基础,同时统筹关照作品中的欧美文化,说明艾立森在继承和发扬种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又兼顾世界文化的精华,成为黑人文学传统的承前启后者。
  关键词:拉尔夫·艾立森 小说 文化
  
  拉尔夫·艾立森是一位严谨而少产的美国黑人作家,仅凭《看不见的人》一鸣惊人并奠定了在美国文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鉴于此,国内外的文学评论者往往把精力投入到这部小说的研究中。从文化层面上把艾立森的小说置于非洲传统文化和欧美文化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研究的论著目前尚属空白。鉴于此,笔者试图从非洲文化传统这个微观的文化视角着手,探讨艾立森作为黑人作家何以坚守非洲传统文化的主阵地,继承发扬传统而又挑战世俗与传统,使得黑人民族文化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磨合中超越种族界限,从而开创黑人文学传统的新里程,登上世界文坛的巅峰。
  拉尔夫·艾立森的小说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通过笃厚的文化底蕴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他的小说以非洲文化传统因素为基础,同时统筹关照欧美文化之精华。鉴于此,艾立森在继承和发扬种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又兼顾世界文化的精华,成为黑人文学传统的承前启后者也就成为情理中事了。
  首先,拉尔夫·艾立森在小说创作中固守非洲文化传统,成为种族文化的坚定捍卫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短篇小说《在异乡》、《图森先生》和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黑人音乐情结”,阐明黑人音乐是声讨歧视的战斗檄文、走出困惑的清醒剂、博爱与坚强的源泉、超越自我的纽带,成为一股神奇的精神力量,造就了艾立森海纳百川的种族文化观。第二,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和《六月庆典》主人公成长历程中的“祖先崇拜”,阐释了艾立森对非洲传统宗教的深刻体验和创造性发挥。其中《看不见的人》中的“混战”中的妥协型黑人领袖布克·T·华盛顿、智慧型的老一辈黑人“我”的祖父,以及前言中“黑中之黑”布道中的矛盾型人物奈莉老大娘这三个祖先的在场引出一段段黑人历史,以及历史对现实的延续和影响,由此进一步隐喻了黑白二元对立的历史根源,以及二元并非对立的历史事实。第三,代表作《看不见的人》中的玛丽·兰博和第二部长篇小说《六月庆典》中希克曼的母亲从正反两面探讨了非洲传统文化中女性观对黑人女妇女的影响,此外,小说中与死亡有关的情结则影射了非洲时间哲学对黑人死亡观的积极影响。
  其次,欧美传统文化为非洲文化传统提供了一个彰显魅力的历史空间,使非洲文化传统与世界文化精华得以融合。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黑人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意识决定了黑人小说文本的浓缩性,要在有限的篇幅中最有效地传达出黑人的心声则需要一个理想的媒介。特殊的黑人经历使拉尔夫·艾立森的文化内涵尤为笃厚。其中非洲文化传统作为美国黑人的身份渊源恰好成为艾立森这位黑人文化传统的传承者和捍卫者在文学创作中的“隐形指挥棒”。小说中的“非洲情结”流露出艾立森对种族文化传统的守望和眷恋,从而表明在美国文学本土化思潮的冲击中没有被彻底同化,而是不折不扣地捍卫了种族文化的根基,成为种族文化的忠诚卫士,保护了非裔文化精华这片净土。但艾立森又不是一位保守的种族主义者,而是对世界文化,尤其是欧美文化之精华兼收并蓄,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和运用,使非洲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得到升华,获取了新的寓意,印证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和相互依赖性。
  拉尔夫·艾立森小说中的祖先崇拜、非洲时间哲学、希腊神话、历史传奇以及圣经典故等丰富多彩的非洲和欧洲文化描绘出一幅艾立森精神世界的全景图,对于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这位美国黑人文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者,填补目前艾立森研究当中的空白将是不无裨益的。首先,艾立森小说中潜在的非洲文化传统让我们看到了黑人种族文化在美国文学本土化的进程中经历了多元文化的浸润、熏蒸和打磨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作为黑人种族的根基始终流淌在其文学作品中,成为黑人文学中的一支伏流。其次,小说的欧美文化传统则彰显了艾立森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非种族主义者的伟岸形象,成为黑人文学传统的承前启后者,民族文化和世界经典文化的集大成者。挖掘艾立森作品中的这些传统文化因素,不但可以更好地了解在黑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多元文化的社会功能,而且会使人们更好地了解黑人文学作品的多维性,即美国性、黑人性、非洲性和世界性。
  
  注:本文系潍坊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文化观念下的拉尔夫·艾利森小说研究”(2008S4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Rankine,Patrice D.Ulysses in Black:Ralph Ellison,classicism,and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Madison,Wis.: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2006.
  [2] Porter,Horace A.Jazz Country:Ralph Ellison in America.Iowa City:University of Iowa Press,2001.
  [3] Wu,Lingying.Marginal Protagonists' Journey:a Study on Saul Bellow and Ralph Ellison.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英]帕林德,张治强译:《非洲传统宗教》,商务印书馆,2004年。
  [5] 宋擎擎、李少晖:《黑色的文明——非洲文化面貌与精神》,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张学祥,男,1973—,山东昌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国文学,工作单位:潍坊学院外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自《雷雨》诞生以来,其核心形象周朴园就引发了研究者多样化的阐释,在对周朴园的多重解读中,我们看到了其复杂多样的形象。同时我们更关注到周朴园那负载了丰富痛苦的灵魂,认识到周朴园这一文学形象丰富深厚的哲学、文化内涵。  关键词:封建性 牺牲者 忏悔 “挣扎”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中图分类号:J80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经典作品,曹禺的《雷雨》自诞生以来,就引发了读者强烈
期刊
摘要爱情与事业相冲突是中国当代战争小说存在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藏于作家和作品主人公的内心深处,体现着“事业大于爱情”的集体无意识。针对这种现象,本文着眼于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主要运用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阐明爱情与事业冲突模式在新时期的审美嬗变。  关键词:新时期 战争小说 爱情与事业 审美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爱情,是整个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也是让人魂牵梦萦、荡气回肠的
期刊
摘要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以内容处理的充实饱满、叙事方式的客观自然、细节描写的真实生动、情感态度的善意温婉,成功地实现了她在写作之初为自己确立的“结实、简朴、准确、温润”的文学选择,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转型”成功的铁凝。  关键词:结实 简朴 准确 温润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从197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铁凝的文学生涯已经三十多年了,她称自己是个“对文字不感疲倦的人
期刊
摘要康拉德继承了亨利·詹姆斯的传统并在写作技巧和文体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也十分重视小说的道德劝谕作用。对道德主题的关注是其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经常可以感到一面考验道德意志的镜子,不断拷问人们的内心与良知。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下人性的揭露和谴责,使其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历史及社会意义。  关键词:康拉德 现代主义 道德 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约瑟夫
期刊
摘要作为儿童文学家出身的云南籍作家刘御,以其质朴理性的语言,散文化的诗歌韵味和对革命事业的满腔热情论述了上个世纪30、40年代革命诗歌创作的特殊文化语境,表达了一位来自西南边境地区的革命先驱者对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不屈外辱的历史责任。强烈的本土意识是刘御诗歌的原生力量,这是艺术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同时,他的诗歌在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对劳苦大众凄惨生活的悲悯情怀,成为革命话语和文学理想精神完美融
期刊
摘要阎连科的中篇小说《年月日》里充满了人类对于生存的抗争,充分展现了生命的顽强、柔韧和人类与土地的深切情结,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其中所包含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年月日》 生命意识 土地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阎连科于1988年发表的《两程故里》以其对农村社会的真切表现而引起文坛较为广泛的关注。阎连科的小说创作从未真正离开过耙耧山脉中的那方土地;尽管其间阎连科还有大量
期刊
摘要简·爱,一位其貌不扬、身材瘦小的女性,在追求幸福、爱情的道路上充满理智,追求独立。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来实现自己理想的婚姻,作者巧妙安排了疯女人——伯莎·梅森,通过她的种种疯狂来帮助简实现了自我建构。  关键词:抗争 代言人 建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夏洛蒂·勃朗特在其小说《简·爱》中塑造了一位谦谨、自尊、有独立精神、自觉争取男女平等地位的新女性形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家具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至今为东西方各国人们所喜爱,家具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在一步一步的发展和创新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卧具。它们不仅仅是一件器具,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魅力不仅在于其考究的木质、严谨的结构,还在于艺术工匠对卧具赋予丰富多样的装饰纹样图案以及造型上的形式美感,以完成具有完美视觉效果的卧具作品。  关键词:传
期刊
摘要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世纪之交的作家,新旧思想的共存与碰撞造就了哈代内心深处的痛苦与矛盾。《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淑在她的思想见解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分裂性,她勇敢挑战,但又畏惧退缩。就是这样一个多元复合的性格特征,在寻求自我实现的道路上障碍重重,最终导致了她精神上的畸变和崩溃。   关键词:心理分析法 畸变 叛逆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有成就的一本
期刊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在他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孤独的老人形象。本文通过分析其小说中的精彩片段,以使读者理解海明威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及“电文式”的简洁对话,及以此方式表现出的人的孤独感。  关键词:海明威 孤独 老人 帮助 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一篇短篇小说。他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