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爱》的结构张力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爱,一位其貌不扬、身材瘦小的女性,在追求幸福、爱情的道路上充满理智,追求独立。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来实现自己理想的婚姻,作者巧妙安排了疯女人——伯莎·梅森,通过她的种种疯狂来帮助简实现了自我建构。
  关键词:抗争 代言人 建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夏洛蒂·勃朗特在其小说《简·爱》中塑造了一位谦谨、自尊、有独立精神、自觉争取男女平等地位的新女性形象。而同时也塑造了一个披着“裹尸布”,面部狰狞的疯女人形象。那么,这两个女人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作者的用意又在哪里?
  简·爱从小是个孤儿,未曾得到家庭的温暖与欢乐。在面对爱情时,虽然在她的内心中非常渴望得到幸福和爱,但她深知自己不能给爱人带来丰厚的嫁妆、和姻亲关系,这使简·爱感到这份爱就像镜中的虚像一样,是不可能得到的。深深的自卑感一直侵袭着她,然而,她的心思好像被人知晓,她的想法总有人在帮她实现。而这个人就是伯莎·梅森。
  就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在与罗彻斯特筹备婚礼中,简·爱对婚姻充满了恐惧,而晚上真的就出现了身披尸布的伯莎;不喜欢昂贵的婚纱,伯莎就“帮”她撕掉;简想推迟婚期,伯莎适时的出现又满足了简的愿望;简梦到桑菲尔德庄园变成了一片废墟,一年后,伯莎就点燃了桑菲尔德庄园;当幸福破灭后,简决定离开罗彻斯特时,她的内心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她认识到:“你要自己把自己拉走,没有人会帮助你;你要自己把你的右眼珠挖出来,你要自己把你的右手斩去。你的心将是牺牲品。”然而这些话神奇地在罗彻斯特的身上演变成现实:伯莎点燃桑菲尔德庄园后站在了屋顶上,为了救伯莎,罗彻斯特失去了视力,并且一只手残废了。
  可以说,伯莎·梅森的所作所为正是存在于简·爱在自我建构中的潜意识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说,伯莎·梅森是简·爱的意愿执行者,是简·爱的行为代言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表现了简·爱内心世界。
  简·爱饱尝了人情冷酷、世态炎凉的滋味。但苦难又磨练了她,使她养成了坚毅倔强、外柔内刚的性格。她为争取平等地位、为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由而抗争、奋斗。但在当时等级观念严重、男权至上的不公平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是无法公然反抗社会的。于是,作者巧妙地将疯女人伯莎·梅森安排到小说中,利用这个疯女人的疯狂行为来替简·爱来向社会挑战,从而向整个不公平的社会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
  伯莎·梅森扎伤过她的哥哥,并且声称要吸干他的血,因为是她的家庭把她“卖给”了罗彻斯特;她点燃过罗彻斯特的床单,希望把这个不爱她的丈夫烧死在床上;最后一次,她点燃了囚禁她肉体与心灵的桑菲尔德庄园,让自己与这座沉重而古老的城堡同时化为灰烬。表面上看,伯莎·梅森确实是一个疯子,然而,透过文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伯莎·梅森其实是极具反抗力的。作者之所以在故事发展的一些关键进程中巧妙安排进疯女人,不仅是为了增加剧情的曲折性,更是要通过这些疯女人的活动映射出简·爱的内心世界,她们都在用自己弱小的生命向整个不公平的社会和命运抗议。
  事实上,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简·爱》中的每一个角色几乎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形。女主人公简·爱原形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自身:她们身体外形相似,同样是相貌平平和身材弱小,但却气质都不同寻常,感情世界丰富和具有为争取自由平等地位而抗争的精神。简·爱幼年所在的劳渥德学校是作者曾就读过的哈沃斯附近柯文桥的一所慈善学校的缩影;夏洛蒂早年夭折的姐姐玛丽亚是小说中简在孤儿院最好的朋友海伦·彭斯;夏洛蒂离开伍勒小姐的学校以后,在一八三九年和一八四一年两次到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这段经历为《简·爱》的创作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
  不久后,夏洛蒂·勃朗特姐妹在布鲁塞尔进了贡斯当丹·埃热夫妇办的学校,埃热先生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埃热先生聪明,富有才智,但容易激动,在小说中罗彻斯特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他的影子。但谁是伯莎·梅森呢?
  自从夏洛蒂给埃热先生写的四封情书被发表后,人们发现了夏洛蒂·勃朗特秘密的一面——她对埃热先生产生了微妙的感情,然而埃热先生在早已结婚,她与埃热先生的结合成了不可能,这种绝望的感情给夏洛蒂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在《简·爱》中生动地反映了她的这种感情。对于夏洛蒂来说,埃热太太是阻碍她和埃热先生结合的障碍;小说中,罗彻斯特的妻子伯莎·梅森同样阻止了简·爱同罗彻斯特的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夏洛蒂不可能去除埃热太太这个障碍而使她渴望这份感情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因此她便在小说中安排进伯莎·梅森,这个疯女人,用她的疯狂行为实现了夏洛蒂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结局——摧毁古老的城堡,扫清爱情道路上的障碍,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宣泄。
  结语
  《简·爱》作为一部宣扬爱情平等的小说,批评了以金钱或社会地位为基础的婚姻观,女主人公简·爱的理想与行为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它代表了作者的心声。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没有财产的女性是难以摆脱世俗的束缚的。于是,作者塑造了伯莎·梅森这样一个疯女人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韦萍:《谈〈简爱〉的女性意识》,《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2] 朱虹:《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第1期。
  
  作者简介:李涛,男,1974—,河北省衡水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法,工作单位:衡水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宁静幽闭的“房间”在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本文试从房间这个意象的分析来探讨房间在《私人生活》中的意义及所起的作用,即它是私人叙事的载体,孤独的载体。从而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关键词:《私人生活》 房间 私人叙事 孤独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繁盛于20世纪90年代,陈染无疑是女性主义作家的中坚力量。她写于1996年的长篇小
期刊
摘要余秋雨的自传性作品《借我一生》出版后,文学界对“记忆文学”这一概念是否成立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文以文学的艺术本性和写作方式为出发点,以《借我一生》为中心,从结构设置、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记忆文学”的文体特征,讨论该写作模式的重要文学价值和美学意义。  关键词:记忆文学 跨文体写作 文体结构实验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2004年8月,著名艺术理论家余秋雨先生的自传性文
期刊
摘要讽刺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萧红的《马伯乐》是40年代长篇讽刺文学中一部重要作品,它通过场景、人物、心理、事件以及作品思想性质的漫画化处理,给40年代讽刺文学增添了光彩的一笔。  关键词:讽刺 《马伯乐》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讽刺一词源于拉丁文Satura,从词源意义上说,它是指一种杂烩食品,一种多色多样、既粗俗又充足的杂烩食品。该词在罗马诗人爱尼乌斯、教育家昆
期刊
摘要近代文学史上,苏曼殊可谓独特的一个,这是一个极度痛苦的灵魂,在“行云流水一孤僧”角色的自我定位后,自导自演着一场“无端狂笑无端哭”的生命悲剧。他既有中国传统名士的风雅,又是一个找不到根的现代浪子。在他的身上昭示着浓郁的末世知识分子的情怀。  关键词:苏曼殊 末世 知识分子 缩影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在王纲解体的新旧时代,中国近代崛起了一大批新型文化思想的知识分子。
期刊
摘要自《雷雨》诞生以来,其核心形象周朴园就引发了研究者多样化的阐释,在对周朴园的多重解读中,我们看到了其复杂多样的形象。同时我们更关注到周朴园那负载了丰富痛苦的灵魂,认识到周朴园这一文学形象丰富深厚的哲学、文化内涵。  关键词:封建性 牺牲者 忏悔 “挣扎”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中图分类号:J80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经典作品,曹禺的《雷雨》自诞生以来,就引发了读者强烈
期刊
摘要爱情与事业相冲突是中国当代战争小说存在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藏于作家和作品主人公的内心深处,体现着“事业大于爱情”的集体无意识。针对这种现象,本文着眼于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主要运用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阐明爱情与事业冲突模式在新时期的审美嬗变。  关键词:新时期 战争小说 爱情与事业 审美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爱情,是整个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也是让人魂牵梦萦、荡气回肠的
期刊
摘要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以内容处理的充实饱满、叙事方式的客观自然、细节描写的真实生动、情感态度的善意温婉,成功地实现了她在写作之初为自己确立的“结实、简朴、准确、温润”的文学选择,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转型”成功的铁凝。  关键词:结实 简朴 准确 温润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从197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铁凝的文学生涯已经三十多年了,她称自己是个“对文字不感疲倦的人
期刊
摘要康拉德继承了亨利·詹姆斯的传统并在写作技巧和文体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也十分重视小说的道德劝谕作用。对道德主题的关注是其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经常可以感到一面考验道德意志的镜子,不断拷问人们的内心与良知。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下人性的揭露和谴责,使其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历史及社会意义。  关键词:康拉德 现代主义 道德 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约瑟夫
期刊
摘要作为儿童文学家出身的云南籍作家刘御,以其质朴理性的语言,散文化的诗歌韵味和对革命事业的满腔热情论述了上个世纪30、40年代革命诗歌创作的特殊文化语境,表达了一位来自西南边境地区的革命先驱者对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不屈外辱的历史责任。强烈的本土意识是刘御诗歌的原生力量,这是艺术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同时,他的诗歌在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对劳苦大众凄惨生活的悲悯情怀,成为革命话语和文学理想精神完美融
期刊
摘要阎连科的中篇小说《年月日》里充满了人类对于生存的抗争,充分展现了生命的顽强、柔韧和人类与土地的深切情结,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其中所包含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年月日》 生命意识 土地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阎连科于1988年发表的《两程故里》以其对农村社会的真切表现而引起文坛较为广泛的关注。阎连科的小说创作从未真正离开过耙耧山脉中的那方土地;尽管其间阎连科还有大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