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花木扶疏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的学生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家庭的娇惯,在正确对待人生和自强自立、帮助他人、服务集体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或只注重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而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其核心就是人文精神,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十分必要。“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
  关键词:语文 渗透 德育
  一、“爱国种子在语文课堂扎下根”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德育教育更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21世纪诚然是当今青少年的世纪,但如果他们不了解祖国的昨天,不认识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不了解我国的特殊国情,就不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而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语文老师更要用心地教,以韩麦尔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美好感情,教师着力“移情”于学生之中,以情激情,叩击心弦,在学生心田弹奏爱国主义最强音可以找到教育学生的契机。
  二、“环保意识之花”在语文课堂上悄然绽放
  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材已经整合成三大板块,即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三大板块所涉及到的内容中的“自然”、“社会”都是人活动的大环境。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结合现在各国多沙尘暴、泥石流、洪灾、旱灾、雪灾等,引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最后谈一谈,我们中学生可以为美丽的环境做些什么,从小养成良好的生习惯,从而很好地影响自己的一生和自己周围的人,那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应该就得以实现,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三、“自立自强意识之花”傲立在语文枝头
  自立自强是人立世根本,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長过分溺爱,所以很多青少年遇到一点困难,就束手无策只会怨天尤人就只会向家人求救,好像家长帮他们是天经地义,渐渐地依赖思想就在他们身上潜滋暗长。长此以往就会缺少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四、“集体主义之花”常开在语文心田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其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争论比较,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经过这一课的学习,许多学生发生变化,主动帮助别人,关心集体的事情越来越多,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
  五、“责任感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中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存继的基石。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正是新课程道德教育目标的核心体现。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别说承担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长大后养家糊口的能力都是一个问题,这样的人才是人才吗?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我们当老师的心理舒服吗?所以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言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老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
  总之,教育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老师,应当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做一个有爱心、有细心、耐心、有责任心的园丁,将德育之花巧妙地移植到语文之树上,到花木扶疏之时,一定会感觉到我们正在“教书育人”了。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有目标、有方法、有过程的学习方式。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本文简单介绍了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更好地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性学习 问题 对策  一、研究目的、意义  自2008年,我省已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
期刊
摘要:情绪是人们最为复杂的心理,心灵是我们最为私密的殿堂,智慧是人们永不停息去追逐的梦想,而音乐却能以耳入心,她能拥抱我们的心灵;音乐教育更是艺术教育中的必要条件。因此有了音乐,生活才有趣味;因此有了音乐教育,艺术教育才被赋予了生命。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音乐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感受心灵之时感情表达最好的媒介。  关键词:启蒙 音乐 想象 思维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真理与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为此,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在能力和聪明才智,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下面就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
期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以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学习语法,目的是更好地运用语言,所以,语法教学重点应放在应用上。  一、语法教学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如果教师只是为了教语法而教语法,向学生灌输语法规则,学生就会因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时要避免
期刊
针对现在学生学习英语问题多,方法单一的情况,所以很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很多时候会遇到困难,而我认为学习方法是他们的主要问题。因为学习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只有好的方法才能让学习变的更容易,学生也会慢慢对英语产生兴趣。由一开始的被动的学习到主动的,自主的学习,这个演变的过程就要靠学习方法这个桥梁来连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的探究,不断的发掘出新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期刊
一、指导学生预学的方法,明确学生预学应达到的程度  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文本,完成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静心动脑,深入调动自己的学习能力,独立完成。并注意用双色笔进行标记。没有独学的深入,就不会有接下来群学的高效。  二、检查学生预学情况,掌握自主预学的程度  每节课前2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先进行结对检查,再由组长记录疑难问题或生成问题。小组内及时解决简单问题,不能解决的由学科
期刊
在中国教育以应试教育继续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分本位”依旧是牢固地占据着教育的主流市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依然是以分数为主,评价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依然是看重本个数和升学率,评价一个地方的教育是否成功依然是看当地的清华北大个数,教育进入了一个怪圈。本文将从教育的方向入手,讨论教育的本真所在,质疑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并探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育的出路。  笔者认为,以“分本位”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是不可取,教育
期刊
摘要:“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对“错误”避之唯恐不及,课堂教学追求“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出错,只要善于运用,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资源。  关键词:关注 捕捉 打造 错误 成就课堂  “错误”是学生真是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
期刊
高考越来越注重对于阅读能力的测试,表现在阅读量的加大,难度的增加,以及综合性的试题逐渐增多等方面。对于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遵照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找到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症结所在,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入口又是我们阅读教学重中之重。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无阅读英语的兴趣,更
期刊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数感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包括对数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应用。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的:"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使人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