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大量的听课记录以及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我发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种种弊端。其中也包括自己在教学中常犯的错误,且有悖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及调研,就语文教学的现状浅作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仅供大家参与,与诸位老师共勉。
现状之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无方向性。
自己在平时讲授新课时,由于课前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本课乃至整篇课文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心中无数,因此,走进课堂后,便让学生翻开教材,从读书开始,带领学生漫无边际的提问、回答、讨论、交流、读书及汇报。这种“无的放矢”做法并不少见,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把握教材,没有真正弄清楚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没有真正从“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来分析问题及出现的现状。
改进策略之一: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应该弄清楚教什么,也就是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的问题。这里说的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不是指教学参考书中条条框框,需要教师对一篇可问的特点、重点,做深入的了解,对一组教材做周密的考虑,仔细的研究,并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将字词句段篇,内容与方法,习惯于兴趣,情感与态度等目标,不留痕迹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多个教学目标要有机的结合,促成总目标的达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从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对其中的“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经常会感到困惑,根据向他人请教育研讨,得到以下认识:所谓过程与方法,就像是一种交通工具,是一种载体,上面装着“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阅读的兴趣,方法和习惯等。例如,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角色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等,这其中的“通过抓重点词”“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角色朗读”就是一种过程和方法。另外,学生圈点标画、动作表演、借助资料,质疑问难等,也可以看做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因为有这一维度的目标设计,所以,另外两个维度目标的实施就有了基础和保证。
现状之二:教师备课不细致,不够深入。
学校多次安排我校语文老师听课学习,其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这种现象:上课内容与所设计的教案大相径庭。把教案当初一种摆设,把写教案当做一项任务,没有深入钻研教材。备课时钻研教材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理喻不到位,读得不深入。
策略二:深钻教材,熟读课文,因材施教。
首先,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凭借。它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学习基础用书,具有权威性。由此可见教材的基础地位不容动摇。我们在教学时必须尊重教材,以教材为本,用好教材资源;所以,上新课前,我们应该深入钻研教材,编写教案时也不应照抄教案设计,当成一种摆设。应该有以下意图:要引导学生面向教材、潜心会文、静下心来,和课文多来几次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切不可为了求新,赶时髦,搭花架子,去搞所谓的“花样翻新”。
我们围绕教材但又不能囿于教材。教材是学习的起点,但不是终点。我们既不能唯“教材”是从,但也不能束之高阁,把教材当摆设。实际上,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挖掘教材资源,开放教材,活用教案,使教材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寻求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要围绕教材设计形式多样,生动的教案,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活动,用足教材资源。情节生动的可以改编成课本剧,描写具体的可以结合课文插图,语句优美的可以根据内容仿写,让教材的每一个符号都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现状之三:语言积累不丰富。
从多次语文测试试卷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在语言积累中失分较多。比如;学生不会描写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词语;不会表示品德高尚的词语,不会默写古诗,或原文填空时错字较多,甚至写不出来。种种状况表明大多是学生语言积累得不够丰富。对于文章中的人物说不出喜欢谁及其喜欢的原因。有的学生对文中的优美的段落也不能牢记。
策略三:课内课外都要采用科学的策略,加强语言的积累训练。
教材把加强学生积累语言列入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中的“找找抄抄”“读读背背”等,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安排这些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大量在语言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
针对教材(课内)内容,我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联系,指导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抄一抄,背一背,自己再写一寫,记一记。
2.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积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是积累语言的典范。因此,读文后一定要多安排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记诵、摘抄。如读了《秋天的图画》一文,可让学生找一找“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金色的灯笼”“红红的脸颊”“燃烧的火把”之类的短语,读一读,背一背,然后再抄一抄,记一记。特别是在学了古诗词后一定要让学生抄一抄,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就熟记的词语、短语、短句,分类整理与摘抄,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积累。
3.加强学生课外积累。如秋天到来之际,可让学生课外适当阅读描写秋天的词句,并抄写下来,积累下来;接触谚语、歇后语、对联及名人名言后,让学生抄写并背诵下来,然后搜集一下身边的谚语、歇后语、对联及名人名言,定期交流、讨论,看谁搜集的多,背的多。
影响语文课程改革的不良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语文教学改革最需要的是辩证的思想和求真务实的态度,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才能使语文教学改革健康的发展。
现状之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无方向性。
自己在平时讲授新课时,由于课前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本课乃至整篇课文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心中无数,因此,走进课堂后,便让学生翻开教材,从读书开始,带领学生漫无边际的提问、回答、讨论、交流、读书及汇报。这种“无的放矢”做法并不少见,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把握教材,没有真正弄清楚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没有真正从“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来分析问题及出现的现状。
改进策略之一: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应该弄清楚教什么,也就是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的问题。这里说的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不是指教学参考书中条条框框,需要教师对一篇可问的特点、重点,做深入的了解,对一组教材做周密的考虑,仔细的研究,并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将字词句段篇,内容与方法,习惯于兴趣,情感与态度等目标,不留痕迹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多个教学目标要有机的结合,促成总目标的达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从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对其中的“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经常会感到困惑,根据向他人请教育研讨,得到以下认识:所谓过程与方法,就像是一种交通工具,是一种载体,上面装着“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阅读的兴趣,方法和习惯等。例如,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角色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等,这其中的“通过抓重点词”“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角色朗读”就是一种过程和方法。另外,学生圈点标画、动作表演、借助资料,质疑问难等,也可以看做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因为有这一维度的目标设计,所以,另外两个维度目标的实施就有了基础和保证。
现状之二:教师备课不细致,不够深入。
学校多次安排我校语文老师听课学习,其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这种现象:上课内容与所设计的教案大相径庭。把教案当初一种摆设,把写教案当做一项任务,没有深入钻研教材。备课时钻研教材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理喻不到位,读得不深入。
策略二:深钻教材,熟读课文,因材施教。
首先,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凭借。它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学习基础用书,具有权威性。由此可见教材的基础地位不容动摇。我们在教学时必须尊重教材,以教材为本,用好教材资源;所以,上新课前,我们应该深入钻研教材,编写教案时也不应照抄教案设计,当成一种摆设。应该有以下意图:要引导学生面向教材、潜心会文、静下心来,和课文多来几次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切不可为了求新,赶时髦,搭花架子,去搞所谓的“花样翻新”。
我们围绕教材但又不能囿于教材。教材是学习的起点,但不是终点。我们既不能唯“教材”是从,但也不能束之高阁,把教材当摆设。实际上,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挖掘教材资源,开放教材,活用教案,使教材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寻求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要围绕教材设计形式多样,生动的教案,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活动,用足教材资源。情节生动的可以改编成课本剧,描写具体的可以结合课文插图,语句优美的可以根据内容仿写,让教材的每一个符号都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现状之三:语言积累不丰富。
从多次语文测试试卷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在语言积累中失分较多。比如;学生不会描写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词语;不会表示品德高尚的词语,不会默写古诗,或原文填空时错字较多,甚至写不出来。种种状况表明大多是学生语言积累得不够丰富。对于文章中的人物说不出喜欢谁及其喜欢的原因。有的学生对文中的优美的段落也不能牢记。
策略三:课内课外都要采用科学的策略,加强语言的积累训练。
教材把加强学生积累语言列入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中的“找找抄抄”“读读背背”等,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安排这些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大量在语言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
针对教材(课内)内容,我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联系,指导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抄一抄,背一背,自己再写一寫,记一记。
2.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积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是积累语言的典范。因此,读文后一定要多安排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记诵、摘抄。如读了《秋天的图画》一文,可让学生找一找“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金色的灯笼”“红红的脸颊”“燃烧的火把”之类的短语,读一读,背一背,然后再抄一抄,记一记。特别是在学了古诗词后一定要让学生抄一抄,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就熟记的词语、短语、短句,分类整理与摘抄,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积累。
3.加强学生课外积累。如秋天到来之际,可让学生课外适当阅读描写秋天的词句,并抄写下来,积累下来;接触谚语、歇后语、对联及名人名言后,让学生抄写并背诵下来,然后搜集一下身边的谚语、歇后语、对联及名人名言,定期交流、讨论,看谁搜集的多,背的多。
影响语文课程改革的不良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语文教学改革最需要的是辩证的思想和求真务实的态度,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才能使语文教学改革健康的发展。